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琴
- 作品数:359 被引量:6,381H指数:5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ZK703钻孔榴辉岩的变质作用被引量:23
- 1999年
- 东海ZK703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钻孔深558m,穿过的岩性主要为榴辉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榴橄榄岩,及少量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蓝晶石石英岩和硬玉石英岩。钻孔揭示榴辉岩呈层状产出,具中等倾角,稳定延伸到钻孔深度以下。超高压矿物或其后成合晶假象在这些岩石中的保存,以及岩石之间的接触关系表明,这是一个整体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表壳岩和基性-超基性岩组合。据原生次要矿物,超高压榴辉岩可分成5种类型,其中以富金红石榴辉岩为主,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石英榴辉岩次之,夹少量蓝晶石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含极少量次要矿物的普通榴辉岩与石榴橄榄岩伴生。岩相学研究揭示超高压榴辉岩至少经历了3期变质作用,即峰期超高压榴辉岩相,以柯石英、高硅多硅白云母和金刚石的出现为特征;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以角闪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等后成合晶矿物的形成为特征;绿帘角闪岩相,角闪石+钠长石+绿帘石共生。超高压榴辉岩峰期变质作用的pt条件是700~860C,>2.8~3.0GPa,退变质作用pt轨迹表现为早期的近等温降压过程和晚期的降温、降压过程。显微结构和矿物微区化学成分变化表明,超高压矿物减压退变质形成的后成合晶和后成合晶冠状体矿物是域平衡反应或不平衡反应的产物。合晶矿物的?
- 张泽明许志琴徐惠芬
- 关键词:钻孔榴辉岩岩相学矿物化学超高压变质带
- 辽南地壳的收缩作用及伸展作用被引量:38
- 1991年
- 辽南盖层中强烈的变形构造为稳定地台中少见。变形构造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具典型薄壳结构的辽南地壳曾经历了中生代的收缩作用及伸展作用。最早期的较强大的收缩应变,表现为太古宙变质基底与晚元古代至古生代地台盖层之间发生的自东往西的深层滑脱作用、大范围剪切流变及形成的逆冲体系;后期的伸展应变则表现为垂直主压应力作用下大量韧-脆性低角度正断层体系的发育。收缩作用至伸展作用转化的因素,可能与剪切局部熔融及等温线上升所引起基底上隆与地壳伸展、减薄有关。
- 许志琴李海兵王宗秀李典致
- 关键词:地壳
- 东海超高压变质区片麻岩中多硅白云母的微区化学成分及其保存的pt演化信息
- 微区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地区钻孔ZK2304中片麻岩(ZK2304-44) 的多硅白云母存在明显的成分环带。自晶体中心至边缘,SiO2和四次配位Si逐渐降低,而Al2O3 和AlIV、AlVI逐渐增加。根据温压条件...
- 刘福来张泽明许志琴杨经绥徐惠芬
- 关键词:多硅白云母成分环带片麻岩
- 文献传递
- 北京西山的深部韧性滑脱剪切带
- 通过对中朝板块北缘的北京西山地区的变形相和“a”型褶皱、箭鞘褶皱、拉伸线理、布丁等微形构造的研究,通过对该区石英、白云母、方解石、透闪石等矿物塑性变形及旋转应变的研究,通过对岩石组构、变形、变质作用及有限应变的分析,认为...
- 许志琴王方国符振康
- 文献传递
- 祁连造山带的组成及造山过程
- 许志琴
- 采用地学多学科的综合,通过祁连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流体作用及变形作用的地质记录,研究古板块裂解、俯冲、碰撞造山及后造山和再造山的地质演化过程。重点重塑早古生代古板块体制和加里东期造山作用过程,厘...
- 关键词:
- 南苏鲁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及其形成条件探讨被引量:18
- 2005年
- 上地幔地震的各向异性主要归因于橄榄石的优选方位,不同的橄榄石优选方位模式可以作为上地幔不同动力学作用的指示剂。不同应力和含水量条件下的高温变形实验已经确定出五类橄榄石组构模式(“A”型、“B”型、“C”型、“D”型和“E”型)。本文运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对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橄榄石进行了优选方位测定,不同变形程度的橄榄石均显示了[100]轴近垂直于面理和[001]轴近平行于线理的特征,为“C”类组构模式,可见组构类型与变形程度没有关系,并且橄榄石组构所显示的NW向SE的剪切指向,与围岩-正、副片麻岩中形成于折返过程的石英优选方位所显示的SE向NW的剪切指向完全不同,说明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是折返前形成的。结合橄榄石结构水的测量和已有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推测该组构形成于含水俯冲带中,认为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高含水的上部地幔楔碎块,与俯冲的陆壳物质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最终折返至地表。
- 许志琴陈晶王勤曾令森杨经绥陈方远李天福梁凤华
- 关键词:橄榄石俯冲带超高压变质作用
- 阿尔金断裂带的形成时代——来自于同构造生长锆石U-Pb SHRIMP定年证据被引量:21
- 2001年
- 阿尔金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它是一条亚洲大陆内部巨型的ENE向断裂体系,以具有巨大左行走滑位移和非常醒目的线性特征而引起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尤其它与青藏高原是否存在成生联系,是国内外地学界关注的焦点,而其中阿尔金断裂带形成的时代则又是焦点中的焦点.因此,对阿尔金断裂带的形成时代存在较大的分歧和看法是不言而喻的.
- 李海兵杨经绥许志琴吴才来张建新万渝生史仁灯JuhnG.LIOUTrevorR.IRELAND
-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锆石
- 剪切应变及金矿床形成机制的探讨被引量:4
- 1989年
- 本文通过剪切应变和韧性剪切带形成的分折,着重探讨了剪切热产生、动态局部熔融和硅质物析出作用的发生过程,并指出韧性剪切带具有浅成中、低温金矿床形成的多种有利条件,进两以实例说明含金剪切带可以成为找金的新领域。
- 许志琴
- 关键词:局部熔融糜棱岩化地壳深部成矿温度劈理滑脱断层
- 超高压榴辉岩中金红石的纳米级微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被引量:9
- 2005年
- 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详细研究了,中国苏鲁毛北地区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超微构造特征。在该金红石榴辉岩中发育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金红石晶体。第一种类型的金红石(Rt(A))与石榴石和绿辉石共生,其晶体内部发育有极密集的晶体缺陷,调制结构和变形双晶。变形双晶面分别为(100)和(010)。表明该类金红石晶体曾遭受过强烈的应力作用,推测它们可能是在大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形成中发育的。而另一类金红石(Rt(B))存在于石榴石和绿辉石晶体中的包体,其晶格十分完整,没有变形痕迹。可能是由于该类金红石寄主于较大颗粒的石榴石或绿辉石晶体中,在大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因受到寄住主晶的保护,没有发生晶格畸变。
- 陈晶许志琴李旭平
- 关键词:超高压榴辉岩金红石透射电子显微镜
- 复杂变质带褶皱形态判定新方法——变斑晶包裹物迹线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经历了复杂多期变形的片岩和片麻岩地区,褶皱形态及形成时代的判定是变质岩构造地质过程研究的难点之一。变斑晶内包裹物迹线记录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历史过程,可为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难以确定的复杂褶皱形态判定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本文以美国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Texas Creek地区为例,尝试运用垂直于5期面理弯切轴的定向薄片中叠加面理(变斑晶包裹物迹线)由水平到竖直和由竖直到水平的几何形状变化,确定研究区内一个存在争议的复杂褶皱形态为背形,并推断该褶皱形成于区域内第1期变斑晶生长过程(约为1500 Ma)中。
- 曹汇许志琴李化启蔡志慧许翠萍
- 关键词:变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