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庆任

作品数:114 被引量:3,493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9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6篇盆地
  • 29篇造山带
  • 19篇山带
  • 17篇北缘
  • 16篇秦岭造山带
  • 14篇中生代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大别造山带
  • 9篇地层
  • 9篇新生代
  • 9篇火山
  • 8篇地球化学特征
  • 8篇地质
  • 8篇化学特征
  • 8篇古生代
  • 7篇早白垩世
  • 7篇盆地演化
  • 7篇克拉通
  • 7篇白垩世

机构

  • 95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西北大学
  • 20篇合肥工业大学
  • 19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长安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西安地质学院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质科...
  • 1篇中国地质矿产...

作者

  • 114篇孟庆任
  • 21篇李双应
  • 20篇李任伟
  • 18篇王道轩
  • 17篇胡健民
  • 15篇武国利
  • 14篇岳书仓
  • 12篇金福全
  • 11篇刘因
  • 10篇张国伟
  • 8篇于在平
  • 7篇梅志超
  • 7篇渠洪杰
  • 6篇朱日祥
  • 5篇张英利
  • 5篇王二七
  • 5篇曲永强
  • 4篇侯泉林
  • 4篇崔智林
  • 4篇马收先

传媒

  • 13篇岩石学报
  • 10篇沉积学报
  • 7篇地质通报
  • 7篇中国科学:地...
  • 6篇地质论评
  • 5篇地质科学
  • 5篇中国科学(D...
  • 4篇地质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3篇西安地质学院...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2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3
  • 1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界几个重要不整合面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代沉积层序中出现多个沉积间断和不整合面。此次研究对其中5个不整合面进行了野外考察,分析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和空间分布,认为它们与不同的地质过程有关。大红峪组底部不整合面是早期裂谷盆地演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的记录...
曲永强孟庆任马收先李林武国利
关键词: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界不整合面超大陆
文献传递
秦岭俯冲板块前缘石炭纪构造-沉积环境被引量:2
1993年
石炭纪处于秦岭南、北板块由俯冲到全面碰撞的重要阶段。在俯冲板块前缘,石炭系发育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之中。前缘南带盆地的形成与俯冲板块边缘弯曲而导致的浅层水平伸展有关,前缘北带主要为一些小型残余盆地,并明显遭受定向滑移构造的改造。两种不同沉积作用演化是在不同的构造过程中形成的。
孟庆任张国伟于在平
关键词:褶皱带石炭纪沉积环境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隆升的地层学证据——毛坦厂组榴辉岩砾石的启示被引量:50
2002年
大别山北缘地区发育厚达近万米的中新生代碎屑岩,它们记录着大别造山带自侏罗纪以来的演化历史。在安徽省六安地区毛坦厂组中,发现多块榴辉岩砾石。砾石新鲜,质地坚硬,表明属于第一旋回砾石。榴辉岩由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石英、金红石等组成。具有明显的退变质作用,发育以钠长石和闪石类组成的后成合晶、以及石榴子石周边的次变边。石榴子石以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为主,属于C类榴辉岩。根据其特征应该属于大别山南部和北部超高压榴辉岩。毛坦厂组层位确切,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都表明以晚侏罗世为主。这一发现表明,在晚侏罗世,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造山带根部物质,即:超高压变质岩已经出露地表,并作为毛坦厂组的物源。因此,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地表,最迟在晚侏罗世。
李双应岳书仓王道轩刘因王清晨李任伟孟庆任金福全
关键词:大别山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退变质作用地层学
武当地块基性岩席群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02年
侵位于武当地块内部的大量的板状变基性侵人体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800Ma左右发生的扬子古大陆裂解的重要依据。然而作者在武当地块北缘与西南部所做的1:5万地质填图以及相应的构造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与武当地块顺层伸展滑脱构造主滑脱面之顺层韧性—韧脆性变形带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是被褶皱了的岩席群。最新获得的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01~407Ma,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并考虑到邻区同时代碱性岩浆的侵位,作者认为,这套基性岩席群代表了泥盆纪时南秦岭地区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上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并因此导致南秦岭上部地壳的伸展减薄。
胡健民孟庆任马国良张森琦高殿松
关键词:底侵作用武当地块秦岭造山带构造学同位素年代学
西秦岭和松潘地体三叠系深水沉积被引量:34
2007年
西秦岭和松潘地体三叠系主要由深水沉积物组成.通过对这一地区三叠系主要沉积岩相的详细分析,认为它们是不同沉积过程的产物,包括水下碎屑流、浊流、底流、深水悬浮沉积和液化沉积物流等.碎屑流可划分为砾质和砂质碎屑流两种类型,其中砂质碎屑流沉积在整个深水沉积体系中占很大比例.浊流沉积以发育正粒序为特点,鲍马层序虽普遍存在,但并非全部由真正浊流沉积形成.鲍马层序中不具正粒序的块状Ta段是砂质碎屑流的产物,而具牵引流沉积构造的其他段为低密度浊流或底流改造的结果.三叠系的深水沉积可构成四种相组合,即厚层-块状粗粒相组合、中-厚层状砂岩夹细粒沉积相组合、薄互层状细粒相组合,以及同沉积滑塌/角砾岩相组合.对区域相组合的分析结果显示,西秦岭合作-尖扎一带下三叠统沉积发生在大陆斜坡、水下河道和斜坡底沉积裙等沉积环境,中三叠统则主要由斜坡底部水道-沉积裙沉积构成,而在宕昌-迭部地区,同期地层以台地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自中三叠世拉丁期开始,西秦岭浅水碳酸盐岩演变为深水沉积体系,指示安尼期碳酸盐台地发生快速沉陷.松潘地体北部沉积体系的发展与西秦岭宕昌-迭部地区的沉积过程非常类似,下三叠统和中三叠统下部由浅水碳酸盐岩组成,然后从拉丁期转变为斜坡底部沉积裙沉积组合.
孟庆任渠洪杰胡健民
关键词:西秦岭三叠纪深水沉积沉积盆地
安徽肥西中生代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制约被引量:51
2004年
位于合肥盆地南部安徽肥西地区的中生代地层,包括防虎山组、园筒山组和周公山组,主要由砂岩组成。虽然初步研究表明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但是,进一步限制物源区类型、建立和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清大别山造山带和华北陆块作为物源在研究区的影响范围,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根据砂岩主元素、REE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研究区砂岩主要是杂砂岩、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主元素含量比较接近晚元古代造山带砂岩。砂岩非常一致的REE模型,基本显示了同一的物源和相同的构造背景。REE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肥西地区中生代砂岩物源主要为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大别杂岩的影响比较局限,更没有来自华北克拉通的物质。同时,在中生代,大别山造山带的物源没有影响到华北陆块南部沉积。Th-Co-Zr/10和Th-Sc-Zr/10判别图以及微量元素比值都支持碎屑岩的物源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背景,这不仅验证了已有的结论,同时也揭示了在造山带周缘盆地中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构造背景的继承性。
李双应李任伟岳书仓王道轩刘因孟庆任金福全
关键词:地球化学
东秦岭毛坪变质沉积岩系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8
1996年
物源分析、碎屑岩成分特征和区域构造综合对比表明毛坪变质沉积岩系的主体属古生代秦岭古岛弧弧前沉积。该岩系位处秦岭商丹带东部,是南、北秦岭结合时首先发生点接触/碰撞的部位。南、北秦岭的结合由石炭纪早期的点接触/局部碰撞到中三叠世末最终全面碰撞造山的完成,其间经历了晚海西期的长期板缘构造演化。毛坪地区变形序列和构造发展反映出这一独特的演化进程,为研究南、北秦岭以及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时代和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于在平柳小明张成立孟庆任
关键词:沉积环境碰撞造山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被引量:662
1996年
秦岭是经过3个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以不同构造体制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其主造山作用板块构造演化阶段(Pt_3-T_2)是3个板块沿两个消减带俯冲碰撞,经历了漫长复杂的造山过程.从裂谷构造体制转换为板块构造体制,从扩张、俯冲到碰撞.尤其从点接触初始碰撞经面接触碰撞到全面碰撞成山等造山的细节过程,反映了秦岭长期在特提斯构造域众多陆壳块体群分离、拼合、增生的过程中发展演化而形成,也显示出是在古今地幔动力学和圈层耦合关系变动过程中发展演化的,具有重要大陆地质与大陆动力学意义.
张国伟孟庆任于在平孙勇周鼎武郭安林
关键词:裂谷构造造山过程造山带动力学
新生代黄骅坳陷构造伸展、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被引量:42
1993年
黄骅坳陷是一典型的张性盆地,其构造主要受西缘向东倾的拆离断层的控制。构造沉降分析显示盆地西部以裂谷沉降为主,而向东热沉降逐渐增大,反映了上地壳的强烈裂谷区与岩石圈深部强烈减薄区发生了错位。沉积作用在裂谷期和热沉降期具明显不同的特点,指示了早期基底快速不均匀的下沉和晚期基底广泛缓慢下沉的过程。玄武岩的形成和演化也与盆地构造发展过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是在下伏岩石圈上部发生简单剪切和下部发生纯剪切的构造伸展过程中形成的。
孟庆任王战王翔解建民
关键词:张性盆地构造沉降
大别山北缘凤凰台组砾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构造环境被引量:13
2005年
根据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凤凰台组暨毛坦厂组中的榴辉岩、角闪岩、斜长片麻岩等砾石地球化学研究,SiO2含量为43.31%~57.35%,原岩主要为古橄玄武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玄武粗安岩组成的火山岩,其次为斜长岩和辉绿玢岩等侵入岩。与原始地幔相比,岩石具有LILE富集、Nb—Ta负异常槽明显、Ti强烈亏损等特征。它们可能属于一个由苦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等组成的火山弧,是一个SSZ型岛弧。砾石原岩与北大别杂岩(“古岛弧根带”)中的镁铁—超镁铁岩带、片麻岩等有成因上的联系。砾石主要不是直接来源于现在遭受剥露的“古岛弧根带”,而可能是来自上部的火山弧。
李双应李任伟王道轩刘因孟庆任岳书仓金福全
关键词:砾石火山弧大别造山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