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经绥

作品数:459 被引量:5,233H指数:5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2篇期刊文章
  • 11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9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19篇绿岩
  • 113篇蛇绿岩
  • 98篇地幔
  • 82篇橄榄岩
  • 80篇变质
  • 76篇铁矿
  • 72篇铬铁矿
  • 66篇矿物
  • 61篇高压变质
  • 55篇缝合带
  • 54篇地球化
  • 54篇地球化学
  • 54篇超高压变质
  • 52篇地幔橄榄岩
  • 48篇岩石
  • 41篇雅鲁藏布江缝...
  • 41篇锆石
  • 38篇青藏高原
  • 38篇西段
  • 37篇榴辉岩

机构

  • 446篇中国地质科学...
  • 90篇中国地质大学...
  • 42篇中国地质大学
  • 37篇南京大学
  • 2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南方海洋科学...
  • 12篇国土资源部
  • 12篇斯坦福大学
  • 9篇贵州大学
  • 8篇长安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吉林大学
  • 7篇南京地质矿产...
  • 6篇核工业北京地...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5篇西北大学
  • 5篇昆明理工大学
  • 5篇台湾成功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59篇杨经绥
  • 131篇许志琴
  • 71篇徐向珍
  • 69篇李海兵
  • 69篇熊发挥
  • 64篇史仁灯
  • 63篇吴才来
  • 62篇陈松永
  • 57篇白文吉
  • 57篇张建新
  • 52篇刘飞
  • 47篇方青松
  • 46篇李天福
  • 40篇孟繁聪
  • 37篇张仲明
  • 33篇刘福来
  • 30篇牛晓露
  • 29篇颜秉刚
  • 29篇张泽明
  • 28篇刘钊

传媒

  • 83篇岩石学报
  • 74篇地质学报
  • 51篇中国地质
  • 20篇岩石矿物学杂...
  • 17篇地质通报
  • 16篇地球学报
  • 16篇地学前缘
  • 11篇科学通报
  • 9篇2014年中...
  • 9篇2004年全...
  • 8篇中国科学(D...
  • 8篇地球科学
  • 6篇地质论评
  • 6篇地球科学(中...
  • 4篇矿物学报
  • 4篇中国区域地质
  • 4篇第二届深海研...
  • 4篇第七届世界华...
  • 3篇2012年全...
  • 3篇2013年全...

年份

  • 5篇2023
  • 1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4篇2019
  • 9篇2018
  • 16篇2017
  • 19篇2016
  • 28篇2015
  • 33篇2014
  • 21篇2013
  • 15篇2012
  • 18篇2011
  • 7篇2010
  • 16篇2009
  • 9篇2008
  • 19篇2007
  • 37篇2006
  • 39篇2005
  • 45篇2004
4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南罗甸酸性岩脉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对火成岩省岩浆活动的响应被引量:1
2021年
黔南罗甸地区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布区外带,区内出露众多与峨眉山玄武岩同期的辉绿岩墙。酸性岩脉为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于辉绿岩中,对该岩脉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石组合规律及岩浆活动的认识。本文对罗甸酸性岩脉进行了岩石学、SIMS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岩石主量元素平均含量SiO_(2) 66.83%,CaO 1.76%,Al_(2)O_(3) 14.74%,MgO 0.76%,TFe_(2)O_(3) 4.49%,K_(2)O 3.67%,Na_(2)O 5.24%,A/CNK平均为0.93,显示高硅富碱、准铝质的特征。(La/Yb)_N=7.71~10.60,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OIB特征。δEu值平均为0.91,富集Rb、Ba、Th、K、Nd等元素,强烈亏损Nb、Ta、P、Ti等元素。石英二长斑岩(^(87)Sr/^(86)Sr)i和ε_(Nd)(t)值分别为0.704247~0.705292、1.08~1.54,与辉绿岩相似。研究表明,石英二长斑岩是由地幔柱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岩浆经历分离结晶的产物,并混染了少量上地壳物质。锆石SIMS U-Pb年代学研究显示石英二长斑岩年龄为(259±2)Ma,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时间一致。样品中存在大量继承锆石,可能为扬子地块不同阶段构造活动的响应。
周琨田亚洲杨经绥杨华燊杨经绥武勇钱丰许秋媛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m放射性产热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4
2005年
地球内部放射性产热元素U、Th及K(HPE)含量如何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固体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限定地壳的热和流变学结构、地球化学、岩石和构造模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对HPE深部分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大型花岗岩岩基的研究及对地表热流值和产热率之间关系的模拟,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HPE随深度的分布缺乏认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届时将提供超过5km的岩心,为确定苏鲁超高压带的HPE结构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对CCSD的100~2000m岩心的732块样品详细的放射性产热元素含量的测试及现今产热率计算的初步结果表明:(1)花岗质片麻岩具有最高的产热率,平均为1665×10-11W/kg;(2)副片麻岩(变沉积岩)具有中等的产热率,为994×10-11W/kg;(3)金红石榴辉岩及石榴石橄榄岩具有最低的产热率,为17×10-11~20×10-11W/kg;(4)放射性产热元素的浓度及相应的产热率随岩性的变化而变化,呈现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产热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表明CCSD主孔中的HPE三明治结构。该结构可能代表着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的典型HPE结构,比大型花岗岩岩基的HPE结构更复杂,与传统的HPE指数衰减分布模式不吻合。CCSD主孔中所揭示的三明治式HPE结构是大陆被动陆缘中的基性及超基性岩。
曾令森刘福来张泽明杨经绥许志琴
关键词: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阿尔金山-祁连山地质演化及岩石圈剪切作用
许志琴杨经绥姜枚张建新薛光琦
该项目通过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的地质多学科的分析,研究了阿尔金山、祁连山的古板块体制,并进行了构造岩石单元的对比;探索了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以来的地壳缩短、山脉隆升、走滑活动的三维变形特征及与盆地形成和岩浆活动的关系;通过天然...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m岩心自然伽马测量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使用石油大学研制的岩心地面伽马测量仪对主孔2000m岩心进行了连续测量,并记录峰、谷的伽马值及其对应的岩性、构造和矿化等特征。通过系统测量,建立了主孔2000m自然伽马值剖面,发现榴辉岩具有较低的伽马值,并从榴辉岩→角闪岩→花岗片麻岩,伽马值逐渐增大。伽马值与变质岩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从放射性元素U、Th和K含量的角度来看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元素变化的成因,指出变质基(中)性岩原岩反映的岩浆岩成因,不同于变质泥质沉积岩;岩石高Th/U比值与岩石曾经经历了近地表环境有关。主孔深变质岩自然伽马测量的系统研究对主孔岩心深度归位、探讨岩石成因和区域岩石圈热状态和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陈世忠杨经绥张泽明刘福来李天福邱海峻牛一雄王文先徐海军
关键词: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变质岩岩心样品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蓬湖蛇绿岩中的洋脊型二辉橄榄岩被引量:6
2019年
蓬湖蛇绿岩产于西藏藏北湖区的蓬湖西侧,属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白拉拉弄-依拉山亚带。该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和辉绿岩等组成。其中地幔橄榄岩由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组成。蓬湖二辉橄榄岩的橄榄石Fo值介于88.85~90.33之间、斜方辉石的Al2O3含量范围在4.26%~6.60%。与原始地幔相比,蓬湖二辉橄榄岩岩石有较高的MgO含量和较低的Al2O3、CaO和TiO2等易熔组分含量;稀土元素总量介于1.11×10^-6~1.53×10^-6之间,明显低于原始地幔值,配分模式为轻稀土轻微亏损。在原始地幔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蓬湖二辉橄榄岩显示Rb、Zr亏损,U、Ta、Sr强烈富集特征。蓬湖二辉橄榄岩的铂族元素总量介于22.9×10^-9~27×10^-9之间,PGEs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显示其为接近原始地幔的“平坦型”。以上特征与深海橄榄岩相似,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定量模拟估算表明,蓬湖二辉橄榄岩可能来源于地幔中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源区,系经历了约5%~10%的部分熔融残余。蓬湖堆晶岩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其中异剥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Mg^#值介于86.92~89.93之间、橄榄石Fo平均值为84.45,明显不同于MOR型蛇绿岩堆晶岩。蓬湖堆晶岩的矿物组成、岩浆结晶顺序和矿物成分均与俯冲带上SSZ型蛇绿岩形成的堆晶岩类似。以上结果表明,蓬湖二辉橄榄岩形成于大洋脊环境,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经历了不超过10%部分熔融的残余,后期由于洋内俯冲作用经历了岩石-熔体反应,形成了SSZ型堆晶岩和含较高Cr^#值尖晶石的方辉橄榄岩。
卢雨潇杨经绥董玉飞熊发挥陈晓坚李观龙薄容众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部分熔融
祁连造山带的深部物质组成及动力学
<正>该项目主要与台湾成功大学,其他有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师范大学及自然科学博物馆的老师和研究人员合作,对祁连山造山带的蛇绿岩、火山岩、高压变质岩以及前寒武基底岩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使祁连山造山带这一中国典型造山带的研究...
许志琴杨经绥金小赤万渝生吴才来张建新李海兵史仁灯
文献传递
张广才岭地块早侏罗世晚期花岗闪长岩及其闪长质包体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对松嫩-张广才岭地块早侏罗世晚期北长岗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包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北长岗花岗闪长岩中含有大量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发育针状磷灰石,同时斜长石斑晶从核部到边部显示复杂的成分和结构不平衡。寄主岩与包体均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或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过渡岩石,两者具有基本一致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组成,同时都具有正的εNd(t)和锆石εHf(t)值。主微量元素-SiO2协变图中,包体成分的两端分别向寄主花岗闪长岩及该区时代略早的基性岩延伸,三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上特征表明北长岗花岗闪长岩中暗色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且其原始岩浆可能为受到俯冲沉积物熔流体交代的软流圈地幔。寄主花岗闪长岩原岩主要为中-新元古代新生基性下地壳,并有少量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具有基本一致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73±2.0Ma和173±1.5 Ma),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晚期。区域构造演化显示,早侏罗世(~185Ma),张广才岭地块处于古太平洋西-北西向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北长岗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包体的形成暗示早侏罗世晚期(~173Ma)依然存在幔源岩浆活动,该区仍然处于弧后伸展环境,幔源物质的底侵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研究区长英质岩浆,同时也说明该区早侏罗世晚期仍然存在地壳增生,且增生方式为垂向增生。
冯光英牛晓露刘飞刘燊杨经绥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暗色微粒包体岩浆混合作用地壳增生
班-怒带东段丁青蛇绿岩中镁铁质岩石年代学及构造背景被引量:6
2019年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分为东、西两个蛇绿岩体,丁青西蛇绿岩体缺乏基性岩年代学研究。对丁青西地质填图显示,蛇绿岩主要由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辉绿岩、玄武岩及辉长岩组成。其中玄武岩、辉长岩及辉绿岩出露在宗白区域,玄武岩和辉绿岩与下侏罗统沉积岩呈构造接触,辉长岩呈岩脉侵入到下侏罗统沉积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玄武岩和辉长岩同属于碱性基性岩石,其中玄武岩具有典型洋岛玄武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可能形成于与地幔柱有关的洋岛环境。在玄武质凝灰岩中挑选出的锆石测年,获得U-Pb年龄为198.7±3.8Ma,属早侏罗世。辉长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典型洋岛玄武岩,但其REE和微量元素具有OIB的特征,与典型OIB相比,辉长岩的HREE发生了一定程度富集。辉长岩锆石的U-Pb年龄为164.3±2.6Ma,认为辉长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软流圈地幔和岩石圈下部LVZ中富集熔体的共同作用,其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辉绿岩成分属于拉斑系列岩石,其REE和微量元素曲线显示辉绿岩同时具有N-MORB和E-MORB的特征。辉绿岩锆石U-Pb年龄为114.2±1.3Ma,其形成晚于玄武岩。结合区域地质,认为辉绿岩形成于受地幔柱影响的弧后扩张脊环境。本研究提供了丁青西蛇绿岩新的年代学和岩石学证据,为探讨丁青蛇绿岩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证据。
薄容众杨经绥李观龙芮会超熊发挥张承杰董玉飞卢雨潇陈晓坚
关键词:镁铁质岩石锆石U-PB年代学
柴北缘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被引量:7
2004年
分布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斜长角闪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由榴辉岩退变而成,一种只经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它们的原岩属于拉斑玄武质岩石,轻稀土富集,Nd同位素组成亏损,这些玄武岩浆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幔源区,地壳混染不明显,形成的环境可能为大陆裂谷或初始洋盆,这可能是柴北缘早古生代洋盆打开的前兆。随着早古生代洋盆的关闭,这些基性火成岩部分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即发生了深俯冲,部分只经历角闪岩相变质。无论哪种情况,它们在遭受变质作用之前,就与陆壳岩石共生在一起,支持柴北缘榴辉岩、斜长角闪岩与片麻岩的关系为原地关系(in situ)。
孟繁聪张建新杨经绥杨怀仁
关键词: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柴北缘
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中铂族矿物及硫化物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新疆萨尔托海高Al型铬铁矿中几乎不含原生的铂族矿物(PGM)和贱金属硫化物(BMS)包体,显示出成矿岩浆贫硫的特征。BMS多产于铬铁矿铬粒间裂隙、基质及蚀变环带中,主要以赫硫镍矿和针镍矿为主,其次为辉铜矿、砷镍矿、硫砷镍矿、毒砂等。PGM以包体产于BMS或铬铁矿粒间缝隙中,以硫钌矿(RuS2)为主,还包括硫锇矿(OsS2)、硫镍锇矿[(Os,Ni)S2]、硫钌锇矿[(Ru,Os)S2],锑钯矿(Pd5Sb2)和少量Cu、Pt、Au的硫化物。铬铁矿全岩ΣPGE含量50.64×10^-9~92.00×10^-9,较世界范围内蛇绿岩型铬铁矿低,且具有IPGE较PPGE富集的特点,PdN/IrN在0.1~0.9之间,具有Os相对Ir富集的特点。铬铁矿主量元素和原位微量元素显示出与菲律宾阿科杰高Al型铬铁矿以及MORB中尖晶石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萨尔托海铬铁矿中PGM及BMS的种类、产出特征,结合铬铁矿全岩PGE及单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铬铁矿的形成与贫硫的拉斑玄武质岩浆与地幔橄榄岩的熔体岩石反应有关。铬铁矿形成后的晚期岩浆阶段使得自形程度较高的PGM(如硫锇矿)和BMS(如赫硫镍矿)形成,随后向热液阶段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温压条件改变、热液蚀变,形成了萨尔托海铬铁矿中Fe-Ni-As-S和PGM矿物组合。
田亚洲杨经绥杨华燊田云雷
关键词:铂族矿物硫化物铬铁矿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