黄鹰
- 作品数:52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铁道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委资助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16基因与散发性食管癌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本文对47例散发性食管癌中P16基因的第二外显子 ,先用外侧引物扩增进行缺失筛查 ,再用三对内侧引物扩增经首次外侧引物扩增所得的PCR的产物 ,进行套式PCR结合SSCP及PCR直接银染测序技术检测突变。结果检出食管癌中有2例缺失 ,5例突变。在检测出的食管癌的突变中 ,我们发现所有的突变均为125位密码子的错义突变 ,为CGG→CTG的颠换 ,使p16蛋白该位的碱性的精氨酸变为酸性的亮氨酸。这一结果提示P16基因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参考P16基因的结构功能区对所测突变进行了讨论 。
- 龚嫦虹邱定红黄鹰周晓雷王为未张丽珊
- 关键词:食管癌P16基因基因突变
- 原发性肝癌转化基因的RFLP研究(Ⅲ)
- 1990年
- 以原发性肝癌组织DNA以及作为对照的正常人白细胞DNA和人工流产胎儿绒毛DNA为材料,应用5′侧和3′侧两种N-ras探针以及c-sis探针,通过Southern吸印杂交探查其对特定限制酶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果未发现人癌基因N-ras对限制酶Bam HⅠ、PstⅠ、MspⅠ以及人癌基因c-sis对限制酶Eco RⅠ、HaeⅢ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但发现人癌基因c-sis对限制酶Hind Ⅲ、SacⅠ、PstⅠ、PvuⅢ、MspⅠ等都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这些等位片段可为进一步结合家系分析,探查致癌的家族素因以及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中寻找遗传标记提供基础。
- 张芹黄鹰张志平张丽珊高翼之王世浚
- 关键词:致癌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肝细胞瘤
- 原发性肝癌中CDKN_2/P16基因突变的研究
- 2000年
- 目的 阐明 CDKN2 / P16基因突变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 PCR- SSCP及 PCR产物直接银染测序技术 ,对 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 CDKN2 /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检出 2例 (2 / 30 ) CDKN2 基因突变 ,均是位于第12 4位密码子的错义突变。结论 CDKN2 基因的突变虽不频发 ,但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起了一定作用。
- 杨宏宇王学浩周晓雷黄鹰赫志新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CDKN2基因突变错义突变
- 血吸虫病鼠治疗前后对SEA的抗体应答被引量:8
- 1991年
- 应用蛋白质印渍技术(western blot)分析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治疗前后对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抗体应答变化,结果表明:在治后剖杀无虫或只检获雄虫的小鼠血清,对SEA组分蛋白的识别谱型与相应鼠的治前血清相比,或是显色带明显减少,或是针对雌虫和/或虫卵的部分抗原组分先行消失,尤以分子量分布在95~111KD范围的抗原组分明显;如剖杀时仍检获雌雄合抱虫体的,其识别谱型与治前相同。提示化疗后,宿主血清对雌虫和/或虫卵相关抗原的识别带的消失似可作为化疗效果的考核指标。
- 洪静婉吴观陵倪忠耘赵慰先张丽姗黄鹰高翼之蒋清王世俊
- 关键词:抗体应答SEA可溶性虫卵抗原日本血吸虫感染抗体滴度虫体
- 光化学疗法对银屑病患者的遗传毒性影响及其预防的研究
- 1989年
- 本文研究33例银屑病患者内服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或中药白芷加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和微核出现率的影响。光疗后淋巴细胞的SCE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光疗前,提示本疗法对DNA有损伤作用,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治愈病例停治一年后复查,8-MOP组的微核率明显低于光疗后,接近光疗前的水平;8—MOP组和白芷组的SCE率比光疗后亦有降低,均提示细胞内DNA修复酶系统对DNA的损伤有修复作用。适当控制光化学疗法(PUVA)剂量,且治愈后不进行巩固治疗,其致癌可能性可以避免。
- 傅琴仙彭曼群李巧玉黄鹰蒋仲元骆丹蒋艳池
- 关键词:银屑病光化学疗法遗传毒性
- 全文增补中
- 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
- 1999年
-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 A) 、Ⅲ型前胶原( PⅢ P) 、Ⅳ型胶原( C I V) 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 R I A 法对病毒性肝炎患者(212 例) 、正常对照组(83 例) 进行 H A、 PⅢ P、 C I V 含量测定。两组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t 检验。结果 肝炎患者3 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1) ,并且浓度随慢性迁延性肝炎( C P H) →慢性活动性肝炎( C A H) →肝硬化( L C) 逐渐升高( P< 0 .05) 。结论 H A、 PⅢ P、 C I V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判定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对 C P H 和 C A H 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曾凡杰刘璐朱建衡黄鹰王媛刘文虎
- 关键词:肝纤维化透明质酸胶原病毒性肝炎
- 一个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序列分析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通过对一个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11名成员的线粒体DNA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遗传方式及与线粒体DNA突变的关系。方法:对11名成员外周血线粒体DNA进行PCR-RFLP及测序分析。结果:8例标本的PCR-RFLP结果异常,测序表明其均存在1555位点C-T突变。结论: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该家系呈典型母系遗传。
- 黄鹰陆明华张丽珊周晓雷邱定红龚嫦虹王为未
- 关键词:氨基甙类抗生素线粒体DNA基因突变
- PCR-ASO技术对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突变的分析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检测苯丙酮尿症(PKU)可疑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11、12(E7、11、12)区域的点突变。方法:应用PCR方法对6例可疑PKU患者的PAH基因E7、11、12区域进行扩增,再用γ-32P-AT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SO)杂交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其中3例仅与含有R243Q突变的异常探针杂交,不与正常探针杂交,说明其为R243Q突变纯合子。结论:PCR-ASO探针可以特异地与PAH突变位点杂交,是诊断PKU的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法。
- 丁蕾徐蘅张丽珊黄鹰
- 关键词:PAHPCR苯丙酮尿症
- 线粒体DNA缺失与神经肌肉性疾病的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应用 PCR 技术对13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线粒体 DNA 缺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二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骨骼肌组织和一例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血细胞线粒体 DNA 中存在至少526bp的缺失.提示线粒体突变在一些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片用.
- 张丽珊黄鹰李方园王世浚陈金东郑谷陈诒
- 关键词:线粒体DNA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检测
- 1999年
- 黄鹰王为未张丽珊周晓雷洪泽辉龚嫦虹黄志纯
- 关键词:耳聋药源性耳聋氨基糖甙类线粒体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