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晓增

作品数:470 被引量:4,412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3篇期刊文章
  • 86篇专利
  • 38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3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98篇黑土
  • 165篇土壤
  • 147篇大豆
  • 88篇施肥
  • 46篇黑土区
  • 39篇有机碳
  • 38篇长期施肥
  • 37篇农田
  • 37篇微生物
  • 33篇农业
  • 32篇作物
  • 31篇团聚体
  • 30篇东北黑土
  • 29篇迎茬
  • 28篇水分
  • 28篇土壤有机
  • 28篇重迎茬
  • 25篇玉米
  • 25篇固氮
  • 24篇有机质

机构

  • 465篇中国科学院
  • 68篇东北农业大学
  • 4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国家大豆工程...
  • 1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1篇科技厅
  • 9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黑龙江八一农...
  • 5篇哈尔滨师范大...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吉林农业科技...
  • 4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巴彦县农业技...
  • 4篇海伦市农业技...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国土资源
  • 3篇北安市农业技...

作者

  • 468篇韩晓增
  • 139篇邹文秀
  • 110篇严君
  • 88篇乔云发
  • 77篇陆欣春
  • 52篇郝翔翔
  • 51篇许艳丽
  • 45篇陈旭
  • 41篇王守宇
  • 38篇苗淑杰
  • 35篇王树起
  • 28篇李娜
  • 27篇李晓慧
  • 27篇李禄军
  • 26篇尤孟阳
  • 25篇李海波
  • 18篇王守宇
  • 16篇江恒
  • 15篇宋春
  • 13篇孟凯

传媒

  • 44篇大豆科学
  • 32篇农业系统科学...
  • 31篇土壤与作物
  • 23篇土壤通报
  • 19篇水土保持学报
  • 18篇大豆科技
  • 15篇应用生态学报
  • 14篇土壤学报
  • 13篇大豆通报
  • 12篇生态学杂志
  • 1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0篇中国生态农业...
  • 7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土壤
  • 4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2篇2023
  • 13篇2022
  • 11篇2021
  • 17篇2020
  • 26篇2019
  • 12篇2018
  • 11篇2017
  • 24篇2016
  • 19篇2015
  • 19篇2014
  • 18篇2013
  • 35篇2012
  • 23篇2011
  • 23篇2010
  • 47篇2009
  • 36篇2008
  • 24篇2007
  • 15篇2006
  • 6篇2005
  • 10篇2004
4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下黑土密度分组中碳、氮的分配变化被引量:49
2008年
陆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会影响有机质在土壤及其各组分中的分布,是控制土壤有机质储量的重要因子。通过对黑土有机碳、氮含量的估算,阐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及轻组、重组有机碳、氮含量和结合态腐殖质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及有机碳、氮的消长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0~20cm土层总有机碳(TOC)、全氮(TN)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土壤被破坏或转为农田,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持续下降,但农田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后,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草地经过20年的植被恢复,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化肥和无肥处理,有机碳库储量显著提高;(2)游离态轻组(Free-LF)和重组(HF)有机碳和氮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闭蓄态轻组(Occluded-LF)有机碳和氮在土壤中呈随机分布;(3)游离态轻组的C/N比高于全土和其他组分,易受微生物作用而降解,是土壤不稳定碳库的主要成分;(4)松结态胡敏酸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显著相关(p<0.05),土壤肥力随着胡敏酸的增加而提高。农田有机培肥不但能够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质量,也能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抵押大气CO2的能力。
李海波韩晓增王风乔云发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结合态腐殖质黑土
大豆固氮能力和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被引量:10
2013年
为量化不同生育时期氮肥施用量与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关系,探索既不抑制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又能提高大豆产量的氮肥施用量,以黑农35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在V2、R1、R3和R5期施用不同量的氮肥,测定不同生育时期根瘤数量、干重和固氮酶活性及成熟期的产量,研究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大豆根瘤共生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不同生育时期处理的大豆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大小在R6期均表现为V2>R5>R3>R1,且不同生育时期氮肥施用量与大豆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间均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不同生育时期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R6期均表现为R1>R3>V2>R5。V2、R1和R3期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均显著地促进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增加,而R5期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与CK处理间的生物量和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生育时期处理均以施氮量225 kg·hm-2的生物量和产量最高。R1期是决定大豆固氮能力和产量高低的关键生育时期,不同生育时期对氮肥施用量的要求存在差异。
严君韩晓增王影丁娇
关键词:氮肥根瘤固氮能力
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3年
磷素供应是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作物对磷肥当季利用率较低,其吸收的磷大部分来源于土壤,从而作物对土壤磷的高效利用成为关注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磷肥施入土壤后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提高作物对土壤磷素吸收利用机制,解磷微生物对土壤无效磷转化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以期为作物对土壤磷素高效利用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陆欣春韩晓增邹文秀
关键词:磷肥根系分泌物解磷微生物
重迎茬大豆营养失调原因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被引量:30
1996年
通过4年定位试验对重迎茬大豆的土壤系统监测表明,短期大豆重迎茬种植并不比其它作物消耗的土壤营养元素多。试验证明了凡是对重迎茬大豆有效的营养元素对正茬大豆也同样有效,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施用这些营养元素后,重迎茬大豆增产作用比正茬大豆增产作用大。重迎茬大豆营养失调原因是:根部因受病虫危害而吸收土壤中营养元素能力降低,因此,必须施用营养元素。施用大豆生长所需的多元营养元素,能使重迎茬大豆地上部分正常生长发育,促使地下主根健壮、迅速分生侧根形成更多的根毛,使根的固氮能力增强,从而抗御病虫的侵害,使重迎茬大豆大幅度增产。
韩晓增许艳丽
关键词:大豆重迎茬营养失调
耐连作大豆品种(系)筛选试验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1991~1994年对23个品种(系)经正茬、连作一年、连作二年及连作三年的四个茬口连续种植,利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对其耐、抗病虫性和产量进行鉴定比较,鉴定和筛选耐连作、丰产性好的品种(系)。试验结果表明,抗线1号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对大豆根腐病和根潜蝇未发现有高抗品种(系),但品种(系)之间有差异,垦农5号高抗灰斑病。产量结果看出品种(系)间差异显著,垦农5号和黑农35产量比较稳定。
许艳丽刘爱群韩晓增刘晓冰王光华江舒
关键词:大豆
黑土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下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09年
试验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植被覆盖(无植被、杂草和作物覆盖)与施肥管理(无肥、化肥和化肥加有机肥)下所形成的不同的土壤属性对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组成、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下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明显多于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在长期没有肥料的投入的情况下,经不种作物直接培养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的变化情况为:草地>作物覆盖>裸地;种植玉米后微生物的总数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裸地>草地>作物覆盖。而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施肥管理方式下的土壤,在不种作物直接培养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表现为:化肥配施有机肥耕地>化肥耕地>无肥耕地,种植玉米后微生物的数量亦呈相同趋势。种玉米后微生物的总数量均比不种作物直接培养的有所增加,裸地、草地、无肥、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的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比不种作物直接培养的处理分别增加268%、34.74%、10.90%、24.92%、78.48%,其中裸地增加量最大。
严君韩晓增王守宇
关键词:植被覆盖施肥真菌放线菌黑土
不同施肥措施大豆田土壤镰孢菌种群动态定量研究初报
2012年
应用平板计数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QPCR)方法,对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大豆田3种施肥措施下土壤镰孢菌种群密度进行了5个生育时期的定量研究。3种施肥措施包括无肥处理(NF)、化肥处理(NP)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NPM)。平板计数定量研究结果表明,NF和NP处理土壤镰孢菌菌落形成单位(CFU)数量在花期达到最大,分别为1 500个.(g干土)-1~3 100个.(g干土)-1;而NPM处理则在苗期达到了峰值1 900个.(g干土)-1。然而3种施肥措施各自的不同时期土壤镰孢菌CFU变化趋势,以及同一时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镰孢菌CFU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传统定量研究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土壤镰孢菌种群动态的定量检测。Real-time QPCR定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施肥措施下土壤镰孢菌属DNA含量的峰值出现时期与传统定量方法结果相同,NF、NP和NPM措施分别为99.6 pg.(g干土)-1、77.1 pg.(g干土)-1和140.8 pg.(g干土)-1。同时3种措施镰孢菌种群动态变化明显(p<0.05),均为由苗期开始随着大豆生育期逐渐上升,达到各自的峰值后再分别下降。该结果说明Real-time QPCR方法是灵敏的土壤镰孢菌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同时表明施肥措施不仅可以影响土壤镰孢菌DNA的含量,甚至可以改变其种群随时间的分布规律。图4,表1,参25。
魏巍许艳丽刘金波韩晓增
关键词:施肥措施镰孢菌实时荧光定量PCR种群密度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61
2007年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静态箱式法研究了玉米生长期间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间,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分别在出苗后23、37、50、63、87、110d出现峰值,其中最大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第87天,其后土壤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直到玉米收获,而根际呼吸速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土壤呼吸相似,土体呼吸速率则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玉米生长显著影响土壤呼吸,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基本与玉米生长规律相一致,随生长而增加,随衰老而减小;施肥对土壤呼吸速率、根际呼吸速率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土体呼吸速率影响较小,从整个玉米生长期来看,NPKO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根际呼吸速率最高,其中NPKOM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为C27.5—474mgm^-2h^-1,NPK处理和NP处理变化范围相近,分别为C25.9-339mgm^-2h^-1和C29.5—358mgm^-2h^-1,NK处理与CK处理变化范围分别为C28.4—208mgm^-2h^-1和C22.1-184mgm^-2h^-1;施肥对土壤呼吸量和根际呼吸量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NPKOM〉NPK〉NP〉CK〉NK;在整个玉米生育期中,土壤呼吸累积量在拔节孕穗期和乳熟期出现两个峰值,表现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而土体呼吸累积量只在拔节孕穗期出现峰值,呈抛物线型,根际呼吸量在苗期最低,乳熟期最高,乳熟期后,根际呼吸量下降。
乔云发苗淑杰王树起韩晓增李海波
关键词:土壤呼吸长期施肥玉米
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4年
根系分泌物是近几年研究热点,笔者对根系分泌物对根际营养及其收集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简述。着重介绍了根系分泌物与根际营养及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与H+的关系,根系分泌物室内模拟培育方法,根系分泌物营养检测常用方法。提出了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今后应加强的领域和方向。
乔云发韩晓增马献发
关键词:根系分泌物根际营养植物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农艺对策研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与机理(上)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6个生态区9个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影响重迎茬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病虫危害、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及其分泌物、土壤养分以及植株对于养分的吸收利用,其中土壤病虫危害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各种影响因素间有相互推进的作用,其中主要的起因是根茬腐解物的积累改变了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进一步影响了重迎茬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加剧了病虫危害、降低了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减弱了植株对于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
何志鸿刘忠堂许艳丽韩晓增何雪莹
关键词:大豆重迎茬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