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忠芳

作品数:288 被引量:3,010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4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1篇天文地球
  • 9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3篇农业科学
  • 8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7篇土壤
  • 71篇地球化
  • 71篇地球化学
  • 46篇重金
  • 46篇重金属
  • 32篇化学特征
  • 29篇地球化学特征
  • 25篇金属元素
  • 23篇重金属元素
  • 20篇影响因素
  • 19篇农田
  • 19篇盆地
  • 19篇污染
  • 17篇地质
  • 15篇有机碳
  • 13篇太原盆地
  • 12篇水稻
  • 11篇
  • 8篇生物有效
  • 8篇生物有效性

机构

  • 23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0篇中国地质大学
  • 25篇中国地质调查...
  • 2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8篇南京大学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四川省地质调...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河海大学
  • 8篇国家自然科学...
  • 8篇四川省核工业...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江苏省地质调...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山西省地质调...
  • 5篇吉林省地质调...
  • 4篇北京大学
  • 4篇黄河水利科学...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88篇杨忠芳
  • 69篇侯青叶
  • 64篇余涛
  • 43篇夏学齐
  • 42篇冯海艳
  • 29篇陈岳龙
  • 14篇汤奇峰
  • 13篇陈家玮
  • 12篇奚小环
  • 12篇季峻峰
  • 11篇成杭新
  • 11篇刘爱华
  • 11篇金立新
  • 11篇杨琼
  • 10篇杨志斌
  • 9篇宗思锋
  • 9篇王洪翠
  • 9篇唐金荣
  • 8篇黄勇
  • 8篇刘晨

传媒

  • 44篇现代地质
  • 39篇地学前缘
  • 25篇地质通报
  • 17篇矿物岩石地球...
  • 10篇中国地质
  • 10篇物探与化探
  • 9篇地球科学进展
  • 7篇中国地质教育
  • 6篇第四纪研究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地质地球化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岩矿测试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土壤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地质与勘探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矿床地质

年份

  • 7篇2023
  • 8篇2022
  • 15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5篇2013
  • 23篇2012
  • 24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30篇2008
  • 47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4篇2004
2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积岩铜矿床的有机聚矿作用被引量:3
1994年
沉积岩铜矿床的有机聚矿作用肖荣阁,陈卉泉,帅开业,杨忠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沉积岩铜矿床,有机聚矿作用1有机聚矿作用的提出据统计,沉积岩铜矿占世界铜矿工业储量的20%~25%,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类型。在我国的中新生代地层中及老变质岩...
肖荣阁陈卉泉帅开业杨忠芳
鄱阳湖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在地球表生系统中,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改变着岩石、水体、土壤和大气成分,是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最主要驱动力。河水溶解物质主要来源于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同时受到降水、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通过对鄱阳湖流域河水样品的采集和化学成分分析,结合流域地质背景,研究了河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本区河水Cl-、SO24-所占比例显著增高,有逐渐酸化趋势;与世界上其他主要河流相比较,该区Ca2+/Na+、Mg2+/Na+、HCO3-/Na+等比值偏低,反映了较强的蒸发岩溶解及人类活动影响特征。该区河水离子特征主要由岩石风化所控制,降水对该区河水溶解物质贡献率为10.3%,农业生产活动对鄱阳湖水溶解物质贡献率为4.9%,矿山活动对饶河丰水期、枯水期离子总量贡献率分别为8.9%、14.6%。
翟大兴杨忠芳柳青青夏学齐侯青叶余涛袁国礼冯海艳
关键词:主要离子化学风化鄱阳湖流域
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Se元素含量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中Se元素为研究对象,以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施肥、喷施农药为输入途径,以农作物收割、地表径流以及Se升华为输出途径对Se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Se元素的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密度平均值为6.90g/(hm2.a),灌溉、施肥、喷施农药通量密度明显较低,它们对土壤Se元素的富集贡献率分别为77%、20%、1%和2%。Se通过升华输出通量密度相对较小,土壤Se年净增量主要受大气干湿沉降的制约。以20cm厚的耕作土体为研究介质,经估算,当前的Se年平均通量密度可引起土壤Se质量分数升高0.007mg/kg。20a后研究区富硒土壤将由目前5 960km2增加至6 672km2。研究中未考虑天降水下渗问题,这对中国南方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魏然杨忠芳侯青叶尹国胜衷存堤邓国辉马逸麟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鄱阳湖流域
进入21世纪的勘查地球化学:对生态地球化学的展望被引量:60
2004年
通过对国内外地球化学填图进展的简要回顾 ,认为生态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填图的必然产物。根据中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工作部署和研究需求 ,初步提出了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同时指出 。
杨忠芳成杭新陈岳龙冯海艳陈德友陈国光赵更新
关键词:生态地球化学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酸性缓冲能力预警与治理——以四川某区农田生态系统为例
<正>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对所研究的生态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做出科学的预警,以指导政府科学决策,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四川某区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区农田生态系统中Cd含量...
陈家玮杨忠芳余涛汤奇峰
关键词:土壤酸化预警
文献传递
热水成矿作用被引量:51
1994年
本文从热水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与矿床地质等方面对热水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热水成矿流体以同生盆地水、表生水包括大洋水为主,在深循环过程中与高温地质体发生作用而获得热量和成矿元素,最后演化为成矿流体;矿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热水喷流孔附近的物理化学梯度带;对于发生在沉积岩中同生盆地水成因的热水成矿作用具有类似油气藏的生成储集模式,在开放型构造中形成渗透浸染状矿化;在封闭构造中,含矿流体首先集中在构造圈闭中,在构造活动期水爆成矿。热水沉积建造及沉积相带划分是热水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方面,横向上一般划分为硅质岩沉积带、碳酸盐沉积带、硫酸盐沉积带,同时伴随着矿化分带;纵向上分为脉状充填带与喷流沉积带。
肖荣阁杨忠芳杨卫东李朝阳
关键词:热水成矿作用成矿流体喷流沉积矿化分带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问题与讨论被引量:72
2004年
通过对美国BigMoose湖鱼类死亡和德国莱茵河流域Cd污染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例案分析 ,就中国将要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 ,其实质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填图。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时 ,战略上应以跨生态系统的江河流域为重点 ,尤其对沿长江流域分布的镉异常 ,沿江各省应有全局观念 ,把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镉异常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战术上 ,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 ,充分考虑大气生物水土等层圈各项预警指标的协调一致。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 ,开展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不但有可能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在国际上继续占有重要地位 。
成杭新杨忠芳赵传冬庄广民刘英汉赵更新陈国光陈德友
关键词:预警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包裹体测温及硫、铅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矿床为沉积砂砾岩型层控铜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铜矿床的成矿模式,为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杨忠芳文海霞曹华文
关键词: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
北京市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被引量:39
2009年
选取北京市农田96件土壤样品,采用分级提取试验方法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Hg、Pb、As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Cd、Hg、Pb、As的含量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As、Hg、Pb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Cd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存在;As、Pb各形态的变异系数差异相对较小,Hg、Cd各形态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元素总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元素地球化学形态的主要因素;Cd的迁移能力较强,容易被植物吸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性较大。
丛源陈岳龙杨忠芳侯青叶胡省英郭莉
关键词:重金属化学形态影响因素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Cd地球化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2
2008年
通过研究湖南洞庭湖地区水稻土中Pb、Cd与土壤有机质、粘粒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Cd、Pb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可明显降低Cd和Pb的离子态和可交换态含量。(2)随着粘粒含量增加,Pb和Cd离子可交换态占全量的比值略有增加,这说明粘粒表面吸附的Pb和Cd容易进入植物体中,对生态系统安全具有危害的组分。(3)Cd离子交换态与土壤pH值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酸化使Cd的离子交换态比例上升,可直接导致农作物中Cd含量增加,防止土壤酸化是控制Cd对生态系统危害的有效途径;Pb的离子交换态与全量的比值与pH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Pb污染严重的土壤,保持土壤pH值在弱酸性至弱碱性范围,防止土壤酸化和盐碱化,可以降低Pb危害。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等是控制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余涛杨忠芳钟坚程新彬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有机质粘粒土壤PH值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