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海艳

作品数:63 被引量:66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22篇农业科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土壤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8篇重金
  • 8篇重金属
  • 8篇金属元素
  • 8篇菌根
  • 8篇丛枝菌根
  • 7篇重金属元素
  • 5篇影响因素
  • 5篇水稻
  • 5篇菌根真菌
  • 5篇化学特征
  • 5篇丛枝菌根真菌
  • 4篇底泥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生态地球化学
  • 4篇污染
  • 4篇活性
  • 3篇地球化学评价

机构

  • 52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四川省地质调...
  • 2篇中国航天员科...
  • 2篇深圳市绿航星...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3篇冯海艳
  • 42篇杨忠芳
  • 16篇余涛
  • 13篇侯青叶
  • 12篇夏学齐
  • 9篇杨志斌
  • 5篇王洪翠
  • 5篇冯固
  • 5篇汤奇峰
  • 4篇王敬国
  • 4篇陈岳龙
  • 4篇李晓林
  • 4篇刘爱华
  • 4篇李文霞
  • 4篇阮晓红
  • 4篇李淼
  • 3篇宗思锋
  • 3篇成杭新
  • 3篇陈家玮
  • 3篇陈保冬

传媒

  • 8篇地学前缘
  • 8篇地质通报
  • 6篇现代地质
  • 5篇矿物岩石地球...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菌物系统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7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种菌剂对小麦秸秆好氧堆肥降解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21年
为探讨不同菌剂接种对小麦秸秆好氧堆肥一次发酵阶段的处理效果,选用3种商业菌剂QD、DH和VT,并以厨余垃圾作为调节剂,进行了好氧堆肥发酵实验。通过研究堆肥过程中物料的温度、含水率、浸提液理化性质、挥发份固体(VS)含量和C/N比的变化情况,比较了3种菌剂对小麦秸秆好氧堆肥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QD、DH和VT处理下的物料均经历了升温、高温和降温期,温度峰值分别达到58.2、54.7和53.7℃,高温期分别维持了9、6和6 d;含水率和电导率(EC)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E4/E6、VS和C/N比均呈现降低的趋势;pH分别稳定在8.44、8.42和8.48;VS减少含量分别为18.87%、24.48%和22.08%。综合各项指标可看出,QD可以提高堆肥温度并满足堆肥无害化要求,DH可以促进物料中有机物的矿质化程度,3种菌剂对堆肥中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筛选研制高效降解小麦秸秆的微生物菌剂提供理论基础,为解决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小麦秸秆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问题提供参考。
张秧艾为党靳向丹冯海艳冯海艳张良长
关键词:小麦秸秆微生物菌剂好氧堆肥
沈阳市新城子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变异性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沈阳市新城子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异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Cd和Pb的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和辽宁省土壤背景值。变异函数分析结果表明,Hg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Cd、Pb和As均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的特征。Cd和Pb含量较高,并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要受灌溉、施肥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重金属元素空间变异性的研究对当地土壤环境评价和土地质量评估具有一定的指示和引导作用。
杨志斌杨忠芳冯海艳杨晓波刘爱华李伟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元素地质统计学
植酸钠对菌根真菌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根外菌丝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采用三室隔网培养装置 ,以玉米为宿主植物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AM) (Glomusintraradices) ,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植酸钠对AM真菌生长和代谢活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 ,接种AM真菌的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P浓度和吸P量 ,比非菌根植物的提高了 1~ 2倍 .外源植酸钠的存在 ,显著降低了AM真菌根内菌丝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增加了AM真菌在土壤中的菌丝密度 .结果表明 ,外源植酸钠对根内AM真菌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真菌根外菌丝的生长具有调控 (增减 )作用 。
冯海艳冯固王敬国李晓林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碱性磷酸酶
山东省东明县盐碱土分析及防治被引量:3
2006年
本研究通过多渠道的实地调查,了解到研究区内盐碱土的分布、危害、当地农民的一些防治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并结合有关方面的资料从地下水、气候、成土母岩、地形和灌溉5个方面讨论了该区盐碱土的成因。对所采土样利用5∶1的水土比制备土壤浸出液,然后依次测定土壤的pH值、电导率及Ca2+、Na+、Mg2+、K+,SO42-、C l-、HCO3—和CO32-8种离子含量。通过以上工作得出该区盐碱土整体呈平行黄河的带状,属于pH值较高、盐渍化程度较重的盐化土,主要盐分为NaC l、Na2SO4。
薛云兴付晓辉冯海艳杨忠芳
关键词:盐碱土PH值电导率
《环境地球化学》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2020年
本科教育是我国地学类专业教育的主体,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考虑学生理论知识的建造,更要关注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需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系列教材《环境地球化学》的编写,有机地融合了科学方法论的思想,通过综合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教材,坚持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并重,确定了地球环境概论、表生环境及表生地球化学、大气环境地球化学、大陆水体环境地球化学、大洋水体环境地球化学、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全球变化等主要内容,既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又准确把握了内容的时代性,实现了教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教材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广大同行的认可。笔者提出纸质教材向数字化教材的转变将是未来数字化教学教材的发展方向。
冯海艳陈岳龙
关键词:环境地球化学高等教育
苏州城市河道底泥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特征被引量:10
2006年
为了探讨苏州古城区河道底泥对磷酸盐的吸附-释放特征,文中分别从改变上覆水的pH值、底泥吸附-释放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上覆水pH值的增大,苏州河道底泥对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2)底泥对磷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通常包括快吸附和慢吸附两个过程。底泥对磷的快速吸附在2h内快速进行,之后为慢吸附过程,到6h左右,基本达到一种动态吸附平衡;底泥对磷释放的动力学过程也包括快释放和慢释放过程。底泥释放磷在1·5h内快速进行,之后进入慢释放过程,磷酸盐含量基本稳定,达到释放平衡;(3)底泥具有较大的吸附磷的能力。随着上覆水的磷酸盐浓度增高,底泥吸附磷酸盐的量也增加。上覆水与底泥的比值越大,底泥对磷的吸附率越小。
冯海艳李文霞杨忠芳阮晓红刑雅囡
关键词:磷酸盐底泥
北京市可吸入大气颗粒物中Pb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本研究以取暖期和停暖后北京市主要功能区及郊区的可吸入大气颗粒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比了市区与郊区、市区内不同功能区的PM_(10)、PM_(2.5)的浓度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元素Pb在其中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可吸入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在取暖期间远高于停暖后的浓度,雾霾天气时可吸入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是非雾霾时的1.74~2.56倍。取暖期间,Pb在PM_(10)中的浓度明显远高于PM_(2.5)中的浓度,北京市区内Pb浓度较郊区要高,尤其是建材厂区可吸入大气颗粒物中的Pb浓度最高,商业区次之;停暖后,Pb在PM_(10)和PM_(2.5)中的浓度相当,建材厂区可吸入大气颗粒物中Pb浓度依然是功能区中最高的,但整体上郊区可吸入大气颗粒物中Pb的浓度和市区相差不大。对比分析2007年和2013年的数据,可以估算出,可吸入大气颗粒物PM_(10)中Pb的浓度以每年9.78%的速度在增长,PM_(2.5)中Pb的浓度以每年11.45%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北京市可吸入大气颗粒物中Pb的增长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白梦梦冯海艳景慧敏
关键词:PB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被引量:66
2005年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杨忠芳奚小环成杭新周国华陈德友张建新袁晓军冯海艳陈家玮刘爱华汤奇峰余涛
关键词:生态效应评价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数据统计处理原则及方法研究
<正>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影响因素众多,除和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关外,土壤pH、 TOC等理化性质都会对元素的行为产生影响。通过代表性样品的大量统计研究,总结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控制因素,建立元素全量与分量间的关系...
杨忠芳余涛冯海艳侯青叶宗思锋
关键词:数据统计
文献传递
环境地球化学双语教学实践
通过环境地球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我们在教材选择、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实践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我们认为"双语"教学应逐步推广,如果能有50%左右的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学生...
陈岳龙冯海艳夏学齐
关键词:环境地球化学双语教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