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雪彬

作品数:13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岩溶
  • 7篇岩溶地下
  • 6篇地下河
  • 4篇地下水
  • 4篇岩溶地下河
  • 3篇岩溶地下水
  • 2篇地质
  • 2篇示踪试验
  • 2篇水文地质
  • 2篇降雨
  • 2篇分辨率
  • 2篇高分辨率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下河流域
  • 1篇地下水系统
  • 1篇地质参数
  • 1篇地质模型
  • 1篇信息获取
  • 1篇岩溶管道

机构

  • 11篇西南大学
  • 5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国土资源
  • 1篇重庆市地理空...

作者

  • 11篇陈雪彬
  • 8篇杨平恒
  • 5篇蓝家程
  • 2篇袁道先
  • 2篇肖京格
  • 1篇贺秋芳
  • 1篇师阳
  • 1篇刘子琦
  • 1篇任坤
  • 1篇周廷刚
  • 1篇谢世友
  • 1篇叶许春
  • 1篇胡宁
  • 1篇徐昕
  • 1篇于正良
  • 1篇莫雪
  • 1篇张笑微
  • 1篇吴鸿
  • 1篇张宇
  • 1篇余琴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岩溶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岩溶水文地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监测和定量计算的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被引量:22
2013年
为了定量研究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获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将天来宝作为示踪剂,采用野外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示踪剂质量浓度历时变化曲线,输入Qtracer2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仪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经济便捷.Qtracer2模型可将获取的高分辨率示踪剂质量浓度变化数据进行定量解译.试验段的岩溶含水介质较为发育,存在单一的洞穴—管道介质,地下水流为紊流流态,洞穴—管道平均直径达2.3m,储水量为30 604m3,纵向弥散系数为0.59m2/s,摩擦系数为0.29,雷诺兹数为48 671,舍伍德数为1 867,施密特数为1 140,分子扩散边界层厚度为1.23mm.
杨平恒袁道先蓝家程陈雪彬张笑微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
不同时间段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化学变化主导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对典型岩溶槽谷区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河出口姜家泉的月尺度、农耕期和暴雨期3个不同时间段的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监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这3个不同时间段水化学变化主导因素的异同。结果表明:月尺度期间,电导率、pH值和Ca^(2+)、Mg^(2+)、K^+、Na^+、HCO_3^-受雨水稀释作用,使丰水期低于枯水期;水化学变化主要受5个主成分影响,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75%,但其主导因素是水-岩作用。农耕期,降雨携带残余的粪肥、氮磷钾肥汇入地下河,电导率和Cl^-、NO_3^-、K^+、Na^+浓度升高;水化学变化主要受3个主成分影响,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81%,但其主导因素是施肥活动。暴雨期间,各离子浓度变化经过平稳期、上升期、稳定期、特殊期4个阶段。上升期,降雨对地下河影响最大,导致水-岩作用增强,电导率和Ca^(2+)、HCO_3^-浓度上升;对地表土壤和化肥的冲刷淋溶作用显著,导致Al、Fe、Cl^-、K^+、Na^+和NO_3^-浓度明显上升。水化学变化主要受4个主成分影响,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09%,但其主导因素是水-岩作用、地表土壤和养分流失。
余琴杨平恒于正良陈雪彬吴鸿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暴雨期水化学主成分分析
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示踪试验的岩溶地下河管道特征分析——以重庆市彭水县岩窝坨至纸厂泉段地下河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以重庆市彭水县岩窝坨至纸厂泉段地下河为研究对象,将荧光素钠作为示踪剂,利用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获取地下水中荧光素钠穿透曲线,结合定量计算方法分析地下河管道几何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示踪剂回收率为82.2%,证明纸厂泉为该流域岩溶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出口;穿透曲线为双峰型,表明岩窝坨至纸厂泉段岩溶地下河存在2条并联的岩溶管道.定量计算发现地下河储水管道的平均直径为17m,储水体积为4.5×106 m3.
刘树林范泽英杨平恒卢丙清黄山松张宇陈雪彬
关键词:示踪试验地下河岩溶管道
重庆典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以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水系统为例,分析了地下水系统入口地表水和出口地下水两年的水文过程、物理化学及部分δD、δ18O数据,目的是掌握地下河系统地球化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流量受降雨的影响存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在岩溶含水层运移的过程中受水岩作用、人类活动和雨水稀释作用的共同影响,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性.地下河系统入口的地表水δD、δ18O值分布于重庆大气降水线的下方,地表水蒸发作用强烈,且旱季δD、δ18O值重于雨季,存在明显的季节效应;出口地下水的δ18O、δD值较入口偏负,且相对稳定,认为雨水主要是以通过落水洞直接灌入和通过岩溶非饱和带扩散流等两种形式转换为地下水.
杨平恒卢丙清贺秋芳陈雪彬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Δ18O
重庆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氮、磷及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我国地下水普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西南岩溶区地下水是当地重要的水源,一旦遭受污染将很难恢复.本研究选取NO-3、PO34、NH+4和总细菌(total coliform)、大肠杆菌(total E.coli)、粪大肠杆菌(fecal coliform)作为指标,对重庆南山老龙洞流域进行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老龙洞流域地下水NO-3、NH+4、PO3-4含量均超过天然水规定值,尤其以NH+4、PO3-4污染较为严重.桂花湾泉NO-3含量为19.78~68.55 mg·L-1,有的月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50 mg·L-1.老龙洞出口NH+4、PO3-4含量分别为2.71~12.92 mg·L-1、0.16~11.22 mg·L-1,是污染最重的地下水.老龙洞地下河NO-3含量低于岩溶表层泉,而NH+4、PO3-4含量则高于表层岩溶泉.城镇化的发展、农田减少以及洞内还原环境是导致老龙洞地下河NO-3含量从2008~2013年降低的原因,而高PO3-4含量污水不断输入地下河使得老龙洞地下河PO3-4含量呈增加趋势.微生物污染极为严重,甚至远超过中国地下水和饮用水规定的Ⅴ类标准,以粪大肠菌为例,地下水中其含量波动范围为3.4×104~3.68×104CFU·mL-1.岩溶区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岩溶洼地、天窗、落水洞导致岩溶地下水极易遭受到污染.农业活动、城镇、企业和居民点生产生活排污,是地下水氮、磷和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蓝家程杨平恒任坤陈雪彬徐昕胡宁
关键词:污染原因西南岩溶区
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文过程模拟
岩溶水资源是岩溶区重要的生活生产用水资源,对岩溶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我国西南岩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储量巨大,但是岩溶水地表-地下交换迅速、时空分布的极不均匀的特点,以及岩溶地下水污染加剧,导致可以利用的...
陈雪彬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
文献传递
降雨期间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及运移路径被引量:36
2013年
对降雨期间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水系统出口姜家泉的水物理化学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获取高分辨率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索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来源;结合水物理化学数据的变异系数,探讨化学组分在岩溶含水层中的运移路径.结果表明,水-岩作用和农业活动,以及水土流失是研究区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K+,Na+,NO3,Cl和PO43等离子从地表输入后,与碳酸盐岩溶解产生的Ca2+,Mg2+,Sr2+和HCO3等一并存储于裂隙、孔隙和溶隙等岩溶非饱和带中,受岩溶非饱和带的调蓄.这些离子在降雨期间随扩散流补给地下河,其浓度较为稳定,变异系数低.而全Fe、全Mn和Al3+等未经岩溶非饱和带的调蓄,在降雨期间随坡面漫流直接通过落水洞灌入地下河,其浓度极不稳定,变异系数高.农业活动和水土流失输入的物质严重威胁着岩溶地下水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因而有必要加强岩溶生态系统管理工作,从控制岩溶地下水外界物质输入端的源头抓起.
杨平恒袁道先叶许春谢世友陈雪彬刘子琦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
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流量对降雨的响应模拟
为了更好的掌握重庆市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水流运动规律,2007年5月至2012年11月利用WGZ-1型光电数字水位计和HEBO小型气象站对水位及降雨量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并采取SPSS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地下水流量对2008年4...
陈雪彬肖京格蓝家程
关键词:岩溶水地下河水流量
文献传递
降雨条件下岩溶地下水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6
2014年
对降雨期间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的化学特征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了Ba、Sr、Fe、Mn、Al这5种微量元素及其他常量元素质量浓度的高分辨率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浓度变化曲线分析微量元素来源及其迁移路径,并结合流域地质背景探讨地下河微量元素变化特征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Ba和Sr元素为碳酸盐岩溶解的产物,储存于岩石裂隙、孔隙等介质中,经扩散作用进入地下河,质量浓度变化较小;而Fe、Mn、Al均来源于土壤,其中Fe、Al元素主要通过落水洞直接进入地下河,而Mn则通过土壤-岩石多孔介质补给地下河,三者浓度变化很大,对降雨响应强烈.结果表明,5种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均低于1 mg·L-1,Fe、Mn、Al元素最高质量浓度均超过饮用水限值.地下河Al、Fe元素质量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水土流失和水质变化状况,因此有必要加强落水洞附近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从源头控制污染源.
陈雪彬杨平恒蓝家程莫雪师阳
关键词:微量元素降雨岩溶地下水土壤流失
基于RS、GIS的城市绿地信息获取及生态效益评价——以重庆市北碚城区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以QuickBird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RS、GIS技术,采用计算机监督分类结合目视解译获取城市绿地类型信息的方法,调查北碚城区绿地状况,并利用模糊评判模型对北碚城区不同类型绿地的生态效益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北碚城区绿地覆盖率为37.34%,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的生态效益最高,生产绿地次之,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最低。
王素伟周廷刚陈雪彬
关键词:RSGIS城市绿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