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惠民

作品数:186 被引量:2,139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石油与天然气...
  • 90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4篇凹陷
  • 77篇东营凹陷
  • 52篇页岩
  • 38篇油气
  • 37篇盆地
  • 36篇页岩油
  • 29篇古近系
  • 28篇勘探
  • 24篇储层
  • 21篇储集
  • 20篇沙河街组
  • 20篇渤海湾盆地
  • 18篇地质
  • 17篇沙四上亚段
  • 17篇成藏
  • 15篇岩相
  • 14篇地层
  • 14篇油藏
  • 13篇砂砾
  • 13篇砂岩

机构

  • 135篇中国石油化工...
  • 67篇中国石化胜利...
  • 47篇中国石油大学...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中国石化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化石油...
  • 4篇中国石油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胜利石油管理...

作者

  • 186篇刘惠民
  • 24篇王永诗
  • 22篇宋国奇
  • 21篇操应长
  • 18篇张顺
  • 17篇高永进
  • 14篇王勇
  • 11篇郝雪峰
  • 11篇李政
  • 10篇刘鑫金
  • 10篇王艳忠
  • 9篇贾光华
  • 8篇张守鹏
  • 8篇陆永潮
  • 7篇包友书
  • 7篇李军亮
  • 7篇张善文
  • 7篇方正伟
  • 6篇陈红汉
  • 6篇陈世悦

传媒

  • 2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6篇石油学报
  • 12篇地质论评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沉积学报
  • 7篇古地理学报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地质学报
  • 5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地球科学(中...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地球科学
  • 4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地学前缘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3篇2024
  • 18篇2023
  • 17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13篇2019
  • 4篇2018
  • 15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页岩油储层基本特征及评价要素被引量:219
2014年
页岩油是指以游离、溶解或吸附状态赋存于有效烃源岩泥页岩中的液态烃类,是泥页岩生排烃后的残余滞留聚集,基本未经历运移或仅在源岩内短距离初次运移。目前,国内外对“页岩油”概念的界定不统一,对储层控制因素及评价要素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明确了页岩油储层为泥页岩,不包括烃源岩内的其他岩类夹层及邻层,并依据储集机理差异将页岩油储层分为裂缝型和基质型。富含有机质、以Ⅰ型和Ⅱ。型干酪根为主、Ro值介于0.6%~1.2%、有机碳(TOC)值大于2.0%,矿物组成复杂、发育纹层结构,储集空间细小,低孔特低渗、储层需要改造是页岩油储层的基本特点。重点揭示了有机质在页岩油储层形成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有机质含量影响页岩的生油潜力、储集能力并进而决定了页岩储层的含油量及产能,提出一套以有机碳含量为核心的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以TOC为2%、4%为界,同时综合考虑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富有机质页岩厚度、矿物组成及岩石类型、孔渗特征及岩石可压裂性等指标,将页岩油储层分为3级:Ⅰ类目标储层、Ⅱ类有利储层及Ⅲ类无效储层。
姜在兴张文昭梁超王永诗刘惠民陈祥
关键词:页岩油储层特征有机质含量
东营凹陷广利-八面河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期次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和均一化温度分析,结合软件模拟埋藏史,认为东营凹陷广利-八面河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经历过3期油气充注:第1期为距今37.92-29.74Ma,发生于沙一段沉积晚期到东营组沉积早期;第2期为距今11.9-9.06Ma,发生于馆陶组沉积中期;第3期为距今5.21-0Ma,发生于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研究区油气充注以第3期为主。研究表明,第3期油包裹体普遍存在,而第1期和第2期油包裹体仅分布于距排烃中心较近的相对较深的砂组中,反映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排烃强度控制了油气运移的范围和充注特征。
孟江辉刘洛夫姜振学周杰丽刘惠民高永进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东营凹陷
东营凹陷北带东部古近系近岸水下扇储集物性演化及其油气成藏模式被引量:57
2010年
以东营凹陷北带东部沙河街组三段、四段近岸水下扇为例,应用多种方法求取近岸水下扇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与埋藏深度的定量函数关系,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近岸水下扇不同亚相的孔隙度随深度的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埋藏深度小于3200m的近岸水下扇扇根、扇中、扇缘亚相均发育有效储层,主要形成"自生自储"或"古生新储"型构造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埋藏深度大于3200m的近岸水下扇扇根砂砾岩物性低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发育有效储层,可作为油气侧向封堵层,扇中砂砾岩有效储层发育。物性变化使扇中亚相依靠扇根的侧向封堵和湖相泥岩的封盖形成"自生自储"型岩性油气藏,具有"扇缘输导、扇中富集、扇根封堵"的油气成藏特征。
隋风贵操应长刘惠民王艳忠
关键词:近岸水下扇物性下限成藏模式陡坡带东营凹陷
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46
2008年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分为1个层序3个体系域(LST、TST、HST),并细分为7个准层序组。研究了滩坝砂岩的沉积特征和在准层序组内的平面展布,以准层序组1、2滨浅湖滩坝最发育,准层序组3、4风暴滩坝最发育,准层序组6、7砂质滩坝发育差但发育碳酸盐滩坝。对滩坝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了"气(气候)-源(物源)-盆(盆地)"系统控滩坝的分析思路,是对传统"源控论"的完善与补充,可更合理解释滩坝的成因和分布,增加预测性。
李国斌姜在兴陈诗望冯磊张善文隋风贵刘惠民
关键词:沙四上亚段滩坝系统论
临南洼陷油气藏分布特征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临南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但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临南洼陷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在研究临南洼陷油气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烃源岩、储集层、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入手,总结油气藏分布特征和规律,分析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剖析各要素对油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南洼陷油气藏类型丰富,主要为断块油气藏及与断层有关的复合油气藏,油气藏主要分布在馆陶组、沙二段和沙三段。临南洼陷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临商断裂、夏口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带上,呈环状分布;浊积扇、冲积扇及河流沉积是油气藏分布的主要沉积类型;其富集主要受烃源岩、沉积相、断层等因素控制。油气藏受烃源岩控制围绕生油洼陷展布;有利沉积相带在平面上连续展布,纵向上叠置连片,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断层作为油气的运移通道控制油气的运移,并与地层产状、构造等相配合形成圈闭,控制油气的聚集。
于轶星庞雄奇陈冬霞刘惠民
关键词:临南洼陷油气藏分布烃源岩沉积相
桩106地区网状河砂岩油藏特征被引量:8
2003年
胜利油区老河口油田的馆上段为典型的河流相油藏,主力含油层系存在曲流河沉积和网状河沉积。本文从网状河及曲流河的成因分析入手,对比了2种河流体系的沉积特征,总结了网状河砂岩油藏的静态、动态特征,提出了不同于曲流河砂岩油藏的钻探原则和开发方法,为该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
盛文波邢正岩王文环刘惠民
关键词:油藏特征砂岩动态特征老河口油田沉积相
地质历史时期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恢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质历史时期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恢复方法,其步骤为:(1)建立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及成岩作用发生时储层相应的古埋深;(2)建立正常压实图版;(3)建立孔隙度与面孔率之间的函数关系;(4)成岩序列约束下的砂...
操应长王艳忠宋国奇葸克来王永诗刘惠民陈林马奔奔
文献传递
民丰洼陷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油气充注事件的压力响应被引量:3
2009年
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对民丰洼陷8口井中15块样品的镜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观察与描述、油包裹体荧光观察及盐水包裹体和油包裹体显微测温,确定出民丰洼陷沙三段岩性油气藏存在3期油气充注事件,分别发生在28×106~25×106a、7.1×106~3.4×106a和1.1×106a至现今,且以7.1×106a以来的晚期油气充注为主。自东营组沉积以来所表现出的3个增压-降压演化旋回与其所经历的三次油气充注事件具有耦合关系:第一次油气充注为常压充注;第二次主要为异常高压充注;第三次早期主要为异常高压充注,而晚期主要为常压充注。
刘惠民
关键词:民丰洼陷岩性油气藏流体包裹体古压力
济阳坳陷不同沉积相砂体“相-势”耦合控藏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济阳坳陷不同沉积相砂体的"相"、"势"统计表明:物性与流体势具有一定耦合关系."相-势"耦合控藏主要体现在对油气聚集特征与油气充满度的影响.砂体的沉积相类型不同,油气聚集特征与油气充满度亦不同.砂体的"相-势"耦合控藏临界条件呈幂指数关系.不同类型沉积体系具有不一样的幂指数关系."相-势"耦合关系受异常压力、断层、砂体连通性等因素的影响."相-势"耦合定量模型揭示了储层有效接纳油气的临界条件,进一步丰富了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
马中良曾溅辉王永诗刘惠民冯炎松
关键词:成藏机理
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斜向扇三角洲形成机制、发育规律及勘探启示:以东营凹陷北带为例
2024年
断陷湖盆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在盆地早期的充填演化过程中,其陡坡带往往能够形成厚达上千米的砂砾岩沉积建造,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目前对这些巨厚层砂砾岩的沉积成因认识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次研究以济阳坳陷典型的断陷湖盆——东营凹陷陡坡带盐家地区为例,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体、岩心、录井、测井等地质资料,综合运用地震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流变学分析方法,对前期在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发现的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斜向扇三角洲沉积物中砾石含量相对较高,由牵引流和重力流共同形成,石英含量平均40%~55%,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其地震响应特征在顺物源方向表现为(斜交、叠瓦和帚状)前积相,在垂直物源方向表现为充填相;(2)斜向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断陷早期,并于断陷中期大量消亡,扇体与边界断层以低角度斜交,角度通常不会超过45°,扇体的发育规模受到其根部所处位置的影响,扇体的消亡呈非等时性;(3)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大型斜向扇三角洲的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4个因素:边界断层分段特征形成的转换构造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输送通道,断陷早期边界断层控制下的古凹槽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可容纳空间,断块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破碎带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物质来源以及边界断层的硬连接导致斜向扇三角洲的消亡并向近岸水下扇转换;(4)已发现断陷湖盆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油气藏多属于斜向扇三角洲。本次研究指出陡坡带各级别转换带可作为勘探的重点靶区,布井方向应沿斜交边界断层。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断陷湖盆陡坡带沉积理论,同时能够为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深层勘探提供新的思路和�
李晋刘震张忠民刘建平孙笑凡刘惠民杨光朱茂林王文彬肖洪
关键词:断陷湖盆陡坡带展布特征深层油气东营凹陷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