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敬伟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单克隆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乙酰肝素酶
  • 1篇渗出
  • 1篇渗出型
  • 1篇渗出型老年性...
  • 1篇体腔
  • 1篇腔注射
  • 1篇注射
  • 1篇疗法
  • 1篇脉络膜
  • 1篇脉络膜新生血...
  • 1篇脉络膜新生血...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生长因子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2篇宋新
  • 2篇胡洁
  • 2篇王敬伟
  • 1篇刘清云
  • 1篇吕林
  • 1篇田景毅
  • 1篇唐仕波
  • 1篇娜连玉
  • 1篇马红婕
  • 1篇胡安娣
  • 1篇冷炫

传媒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光动力疗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晚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晚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晚期渗出型AMD的28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15只眼行PDT或抗VEGF药物单一治疗,17只眼行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5~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治疗后第1、2周以及每一个月行常规视力、眼压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每3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渗漏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平均治疗次数的差异。结果32只眼中,视力提高20只眼,占62.5%;不变9只眼,占28.1%;下降3只眼,占9.4%。黄斑渗漏消失17只眼,占53.1%;减少12只眼,占37.5%;增加3只眼,占9.4%。CRT减少23只眼,占71.8%;增厚9只眼,占28.2%。单一治疗组治疗次数2~7次,平均治疗次数(3.4±0.5)次;联合治疗组治疗次数1~4次,平均治疗次数(2.3±0.2)次。联合治疗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5,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PDT、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及二者联合治疗晚期渗出型AMD均可改善患者病情和视力。联合治疗可减少治疗次数。
胡洁宋新刘清云王敬伟马红婕胡安娣娜连玉唐仕波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
低氧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核中乙酰肝素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录调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胞核中乙酰肝素酶(HPA)和RNA聚合酶II(Pol Ⅱ)的表达分布、两者相互结合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的作用,探讨在低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HPA对VEGF基因转录调控的作用。方法用低氧模型模拟剂Cocl2建立低氧模型(含Cocl2100μmol/L的培养液培养48h)。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HPA与PolⅡ的表达;免疫沉淀法半定量分析HPA及PolⅡ的相互结合作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联合实时定量PCR分析两组细胞中HPA与VEGF基因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低氧诱导组HRECs胞核内HPA荧光和PolII荧光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且低氧诱导组胞核内HPA分布与PolⅡ相吻合。(2)免疫沉淀结果表明在低氧诱导HRECs中HPA及PolⅡ相互结合共同作用,而对照组中HPA及PolⅡ则无结合。(3)ChIP联合实时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HPA及PolⅡ与VEGF启动子结合的高发生区段主要位于VEGF启动子序列-1165与-984之间,低氧诱导HRECs细胞核内HPA及PolII结合VEGF基因启动子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t=-13.591,P=0.001;t=-3.188,P=0.049)。结论在低氧诱导的HRECs中,核内HPA与VEGF基因启动子直接结合,并参与了VEGF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
王敬伟胡洁宋新冷炫田景毅吕林
关键词:MICROVASCULARENDOTHELIALENDOTHELIALIMMUNOPRECIPITATIO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