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家程

作品数:46 被引量:466H指数:13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岩溶
  • 20篇土壤
  • 13篇岩溶地下
  • 11篇地下河
  • 11篇石漠化
  • 9篇地下水
  • 8篇多环芳烃
  • 8篇岩溶区
  • 8篇土地利用
  • 8篇土地利用方式
  • 8篇污染
  • 7篇岩溶地下河
  • 6篇岩溶地下水
  • 5篇影响因素
  • 5篇植被
  • 5篇土壤有机
  • 5篇不同土地利用
  • 4篇生态
  • 4篇水化学
  • 4篇不同土地利用...

机构

  • 39篇西南大学
  • 19篇贵州师范大学
  • 8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河南省新乡市...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地质环...

作者

  • 45篇蓝家程
  • 15篇傅瓦利
  • 11篇袁波
  • 10篇彭景涛
  • 9篇张婷
  • 8篇肖时珍
  • 8篇孙玉川
  • 7篇杨平恒
  • 5篇师阳
  • 5篇陈雪彬
  • 5篇胡宁
  • 4篇袁道先
  • 4篇熊康宁
  • 4篇杨龙
  • 3篇喻阳华
  • 3篇盈斌
  • 3篇任坤
  • 3篇徐昕
  • 2篇肖华
  • 2篇徐尚全

传媒

  • 11篇环境科学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中国岩溶
  • 2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地下水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岩溶水文地质...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喙荚云实进行石漠化生态恢复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喙荚云实进行石漠化生态恢复的方法,包括穴状整地,整地时保护好种植穴周边原有林草植被;在2‑5月时,进行点播播种,随整随播,每穴播种1‑2粒,播种后采用原土进行覆盖;播种时浇足水,播种1周后补充土壤水分,...
喻阳华盈斌秦仕忆杨苏茂蓝家程
文献传递
岩溶地下河系统中多环芳烃的迁移、分配及生态风险研究
岩溶地下水资源对我国西南岩溶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西南岩溶区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与人类活动有关,同时也与岩溶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密切相关。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
蓝家程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多环芳烃生态风险环境行为
重庆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氮、磷及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我国地下水普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西南岩溶区地下水是当地重要的水源,一旦遭受污染将很难恢复.本研究选取NO-3、PO34、NH+4和总细菌(total coliform)、大肠杆菌(total E.coli)、粪大肠杆菌(fecal coliform)作为指标,对重庆南山老龙洞流域进行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老龙洞流域地下水NO-3、NH+4、PO3-4含量均超过天然水规定值,尤其以NH+4、PO3-4污染较为严重.桂花湾泉NO-3含量为19.78~68.55 mg·L-1,有的月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50 mg·L-1.老龙洞出口NH+4、PO3-4含量分别为2.71~12.92 mg·L-1、0.16~11.22 mg·L-1,是污染最重的地下水.老龙洞地下河NO-3含量低于岩溶表层泉,而NH+4、PO3-4含量则高于表层岩溶泉.城镇化的发展、农田减少以及洞内还原环境是导致老龙洞地下河NO-3含量从2008~2013年降低的原因,而高PO3-4含量污水不断输入地下河使得老龙洞地下河PO3-4含量呈增加趋势.微生物污染极为严重,甚至远超过中国地下水和饮用水规定的Ⅴ类标准,以粪大肠菌为例,地下水中其含量波动范围为3.4×104~3.68×104CFU·mL-1.岩溶区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岩溶洼地、天窗、落水洞导致岩溶地下水极易遭受到污染.农业活动、城镇、企业和居民点生产生活排污,是地下水氮、磷和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蓝家程杨平恒任坤陈雪彬徐昕胡宁
关键词:污染原因西南岩溶区
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0
2014年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磷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含量分别在0.25—1.35 g/kg、1.05—53.01 mg/kg范围,无机磷总量在123.94—934.61 mg/kg,耕地与退耕地以及各退耕地之间全磷、速效磷、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水平差异明显,各退耕地磷素含量水平介于耕地与次生马尾松林地之间,退耕地中桃林地、花椒林地磷素含量水平较高、樟树林地、柳杉林地、撂荒草地次之、撂荒灌丛地较低。各样地土壤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在51.2%—72.4%,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表现为O-P>Fe-P>Ca-P>Al-P,其中Ca2-P、Al-P对速效磷的贡献率大,Fe-P、Ca8-P贡献较小,O-P、Ca10-P献率最小。不同活性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钙素对各形态无机磷在总无机磷中比例的影响较大,p H、容重、粘粒含量、含水量等其它理化性质影响较小。
胡宁袁红蓝家程袁道先傅瓦利文志林
关键词:植被恢复岩溶石漠化无机磷形态影响因素
岩溶溪流的脱气作用及碳酸钙沉积——以重庆市南川区柏树湾泉溪流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以一定间距监测水体中pH、电导率、溶解氧等水化学参数及HCO-3、Ca2+等阴阳离子浓度,揭示了重庆市南川区柏树湾泉及其下游溪水的水化学的空间特征。泉水出露地表后,CO2溢出导致溪流水的水化学特征沿流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并促使溪水达到过饱和状态而产生明显的碳酸钙沉积。研究结果表明,脱气作用导致溪水的HCO-3浓度、Ca2+浓度、电导率(EC)和CO2分压沿流程逐渐递减,pH值及常见碳酸盐矿物的饱和指数逐渐升高。泉水出露时水中CO2浓度与自由大气之间的浓度梯度是影响脱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溪渠的水力坡度也对脱气速率也有一定影响。地下水出露至泉口处的脱气程度,是影响溪流碳酸钙沉积的决定性因素。旱季泉水流量较小,泉口处脱气程度较大,并且溪水的Ca2+浓度含量较高,再加上溪流沿途的水体扰动加速CO2溢出,以及溪渠内的枯枝落叶和其他物质的吸附等,皆有利于碳酸钙沉积。
周小萍蓝家程张笑微徐尚全
关键词:脱气作用
基于植被指数的GF-1与Landsat-OLI石漠化识别能力对比评价被引量:11
2016年
植被指数是运用多源遥感影像提取石漠化过程中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为了在石漠化提取中选择最优植被指数,论文以GF-1和Landsat-OLI为源数据,运用欧氏距离对多种植被指数在石漠化提取过程中的可分性和类型识别能力进行了定量的对比评价。结果表明:LandsatOLI在石漠化与非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信息提取的可分性上略优于GF-1,共有71个参数的欧氏距离大于等于阈值1.56;通过植被指数光谱特征,可以对非岩溶区与石漠化地区进行较好的区分,其类型间欧氏距离普遍高于阈值;然而由于相邻等级石漠化之间植被覆盖率存在渐近式过渡关系,在遥感影像上光谱反射率接近,比间隔等级石漠化更加难于区分。在石漠化类型识别能力方面,波段差和比方法优于单一光谱指数。对于GF-1和Landsat-OLI而言,石漠化信息提取中推荐使用的最优植被指数均为NDVI,其次为GRNDVI。
朱大运熊康宁肖华蓝家程
关键词:石漠化欧氏距离
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监测和定量计算的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被引量:22
2013年
为了定量研究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获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将天来宝作为示踪剂,采用野外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示踪剂质量浓度历时变化曲线,输入Qtracer2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仪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经济便捷.Qtracer2模型可将获取的高分辨率示踪剂质量浓度变化数据进行定量解译.试验段的岩溶含水介质较为发育,存在单一的洞穴—管道介质,地下水流为紊流流态,洞穴—管道平均直径达2.3m,储水量为30 604m3,纵向弥散系数为0.59m2/s,摩擦系数为0.29,雷诺兹数为48 671,舍伍德数为1 867,施密特数为1 140,分子扩散边界层厚度为1.23mm.
杨平恒袁道先蓝家程陈雪彬张笑微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
一种用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沼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沼气装置,包括进料间、水压间和主池,主池为三层气囊结构,所述的三层气囊结构从外到内分别为耐磨材料层、缓冲材料层和防水防腐材料层,所述的主池最外层上固定连有接若干个安装板,每个安装...
盈斌王琦喻阳华蓝家程
文献传递
北碚区菜地表层土壤镉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与污染程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试及数理统计,对北碚区菜地表层土壤镉的基线值、污染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菜地表层土壤镉含量平均值为0.212mg/kg,标准差为0.060mg/kg,变异系数为28.3%,处于低度变异;基线值为0.144mg/kg。(2)对研究区菜地表层土壤镉含量进行污染程度分析发现,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自然背景)为标准,研究区56.9%的菜地表层土壤样品镉含量受到污染;若以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为标准,其研究区菜地表层土壤在镉含量水平上基本满足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生产,但存在局部地区的点源污染。(3)对研究区菜地表层土壤镉含量与理化性质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有机质含量与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
张石棋傅瓦利袁波张婷蓝家程
关键词:菜地表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污染程度
花椒林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碳汇效益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评价石漠化地区花椒林的碳汇功能,为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提供技术示范与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花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下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为研究对象,依据当地的石漠化现状,通过测定强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和不同龄级的花椒林生物量、土壤深度和持土量,对花椒林碳汇量进行估算。[结果]石漠化程度越高,花椒林碳汇量越低,反之,石漠化程度越低,花椒林碳汇量越大,其中轻度石漠化花椒林碳密度为3.24t/hm2,中度石漠化为3.12t/hm^2,强度石漠化为2.81t/hm^2,轻度>中度>强度;随着土壤深度和持土量的增加,花椒林碳汇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花椒林的平均碳密度为3.06t/hm^2,花椒林的综合最优碳汇经济效益为1.92×10~4~2.56×10~4元/hm^2。
杨龙熊康宁肖时珍蓝家程敖向红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花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