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鹏飞

作品数:73 被引量:40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26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8篇页岩
  • 17篇凹陷
  • 15篇储层
  • 14篇页岩油
  • 11篇东营凹陷
  • 9篇盆地
  • 8篇孔隙
  • 7篇储集
  • 5篇沙河街组
  • 5篇泥页岩
  • 5篇吸附量
  • 5篇含油
  • 5篇核磁
  • 5篇核磁共振
  • 5篇发育
  • 4篇地层
  • 4篇新沟嘴组
  • 4篇岩相
  • 4篇沾化凹陷
  • 4篇主控因素

机构

  • 6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9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73篇张鹏飞
  • 20篇陈世悦
  • 14篇卢双舫
  • 14篇李俊乾
  • 7篇杨怀宇
  • 7篇薛海涛
  • 6篇李聪
  • 5篇张萍
  • 4篇鄢继华
  • 4篇谢柳娟
  • 4篇刘惠民
  • 4篇李吉君
  • 4篇张关龙
  • 4篇高永进
  • 4篇张婕
  • 4篇田美荣
  • 4篇陈建军
  • 4篇张明军
  • 3篇马士坤
  • 2篇李文浩

传媒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断块油气田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2006年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石油机械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中国矿业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河南科学

年份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含油泥页岩杨氏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泥页岩杨氏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将泥页岩样品制备成标准岩芯柱,测试其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三轴应力-应变曲线;步骤S2:根据所述三轴应力-应变曲线分别计算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杨氏模量;步骤S3:...
李俊乾卢双舫张萍薛海涛陈建军谢柳娟张鹏飞
文献传递
湘西北地区震旦—三叠系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被引量:5
2009年
石门—桑植震旦系—三叠系地层中发育的储层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碳酸盐岩和砂岩。在对大量普通薄片、铸体薄片详细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孔隙的成因及结构,将石门—桑植震旦系—三叠系储层的储集空间划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次生粒内溶孔、窗格孔隙、超大溶蚀孔、裂缝。通过储层物性特征分析,认为沉积作用及成岩后生作用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其中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地层中的储层类型多样,但储层物性较差,多数为低孔、低渗储层,只有上三叠统鹰嘴山组中的砂岩储集性能较好。
李聪陈世悦张鹏飞杨怀宇栾守亮
关键词:储集空间成岩作用孔隙类型
古流向的研究方法探讨被引量:31
2008年
古流向的信息会在沉积地层中以特定的形式保留下来,根据这些特定的标志可以判断恢复古水流的方向。研究古水流的方法归纳起来包括确定某一点水流方向的微观研究方法和确定大范围水流方向的宏观研究方法。其中微观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各种沉积构造、砾石及长形生物化石的定向排列、地层倾角测井、磁化率各向异性等;宏观研究方法包括重矿物分析、岩石成分分析、砂砾岩百分含量变化、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厚度变化、地震地层学研究及古生物研究等。每一种方法有其特有的适应性和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古流向的研究。
陈妍陈世悦张鹏飞赵伟
关键词:古流向研究方法
中上扬子地区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相发育特征及组合模式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混合沉积是沉积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区古生界沉积岩石类型多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替出现,为混合沉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例。在古生代地层沉积格架系统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各时期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经过基础性研究后,认为研究区发育以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沉积为代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台地以及以早寒武世沉积为代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陆棚沉积2种混积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台地是主要发育于陆源碎屑滨浅海、砂泥质潮坪与碳酸盐缓坡或台地的过渡地带的台地沉积。混积陆棚是指同时发育碎屑岩与碳酸盐岩2种沉积的陆棚。研究区混合沉积主要发育于早古生代早期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欠补偿盆地组合和泥盆纪—二叠纪碎屑岩潮坪—碳酸盐岩台地组合内。
张鹏飞陈世悦杨怀宇马士坤
中扬子地区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
本论文定位于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基础性地质研究。在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充分调研的前提下,以野外露头剖面为主要基础资料,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理论指导,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镜下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和岩相古地理编图等技术...
张鹏飞
关键词:油气勘探造山带
文献传递
济阳探区石炭-二叠纪沉积演化与储层特征
目的济阳探区石炭-二叠系具有很好的煤成气开发前景。方法通过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对该区沉积演化及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石炭-二叠纪时期该区形成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晚石炭世发生了数次海侵作用,与每一次海侵作用相...
张关龙陈世悦张鹏飞
关键词:煤成气石炭-二叠系储层特征
文献传递
东营凹陷青南地区沙四上亚段物源沉积体系与滩坝分布被引量:8
2017年
滩坝砂岩是近年来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油气勘探活跃且成效显著的一类隐蔽岩性地层油气藏,但在青南地区,由于缺乏对物源沉积体系的系统研究,对滩坝的分布范围和规模认识不足,制约了该区的精细勘探和储量升级。通过砂岩重矿物组合和泥岩特征元素比值分布模式的综合物源分析认为,北部物源主要供应方向为西南方向,南部物源主要供应方向为西北方向和正北方向,且南部物源影响范围显著大于北部物源,并将南北物源的混合区域限定在X7井—Wx583井—W58井—W126井—L74井—Wx119井—L108井—L2井—L64井—Lx63井连线一带;通过岩石学和测井研究在研究区划分出冲积扇、三角洲、湖泊、重力流4种沉积体系和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深水浊积扇5种沉积相类型;通过物源控制下的沉积相连井对比和不同砂组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分布研究,厘清了物源沉积体系的演化特征和各类砂体,特别是滩坝的分布范围和规模,为油田的精细勘探提供依据。青南地区沙四上亚段滩坝主要来自南部物源,其发育规模仅次于河流三角洲,发育层位遍及整个沙四上亚段,单个砂组的发育规模受同时期河流三角洲发育规模的影响较大,受扇三角洲发育规模的影响较小:河流三角洲发育规模较大但扇三角洲不发育的纯下3砂组—纯上4砂组时期,滩坝发育规模较大;河流三角洲发育规模逐渐缩小但扇三角洲发育规模逐渐增大的纯上3砂组—纯上1砂组时期,滩坝发育规模也逐渐减小。
邓世彪关平张鹏飞
关键词:沙四上亚段物源特征
沾化凹陷古近系沙二上亚段储集层特征及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对沾化凹陷84口探井的钻井、测井、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的系统分析,详细研究了沾化凹陷沙二上亚段砂岩储集层的展布及特征。储集层主要为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和滨浅湖亚相的滩坝微相砂体,储集层的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储集层孔隙度为8%~24%,渗透率为(1~100)×10-3μm2.以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参数、孔隙组合类型特征、岩石学结构特征等为主要依据,将储集层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Ⅰ类储集层储集性能最好,主要分布于凹陷东南部;Ⅱ类储集性能次之,主要分布于凹陷东部和北部;Ⅲ类储集层储集性能较差,主要分布于凹陷西北部、垦东凸起西侧和孤岛凸起的南侧。
张鹏飞陈世悦张明军鄢继华
关键词: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储集层
一种页岩油优质储层的预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油优质储层的预测方法,属于页岩油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选取富集性和可动性作为页岩油储层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两级三次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统计法确定各评价指标下对应因素的权重系数以及页岩油富集系数和可动系数的权重...
李吉君蒋军李俊乾张鹏飞宋紫薇张舒宁董美君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储层裂缝定量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储层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基于岩石力学实验、经典力学理论和能量守恒定律,引入反映自然界基本发展规律的新理论‑‑最小耗能原理,应用应力‑耗能耦合概念分析岩体变形和破裂过程,构建统一理论框架下的...
刘水珍冯建伟苏乐张鹏飞赵力彬朱子凡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