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开文

作品数:129 被引量:1,771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2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9篇土壤
  • 13篇群落
  • 12篇化感
  • 11篇生态
  • 11篇生态系统
  • 10篇岷江上游
  • 9篇凋落
  • 9篇微生物
  • 9篇花椒
  • 9篇化感作用
  • 8篇养分
  • 8篇生姜
  • 7篇亚高山
  • 7篇针叶
  • 7篇针叶林
  • 7篇植物
  • 7篇连香树
  • 7篇长江
  • 7篇长江上游
  • 6篇凋落物

机构

  • 119篇中国科学院成...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四川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成都农业科技...
  • 4篇四川省林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西藏自治区农...
  • 2篇成都市农林科...
  • 2篇阿坝州科学技...
  • 2篇四川省林木种...
  • 2篇四川省林业厅
  • 2篇洪雅县林场
  • 2篇四川省林业和...

作者

  • 129篇潘开文
  • 30篇张林
  • 25篇王进闯
  • 19篇吴宁
  • 15篇李伟
  • 14篇刘照光
  • 14篇陈庆恒
  • 12篇伍小刚
  • 11篇王彦杰
  • 10篇刘增文
  • 9篇刘庆
  • 7篇张丽萍
  • 7篇杜红霞
  • 7篇包维楷
  • 7篇韩春梅
  • 6篇熊勤犁
  • 6篇高文俊
  • 5篇陈娟
  • 5篇叶少平
  • 5篇张远彬

传媒

  • 24篇应用与环境生...
  • 13篇生态学报
  • 10篇四川林业科技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世界科技研究...
  • 4篇北方园艺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山地学报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年份

  • 7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12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旱胁迫对生姜根际化感效应的影响研究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浅根性作物,是重要的调味品作物和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严格,干旱是限制生姜植株生长的水分逆境因子。生姜根系分泌物中具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化感物质,其化感效应是影响...
陈娟潘开文王进闯王彦杰李伟辜彬
文献传递
一种植物根系三维构型无损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根系三维构型无损检测方法,探地雷达天线在植物根系表面实时探测,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获取任意时刻探地雷达天线的三维位置与姿态信息;获得任意时刻探地雷达发射电磁波谱的三维空间信息;对电磁波谱进行数值信息和...
蒋海波潘开文李娜周星梅陈建中
文献传递
西南高山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被引量:2
2021年
介绍"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取得的进展,展望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未来的研究重点.该项目针对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迹地恢复困难、次生灌丛演替缓慢、低效林结构不合理以及生态功能低下等主要问题,从森林恢复演替不同阶段的角度,研发了森林采伐和火烧迹地恢复、次生灌丛生态系统恢复、低效次生林功能提升等关键恢复技术,以及特色资源培育与开发技术,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刘庆庞学勇向双潘开文
关键词:演替阶段恢复重建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的难点与对策被引量:21
2001年
长江上游属于 2 5°以上的陡坡退耕还林地面积达 170万hm2 ,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 ,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实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陡坡耕地的形成原因与危害 ,以及退耕的难点与有利时机 。
刘照光潘开文
关键词:长江上游陡坡退耕还林地
保留带与造林带等高交替配置模式
2002年
潘开文张永梅陈庆恒刘照光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一种户外土壤动物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动物分离设备技术领域,用于野外直接进行采样分离土壤动物,具体涉及一种户外土壤动物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贯穿设置有上下相通、两端开口的分离器,分离器一端开口处设置有土...
伍小刚蒋永萍孙晓铭周泓杨张阿娟张林潘开文
岷江上游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与示范
吴宁刘庆包维楷潘开文李荣伟陈国阶罗鹏
该成果通过5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和研究,在中国西部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岷江上游地区,建立了拥有两大系统(恢复系统、支撑系统)的3段示范区(亚高山、中山、干旱河谷)的二元恢复体系,构建了三大类13个生态恢复重建组合模式,提供了...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态恢复重建植被恢复岷江上游
岷江上游极端降水、干旱和花椒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微食物网的影响
地球气候系统变暖增加了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包括严重的热波、极端降雨和极端干旱.降水格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地下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能量代谢,是陆地生态系统稳定和演替的决定因素.地上植被组成也是影响土壤生物食物网结构...
孙晓铭张林潘开文
关键词:花椒极端降水干旱
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形态和光合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形态指标和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茎和叶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均显著抑制了生姜幼苗的株高、每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其抑制程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强,而对生姜幼苗每株分枝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浓度下,茎水浸液对生姜幼苗的形态指标均显示出最强的抑制作用,叶水浸液次之,根茎水浸液最弱。同时,3种水浸液均随浓度的增加降低了生姜幼苗的光合参数(包括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净光合速率)。生姜幼苗形态指标与光合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胞间CO2浓度与每株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7)、与每株分枝数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外,生姜幼苗叶片各光合参数与所测定的形态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韩春梅李春龙叶少平潘开文吴宁李伟
关键词:生姜水浸液幼苗光合作用
生姜茎尖组织培养和污染率控制的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以生姜茎尖为外植体,筛选了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方式,并探讨了生姜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将表面消毒与抗生素浸泡处理相结合,能有效降低污染率。培养基MS+6-BA1mg/L+IAA1mg/L是愈伤组织诱导与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
陈娟潘开文毕世荣辜彬王进闯刘晓蕊
关键词:生姜茎尖组织培养抗生素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