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

作品数:120 被引量:443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5篇病毒
  • 52篇肝炎
  • 41篇乙型
  • 40篇乙型肝炎
  • 37篇肝炎病毒
  • 29篇乙肝
  • 25篇乙型肝炎病毒
  • 23篇肝病
  • 22篇细胞
  • 20篇乙肝病毒
  • 15篇免疫
  • 14篇疫苗
  • 13篇慢性
  • 12篇肝细胞
  • 10篇纤维化
  • 10篇小鼠
  • 10篇慢性乙型
  • 10篇慢性乙型肝炎
  • 10篇肝纤维化
  • 8篇HBV

机构

  • 7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8篇华西医科大学...
  • 8篇四川大学
  • 6篇深圳市第三人...
  • 5篇大邑县人民医...
  • 4篇四川省感染性...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大理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理学院临床...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成都市传染病...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妇幼保...

作者

  • 118篇刘丽
  • 79篇赵连三
  • 60篇唐红
  • 44篇刘聪
  • 23篇周陶友
  • 19篇雷秉钧
  • 18篇王锦蓉
  • 16篇雷学忠
  • 14篇何芳
  • 13篇王丽春
  • 9篇刘凤君
  • 9篇陈敏
  • 8篇穆仁懋
  • 8篇何芳
  • 7篇周思亮
  • 6篇王甦
  • 6篇秦山
  • 6篇刘凯
  • 6篇张红英
  • 6篇王松

传媒

  • 22篇华西医学
  • 13篇四川医学
  • 6篇华西医科大学...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华西医讯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 15篇2006
  • 20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9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达乙肝病毒preS2S蛋白的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2008年
目的:建立能表达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preS2S抗原蛋白的荷瘤小鼠模型,为研究HBV核酸疫苗的体内CTL应答及免疫治疗作用提供简便易行的研究模型。方法:以免疫印迹法验证SP2/0-S2S细胞中有HBVpreS2S抗原的稳定表达,将SP2/0-S2S细胞种植到BALB/c小鼠胁部皮下(荷瘤),观察能否生长成瘤,以及成瘤的时间、肿瘤大小和荷瘤后小鼠的生存时间;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HBVpreS2S抗原的表达。以不表达preS2S抗原蛋白的SP2/0-CMV细胞荷瘤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结果:荷瘤后3天~1周,SP2/0-S2S细胞可在小鼠皮下形成实体肿瘤,成瘤率为100%,肿瘤细胞中有preS2S抗原表达,荷瘤后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1天;与不表达preS2S抗原蛋白的SP2/0-CMV细胞荷瘤小鼠相比,成瘤率、成瘤时间、肿瘤大小及生存时间差异。结论:建立了能表达HBVpreS2S抗原蛋白的荷瘤小鼠模型,可用于HBV核酸疫苗的体内CTL应答及免疫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同时也建立了不表达preS2S抗原蛋白的荷瘤小鼠模型,可用作阴性对照。
何芳唐红刘丽刘聪赵连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BALB/C小鼠
23SrRNA基因变异区扩增在钩端螺旋体分类鉴定和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戴保民张燕华唐红刘丽闫蓉华
该项目首次成功地设计并合成了钩端螺旋体犬群犬型MPULTPN株23SRRNA基因变异区273-396位点间的一对种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该引物能使49型50株致病钩体发生特异性扩增,具有种特异性。在钩体病初筛、分类...
关键词: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
肝细胞性肝癌中库普弗细胞的分布及意义被引量:4
2002年
既往认为,库普弗细胞不存在于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现在认为,库普弗细胞也存在于高分化肝癌及早期肝癌….本实验应用组织芯片技术(专利号:ZL99241752、ZL99241767.8)研究了HCC中库普弗细胞的分布规律,探讨它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何煦刘凯赵连三刘丽刘聪周思亮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库普弗细胞免疫组织化学HCC细胞分布
乙肝病毒X蛋白增强小鼠体内HBV的转录及复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小鼠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对HBV基因转录和复制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高压注射体内转染法将野生型HBV重组质粒、HBx表达缺失的HBV重组质粒及HBx表达质粒DNA通过尾静脉快速注射入小鼠体内,应用Southern和Northern印迹分别检测小鼠肝组织中HBV DNA复制中间体及HBV mRNA水平。结果野生型及HBx表达缺失的HBV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肝组织中均检测到HBV的复制与转录;HBx表达缺失的HBV重组质粒注射组HBV基因转录和复制水平较野生型HBV重组质粒注射组、HBx表达缺失HBV重组质粒与HBx表达质粒共注射组弱,生理盐水注射组未检测到HBV的转录与复制。结论HBx的表达缺失可导致体内HBV基因转录和复制水平的下降,而外源HBx的表达可逆转这种因HBx表达缺失引起的HBV复制及转录的减弱,提示HBx增强小鼠体内HBV基因转录和复制。
侯全玲唐红何芳刘丽刘凤君程星何小燕韩红霞黄飞骏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转录
乙肝病毒基因前C区突变株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4年
应用3′—末端突变特异性PCR(msPCR)技术对117例142份临床各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HBV基因前C区1896位已知位点G→A突变株的检测,有24例30份标本检出突变株感染,检出率为20.51%。其中重肝组39.13%(9/23),慢活肝组19.64%(11/56),慢迁肝组13.33%(2/15),无症状携带者组8.69%(2/23)。分析结果发现HBV基因前C区突变株感染与重肝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对干扰素的疗效似有影响。
刘华瑞王小飞王锦蓉雷秉钧赵连三唐红刘丽穆仕懋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16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应用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HBV感染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在不同乙型肝炎临床类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BV-M对比,HBsAg、HBeAg、抗-HBc阳性病人的检出率为87.76%,HBsAg、抗-HBe、抗HBc病人的检出率为45.71%,HBsAg、抗-HBc病人的检出率为42.86%,抗-HBc单项阳性病人的检出率亦达40.00%;血清HBVDNA含量与黄疸的程度及转氨酶水平的高低未见相关。结论:提示HBV DNA的复制状态与不同乙型肝炎临床类型无明显相关关系;HBV DNA含量高低与肝功能受损程度亦无相关关系。
赵建勤刘丽雷学忠丁柳赵连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肝功能
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肝之福组、秋水仙碱组和模型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sc CCl4及饮用100 ml.L-1乙醇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的同时,肝之福组ig肝之福,秋水仙碱组ig秋水仙碱,模型组则ig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30 d。实验结束后,分别采血测定肝功能,取肝组织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根据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评分,观察预防用药组与模型组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肝之福组的肝功能明显改善,MDA含量由16.31±6.03 nmol.mg-1减少到8.84±2.08 nmol.mg-1(P<0.01);而SOD活性则由86.33±17.74 U.mg-1升高至122.01±19.12 U.mg-1(P<0.01);同时,SSS评分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经比较,肝之福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与秋水仙碱相当。结论肝之福可保护肝脏,预防或缓解肝纤维化的形成。抗脂质过氧化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王丽春赵连三唐红刘丽刘聪张红英饶凡
关键词:肝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乙肝核酸疫苗对荷瘤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酸疫苗pCMV-S2S免疫小鼠后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及对表达HBV preS2S抗原的SP2/0-S2S肿瘤细胞攻击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于0、4及8周分别接种pCMV-S2S(实验组)、乙肝表面抗原蛋白疫苗(HBsAg,对照组1)、空载质粒(pCMV,对照组2)各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组各取3只小鼠,以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活性。各组其它小鼠均用于肿瘤细胞攻击实验:分别于一侧胁部皮下种植SP2/0-S2S细胞,同时于另一侧种植不表达HBV preS2S抗原的SP2/0-CMV细胞作阴性对照。种植肿瘤细胞(荷瘤)后观察成瘤时间、肿瘤大小和荷瘤后小鼠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结果pCMV-S2S组CTL活性为(34.21±1.38)%,高于HBsAg组〔(19.64±1.50)%〕和pCMV组〔(3.45±1.89)%〕(P<0.05)。荷瘤后10d,pCMV-S2S组小鼠SP2/0-S2S细胞的成瘤率为58.3%,低于SP2/0-CMV细胞的成瘤率(91.7%)(P<0.05);两对照组SP2/0-S2S细胞与SP2/0-CMV细胞的的成瘤率无明显差异。荷瘤后pCMV-S2S组初次出现死亡小鼠的时间为24d,较两对照组均延迟了13d,平均生存时间为(31±1)d,较两对照组延长(P<0.05);4周生存率(75%)高于两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之间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核酸疫苗pCMV-S2S能在小鼠体内诱生较强的特异性CTL活性,对荷瘤小鼠具有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可望用于HBV感染的免疫保护。
何芳唐红刘丽赵连三刘聪
关键词:核酸疫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保护
四川地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1993年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嗜肝DNA病毒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人类的HDV感染必须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或重叠感染,重叠感染后可能导致原有乙肝病情加重、慢性化或肝硬化等。本文报告四川地区35县市HD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材料与方法一、血清标本:采自四川省35县市HBsAg阳性的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共1310份。其中男983人,女327人。年龄1.5~72岁,平均30.7岁。分布于川东、川南、川西及川北,以川西地区为主。均系汉族。
王锦蓉刘晓振陈可跃唐红林勇刘丽赵连三张智翔雷秉均
关键词:丁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
多抗甲素口服液治疗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0年
作者用多抗甲素口服液10mg一日二次,共三月,治疗44例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初步证明具有改善HBV血清学标记的近期效果,其中HBeAg、HBVDNA、抗-HBcIgM、抗-HBc、HBsAg及PHSA的阴转率分别为22.72%、15.78%、14.7%、11.36%、11.36%及10%,抗-HBe阴转率为13.6%。对多数患者有改善临床症状作用,对出血倾向具明显改善疗效,且有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副作用少。
熊汇慈王锦蓉刘丽
关键词:HBSAG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