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化启

作品数:36 被引量:82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青藏高原
  • 6篇地体
  • 6篇榴辉岩
  • 6篇辉岩
  • 6篇变质
  • 5篇青藏
  • 5篇变质带
  • 4篇岩石
  • 4篇造山事件
  • 4篇拉萨地体
  • 3篇定年
  • 3篇断层
  • 3篇印支期
  • 3篇熔融
  • 3篇熔融过程
  • 3篇特提斯
  • 3篇青藏高原东南...
  • 3篇锆石
  • 3篇南缘
  • 3篇拉萨地块

机构

  • 30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吉林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北京市地质矿...
  • 1篇四川省国土资...

作者

  • 36篇李化启
  • 21篇许志琴
  • 17篇蔡志慧
  • 8篇杨经绥
  • 7篇曹汇
  • 5篇李天福
  • 5篇唐哲民
  • 5篇马瑞
  • 5篇梁一鸿
  • 5篇陈松永
  • 4篇戚学祥
  • 4篇黄学猛
  • 4篇陈希节
  • 4篇徐向珍
  • 4篇董汉文
  • 3篇杨梅
  • 3篇陈方远
  • 3篇任玉峰
  • 3篇梁凤华
  • 3篇李兆丽

传媒

  • 13篇岩石学报
  • 5篇地质学报
  • 5篇地质通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科学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造山的高原”被引量:16
2016年
地球上的高原依照其组成及形成过程差异分为两大类:克拉通高原与造山高原。克拉通高原是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和稳定的克拉通的基础上构筑的高原,具有简单的、均一的、稳定的、冷的地壳以及刚性古老硬基底,如巴西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德干高原等。造山的高原是以造山单元作为主体的高原,分为俯冲型高原和碰撞型高原。前者如“中安第斯高原”与东太平洋的向东俯冲密切相关;后者如青藏高原,具有相对复杂、不均一、多地体拼贴、多期造山、相对热的巨厚地壳组成的造山软基底。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初始高原在白垩纪形成,与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的闭合(120~140Ma)有关。而印度一亚洲碰撞(60~50Ma)和印度岩石圈板片平俯冲在青藏高原之下,促使青藏高原整体的抬升至4000~5000m的高度。
许志琴赵中宝彭淼马绪宣李化启赵俊猛
拉萨地体中的印支期造山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本研究以松多榴辉岩带的发现和古特提斯洋盆的可能南移为线索,重点对松多榴辉岩构造带的造山作用、区域背景、发展演化以及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拉萨地体中松多群变质岩系的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的研究,剪...
李化启
关键词:拉萨地体榴辉岩古特提斯洋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中的古特提斯体制与增生造山作用被引量:115
2013年
青藏高原古特提斯体系的特征表现为古特提斯洋盆中多条状地体的存在,多俯冲、多岛弧增生体系的形成和多地体汇聚、碰撞造山的动力学环境,其构架包括4条代表古特提斯洋壳残片的蛇绿岩或蛇绿混杂岩(昆南-阿尼玛卿蛇绿岩带、金沙江-哀牢山-松马蛇绿岩带、羌中-澜沧江-昌宁-孟连蛇绿岩带和松多蛇绿岩带)、5条火山岩浆岛弧带(布尔汗布达岛弧岩浆带、义敦火山岩浆岛弧带、江达-绿春火山岛弧带、东达山-云县火山岛弧带和左贡-临沧岛弧-碰撞岩浆带)、4个陆块或地体(松潘-甘孜地体、羌北-昌都-思茅地体、羌南-保山地体)、3条洋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金沙江得荣高压变质带、龙木错-双湖高压变质带、松多高(超)压变质带),以及5条弧前增生楔或增生杂岩(西秦岭增生楔、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增生楔、金沙江增生楔、双湖-聂荣-吉塘-临沧增生楔、松多增生杂岩)。古特提斯洋盆的俯冲增生造山作用普遍存在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复合造山体中,构成与多条古特提斯蛇绿岩带(缝合带)相伴随的俯冲增生杂岩带(链)。古特提斯俯冲增生杂岩带包括由弧前强烈变形的沉积增生楔、以及高压变质岩、岛弧岩浆岩、蛇绿岩和外来岩块组成的混杂体,代表在洋盆俯冲过程中的活动陆缘的地壳增生。
许志琴杨经绥李文昌李化启蔡志慧闫臻马昌前
关键词:青藏高原
复杂变质带褶皱形态判定新方法——变斑晶包裹物迹线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经历了复杂多期变形的片岩和片麻岩地区,褶皱形态及形成时代的判定是变质岩构造地质过程研究的难点之一。变斑晶内包裹物迹线记录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历史过程,可为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难以确定的复杂褶皱形态判定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本文以美国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Texas Creek地区为例,尝试运用垂直于5期面理弯切轴的定向薄片中叠加面理(变斑晶包裹物迹线)由水平到竖直和由竖直到水平的几何形状变化,确定研究区内一个存在争议的复杂褶皱形态为背形,并推断该褶皱形成于区域内第1期变斑晶生长过程(约为1500 Ma)中。
曹汇许志琴李化启蔡志慧许翠萍
关键词:变斑晶
中国境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发现榴辉岩带被引量:105
2006年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Jd=16%~44%,但均落于绿辉石成分区间;石榴子石中镁铝榴石(Pyrope)端元组分16%~33%,铁铝榴石(Alm)40%~54%,钙铝榴石(Gross)22%~31%。利用Grt-Omp-Phe和Grt-Omp矿物组合对变质温-压初步估算,获得金红石榴辉岩样品06Y-334的变质p、t分别为2.58GPa、635℃和2.67GPa、730℃,样品06Y-345的t主要在680~780℃区间,样品06Y-336的t主要在640~740℃区间,3个样品获得的结果相近。显微镜观察表明多硅白云母可能为折返阶段的退变质矿物而不属变质峰期的矿物,推测峰期的压力值有可能高于2.67GPa而进入柯石英稳定区间(p>2.8GPa)。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出现的一些类似柯石英假象的石英包裹体与这一推断相吻合。以上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拉萨地体的榴辉岩带可能是中国境内又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杨经绥许志琴耿全如李兆丽徐向珍李天福任玉峰李化启蔡志慧梁凤华陈松永
关键词:榴辉岩拉萨地体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的大洋俯冲型榴辉岩:古特提斯洋盆的残留?被引量:82
2007年
在西藏拉萨地块中新发现的榴辉岩为厚层状、块状,岩石新鲜,带宽500~600m,呈构造岩片产在含石榴子石云母石英片岩中。榴辉岩岩石类型简单,榴辉岩相矿物为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石英)。Grt-Omp-Phe矿物温压计估算出榴辉岩的形成温压条件为T=730℃,p=2.7GPa,接近于柯石英和石英的转变线。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表明其原岩为典型的MORB玄武岩,来自亏损地幔。榴辉岩锆石的SHRIMPU-Pb年龄介于(242.4±15.2)~(291.9±12.8)Ma之间,15个测点的平均值为261.7Ma±5.3Ma,结合矿物包裹体的研究,认为代表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与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305Ma)可以对比。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榴辉岩的原岩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二叠纪MORB榴辉岩和区域上同时代岛弧火山岩的产出,表明拉萨地块中可能存在一条石炭纪—二叠纪的古缝合带,其中榴辉岩代表古特提斯洋壳的残留。
杨经绥许志琴李天福李化启李兆丽任玉峰徐向珍陈松永
关键词: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古特提斯洋拉萨地块青藏高原
西藏拉萨地块MORB型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9
2007年
松多榴辉岩的SiO2、Al2O3含量分别为45.3%~50.6%、12.93%~14.27%,K2O+Na2O为1.3%~2.8%,TFeO/MgO为1.11~2.02,CaO为10.4%~14.47%,K2O<0.3%,Na2O为0.97%~2.47%。总体上具有玄武质或辉长质岩石的成分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MORB的特征,表明其原岩来自大洋环境。松多榴辉岩大多数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元素亏损,无明显的Eu异常,重稀土元素平坦。微量元素蛛网图均显示从Zr到Yb属于平坦型,基本上未发生分馏。松多榴辉岩的LaN/YbN比值为0.19~0.56,LaN/CeN为0.75~0.81,LaN/SmN为0.37~0.81,三者均小于1;Hf/Th除了石英榴辉岩中的06Y-344样品为6.81外,其他样品为11.10~33.97,均大于8;Ce/Nb为2.72~19.02,均大于2;Th/Yb为0.01~0.10,均小于或等于0.1,也说明其原岩具有典型MORB的特征。锆石SHRIMPU-Pb定年获得松多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261Ma±5.3Ma,推测其原岩可能为古特提斯洋盆的残留。
陈松永杨经绥罗立强李兆丽徐向珍李天福任玉峰李化启
关键词:大洋玄武岩超高压变质带拉萨地块
西藏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及LA-ICPMS U-Pb定年被引量:23
2008年
最近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发现一条榴辉岩带。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近200km 处的松多乡一带,呈近东西方向延伸,至少长60km,宽2km~3km。锆石样品选自新鲜的榴辉岩样品,共测了39个数据点,其中前19个数据点仅做 Lu-Hf同位素分析,后20个数据点既做了锆石原位 Lu-Hf 同位素分析,同时也做了锆石原位 LA-MC-ICPMS U-Pb 定年。结果表明,松多榴辉岩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具有高^(176)Hf/^(177)Hf 和低^(176)Lu/^(177)Hf 特征,^(76)Hf/^(177)Hf 和^(176)Lu/^(177)Hf 值分别变化在0.2829651~0.2830295和0.000002~0.000008之间,其可能代表全岩体系在变质作用发生时的平均 Hf 同位素组成。松多榴辉岩的高^(176)Hf/^(177)Hf 和低^(176)Lu/^(177)Hf 组成特征可能跟其高压变质作用以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石榴子石矿物有关。ε_(Hf)(0)变化于6.8~10.0,表明在其变质过程中,变质流体有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所获得加权平均年龄260Ma±16Ma,为变质年龄。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松多榴辉岩变质事件发生在二叠纪。
陈松永杨经绥徐向珍李化启杨岳衡
关键词:拉萨地块
拉萨地体中的印支造山事件及年代学证据被引量:26
2008年
通过拉萨地体中松多群变质岩系的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的研究,剪切带中石英组构的 EBSD 测定,韧性剪切带中白云母^(40)Ar-^(39)Ar 测年结果(220~230Ma),以及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侵入松多群的证据,提出拉萨地体松多群经历了印支期造山事件的认识,这一事件为二叠纪古特提斯洋盆深俯冲(代表标志为拉萨榴辉岩带)之后南、北拉萨地体碰撞的结果。拉萨地体中印支造山带的确定,使青藏高原印支山链的范围从过去认为的羌塘地体南界向南扩大到拉萨地体之中,对于研究古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李化启蔡志慧陈松永唐哲民杨梅
关键词:拉萨地体榴辉岩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代学
动态熔融过程中岩石的剪切压熔作用及变形-熔融结构模型
2006年
本文以细粒辉长岩、中粒花岗岩、细粒斜长角闪岩和二辉麻粒岩等几种岩石类型为实验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变形、熔融试验。通过对实验样品详细的变形、熔融特征研究和应力应变分析,得出了共轭扇式变形-熔融模型可能更能反映自然实际条件下动力变形、熔融的平面分布特征。在动力熔融概念和分层熔融模式提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几点设想:1岩石圈脆-韧性转变域内的岩石在构造动力条件下可发生动力熔融,并且其平面分布呈共轭扇式变形-熔融结构展布;其作用机理为剪切压熔机制控制下的各种有利促熔条件控熔。2动力熔融概念的提出,大大扩展了熔融的发生域和岩浆源地的分布范围,使得熔融或岩浆的产生不再只限于上地幔或壳幔边界,而是分布在一个相当宽广的温压和组分范围内,其热力来源也不再只受地温梯度控制,而是有热力、动力两种来源。3在造山带分层熔融模式提出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了岛弧钙碱性安山岩、类埃达克岩、同构造花岗岩的成因问题,提出了岛弧钙碱性安山岩的分层熔融混合岩浆成因和类埃达克岩、同构造花岗岩的动力熔融成因;并提出了裂谷拉伸环境可能存在分层熔融模式和有关分层熔融模式多类型的设想。
李化启梁一鸿马瑞
关键词:熔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