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怀宇

作品数:34 被引量:18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0篇凹陷
  • 9篇东营凹陷
  • 8篇盆地
  • 5篇油气
  • 5篇层序
  • 4篇准噶尔盆地
  • 4篇晚古生代
  • 4篇古地理
  • 4篇古生代
  • 3篇地质
  • 3篇地质意义
  • 3篇盐岩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岩
  • 3篇发育
  • 3篇渤海湾盆地
  • 3篇成藏
  • 3篇成藏模式
  • 2篇地层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化工...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5篇中国石化胜利...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4篇杨怀宇
  • 13篇陈世悦
  • 7篇张鹏飞
  • 4篇刘惠民
  • 4篇李聪
  • 4篇杨俊生
  • 3篇刘鑫金
  • 3篇栾守亮
  • 3篇巩建强
  • 2篇蒲秀刚
  • 2篇郭桦
  • 2篇时瑞坤
  • 2篇邱贻博
  • 1篇杨勇
  • 1篇马士坤
  • 1篇董艳蕾
  • 1篇吴采西
  • 1篇王永诗
  • 1篇贾光华
  • 1篇马玉新

传媒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内江科技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河南科技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西北地区震旦—三叠系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被引量:5
2009年
石门—桑植震旦系—三叠系地层中发育的储层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碳酸盐岩和砂岩。在对大量普通薄片、铸体薄片详细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孔隙的成因及结构,将石门—桑植震旦系—三叠系储层的储集空间划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次生粒内溶孔、窗格孔隙、超大溶蚀孔、裂缝。通过储层物性特征分析,认为沉积作用及成岩后生作用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其中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地层中的储层类型多样,但储层物性较差,多数为低孔、低渗储层,只有上三叠统鹰嘴山组中的砂岩储集性能较好。
李聪陈世悦张鹏飞杨怀宇栾守亮
关键词:储集空间成岩作用孔隙类型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与地层发育特征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上寻找识别层序界面标志,综合运用井-震联合、联井格架层序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侏罗系的层序划分方案。研究表明,该区侏罗系共划分为2个超层序,7个层序,第1个超层序包括JSQ1、JSQ2、JSQ3、JSQ4、JSQ5层序(相当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2个超层序包括JSQ6、JSQ7层序(相当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上侏罗统齐古组)。研究区侏罗系各层序的地层展布在平面上呈现一种早期退积、晚期进积的旋回,地层发育特征为沉积建造与改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杨怀宇陈世悦杨俊生吴采西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划分层序边界
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
2020年
应用岩比法或相比法的传统沉积相研究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强、精度不高的劣势,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边界的准确刻画。以草桥北坡王955井区为例,综合运用基于曲线重构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对井间和无井区砂岩进行定量预测,最终实现沉积相边界的准确刻画。研究表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可较好地反映目标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特别是针对研究区滩坝砂薄储层的预测效果好,为最终实现草桥王955块井间及无井区沉积相的边界刻画提供保障。
杨怀宇
关键词:沉积相储层反演
中上扬子地区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相发育特征及组合模式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混合沉积是沉积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区古生界沉积岩石类型多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替出现,为混合沉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例。在古生代地层沉积格架系统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各时期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经过基础性研究后,认为研究区发育以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沉积为代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台地以及以早寒武世沉积为代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陆棚沉积2种混积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台地是主要发育于陆源碎屑滨浅海、砂泥质潮坪与碳酸盐缓坡或台地的过渡地带的台地沉积。混积陆棚是指同时发育碎屑岩与碳酸盐岩2种沉积的陆棚。研究区混合沉积主要发育于早古生代早期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欠补偿盆地组合和泥盆纪—二叠纪碎屑岩潮坪—碳酸盐岩台地组合内。
张鹏飞陈世悦杨怀宇马士坤
王家岗—八面河地区潜山残留地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2
2018年
东营凹陷南坡王家岗—八面河地区潜山勘探程度很低,复杂的残留地层结构及其发育模式认识不清严重制约潜山的精细勘探。本文综合运用野外岩石地层对比、古生物时代划分与地震资料标定和追踪等多方法联合分析,初步明确残留地层的平面展布特征,同时基于构造演化恢复技术明确多期构造运动对地层剥蚀、残留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遭受印支运动挤压成山、燕山运动拉张裂陷等多幕构造运动影响,残留地层表现为近东西向"跷跷板"式的产状模式;一系列北西向断层控制着中—古生界沿北西向展布,北西向断层上升盘地层普遍剥蚀严重,下降盘中生界具有"近厚远薄"特征、上古生界具有"薄底或凸底"特征而下古生界厚度则较为稳定。
杨怀宇
关键词:东营凹陷
陆表海背景下障壁海岸体系沉积层序及聚煤模式--以渤海湾地区晚古生代太原组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渤海湾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晚古生代发育多套可供工业开采的煤层,其中以陆表海背景下发育的海相煤层分布范围最广。为研究陆表海背景下障壁海岸体系沉积层序及聚煤模式,本文以渤海湾地区晚古生代太原组为研究对象,结合钻井及野外剖面资料,对该地区展开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识别岩性及沉积相基础上,开展层序地层研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揭示障壁海岸体系聚煤模式。太原组岩性以黄褐色、灰黑色泥岩及黄绿色、灰白色砂岩为主,夹数层海相灰岩及煤层。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潮坪相、潟湖相、障壁岛相及台地相。在障壁海岸体系背景下,基准面与沉积界面基本一致,层序界面多为沉积界面。根据沉积相转换面与下切谷冲刷面两类不整合面(SU)以及海侵方向转换面(TDS)可将太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及Sq3。通过最大海泛面(MFS)与最大海退面(MRS)将三级层序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3个体系域,代表8个四级层序。Sq1时期,盆地内部地区未能提供稳定聚煤环境,煤层发育厚度较薄。Sq2时期,海平面升降对盆地内部影响增大,聚煤作用达到顶峰,煤层整体厚度增加并连接成片。Sq3时期,聚煤作用相对减弱,聚煤中心分布范围收缩,且孤立发育。统计钻井资料中煤层累积厚度可知,厚煤层发育主要集中在冀中坳陷东部、黄骅坳陷及济阳坳陷等地区。将研究区太原组聚煤模式划分为LST、TST早期、TST中期、TST晚期及HST五期演化过程。受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泥炭堆积速率的控制,泥炭坪及潟湖为有利聚煤中心。
常嘉陈世悦王琼蒲秀刚杨怀宇
关键词:聚煤模式晚古生代
华北地台南部地区寒武系沉积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华北地台南部地区下古生界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为典型的陆表海环境。由于钻遇下古生代地层钻井较少,因此选择一些露头良好,地层出露完整的野外剖面进行考察。通过野外沉积剖面观测,结合室内镜下鉴定、区内井资料、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分析,研究区寒武纪沉积相类型可以划分为潮坪、局限碳酸盐台地、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斜坡、鲕粒滩、浅海陆棚、盆地相及风暴岩沉积等类型,以潮坪相和台地相为主要沉积类型。寒武纪早期开始第一次海侵,开始了混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寒武纪晚期,碳酸盐岩沉积逐渐占主导,以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为主,寒武系芙蓉统地壳微抬,区内再次出现大面积潮坪沉积,局部地区缺失上寒武统地层。加强寒武纪地层研究对下古生界勘探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栾守亮陈世悦马玉新杨怀宇
关键词:寒武系碳酸盐岩台地
华北地台南部下古生界有利储集层类型及分布
2012年
华北地下古生界储集层主要存在四种类型:古岩溶型、同重结晶作用有关的白云岩型、同构造作用有关的裂缝型和粒屑灰岩型。其中古岩溶型最为有利,其次为白云岩型和构造裂缝型,粒屑灰岩型则相对较差。在纵向地层中,认为最有利的储层分布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中,其次在上寒武统白云岩中。表生期岩溶作用是风化壳储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大多受岩性控制。太参3井及其以西、和鄂尔多斯西南缘的陇县、礼泉地区白云岩储层与古岩溶型储集层相互组合比较好,是有利储集层发育区。
栾守亮陈世悦马玉新杨怀宇
关键词:储集层华北地台
东营凹陷洼陷斜坡带坡移扇沉积特征及展布模式被引量:17
2016年
近年来在洼陷斜坡带钻遇的牛119、牛100(侧)、丰14等井的岩性圈闭获得较高的工业油流,该类型砂体与浊积岩存在明显不同,推测为与三角洲主体脱离但尚未被完全液化的岩性体,将其称为"坡移扇"。针对目前坡移扇的认识和研究程度很低的现状,在系统岩心观察及野外露头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坡移扇的沉积特征及沉积序列模式,结合实际解剖,明确了三角洲前缘—坡移扇—浊积岩的展布模式。坡移扇是在断陷湖盆宽缓的斜坡背景下,物源充沛快速进积的三角洲,其前缘朵叶体在压实沉陷、地震、湖水动力及洪水作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在重力作用下向前滑动、滑塌、碎屑流化,在转化为浊流之前在合适的古地形背景下堆积形成的岩性体,具有单层厚度较大、多期叠置、叠合连片等特点。坡移扇砂体在垂向上具有典型的序列模式,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暗色泥岩段、滑移变形层段、拉伸变形层段、前缘残留层段和块状碎屑流段,受滑移距离的影响,依次发育砂质滑动、砂质滑塌和砂质碎屑流3种类型砂体,表现出横向分带的特征,各类型砂体在垂向上具有不同的序列组合模式。从斜坡带到洼陷带依次发育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积岩重力流沉积体系;不同期次的重力流砂体在垂向上叠置发育,自下而上依次为浊积岩—碎屑流—滑动/滑塌。
刘鑫金刘惠民宋国奇贾光华杨怀宇
关键词:东营凹陷
东营凹陷南坡断块类型及其油气封闭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沙河街组发育大量顺向及反向断层组成的断块圈闭,处于有利构造背景下的断块圈闭仅部分成藏,因此,断层的地质属性制约了油气封闭的有效性。从断层的各项属性如活动性、断距、砂地比、断面应力、紧闭指数及SGR因子等入手,针对研究区的顺向断块、反向断块及倾向相反的顺-反向组合断块等3种主要类型开展封闭性研究。研究表明,高含砂量层系(沙二段)反向断块更易成藏,顺向断块成藏概率较低;中、低含砂量层系(沙四下亚段-孔店组)顺向、反向断块均可成藏,且反向断块更为有利。此外,倾向相反的共轭组合断块研究表明,斜交式比共线式组合断块的封堵性更好,斜交式断块的主控断层及辅助断层满足经验断层封闭参数,该共轭组合断块亦是有利类型。
杨怀宇
关键词:断层封闭性断块油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