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泽明

作品数:207 被引量:1,979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9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04篇变质
  • 52篇高压变质
  • 49篇变质作用
  • 43篇造山带
  • 40篇榴辉岩
  • 40篇辉岩
  • 40篇超高压变质
  • 38篇岩石
  • 34篇流体
  • 29篇锆石
  • 29篇大陆科学钻探
  • 26篇中国大陆科学...
  • 25篇地体
  • 23篇俯冲
  • 22篇岩浆
  • 20篇岩石学
  • 20篇高压变质作用
  • 18篇年代学
  • 17篇中国大陆科学...
  • 17篇主孔

机构

  • 186篇中国地质科学...
  • 58篇中国地质大学
  • 45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学研究院
  • 8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北京大学
  • 3篇香港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蒙特利尔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07篇张泽明
  • 51篇董昕
  • 40篇许志琴
  • 31篇向华
  • 29篇杨经绥
  • 26篇刘福来
  • 23篇贺振宇
  • 22篇游振东
  • 22篇丁慧霞
  • 20篇田作林
  • 11篇梁凤华
  • 11篇王金丽
  • 11篇张建新
  • 10篇于飞
  • 10篇石超
  • 9篇林彦蒿
  • 9篇李海兵
  • 9篇韩郁菁
  • 8篇李天福
  • 8篇刘峰

传媒

  • 70篇岩石学报
  • 20篇地质学报
  • 8篇中国地质
  • 5篇岩石矿物学杂...
  • 5篇科学通报
  • 5篇地球科学(中...
  • 5篇地学前缘
  • 5篇地质科技情报
  • 5篇地质通报
  • 5篇2013年全...
  • 4篇地球学报
  • 3篇2008年全...
  • 3篇2014年中...
  • 3篇中国矿物岩石...
  • 2篇矿物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科学
  • 2篇2010年全...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地质论评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15篇2014
  • 19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11篇2006
  • 14篇2005
  • 11篇2004
2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CSD主孔金红石与石榴子石中锆石包裹体的Hf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样品是采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的含金红石榴辉岩,在这些样品中常常含有锆石副矿物,锆石可以呈粒间矿物存在,也可以包裹在其他矿物(如石榴子石、金红石)中。背散射电子图像(BSE)显示这些锆石包裹体的亮度较弱,颗粒较小(约10~30μm),发育多晶面,晶体内部结构和成分均匀。采用能谱分析(EDS)方法来测量锆石的元素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这些锆石具有很高的Hf含量,金红石中达到1.51%~2.45%,石榴子石中为1.77%~2.13%;2Zr/Hf值约为35.92,比一般的基性原岩中的锆石的Zr/Hf值明显要低,这些特征说明它们很可能是形成在超高压条件下的变质锆石。
蔡志慧曾令森张泽明梁凤华陈方远
关键词:榴辉岩变质锆石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苏北连云港地区蓝闪绿片岩相岩块的发现被引量:6
2003年
在苏北连云港地区 (红石咀、东西连岛及蟹脐沟 )发现以岩块、岩片形式出现的蓝闪绿片岩相岩石 ,其由石榴石、蓝透闪石、冻蓝闪石、阳起石、钠长石、多硅白云母、榍石及文石等矿物组成。石榴石变斑晶作为低扩散的刚性矿物 ,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 ,变质反应证据保存在石榴石的成分环带及包体矿物组合中。蓝透闪石、冻蓝闪石及文石包体的存在表明 ,本区出露的绿片岩相岩系属早期经历低温高压变质作用、晚期又叠加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高压变质地体。
邱海峻许志琴张建新杨经绥张泽明李海兵
关键词:高压变质带
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敦煌地块太古宙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
古老克拉通保存的太古宙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为了解地球早期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样品.为了限定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敦煌地块太古宙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本文对该区TTG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和...
宗克清刘勇胜张泽明贺振宇胡兆初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
拉萨地体东部早侏罗纪变质和深熔作用被引量:4
2019年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不仅记录了中生代的新特提斯洋俯冲及随后新生代的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而且还记录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南、北拉萨地体的拼合作用。本文对拉萨地体东部东久地区的片岩和脉体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片岩经历了峰期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中压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以及晚期的降温、降压过程。片岩记录了峰期矿物组合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退变质矿物组合石榴石+夕线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堇青石+黑云母+白云母+绿泥石+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研究表明,片岩的峰期变质作用温度、压力条件约为720℃、0.9GPa;退变质条件约为670℃、0.59GPa以及480℃、0.12GP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石榴石长英质脉体具有显著的Eu元素正异常(δEu=3.57),为斜长石堆晶的产物。锆石U-Pb年代学表明,片岩和脉体在早侏罗纪的181Ma和195Ma发生了变质和部分熔融作用。本文结合已发表研究结果表明,东久地区的高级变质岩可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岩片,在早侏罗纪先后经历了相似温、压条件的变质作用,为南、北拉萨地体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董昕张泽明田作林李冰
关键词:拉萨地体碰撞造山作用
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岩石学研究
该文以岩石学研究为主要内容,从超高压变质作用概念、超高压变质岩时空分布、世界主要超高压变质地体地质特征、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地球演化、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超高压矿物成分环带及反应动力学等方面,对全球超高变质作用进行了论述.(...
张泽明
关键词:地热梯度大陆地壳超高压变质岩榴辉岩超高压变质作用岩石学
文献传递
西藏南部冈底斯弧深部的变辉长岩:大陆地壳生长的意义
大陆地壳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很有限,如它的成因、生长方式和速率,它是如何从幔源岩浆获得"安山质成分"等。弧岩浆作用被认为是太古代后大陆生长的基本作用。古岩浆弧相当于地壳剖面,它提供了观察大陆地壳构建...
张泽明董昕向华贺振宇丁慧霞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预先导1孔(CCSD-PPH1)变质流体研究
<正>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预先导1孔(CCSD-PPH1)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江苏东海县东南约8km芝麻坊村,钻孔深度为432m。钻孔穿过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正、副片麻岩、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和蓝晶石英岩等。榴辉岩主...
沈昆张泽明A.M.vendenKerkhof肖益林许志琴J.Hoefs
文献传递
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古元古代地壳增生和构造演化:库尔勒和敦煌变质侵入岩的锆石U-Pb和Hf同位素制约
<正>塔里木克拉通是中国三大克拉通之一。虽然目前对其前寒武纪基底岩石开展了大量的年代学研究工作,但部分缺少相结合的同位素资料,尤其是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结果,这制约了对其地壳形成和演化历史的认识。本文选择塔里木克拉通...
贺振宇张泽明董昕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科学钻100-2000米岩心榴辉岩类岩石退变质过程:对超高压变质地体隆升的启示
<正> 引言中国大陆科学钻100—400米岩心,按自然岩性组合可分为5个岩性段:(1)金红石榴辉岩夹少量榴辉岩质片麻岩(100—608米);(2)石榴橄榄岩,石榴单斜辉石岩夹数层多硅白云母榴辉岩(608—704米);(3...
游振东苏尚国梁凤华张泽明
文献传递
西藏冈底斯带东段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的岩浆起源及其对拉萨地体地壳演化的意义被引量:17
2016年
西藏冈底斯岩浆岩带除了大范围分布的晚白垩世以来的花岗岩类以外,还发育少量晚三叠世-侏罗纪花岗岩,目前关于其岩石成因还存在很多争议。为了进一步认识冈底斯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岩浆起源,本文选择代表性的加查县香木村英云闪长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所研究的英云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的角闪石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184±4Ma。锆石εHf(t)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为7.9~10.3。在全岩地球化学组成上,英云闪长岩为中钾钙碱性、准铝质,并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特征:高SiO2、Al2O3、Na2O/K2O(〉1)和Sr/Y(35.5~106),低Y(4.46×10-6~12.9×10-6)和Yb(0.51×10-6~1.39×10-6),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中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中稀土亏损的右倾“凹”型的式样,无明显Eu异常。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基性物质的部分熔融,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石榴子石,无斜长石。综合前人资料,冈底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具有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富集的规律,反映古老地壳组分的贡献逐渐增多,这暗示了南冈底斯带东部也可能存在古老的地壳基底。
水新芳贺振宇张泽明陆天宇
关键词: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埃达克质岩石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