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鑫

作品数:162 被引量:2,047H指数:27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104篇天文地球
  • 39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5篇盆地
  • 31篇鄂尔多斯盆地
  • 21篇储层
  • 12篇新生代
  • 11篇延长组
  • 8篇油气
  • 7篇断裂带
  • 7篇盐岩
  • 7篇油藏
  • 7篇早古生代
  • 7篇四川盆地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碳酸盐岩
  • 7篇逆冲
  • 7篇裂带
  • 7篇古生代
  • 6篇造山带
  • 6篇深部
  • 6篇推覆

机构

  • 67篇中国海洋大学
  • 60篇中国石油天然...
  • 51篇成都理工大学
  • 42篇教育部
  • 19篇西北大学
  • 10篇低渗透油气田...
  • 8篇中国石油
  • 7篇西南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石化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吉林大学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58篇刘鑫
  • 65篇李三忠
  • 44篇索艳慧
  • 41篇戴黎明
  • 36篇赵淑娟
  • 29篇余珊
  • 20篇王鹏程
  • 18篇许立青
  • 13篇曹现志
  • 12篇郭玲莉
  • 12篇马云
  • 11篇王霄飞
  • 10篇张国伟
  • 9篇张忠义
  • 8篇薛友辰
  • 8篇程世秀
  • 8篇曹花花
  • 8篇安慧婷
  • 7篇赖绍聪
  • 7篇杨朝

传媒

  • 15篇海洋地质与第...
  • 13篇地学前缘
  • 12篇岩石学报
  • 8篇大地构造与成...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地质科学
  • 4篇石油地质与工...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石油学报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天然气技术与...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沉积学报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天然气勘探与...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12篇2016
  • 16篇2015
  • 19篇2014
  • 16篇2013
  • 19篇2012
  • 18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拟声波地震反演技术在合川气田须二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2012年
合川气田须二段地层以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煤和钙质层,储层单层薄,累计厚度大。砂、泥岩声波速度差异小,声波曲线对砂、泥岩的岩性反映不明显,如果只靠速度反演,就可能造成误解。为此,本文采用拟声波曲线波阻抗反演方法,落实了合川气田须二段渗透层的分布范围,为该区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彭小东杨宇刘鑫段策李军
关键词:速度反演储层预测
一种基于趋势面分析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趋势面分析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对所需恢复的地层古地貌收集足够数量的单井目标地层厚度数据h<Sub>1</Sub>、单井目标上覆地层厚度数据h<Sub>2</Sub>以及单井地理坐标x、y;之后利用计算得...
马宁丁晓琪祁壮壮朱颖刘鑫陈乙莱刘璇
文献传递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被引量:17
2015年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中新生界沉积最厚的凹陷。本文基于大量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从凹陷主控断裂活动性、沉积沉降中心分布和构造格架等方面,侧重对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和原型盆地类型进行研究。认为:1)大歧口凹陷构造单元有4级,凹陷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平面构造格局和北断南超箕状断陷的剖面结构。2)凹陷内断裂有4级,主要断裂的规模、活动期次和断裂活动具有演化的阶段性和空间的迁移性,典型构造带活动性具有由北往南迁移的特点。3)新生代期间整个大歧口凹陷的沉积沉降中心均在东部海域的歧口主凹内,但整体具有往南迁移的趋势。4)凹陷经历了拓展裂谷、拉分断陷、箕状断陷和碟状坳陷4个构造演化阶段,断陷阶段在整个构造演化时期意义重大,且具有走滑拉分特点。故认为大歧口凹陷原型盆地是一种"板内拉分盆地"。
索艳慧李三忠许立青戴黎明刘鑫郭玲莉曹花花Дмитриенко Людмила ВалерьевнаRoya Nadiri王鹏程周立宏楼达
关键词:原型盆地
东亚及其大陆边缘新生代构造迁移与盆地演化被引量:94
2012年
构造迁移是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十分普遍的地质现象,但西太平洋地区相关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基于近10年来对中国东部海域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和南海盆地等所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西太平洋地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的新生代构造迁移特征进行了系统讨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位于欧亚、太平洋和印度三大板块的交汇处,占据了全球板块汇聚中心的独特位置,并同时受到印度板块的挤入、太平洋板块的后退式俯冲、台湾造山带的楔入的联合作用,自新生代以来,形成了宽阔的自西向东后退式的沟弧盆体系。中国东部及邻区作为西太平活动大陆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大地构造背景下,新生代的构造特征总体也表现出自西向东的迁移规律,具体表现在盆地的断裂活动性、沉积作用、断陷的萎缩与消亡等自西向东变新逐步演化,新生代的生、储、盖、圈、运、保六大油气成藏要素也表现出西早东晚、自西向东迁移的特征。这种成藏规律的识别对于中国东部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从板缘、板内和板下过程和机制,探讨了盆内和盆间的新生代构造迁移机制,这种构造-岩浆-成盆-成藏等的向洋变新迁移和跃迁是晚中生代以来挤出构造和新生代北西向壳内伸展、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诱发的软流圈向东流动的远程效应及太平洋俯冲带的跃迁式东撤的联合效应。
索艳慧李三忠戴黎明刘鑫周立宏
关键词:板内
平衡深度法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过剩压力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借鉴延长组长7段泥岩孔隙微观结构研究成果,应用核磁共振测井孔隙结构评价技术,结合岩相学观察,对欠压实段泥岩孔隙微观结构和孔隙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平衡深度法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异常压力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核磁共振孔隙结构评价、孔隙结构观察及定量分析、孔隙度实测均不支持延长组长7欠压实段泥岩存在异常高原生粒间孔或孔隙度,其声波时差偏离正常压实趋势曲线,不能反映该段存在异常高原生粒间孔或孔隙度,平衡深度法计算最大埋深期异常压力不适用。
齐亚林惠潇梁艳周军太刘鑫孙勃
关键词:声波时差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48
2012年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层系多、累计厚度大,在川渝地区天然气储量和产量贡献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石类型、物性特征、储层类型等基本特征分析入手,研究和总结了盆地内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预测思路。盆地主要储集岩类型是颗粒白云岩、藻(礁)格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石灰岩次之;物性总体上具低孔、低渗的特征,局部地区发育的优质储层是重要的勘探对象;储层类型可分为裂缝-孔隙型、孔隙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4类;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有利沉积相带分布、白云石化作用、3期岩溶作用等因素控制。针对生物礁、颗粒滩等相控型储层,精细沉积微相刻画是储层分布预测的有效手段;对于风化岩溶型储层,区域性和重点目标区的岩溶古地貌恢复可为成藏区带评价和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洪海涛杨雨刘鑫陈文夏茂龙张静王蜀源
关键词: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岩主控因素储层预测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层成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盐水溶液包裹体、含烃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3大类。拉曼光谱成分测试表明,气相烃类包裹体以含CH4为主,平均含量为82.94%;H2S平均含量为7.29%,但H2S含量变化较大,为2.17%~13.08%,包裹体中的H2S平均含量较现今气藏低一些,且变化范围更大,为气藏不同演化阶段所捕获。含烃气液两相包裹体中H2O、CH4和H2S的含量变化都比较大,为盐水溶液和天然气在不混溶条件下捕获。高含H2S的含烃包裹体和气态烃包裹体基本不含CO2,这一现象与TSR反应产生CO2和H2S,CO2参与储层溶蚀作用而被大量消耗有关。CO2参与储层溶蚀作用,碳酸盐沉淀作用加强,白云石、方解石在孔隙及裂缝中结晶沉淀,并捕获以含CH4和H2S为主、不含或微含CO2的包裹体,因此川东北飞仙关组气藏具有CO2含量相对H2S显著亏损的特征。
夏茂龙范毅江蓉蓉张婷洪海涛王一刚刘鑫陈文
关键词:飞仙关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界线讨论被引量:39
2009年
针对延长组地层划分的争议,开展了延长组孢粉组合、岩石学特征、湖盆演化规律等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8—长10油层组与长1—长7油层组差异显著。其中,长8—长10油层组沉积期,地势平坦,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广泛发育,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孢粉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中三叠世的重要分子Punctat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含量较高;长7油层组沉积期深湖范围宽广,盆地西南、西部地区长7油层组砂岩中石英含量明显提高,岩石类型发生较大的改变,西缘和西南缘沉积体系也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演化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段地层孢子花粉含量相近,以具有晚三叠世色彩的Duplexisporites大量出现为特征。此外,在盆地西部、西南及湖盆中部地区,长7油层组底部稳定分布的一套凝灰岩薄层,记录了同期的火山、岩浆活动等地质事件,为早印支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长7与长8油层组之间地层界线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界线。
邓秀芹李文厚刘新社庞锦莲刘鑫
关键词:孢粉组合凝灰岩地层界线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流体动力系统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41
2011年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长8发育大型特低渗、超低渗岩性油藏的成藏流体动力特征,揭示低渗透油藏的成藏规律。方法通过测井声波时差曲线,分析最大埋深阶段的泥岩欠压实作用及过剩压力分布特征,结合岩性和物性特征划分成藏动力系统。结果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为超压成藏流体动力系统,通过成藏流体动力分布特征分析,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西南成藏流体子系统和东北成藏流体子系统。西南子系统由于构造上倾方向储层变得更加致密,油气以纵向运移为主,东北子系统内油气既可以纵向运移,又可以沿着层状输导体横向运移。结论西南子系统内,过剩压力差低值区或高压差区内相对低值区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东北子系统内,平面上过剩压力低值区为油气运聚的有利地区。
邓秀芹姚泾利胡喜锋李士祥刘鑫
关键词:油气运移鄂尔多斯盆地
石油伴生H_(2)S的成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为例
2022年
彭阳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新探明的低H_(2)S含量的油田,其主力产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原油伴生H_(2)S含量最高为0.115%,明确H_(2)S成因机制对于油田合理开发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储层硫化物及油田水硫同位素的系统分析,预测了侏罗系延安组原油伴生H_(2)S的成因。延安组主要发育集块状、斑点状、斑块状、星点状等黄铁矿类型,其δ^(34)S值为-1.9‰~10.1‰,其中,斑块状、集块状黄铁矿为沉积早期快速结晶成因,斑点状、星点状黄铁矿为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成因。石膏的δ^(34)S值在16.8‰~17.7‰,为后期成岩阶段的产物,其并非H_(2)S的硫元素来源。油田水的δ^(34)S值较高,平均为37.9‰,这主要是由于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消耗地层水中的^(32)S,使水体相对富集^(34)S。黄铁矿后期溶解和硫酸盐还原菌还原有机硫化物均可释放SO_(4)^(2-),使侏罗系油田水具有较高的SO_(4)^(2-)浓度,为H_(2)S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侏罗系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地层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均利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存,为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提供了适宜的反应场所。综合分析认为,彭阳油田侏罗系原油伴生H_(2)S为硫酸盐还原菌还原成因。
尚婷田景春刘鑫刘鑫张晓磊张晓磊郭懿萱郭懿萱王峰
关键词:硫化氢硫同位素鄂尔多斯盆地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