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诗

作品数:260 被引量:2,967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06篇油气
  • 75篇盆地
  • 70篇凹陷
  • 58篇成藏
  • 44篇渤海湾盆地
  • 40篇勘探
  • 38篇东营凹陷
  • 34篇油气成藏
  • 31篇断陷
  • 30篇油气藏
  • 30篇气藏
  • 29篇储层
  • 27篇地质
  • 24篇地层
  • 23篇古近系
  • 22篇断陷盆地
  • 18篇砂岩
  • 17篇断层
  • 17篇沾化凹陷
  • 17篇古生界

机构

  • 20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4篇中国石油大学...
  • 60篇中国石化胜利...
  • 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4篇胜利石油管理...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石化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60篇王永诗
  • 39篇张善文
  • 36篇宋国奇
  • 24篇郝雪峰
  • 24篇刘惠民
  • 12篇林会喜
  • 12篇刘雅利
  • 12篇石砥石
  • 12篇马立驰
  • 12篇陈世悦
  • 10篇何生
  • 9篇姜素华
  • 9篇宋明水
  • 9篇张顺
  • 9篇朱家俊
  • 9篇王学军
  • 8篇纪友亮
  • 8篇庄文山
  • 7篇鲜本忠
  • 7篇孟涛

传媒

  • 4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6篇石油学报
  • 16篇地质论评
  • 14篇石油勘探与开...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石油实验地质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兰州大学学报...
  • 5篇沉积学报
  • 4篇特种油气藏
  • 4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石油物探
  • 4篇岩性油气藏
  • 3篇成都理工学院...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地球科学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质学报

年份

  • 12篇2023
  • 11篇2022
  • 16篇2021
  • 8篇2020
  • 13篇2019
  • 8篇2018
  • 17篇2017
  • 16篇2016
  • 10篇2015
  • 12篇2014
  • 11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20篇2008
  • 10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11篇2004
2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相湖盆砂砾岩体层序地层学研究——以济阳坳陷罗家—垦西地区为例被引量:24
2006年
陆相湖盆及其沉积体的特殊性决定了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特点、发展方向及方法。单一厚层的砂砾岩体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应从相邻沉积体及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入手,研究湖盆转型所反映的砂砾岩沉积体系的转型,确定沉积层序类型及期次,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层序界面并划分层序;在层序内部识别最大湖泛面或与之相当的沉积转换面,划分体系域;采用比较有效的手段划分准层序,在层序内部以湖泛面(沉积转换面)为关键面,分别向上、向下对准层序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该方法在济阳坳陷罗家—垦西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彭传圣王永诗林会喜
关键词:陆相湖盆砂砾岩体层序地层等时地层格架
盆地演化过程中裂缝的形成机制及类型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裂缝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和良好的储集空间,在盆地沉降和抬升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前人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对盆地沉降抬升过程中与垂向载荷增加有关的裂缝、与垂向载荷减少有关的裂缝、与异常压力有关的裂缝、与褶皱有关的裂缝和与断裂有关的裂缝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在以下两方面的研究还需要加强:盆地内裂缝的产状及其空间组合特征的研究;盆地内裂缝的空间展布.
刘旭征张金功王永诗郝雪峰
关键词:裂缝盆地抬升沉降
火成岩蚀变层段的有效储层识别及孔隙度定量表征——以滨南油田沙四段上亚段火成岩为例被引量:8
2018年
火成岩地层因蚀变程度不同常引起测井曲线的响应异常,特别是出现中子测井值异常变大的假象,制约了油气勘探工作中对有效储集空间的识别及定量评价。基于中子测井原理,结合薄片镜下观察结果,发现高温下岩石矿物蚀变产生的含大量结晶水的绿泥石和沸石是导致高中子测井值的主要原因。当中子测井值高于30%且自然电位曲线无明显异常时,一般为非储层。在蚀变严重情况下,不宜采用与中子测井相关的孔隙度计算模型进行储层孔隙度定量表征,采用MOSTAFA模型计算火成岩蚀变层段的储层孔隙度,该模型中的岩石骨架声波时差可以采用测井曲线交会图分析法确定。以滨南油田沙四段上亚段火成岩为例,其岩石骨架声波时差的取值为167μs/m,岩性指数为1.706,利用MOSTAFA模型计算其平均孔隙度为15%。通过模型处理并与岩心孔隙度分析对比,证实若岩石骨架参数选取合适,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的MOSTAFA模型在火成岩储层孔隙度评价中也同样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滨南油田蚀变火成岩储层物性的定量评价。
王敏王永诗田淼傅爱兵朱家俊张顺余光华
关键词:中子测井火成岩蚀变有效储层
砂岩透镜体油运移过程模拟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砂岩透镜体油藏是岩性油气藏中增储上产的重要类型,但目前对其成藏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分歧。通过二维实验模拟表明:砂岩透镜体自身的物性好坏对其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所形成油藏的含油饱和度随着孔隙度、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油总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聚集成藏,势的大小决定了砂岩透镜体成藏的可能性。"相"和"势"相互耦合,共同控制砂岩透镜体的成藏,油气成藏动力(势)充足时成藏所需要的储层渗透性能下限就相应降低;相应地,储集岩渗透性能好,要求的成藏动力条件(势)就可以适当降低。得出了实验条件下透镜体成藏时的"相"和"势"之间的定量模型,为预测圈闭成藏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思路。
马中良曾溅辉张善文王永诗王洪玉刘惠民
关键词:透镜体岩性油气藏流体势主控因素
济阳坳陷馆陶组河流相砂体储集性及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14
1999年
河流相砂体是含油气盆地中重要的储油层系。本文以济阳坳陷埕东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例,详细总结河流相砂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对研究区不同砂层组内河流相沉积砂体及不同沉积微相内砂体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确立河流相沉积中不同微相内的砂体储集性,并探讨沉积岩岩性、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等因素对河流相砂岩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田景春李琦何建军陈布科曾荣郑和荣王永诗庄文山
关键词:油气藏沉积微相成岩作用
胜利油区长堤潜山区域构造关系探讨被引量:8
2001年
长堤潜山是胜利油区至今仍没有取得重大发现的潜山之一 ,对其构造形成和区域演化特征认识不清是阻碍潜山勘探并导致其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笔者通过区域上沾化凹陷东部地区构造运动特点的分析 ,比较深入地研究了长堤地区和长堤潜山的构造演化史 ,对长堤潜山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
陈广军王永诗马承杰
关键词:沾化凹陷石油地质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地层流体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27
2006年
结合实测资料及理论计算,划分出了6种不同的异常压力类型。沾化凹陷油气藏以正常压力为主,但深部地层存在异常高压油气藏。平面上,沾化凹陷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陡坡与凹陷中心,而低压在缓坡相对发育。纵向上,深部欠压实带发育异常高压,中部混合压实带高压与低压均可出现,而上部正常压实带以常压为主。沾化凹陷深部油气勘探的重点应为高势区中的相对低势区或高势区相邻的低势区,重点问题是结合压力与势分布寻找有利储层和隐蔽圈闭。
李胜利于兴河陈建阳冯动军王永诗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流体压力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陆相页岩油吸附控制因素被引量:8
2022年
在页岩油勘探中,页岩吸附油量及其控制因素对于页岩油资源评价及有利区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的热解实验确定页岩吸附油量,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微观吸附机理和宏观实验测试结果相结合,剖析了页岩物性、矿物组成和页岩油组分、有机质成熟度及温压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孔隙体积高、总有机碳(TOC)含量高、饱和烃含量低、有机质成熟度低以及温度低的页岩储层,吸附油量大;TOC含量和有机质成熟度是中-低熟陆相页岩油吸附的主要控制因素。
王永诗李政王民包友书包友书朱日房刘军吴连波
关键词:主控因素分子模拟页岩油古近系渤海湾盆地
成熟探区“勘探层单元”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已经整体达到高勘探程度阶段,选取适合于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评价单元,对于降低勘探风险、实现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层单元”是基于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层单元界定与划分、层单元剩余资源潜力评价、层单元油气成藏规律分析和成藏模式、层单元优选与分类评价以及勘探部署。“勘探层单元”继承了系统论的思想,是勘探区带研究中的相控论和带控论的延伸和发展。它提出了一个将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区带、油气藏多个层次相统一的综合研究体系,其研究方法论体现了整体与个体的统一、系统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系统研究与精细表征的统一、预测性与实效性的统一。依据“勘探层单元”的研究思路,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含油气层系划分为9套勘探层系、193个勘探层单元,在综合考虑成藏过程和成藏特征的差异性及相似性的基础之上,将勘探层单元总结为20种类型,实现了地质认识与部署思路的精细化和立体化;开展基于“勘探层单元”的剩余资源精细劈分和勘探目标效益评价,明确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生界潜山、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等4大领域22个最优勘探层单元为近、中期增储和突破的重要方向,为高效勘探提供依据。
宋明水王永诗王学军郝雪峰李友强陈冬霞王福伟王翘楚石学斌邹易
关键词:资源潜力成藏模式成熟探区断陷盆地东营凹陷渤海湾盆地
地层温度对油气运、聚影响的系统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地层温、压是油气成藏环境的能量参数,影响着油气从生成、运聚、调整,直至逸散的整个过程。前人研究多注重温度对油气生成、压力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对温度在油气运移、聚集中的作用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作者通过对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作用分析,明确了地层温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油气运移,一方面,地层温度非均匀变化引起的热应力,可以直接为油气运移提供驱动力;另一方面,地层温度通过改变分子粘度、表面张力、溶解度等物性参数影响油气运移能力。对于油气聚集,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等)不仅影响和制约油气的分布位置,还通过控制有机质演化进程、影响烃类流体相态分异,来影响油气的聚集特征。最后还对地层温度控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地层温度与地层压力、构造应力等因素存在一定内在联系并共同控制油气成藏,在分析地层温度对各成藏阶段的影响时应恢复相应时期的地温场。
程付启宋国奇王永诗刘雅利
关键词:地层温度油气运移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