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
- 作品数:217 被引量:2,636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华北北缘早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质背景探讨
- 叶浩赵越张拴宏
-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晚新生代,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使青藏高原周缘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隆升作用,然而不同学者对高原强烈构造变形和隆升时代的认识却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与地貌响应等的综合研究,依据古新统至中新统地层的连续沉积和产状的协调一致,提出青藏高原西北缘在古新世—中新世末并未发生区域性强烈的构造变形,并基于褶皱、生长地层、楔顶沉积和冲断带中局部不整合等标定青藏高原西北缘强烈构造变形的时代为上新世—早更新世,其中最强烈的构造变形发生于西域砾岩沉积结束阶段,即约1.1~0.7Ma的昆黄运动最终使中更新世以前地层全面褶皱-抬升,形成区域性的乌苏群与西域砾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这为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提供了关键的构造地质学证据;同时,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研究成果提出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主要隆升可能是在上新世—早更新世通过高原边缘的边界断层系以后展式逆冲扩展作用抬升形成的,并就裂变径迹热历史模拟的剥蚀厚度提出西域砾岩很可能主要来自高原边缘地形变化最剧烈的陡坡带,支持西域砾岩属构造成因的认识。
- 黎敦朋赵越刘健潘燕兵裴军令何哲峰
- 关键词:青藏高原西北缘
- 新疆罗布泊45 kaBP以来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根据罗布泊新湖湖心区KY01孔沉积物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控制沉积物化学组成的3个主因子。其中第1主因子对沉积物化学组成具有绝对控制作用,通过详细分析认为该因子可作为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湿变化的代用指标。结合剖面5个AMS14 C测年结果所建立的时间标尺,初步重建了塔里木河流域4.5万年以来气候干湿变化历史。结果显示,近4.5万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呈逐步干旱化趋势,其中末次间冰阶中晚期以湿润气候为主,末次冰期晚冰阶以来变为以干旱气候为主,但末次冰消期晚期—全新世早期发生过明显的气候转湿事件,极端干旱气候出现在中晚全新世以来。罗布泊新湖湖心区KY01孔地化指标还揭示出塔里木河流域的水热组合模式可能是多样的,并非简单地遵循单一的西风型"冷湿-暖干"水热组合模式。
- 杨艺王汝建刘健赵越杨振宇翁成郁王磊郭胜章陶亮
-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主成分分析塔里木河流域
- 燕山运动与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被引量:293
- 2004年
- 构造体制转变的本质是动力学体系的转变。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是从一个汇聚碰撞的动力学体系转变为一个活动大陆边缘的动力学体系。其核心问题是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新生的亚洲大陆下俯冲。在这一独特的动力学体系转变过程中 ,产生了陆缘俯冲消减增生杂岩带 ,火山弧和相关的表壳变形等一系列标志。文中强调以自然的、显著的、易于识别的标志———火山弧的出现代表东亚构造域动力学体系的转变 ;指出翁文灏命名的燕山运动A幕———髫髻山组火山岩下的不整合 ( ( 16 0± 5 )Ma前 )和B幕———张家口组火山岩下的不整合 ( ( 13 5± 1)Ma前 )代表这一转变。也就是说 ,燕山运动是东亚构造体制转变的产物 。
- 赵越徐刚张拴宏杨振宇张岳桥胡健民
- 关键词:燕山运动火山弧
-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 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分析了它们在当前军事活动中的应用情况。在分析了二者区别、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未来战争指挥与作战系统的构想——即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重建战场环境并进行作战...
- 刘宁赵越
- 关键词:虚拟现实军事应用
- 文献传递
- 华北侏罗纪大地构造:综评与新认识被引量:176
- 2007年
- 论述了华北地区侏罗纪构造变形样式与岩浆活动序列,目的是试图提出一个侏罗纪构造阶段性演化历史的框架。将华北地区侏罗纪的沉积作用、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划分为3个阶段。早侏罗世早期大地构造显著特征是没有岩浆活动(205~191Ma的岩浆活动空隙),华北地区处于区域性隆升,这个时期应当是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和陆内俯冲作用(印支运动)的延续。早中侏罗世(190~175Ma)华北岩石圈处于弱伸展状态,表现为沿燕-辽构造带和郯庐断裂带两侧源于地幔的深成岩浆侵入、火山作用以及沿阴山—燕山构造带发育的正断层和裂谷作用,华北地块内部发生大面积整体沉降和含煤盆地的形成。这个时期大地构造仍可视作是印支运动的后效。中晚侏罗世(165±5Ma^136Ma)构造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以多向挤压引起的强烈陆内造山和板内变形为特征。这个阶段区分出了两幕主要挤压变形事件:早幕以上侏罗统巨厚磨拉石沉积之下的角度不整合面为标志,主要沿着鄂尔多斯西缘褶皱冲断带和阴山—燕山构造带发育,时代早于160Ma;晚幕以下白垩统底部的角度不整合面为标志,时代早于135Ma。在中晚侏罗世构造变革时期,两个纬向构造带:北缘的阴山—燕山构造带和南缘的秦岭—大别构造带,以及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均发生强烈的冲断褶皱变形;华北地块本身遭受NE、NNE向逆冲断层、断层相关褶皱和左旋走滑断层等构造体系的改造,并在空间分布上出现变形分解。郯庐断裂带东侧胶辽地区一系列片麻状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的侵入(时代160~150Ma)指示了中晚侏罗世重要的地壳增厚作用。华北侏罗纪变形样式、不同方向的构造体系和多向挤压是东亚周邻板块(北部西伯利亚板块、西部拉萨地块和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从3个不同方向向亚洲大陆同时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的结果。正是中晚侏罗世强烈�
- 张岳桥董树文赵越张田
- 关键词:板内变形
- 中国东南极地质考察20年进展
- 在1998-2017年期间,我国组织了14次,共27人次参加的东南极地质考察,将考察的范围从中山站附近的拉斯曼丘陵向外扩展了约400 km,主要包括格罗夫山、埃默里冰架东缘、北查尔斯王子山、布朗山、赖于尔群岛和西福尔丘陵...
- 刘晓春赵越
- 青藏高原东南缘保山地体上新世地壳旋转变形运动的古地磁学研究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
- 2018年
- 青藏高原东南缘受印度板块的持续挤压发生了强烈的陆内变形,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保山地体中新世以来发生强烈的旋转变形,因此,在保山盆地东南缘上新世湖相沉积地层中采集了30个采点(约300块定向样品),其中160块样品分离出了特征剩磁分量,通过了褶皱检验和倒转检验,代表了沉积地层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分量。地层产状校正后剩磁平均方向为:Ds/Is=20.2°/37.1°,Ks=59.7,α95=4.8°,N=16;对应古地磁极为:北纬67.9°、东经205.7°,A95=2.6。通过与保山盆地东缘科研钻井磁性地层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确定羊邑剖面年代为6±0.2Ma;与10Ma东亚构造稳定区古地磁参考极对比发现,保山盆地发生了19.2°±6°的顺时针旋转,表明保山地体上新世以来平均顺时针旋转速率为3.2°±1.0°/Ma,如此快速的旋转速率印证了保山地体和腾冲地块古近纪和中新世古地磁研究所揭示的大角度顺时针旋转变形量。
- 蒲宗文杨振宇仝亚博赵越王恒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古地磁上新世
- 辽西-冀北地区燕山板内变形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演化
- <正>燕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自晚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蒙古板块的拼合后,燕山地区进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以往关于燕山板内变形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侏罗世开始的燕山运动,而对已经发现的印支期构造的详细研究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对...
- 胡健民刘晓文赵越徐刚
- 文献传递
- 南极中山站区长英质片麻岩中夕线石的形成与变形-变质-深熔作用的关系
- <正>夕线石是中-高级长英质片麻岩中一种很常见又非常重要的变质矿物。在变质带厘定中的夕线石带,变质温压条件限定中的Al2SiO5三相变化及三相点的位置,都是变质地质研究中常常面临的问题。夕线石的形成过程很复杂,牵涉到中-...
- 任留东王彦斌刘晓春赵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