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恒

作品数:17 被引量:24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2篇黑土
  • 11篇土壤
  • 7篇水分
  • 6篇施肥
  • 6篇黑土区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3篇施肥管理
  • 3篇土壤物理
  • 3篇土壤物理性质
  • 3篇团聚体
  • 2篇东北黑土
  • 2篇东北黑土区
  • 2篇水分处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水稳性
  • 2篇水稳性团聚体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北大荒农业股...
  • 1篇黑龙江省八五...

作者

  • 17篇江恒
  • 16篇韩晓增
  • 12篇邹文秀
  • 10篇杨春葆
  • 9篇郝翔翔
  • 4篇李猛
  • 3篇陆欣春
  • 1篇乔云发
  • 1篇尧水红
  • 1篇李禄军
  • 1篇苑亚茹
  • 1篇王守宇
  • 1篇张斌
  • 1篇刘元明
  • 1篇周璇
  • 1篇王倩倩
  • 1篇张新辉
  • 1篇许玉芝
  • 1篇李娜

传媒

  • 3篇大豆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土壤与作物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区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控水试验场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进水量(降水和灌溉水之和)对剖面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水分(11)、适宜水分(12)、干旱(13)和自然降水(R)影响土壤剖面的深度为0~130cm;11处理试验期间土壤累计进水量为514mm,土壤水分入渗的最大深度为110cm。13处理0—90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其他处理平均减少了38mm,说明黑土处于干旱状态时0—90cm土层内土壤水分均能供给大豆生长需要。受土壤进水量的影响11和R,12和13处理0—150am土层土壤储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分别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因此,水分进入土壤的频率和量是影响剖面土壤水分变异的主要因子,当土壤发生干旱时能加深土壤水分的循环深度;同时黑土具有强大的水分调节能力,对于调节季节性干旱具有重要作用。
杨春葆邹文秀江恒韩晓增郝翔翔李猛
关键词:土壤储水量
黑土锌有效度的物理化学研究法被引量:3
2016年
锌是动植物必需微量元素同时亦是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研究黑土中锌形态及其有效度对保护黑土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黑土1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化学研究法,分析评价黑土Zn形态转化及锌有效度。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黑土有效锌(DTPA-Zn)含量可达1.96 mg kg-1,长期施肥可显著增加黑土交换态Zn和无定型氧化铁结合态Zn含量,从而显著提高黑土有效Zn含量,可增至3.3 mg kg-1,对土壤全Zn未有明显增加;配施有机肥可显著增加矿物态Zn以外其他各形态Zn含量,土壤有效锌含量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逐渐增加,最高可达14.5 mg kg-1。长期施肥使土壤酸化从而降低了黑土对Zn2+的吸附强度和容量,且其吸附的Zn2+更易解吸出来,配施一定量有机肥处理虽未能减缓土壤酸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对Zn2+的吸附强度与容量,但其吸附的Zn2+更难以解吸。总体黑土有效锌含量相对较高,对Zn2+吸附强度和容量均较高,但随着施肥引起土壤酸化而降低其对Zn2+吸附强度和容量。
陆欣春邹文秀韩晓增郝翔翔江恒
关键词:黑土长期施肥锌形态
平坦黑土区田间尺度剖面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性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平坦区黑土田块尺度上利用环刀取样测定20 cm^140 cm土层土壤的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土壤物质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属于弱度变异。除了20 cm^40 cm田间持水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异系数属于中度变异以外,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黑土剖面20 cm^140 cm内的水平方向上的变异均属于弱度变异。因此,在平坦黑土区的田块尺度上剖面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比较大的稳定性,可以为做空间变异研究分析的采样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邹文秀杨春葆江恒韩晓增郝翔翔李猛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农田黑土
长期施肥对黑土磷和锌形态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东北黑土地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高肥力的黑土仍需施用磷肥以保障粮食高产。探讨长期施肥对土壤磷和锌形态转化机制,为确保黑土区粮食和环境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设在典型黑土区13年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设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加不同量有机肥(NPK+OM_1、NPK+OM_2、NPK+OM_3)共5个处理分析土壤不同形态磷和锌含量。【结果】长期施化肥对土壤有机磷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土壤无机磷含量显著增加;长期不施肥黑土有效磷含量为32.6 mg/kg,长期施化肥加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连续13年施用磷肥,土壤中的磷每年平均累积16 kg/hm^2,其主要以铝磷(A1-P)和铁磷(Fe-P)的形态在土壤中储存,其中约20%仍为有效磷;而磷肥加有机肥的3个处理,连续施用13年后有机磷含量增加了47.2~67.9 mg/kg无机磷含量增加253.4~410.6 mg/kg,土壤全磷平均分别以每年49.4(NPK+OM_1)、64.2(NPK+OM_2)、70.4(NPK+OM_3)kg/hm^2的量累积在土壤中,其中15%~21%仍为有效磷主要以有效性较高的二钙磷(Ca_2-P)、八钙磷(Ca_8-P)、Al-P、Fe-P存在于土壤中,只有10%~21%的磷以有机磷的形态累积在土壤中,并且这个比例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黑土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效锌(DTPA-Zn)含量可达1.96mg/kg,长期施化肥、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显著增加土壤DTPA-Zn含量;长期施化肥使黑土酸化,改变了土壤锌形态增加了土壤交换态锌和无定型铁氧化物结合态锌的含量,化肥加有机肥显著增加了除矿物态锌以外的其他各形态锌的含量其中55%~88%以无定型铁氧化物结合态锌储存在土壤中。通径分析结果显示,Ca_2-P对DTPA--Zn影响最大,Ca_8-P、Al-P、Fe-P通过Ca2-P间接影响DTPA-Zn含量。【结论】长期施入黑土的磷主要以有效性较高的无机态磷储存在土壤中,锌主要以无定型铁氧化物结合态储存在土壤
陆欣春邹文秀韩晓增郝翔翔江恒
关键词:黑土长期施肥磷形态锌形态
施肥管理对农田黑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东北黑土区属"雨养农业",水分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施肥管理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调控土壤水分。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水分平衡观测场为研究对象,基于10年的观测数据,分析研究区域内长期的施肥管理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管理方式显著影响了0~9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与无肥(CK)相比,化肥(NP)和有机肥+化肥(NPM)处理的0~9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减少了1.53%和3.45%。不同施肥管理方式下剖面土壤含水量的季节性变化为土壤含水量差异的最大时期出现在8月5日,表现为CK〉NP〉NP。根据土壤储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将作物生长季内土壤水分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相对稳定期(4月30日~5月30日),水分消耗期(5月30日~6月30日)和水分恢复期(6月30日~10月5日),其中NP和NPM处理土壤储水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土壤水分被消耗的最大时期出现在6月末。
邹文秀韩晓增江恒杨春葆
关键词:施肥管理农田黑土土壤储水量
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64
2013年
为了研究传统耕作方式下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中国黑土区进行8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无肥(CK)、单施化肥(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3种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与2004年试验初期土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起始土壤相比,连续8年秸秆还田后,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显著提高,且NPK+S处理下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显著高于CK处理和NPK处理;连续秸秆还田8年后土壤的有机质(SOM)含量显著提高了6.59%,而CK处理和NPK处理均导致SOM含量下降,分别降低了1.95%和2.56%。与CK处理、NPK处理和起始土壤相比,NPK+S处理提高了土壤各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而且显著提高了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降低了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同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改善程度要明显强于单施化肥处理。通过试验可以得出,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不仅能提高黑土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还能明显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对黑土肥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郝翔翔杨春葆苑亚茹韩晓增李禄军江恒
关键词:秸秆粉碎还田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
外源腐解微生物的物种组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本文采用饲料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abuli,P)、深红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idus,S)和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组合构建了3种单菌剂(P、S和T)、3种两菌种复合菌剂(PT、PS和ST)及1种3菌种复合菌剂(PST),并将之添加到红壤中,监测各菌剂添加后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LFAs)量、特征微生物PLFAs百分含量、土壤呼吸速率及总代谢熵的变化,旨在探明外源腐解微生物的物种组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活性的影响,进而为优化有机物分解菌剂种群配置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添加单菌剂的P、S和T处理及添加两菌种复合菌剂的PT和PS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17.2%~121.6%(P<0.05)。添加外源腐解微生物后,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细菌百分含量基本稳定在79.6%~83.1%,真菌百分含量显著增加8.8%~50.6%;而放线菌百分含量除P和ST处理外,其他处理显著降低9.4%~69.8%。PLFAs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外源菌剂处理与CK处理间的群落结构变异由小到大依次为:接种单菌剂的P、S和T处理,接种两菌种复合菌剂的PT、PS和ST处理,接种3菌种复合菌剂的PST处理。添加单菌剂的P、T处理以及添加两菌种复合菌剂的ST处理,在短期内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对数生长,使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分别提高48.7%、53.7%和78.7%;且外源腐解微生物组合的物种数量越多,土壤微生物进入潜伏期所需的时间越长。从外源腐解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长期影响来看,两菌种复合菌剂ST的添加使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提高28.9%,因此该处理的土壤碳矿化量增加11.1%;添加单菌剂的S处理使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显著降低32.4%,因此该处理的土壤碳矿化量仅降低7.3%;而添加两菌种复合菌剂的PS处理和3菌种复合菌剂的PST处理,在保持代谢活性不变的情况下,其土壤碳矿化量也降低5.8%~8.7%,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外源腐解微�
周璇李玉明丛聪王倩倩江恒岳龙凯尧水红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呼吸速率
一种电动环刀清土装置
一种电动环刀清土装置,它涉及一种环刀清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传统清除环刀内的土壤效率低的问题。一种电动环刀清土装置包括底座、漏土孔、环刀座套、电机固定架、交流调速电机、丝杆、推土柱、推土柱固定板、限位滑竿、电机...
郝翔翔江恒韩晓增
文献传递
黑土区短期免耕对大豆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耕作和施肥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探讨免耕和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施用化肥+传统耕作(NP+CT),施用化肥+免耕(NP+NT),无肥+传统耕作(CK+CT),无肥+免耕(CK+NT)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短期免耕(3 a)后显著地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表现在与传统耕作相比水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分别提高9.03%,10.90%和20.39%。耕作和施肥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是与施肥相比,耕作方式能够解释更多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异。免耕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减少了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施肥仅对0~10 cm土层土壤毛管含水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耕作和施肥对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同时与施肥相比,耕作能够解释更多的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变异。耕作和施肥对10~20 cm土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因此,在研究区域内耕作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措施。
江恒韩晓增邹文秀杨春葆
关键词:免耕传统耕作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施肥和降水年型对土壤供水量和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定位试验,利用海伦站内气象数据和中子仪测定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了丰水年(2006)、平水年(2008)和枯水年(2001和2004)条件下的无肥(CK)、化肥(NP)和化肥+有机肥(NPM)处理对大豆耗水量、土壤供水量和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4 a的平均值分析,大豆耗水强度最大时期为开花-鼓粒期。施肥增加了大豆的耗水量,与CK相比,NP和NPM的耗水量分别增加了0.92%和2.21%,其中施肥增加大豆耗水量的效应在枯水年表现得更为显著。大豆消耗的水分除了大气降水以外,还有土壤供水量,在降水最为缺乏的大豆鼓粒-成熟期,与CK相比,NP和NPM土壤供水量分别增加了11.72%和23.48%。在观测的4 a中,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CK
邹文秀韩晓增江恒杨春葆
关键词:大豆施肥水分利用效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