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健民

作品数:127 被引量:2,398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地质
  • 21篇盆地
  • 20篇造山带
  • 17篇锆石
  • 15篇山带
  • 14篇中生代
  • 12篇北缘
  • 10篇秦岭造山带
  • 9篇定年
  • 8篇年代学
  • 8篇花岗岩
  • 8篇古生代
  • 8篇变质
  • 7篇地质意义
  • 7篇新生代
  • 6篇地貌
  • 6篇测年
  • 5篇地块北缘
  • 5篇元古代
  • 5篇三叠

机构

  • 108篇中国地质科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国土资源部
  • 14篇西安地质学院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长安大学
  • 7篇西北大学
  • 4篇北京离子探针...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地质调...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27篇胡健民
  • 33篇赵越
  • 27篇陈虹
  • 17篇孟庆任
  • 15篇张拴宏
  • 14篇刘晓春
  • 12篇渠洪杰
  • 12篇徐刚
  • 11篇刘健
  • 11篇董树文
  • 11篇武国利
  • 11篇施炜
  • 10篇公王斌
  • 9篇李振宏
  • 8篇刘晓文
  • 7篇宋子新
  • 6篇李侠
  • 5篇田蜜
  • 5篇李玮
  • 5篇刘护军

传媒

  • 15篇岩石学报
  • 13篇地质通报
  • 9篇地质论评
  • 8篇地质学报
  • 8篇地学前缘
  • 6篇地球学报
  • 6篇西安地质学院...
  • 6篇地质力学学报
  • 5篇中国地质
  • 5篇地球科学与环...
  • 4篇地质科学
  • 4篇沉积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区域地质
  • 3篇极地研究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1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1:250 000数字地质图数据库
2021年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1∶250 000地质图数据库是在充分利用近年来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地区的地质调查和其他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同时对地层格架、年代学和古地磁极等关键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图过程中以板块构造及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用ArcGIS 10.4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数据量约为4.7 GB。综合编图和研究过程中,根据最新获取的锆石U–Pb和其他矿物Ar–Ar年龄、电子探针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古地磁数据和古生物化石样品,重新建立了中-新生代火山-沉积岩的年代学格架以及古生代地层的变质过程,划分了24个地层单元,恢复出该群岛的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过程,并重建了南设得兰群岛的古位置,为南极大陆演化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韦利杰陈虹陈虹赵越刘晓春赵越
关键词:数据库地质图南设得兰群岛
武当地块基性岩席群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02年
侵位于武当地块内部的大量的板状变基性侵人体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800Ma左右发生的扬子古大陆裂解的重要依据。然而作者在武当地块北缘与西南部所做的1:5万地质填图以及相应的构造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与武当地块顺层伸展滑脱构造主滑脱面之顺层韧性—韧脆性变形带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是被褶皱了的岩席群。最新获得的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01~407Ma,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并考虑到邻区同时代碱性岩浆的侵位,作者认为,这套基性岩席群代表了泥盆纪时南秦岭地区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上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并因此导致南秦岭上部地壳的伸展减薄。
胡健民孟庆任马国良张森琦高殿松
关键词:底侵作用武当地块秦岭造山带构造学同位素年代学
南秦岭构造带内早古生代碱基性岩浆活动:古特提斯洋裂解的证据被引量:19
2014年
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洋是东古特提斯洋的北侧分支洋盆,在勉县—略阳地区发育有典型的蛇绿岩组合.然而,由于中三叠世晚期开始的碰撞造山作用以及之后陆内变形作用的改造,对于勉略洋盆在构造带东段的裂解和演化过程并不清晰.本文对发育于东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脉以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为主,其SiO2含量为41.89%~49.75%,属基性—超基性岩类,并具有富钠、高钛的碱性岩特征.岩石的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与板内洋岛玄武岩(OIB)特征一致,岩浆源于具有地壳混染的板内洋岛玄武岩型地幔源区.该类基性岩脉顺层侵入到早古生代早期地层中,通过基性岩脉中的锆石SHRIMP测年获得岩脉顺层侵位的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期(约422 Ma).这种岩浆作用很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初始裂解有关,并导致南秦岭构造带内地壳伸展、基性岩浆侵位,该过程与南秦岭构造带北缘的商丹(商南—丹凤)原特提斯洋的消减和陆内俯冲可能相关.
陈虹田蜜武国利胡健民
关键词:古特提斯洋基性岩脉洋岛玄武岩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纪沉积充填记录的关键时限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下古生界呈现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标志着该区卷入了加里东造山带变形。本文以盆地内奥陶纪沉积充填记录为线索,利用地层序列中沉积凝灰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合豢岭造山带岩体年代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豢岭加里东期构造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研究表明:1)奥陶系沉积时期,沉积序列经历了海侵至海退的完整旋回,中奥陶世马五期海退序列开始,晚奥陶世背锅山期海水自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完全退出;2)晚奥陶世平凉期至背锅山期,地层序列中凝灰岩、滑塌构造、滑塌角砾岩普遍发育,滑塌构造和滑塌角砾岩的直接触发因素是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构造活动性明显加强;3)中奥陶世马五期海退序列的开始,孕育着秦岭洋壳板块开始向北俯冲,时限大约为475-463Ma;4)晚奥陶世平凉期,沉积序列中重力流、滑塌构造和凝灰岩普遍发育,孕育着秦岭洋向北的俯冲碰撞进入了高峰阶段,其时限大约为454-450Ma。
李振宏徐黎明刘新社袁效奇胡健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
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古生代伸展构造被引量:23
2004年
武当地块位于勉 (县 )略 (阳 )地区东侧 ,南部逆冲于扬子板块北缘之上 ,中 晚古生代期间曾经历过一期伸展构造作用。伸展构造系统以现今中元古代武当山群与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之间的界面为主滑脱面 ,盖层系统由南往北滑脱拆离。沿主滑脱面上、下侵位了大量的基性岩席 ,其单颗粒锆石U Pb年龄为 40 1± 1 4Ma和 40 7± 1 2Ma。滑脱系统上部次级滑脱面上新生白云母的40 Ar 39Ar年龄为 2 82± 8.5Ma和 2 61± 0 .2 5Ma,表明伸展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二叠纪。考虑到邻区同时代的碱性岩浆作用 ,作者认为伸展构造是伴随着古生代大规模的上地幔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发生的 ,很可能代表了勉略洋打开的早期阶段。
胡健民赵国春马国良张森琦高殿松
关键词:底侵作用武当地块秦岭造山带
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贺兰-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划分中国大陆东西的地幔陡变带,其南段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由几个性质不同的构造系统叠加组成的复杂构造带.研究发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发育由雁行状左行走滑断裂为骨架的走滑构造带.走滑构造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叠加,早期变形为北东-南西挤压应力场形成的一系列北西-南东走向的逆冲断裂,晚期北西-南东挤压应力场环境下沿先前的逆冲断层形成一系列左行走滑断裂.在这些左行走滑断裂之间,发育一些中生代盆地,盆地沉积相和古流向研究显示,这些盆地的形成受走滑断裂控制.因此,依据盆地内最老地层限定,扬子西缘走滑构造带形成于早中生代.作者认为,这个走滑构造带的形成,很可能与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扬子地块顺时针旋转并持续向北俯冲-碰撞有关,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在早中生代中国大陆的主体碰撞拼贴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形成.
陈虹胡健民渠洪杰武国利
关键词:扬子地块西缘中生代盆地
斜长角闪岩弹性和流变性质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对来自浙江陈蔡地区的天然斜长角闪岩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了弹性波速和流变性质的实验研究.波速实验发现,细粒和中粒斜长角闪岩的纵波波速沿线理方向(X)的传播快于沿面理法向(Z)的传播;在800或600 MPa及550℃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细粒和中粒斜长角闪岩的波速各向异性仍较高,分别约为7.83%和9.77%,其平均纵波波速约为6.77和6.64km/s.在高准静水压力作用下,当温度升至750℃之后,不同方向上传播的岩石波速都开始大幅度下降.高固定围压和低固定应变速率(500MPa,1×10-4/s)的三轴流变实验发现,细粒斜长角闪岩的变形随温度的升高经历了脆性破裂(<650℃)、半脆性破裂、碎裂流动直至塑性变形(>800℃)这样一个基本过程.韧性变形域内流变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且在750—800℃间强度急剧下降.对两类实验前、后的样品进行显微和探针分析,认为脱水熔融是引起波速和强度在高压(静水压、围压)、750℃之后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晓葛白武明胡健民
关键词:斜长角闪岩流变性质高温高压实验弹性波速韧性变形
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9
2008年
勉略缝合带是华北与华南大陆于印支期完成拼合的主要拼接带,在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勉略带的东、西延伸至今没有确定的结论,尤其陕西省勉县以东到湖北随州一带,还没有找到确凿的缝合带的证据。已发表的文章多认为勉略带在勉县以东到达宁陕县两河口之后向南转折,沿着高川岩片的位置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向东延伸到湖北随州一带。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川岩片是一个独立于大巴山构造带的外来地质体,称之为高川地体。高川地体是一个由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层与轴向近南北向的走滑剪切褶皱构造组成的右行走滑构造系统,是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向南推覆过程中从原勉略缝合带中挤过来的一片,仅仅是被挟持在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之间的地壳浅层地质体。因此,高川地体现在的位置不能代表勉略带向东的延伸,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也不是中国南北大陆最终碰撞拼贴的位置。
胡健民董树文孟庆任施炜陈虹武国利
关键词:勉略缝合带
武当地块西部席状基性侵入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南秦岭古生代底侵作用的依据被引量:16
2003年
武当地块西部顺层侵位了大量的基性岩席。本文对其进行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等特征研究表明,该基性岩席群的岩浆属于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来源于混合异常大陆岩石圈地幔型源区,为武当地块裂解和中古生代时南秦岭地区曾发生大规模的地幔岩浆底侵及壳幔相互作用重要标志之一。此外,该基性岩席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勉略地区玄武岩及变辉绿岩总体的特点具有较大的一致性,结合该基性侵入岩席群的形成时代(401~407 Ma)、武当地块伸展构造(425~260 Ma)与勉略带火山岩(230Ma)同位素年代学的差异,武当地块西部基性岩席群很可能是由于勉略洋拉开前地幔柱活动使大陆岩石圈拉伸减薄发生拆离、深部岩浆上涌的结果。因此,它们应该是勉略洋打开的早期阶段在武当地块区的响应。
赵国春胡健民孟庆任
关键词:底侵作用武当地块秦岭造山带
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构造变形演化——以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为例被引量:34
2004年
燕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 ,自晚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蒙古板块的拼合后 ,燕山地区进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以往燕山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侏罗世开始的燕山运动 ,而对已经发现的印支期构造的详细研究比较缺乏。通过对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进行详细的构造解剖分析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揭示出在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期间 ,该区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构造变形。即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早期 ,发育由东往西逆冲的后展式逆冲推覆 ,早侏罗世晚期由西往东逆冲的前展式逆冲推覆和早侏罗世晚期崩塌滑覆构造。三期构造变形显示了燕山造山带早期构造的非极性演化特征 ,也显示了燕山地区的快速抬升和剥露过程。短时期内三期逆冲构造推覆方向的反转 ,显示了板内变形的特征 ,结合已经确定的变形时代及构造指向 。
胡健民刘晓文赵越徐刚刘健张拴宏
关键词: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