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美良

作品数:202 被引量:1,47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7篇天文地球
  • 68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7篇石笋
  • 45篇同位素
  • 37篇古气候
  • 29篇气候
  • 24篇洞穴石笋
  • 23篇洞穴
  • 21篇岩溶
  • 13篇氧同位素
  • 12篇氮素
  • 11篇石笋记录
  • 11篇土壤
  • 11篇分辨率
  • 11篇高分辨率
  • 10篇洞穴滴水
  • 10篇水稻
  • 10篇气候环境
  • 9篇施肥
  • 9篇同位素记录
  • 9篇气候变化
  • 8篇有机无机

机构

  • 107篇中国地质科学...
  • 60篇江西农业大学
  • 29篇国土资源部
  • 17篇明尼苏达大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西南大学
  • 8篇江西省农业科...
  • 5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地质矿产部
  • 4篇广西区域地质...
  • 4篇江西省农业厅
  • 3篇宜春学院
  • 3篇广西水文地质...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中国科技大学
  • 2篇宜昌地质矿产...
  • 2篇湛江海洋大学

作者

  • 202篇张美良
  • 95篇林玉石
  • 72篇覃嘉铭
  • 50篇朱晓燕
  • 42篇袁道先
  • 30篇刘经荣
  • 23篇杨琰
  • 22篇吴夏
  • 20篇王华
  • 19篇程海
  • 17篇吴建富
  • 15篇潘谋成
  • 13篇张会领
  • 12篇石庆华
  • 11篇曹建华
  • 10篇潘晓华
  • 10篇冯玉梅
  • 9篇涂林玲
  • 9篇章程
  • 9篇张结刚

传媒

  • 37篇中国岩溶
  • 19篇江西农业大学...
  • 9篇地球学报
  • 8篇第四纪研究
  • 7篇沉积学报
  • 6篇中国科学(D...
  • 6篇西北地质
  • 6篇高分辨记录与...
  • 5篇地球与环境
  • 4篇江西农业科技
  • 4篇江西棉花
  • 4篇广西科学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质地球化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论评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3篇2009
  • 12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27篇2004
  • 12篇2003
  • 9篇2002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的研究
应用
刘经荣张美良吴建富郭成志
文献传递
湖南保靖县白岩洞地下河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白岩洞地下河系统工程主要是解决保靖县城供水水源问题。本文通过三个时段的大量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了白岩洞地下河流域内岩溶泉、地表水体和地下河水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该流域内岩溶泉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类是与深循环有关、沿区域断层带分布,其水文、水化学动态相对稳定,水化学变化受深源CO2浓度控制;另一类为岩溶表层带泉,受地表环境、降雨量影响大,水化学动态变化较大。而地下河及其支流水的水化学变化特征介于表层带岩溶泉和地表水之间,其三个时段的变化规律跟表层带泉相似,主要水化学指标枯季(12月)>雨季1(次年4月)>雨季2(次年7月),说明明显受降雨的稀释作用控制。
何师意裴建国谢运球张美良
关键词: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桂林44kaB.P.石笋同位素记录及其环境解译被引量:57
2000年
通过大气降水多种因素的相关性 ,以及平均温差较大的 2个时段生长的石笋C、O同位素的明显差异性 ,论证了本区石笋碳酸盐的C、O同位素与全球气温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Pl 1和X 1石笋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C、O同位素确定了冰期旋回冰消期的终止点“I” ,其时限为 10 .7kaB .P .。自 4 4kaB .P .以来桂林地区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 3个阶段 :4 4~ 2 5.6kaB .P .的冰期 ,寒冷 ,但比盛冰期暖和 ;2 5.6~ 10 .7kaB .P .的盛冰期 ,气候干冷 ,温度最低 ;10 .7kaB .P .至今的全新世 ,气候温暖、潮湿。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为自 4 4~10 .7kaB .P .由暖变冷 ,温差变幅由小变大。末次冰期最后一次冷事件 ,发生在 11kaB .P .前后 ,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在本区的表现。这些特点可以与南极东方冰芯及苏禄海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
覃嘉铭袁道先林玉石张美良李彬
关键词:洞穴石笋同位素古环境气候变化
过去25万年黔桂地区千年尺度东亚季风气候的变化被引量:24
2004年
对取自中国黔桂地区广西桂林水南洞、贵州都匀七星洞及荔波董歌洞的7根大型石笋,进行了系统的120件TIMS-U系测年及1295件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的气候变化记录时限范围为25万年前至今,氧同位素样品平均分辨率为150~300a。研究表明,相当于海洋记录冰期旋回 、 、 终止点的石笋氧同位素跃变事件,其年龄值分别为11.3kaB.P.,129.3中kaB.P.及242.5kaB.P.。相当于海洋同位素阶段MIS1~MIS7各阶段界线的年代及其延续时间,通过石笋记录也得到了准确的界定,此外还揭示出了25万年来东亚季风气候的波动过程和变化规律。黔桂地区25万年来的气候在千年尺度上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可比性,及与N65°夏季太阳幅射能量变化的一致性,显示了亚洲古季风的气候变化规律,同样受轨道参数变化周期以及全球冰量变化所驱动。
覃嘉铭袁道先程海林玉石张美良章程王福星王华冯玉梅涂林玲张会领冉景丞
关键词:东亚季风气候氧同位素石笋冰期旋回测年
中国西南地区中-晚全新世降温事件的石笋记录被引量:16
2004年
通过对桂林响水洞、荔波董歌洞和云南宁蒗泸沽湖拉家仙人洞3根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西南地区6000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6000aB.P.以来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6000~4000aB.P.间的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显示东亚夏季风由强盛逐渐变为减弱,气候温暖湿润;(2)4000~2100aB.P.间的中全新世晚期,是气候冷事件的突变或转换期,显示东亚冬季风增强,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气温降低,气候变化幅度增大,特别是在4000~3500aB.P.发生的降温事件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Y.D)以来最为寒冷的一次降温过程,也是历史时期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小冰期,是全新世气候演化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变,标志着气候最适宜期的结束和晚全新世(新冰期-Neoglacial)的开始。(3)2100~130aB.P.间的晚全新世,是气候相对波动的降温期,在其内包括若干个由干冷到暖湿或由暖湿到干冷的气候变化亚期。
张美良涂林玲林玉石覃嘉铭王华冯玉梅杨琰朱晓燕
关键词:石笋晚全新世中全新世冷暖事件气候演化
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被引量:6
2004年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0ka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0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1)8000~6000aB.P.为温暖湿润期,夏季风强盛,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2)6000~5200aB.P.为季风气候衰退期,在这期间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3)5200~2100aB.P.凉干气候期,这一时期气候基本稳定,东亚季风对气候影响较大,但气温和降水都低于第一个气候稳定期。
张会领袁道先覃嘉铭林玉石张美良王华
关键词:石笋气候期碳同位素东亚季风气候演化气候环境
洞穴石笋沉积旋回主要特征的古气候环境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对我国南方大型石笋组分、结构构造的观测和董哥洞10号(D10)石笋210件碳、氧同位素组成、20个U系测年数据,以及部分微(痕)量元素的分析对比,概述了石笋沉积旋回性特征、旋回界面类型和相关的气候、环境、地质意义。以组成D10石笋的碳酸盐含碳质、黏土矿物,呈黑灰、灰黄、灰白、灰等色泽匹配、纹层厚及组合、层面呈拱形或平直分别组合或转变、构造类型、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组合,呈协调平行、不协调同向、不协调反向变化三类型若干亚类等,旋回性特征,确定了19个沉积旋回。根据δ^13C平均值为-3.91‰PDB、δ18O为-6.97‰PDB分别为冷暖气候演变的临界(阀)值,δ^13C或δ^18O〉临界值者的偏重是冷,〈临界值的偏轻是热。以δ^13C、δ^18O组成(表1)和组合变化类型和上述旋回性特征,结合层面构造呈渐变过渡或突变,以及20个同位素年龄数据,初步认定荔波地区352 930-99 410年间沉积的19旋回,是一个较完整的冰期气候演化过程,属我国第四纪冰期系列的第五冰期,10旋回顶180 695年(推算)-15旋回顶129 890年,约5万多年是连续严寒的盛冰期,①、16分别可能是冰期早、晚时段相对温暖的间冰期。 期间冷暖变化有5万年级的、10万年级的气候旋回。论证了荔波地区35~10万年间是冰期气候环境,前期17万年寒冷的气候环境,期间35万年、25万年前后更严寒,但生态基本保持正常演变的面貌,中期5万多年为极寒冷的气候环境,生态向适应冷气候环境演化,晚期3万多年为冷暖频繁突(跃)变的恶劣气候,期间生态面貌复杂,正常演替与残存、突变演替并存。
林玉石舒丽张美良覃嘉铭程海杨琰黄芬彭稳
关键词:石笋沉积旋回古气候环境碳氧同位素
不同施肥结构对稻田氮素循环和能量流动影响的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应用15N示踪方法 ,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稻田N素的储存、流向及其利用效率 ,结果证明绿肥和沼肥与化学N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对N素的吸收 ,并利于N向稻谷转移 ,从而提高了水稻的经济产量 ,且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相当于单施化学N肥的 2~2 .5倍 ,而气态损失 ,后者为前者的 2 .6~ 8.2倍 ,因而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同时根据各施肥处理实际投入和输出的成分和数量 ,换算求得人工辅助能投结构 ,能量的产出量和能量效率以及光能利用率 ,实验证明 ,绿肥、沼肥与化学N肥配合施用 ,能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的产出量 ,其有机能投占总能投 80 %以上 ,既节约化肥投资 ,减少工业能的消耗 ,又改善了土壤理化生物性质。
张美良刘经荣吴建富郭成志刘卫东潘磊黄花香杨芳
关键词:稻田氮素循环施肥结构沼肥化学氮肥
贵州荔波董歌洞D3石笋碳氧稳定同位素及微量元素记录的环境变化被引量:13
2004年
通过对贵州荔波董歌洞D3石笋一系列的TIMSU系法测年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 ,取得了连续 90 .0~ 16 0 .0ka气候变化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表明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和海洋同位素记录一样 ,也可以明显地按峰、谷划分为MIS5c,MIS5d ,MIS5e及MIS6多个气候阶段 ,界线年龄分别为 :5c/ 5d为 110 .0kaBP ,5d/ 5e为 12 0 .0kaBP ,5e/ 6为 12 9.2kaBP。在由冰盛期的 6阶段到间冰期的 5e,δ18O值由偏重的谷底至偏轻的峰顶的跃变 ,代表冰期旋回之间由冷到暖的快速转变。此外 ,δ13 C值也同样自谷底至峰顶的快速变化 ,说明生态环境也随气候环境的迅速变化而变化。系统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 ,Si,Al,Sr,P ,F等均表现出由冰盛期 6阶段至间冰期 5e阶段最大幅度的迅速变化 ,在间冰期 ,微量元素记录变化幅度较小 ,变化波形与δ13 C记录更为相似 ,研究表明 ,这些微量元素与δ13 C记录一样也可以作为岩溶区生态环境重建的代用指标。
覃嘉铭袁道先程海林玉石张美良
关键词:石笋间冰期稳定同位素Δ^13CΔ^18O冰期旋回
不同肥料结构对棉花产量形成及土壤含氮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 ,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农艺性状、棉叶含N量和土壤全N量的效应。结果证明 :( 1 )施用N肥能改善棉株农艺性状、增加LAI和棉叶含N量、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和棉花产量 ;( 2 )在等N、P、K条件下 ,与单施无机N相比 ,绿肥 +沼肥 +化肥配施对于提高棉花单位面积总铃数和产量 ,使棉花生育后期LAI和棉叶含N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效果较好 ,绿肥 +化肥配施次之 ,单施无机N肥较差 ;( 3 )施用N肥土壤全N量比不施N肥高 ,不施N肥和单施无机N肥降低土壤全N量 ,有机无机N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全N量。
张美良刘桂华唐建军钟有林刘经荣嵇素霞
关键词:棉花土壤含氮量肥料结构无机肥配方施肥农艺性状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