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省易

作品数:8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同位素
  • 3篇水化学
  • 3篇土壤
  • 3篇钙华
  • 2篇盐岩
  • 2篇岩溶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碳同位素
  • 2篇碳稳定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指标
  • 1篇动态特征
  • 1篇岩溶水
  • 1篇岩溶作用
  • 1篇氧同位素
  • 1篇人文景观

机构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 1篇不来梅大学
  • 1篇澳大利亚纽卡...

作者

  • 8篇游省易
  • 6篇刘再华
  • 5篇李强
  • 3篇曹建华
  • 3篇李强
  • 2篇戴亚南
  • 2篇张美良
  • 2篇姜光辉
  • 1篇李恩香
  • 1篇孙海龙
  • 1篇汪进良
  • 1篇邓艳
  • 1篇何师意
  • 1篇宋林华
  • 1篇袁道先
  • 1篇谢运球
  • 1篇吴孔运
  • 1篇郭芳

传媒

  • 4篇中国岩溶
  • 2篇地球化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云南白水台钙华景区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本文采用水化学仪器自动记录、现场测定和取样室内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白水台钙华景区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随着CaCO3的沉积,水中的主要离子Ca2+和HCO-3浓度、电导逐渐降低;pH值升高。我们对1号泉进行昼夜观测发现:5月1号泉的水温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为28小时,而在9月水温保持恒定。对下游(12号观测点)的动态观测发现水的pH值与水温呈反相关关系,在对中游(6号观测点)的早、中、晚观测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最终我们得出结论:1号泉水温变化可能受补给水源水温动态变化、降雨和地热影响;中下游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与碳酸钙的沉积速率、碳酸平衡和藻类作用有关。
游省易李强刘再华
关键词:物理化学PH值水温岩溶水
云南白水台泉华台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浅析被引量:2
2002年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阐述了滇西北高原上白水台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 ,评述了该旅游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白水台泉华台地环境系统脆弱性特点的基础上 ,遵循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内涵要求 ,提出在该旅游区适宜开展生态旅游 ,针对该旅游区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该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修渠引水以增加泉华台面水流量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戴亚南游省易李强李强
关键词:旅游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旅游脆弱性
云南白水台钙华景区的水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在古环境重建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34
2002年
采用水化学仪器自动记录、现场滴定和样品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相结合等方法 ,对云南中甸白水台钙华景区的水化学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论是 :形成白水台钙华的泉水具有很高的钙和重碳酸根离子浓度 ,相应地 ,泉水的CO2 分压显著高于土壤生物成因所能产生的CO2 分压。结合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δ1 3C=- 1 .2 3‰ )的分析 ,进一步发现 ,高CO2 分压主要与深部地热成因的CO2 有关 ,而非原来普遍认为的“是温暖湿润气候的产物”。可见 ,白水台钙华属于热成因类钙华。由此 ,根据白水台不同时代钙华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差异 ,对钙华形成时的水温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自白水台钙华形成以来 ,水温变化高达 1 1℃ ,即从最老 (<3 5万年 )钙华形成时的 2 1℃降至现在的 1 0℃。这可能与本地区强烈抬升导致的气温降低有关 ,也可能反映出地热对水温的影响在降低。此外 ,本文对用热成因类钙华进行古环境重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也做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放射性碳测年中“死碳”(来自深部碳酸盐碳和深部CO2 )的干扰及由深源CO2和CO2 自水中逸出导致的钙华1 3C富集 ,后者在利用类似热成因碳酸盐沉积的δ1
刘再华游省易李强张美良
关键词:水化学古环境重建碳同位素氧同位素
碳酸钙沉积溪流中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以云南白水台为例被引量:22
2004年
目前,国内外利用碳酸钙沉积物进行古环境和古气候重建的研究,空间上主要涉及到地球化学指标的区域分布差异,时间上则将分辨率提高到了年,甚至季节尺度,但对于地球化学指标在同一区域的空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则注意不多。采用仪器自动记录、现场滴定和样品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正在发生碳酸钙(钙华)沉积的云南白水台溪流和引渠中的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碳酸钙大量快速沉积前(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小于1.0),向下游方向,水的CO2分压降低,pH值和SIc升高。但当SIc大于1.0后,碳酸钙沉积开始快速产生,此后向下游方向,水的CO2分压趋于稳定,甚至略有升高;同时,水的pH值和SIc也不再升高,而呈现下降现象。与此有关,在溪流下游观测点,由于白天碳酸钙的快速沉积,水的pH值和SIc是下降的,而其CO2分压则升高。这一现象很可能是白天碳酸钙大量快速沉积时产生的CO2在水中聚集,来不及向大气释放的结果;此外,流速对碳酸钙沉积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表现在流速快的地形陡坎部位,Ca2+和HCO-3降低更快,因而沉积速率也更大。研究还发现,富含轻碳稳定同位素12C的CO2向大气的释放是向下游方向钙华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中午水中溶解无机碳δ13C增加的主要原因,增加幅度分别可达1‰/100m和0.6‰?
刘再华张美良游省易李强李强孙海龙汪进良
关键词:钙华水化学碳稳定同位素日变化
四川黄龙沟景区钙华的起源和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73
2003年
对四川黄龙沟钙华景区的水化学测试发现,形成黄龙沟钙华的泉水具有很高的Ca2+和HCO-3离子浓度,相应地,泉水的CO2分压显著高于大气和土壤生物成因所能产生的CO2分压。结合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和泉口CO2气体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6.8‰)的分析,进一步发现,高CO2分压与深部成因的CO2有关。可见,黄龙沟钙华属于热成因类钙华,而非原来普遍认为的“是气候岩溶作用的产物”。此外,黄龙沟钙华的大量出现与水中方解石的迅速沉积、Ca2+和HCO-3浓度的大量降低有关。随着地下水自泉口出露,由于水的CO2分压远高于大气,水中CO2大量释放于大气,结果水的pH值迅速升高,方解石饱和指数由泉口的负值很快转变为高的正值,为方解石的沉积奠定了必要的物理化学基础。放置于水中的大理岩石片观测表明,流速较快的边石坝处的方解石沉积速率是其附近水池内的2~5倍,这清楚地显示了水动力条件对沉积速率的控制。进一步根据DBL理论模型分析发现,水动力条件对方解石沉积速率的控制在于其对固液界面间扩散边界层(DBL)厚度的影响,流速愈快,DBL厚度愈薄。且DBL厚度最终制约着沉积表面的化学组成浓度,即厚度愈小,表面H+浓度愈低(或pH愈高)、方解石饱和指数愈高,进而方解石沉积愈快。
刘再华袁道先何师意曹建华游省易W.DreybrodtU.SvenssonK.YoshimuraR.Drysdale
关键词:水化学土壤生物热成因碳同位素
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动力系统季节变化规律被引量:22
2003年
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与土壤CO2 密切相关 .土壤CO2 体积分数变化受气温和降雨影响 ,其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 :冬季的波谷、夏季的波峰交替出现 ,秋季出现次波谷和次波峰 .受降雨影响 ,表层岩溶动力系统运行强度春、夏季较强 ,秋、冬季较弱 .从冬至夏 ,在土壤CO2 逐渐增多时 ,系统溶解、转移碳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在土壤CO2 和温度双重支配下 ,系统由冬季的沉积趋势转为春、夏季的溶解趋势 .
姜光辉郭芳曹建华游省易李恩香邓艳
关键词:峰丛洼地土壤CO2气温降雨岩溶作用碳酸盐岩
云南白水台钙华沉积成因及主要沉积类型研究被引量:21
2002年
白水台钙华景区是我国最大的冷泉型淡水泉华台地之一 ,其形成是由于大气降水通过玉席谷向斜构造及北西侧的断层构造向下渗透并接受来自深部地层的 CO2 补给 ,尔后岩溶地下水径流至白地盆边缘受到三叠系碎屑岩的阻挡呈带状出露于地表 ,CO2 自水中逸出造成 p H升高 ,Ca CO3过饱和而发生沉淀 ,形成形态极其优美的钙华景观。但目前由于泉水流量的减少以及人为的干扰 ,白水台钙华景观正处在退化之中 ,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加以保护。
李强李强戴亚南游省易
关键词:大气降水碳酸盐岩
路南石林地区土壤呼吸及碳稳定同位素日动态特征被引量:20
2005年
采用碱吸收法,于2002年4月13-16日(晴)、8月21-24日(晴)对路南石林地区次生草地及柏树林下的土壤呼吸进行了野外监测,同时收集其碳稳定同位素样品进行室内质谱仪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特征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8月份土壤呼吸速率高于4月份;4月份的草地系统土壤呼吸的碳稳定同位素日平均值偏轻,而柏树林系统土壤呼吸的碳稳定同位素日平均值则是8月份的偏轻;土壤呼吸与其碳稳定同位素值成负相关,草地系统的相关程度,4月份的较8月份的高;柏树林系统的相关程度,则是8月份较4月份的高。这揭示了土壤呼吸及其碳稳定同位素交换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且不同的生物系统有不同的表现特征。
曹建华宋林华姜光辉谢运球游省易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柏树生草稳定同位素动态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