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艳山

作品数:1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曲解
  • 3篇心理
  • 3篇心理机制
  • 3篇英语
  • 3篇语言
  • 2篇外语
  • 2篇刻意曲解
  • 2篇交际
  • 2篇教学
  • 2篇高职
  • 2篇翻译
  • 1篇定语
  • 1篇定语从句
  • 1篇言辞
  • 1篇言语交际
  • 1篇一般现在时
  • 1篇隐喻
  • 1篇英语教材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教学改革

机构

  • 11篇荆楚理工学院
  • 3篇荆门职业技术...
  • 3篇湖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5篇曾艳山
  • 1篇印四海
  • 1篇刘诺亚
  • 1篇付华军
  • 1篇叶朝成

传媒

  • 3篇荆楚理工学院...
  • 2篇荆门职业技术...
  • 2篇文教资料
  • 2篇海外英语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市经理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词“上”和英语词“ON”认知对比研究
2008年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方位词"上"和"ON"之间有许多相同用法,但其区别也是显然的。它们表空间感念时既可表示在一维的线上,也可表示在二维的面上,不同的是"ON"含有"附着"的必要要素,而"上"表达的事物与参照物并不一定是接触的。表示空间隐喻时间概念时,它们的用法十分相似,既可表示时间段也可表示时间点。表示时间以外的隐喻意义时,"上"负载着源远流长的汉文化,能表达丰富的与社会地位有关或状态的词语。"ON"一般不具备此类用法。"ON"的时间以外隐喻意义往往由"上面"引申为"方面"等。
曾艳山
关键词:隐喻
言语交际中曲解策略形成的心理机制被引量:4
2009年
曲解是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过去的研究侧重于触发曲解的话语因素、运行机制及其语用功能。然而,话语因素只是给曲解提供了可能性,运行机制阐释的是曲解的运作方式,语用功能论述了曲解产生的效果。这些都没有涉及到曲解的心理根源。作者在总结过去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和心理的角度论述了曲解策略产生的心理机制,揭示了产生曲解的必然性。
曾艳山
关键词:心理机制
英语语言“假象”及其翻译被引量:1
2012年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我们常被英语外在的“假象”所蒙蔽,从而或理解错误,或译出不伦不类的译文。例如很多同学把“It’Stwoyearssincewelivedhere.”翻译成“我们在这里住了两年。”这种翻译实际上就是没有识破原句的“假象”而理解错误了。该句since从旬中的lived是过去式,而主句是一般现在时,说明从句中延续动词“lived”所表示的动作现在已不复存在。该句中是用过去时对现在的否定,应该译为:我们离开这里两年了。(我们不住在这里两年了。)
曾艳山
关键词:翻译实践英语语言SINCE一般现在时过去式过去时
人类语言的生理基础、心理机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人类语言的生理基础,分析了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挖掘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去。
曾艳山
关键词:人类语言生理基础心理机制外语教学
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正名
2006年
目前,“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存在着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把“非言辞性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与“非语言(non-linguistic)”混为一谈;一是“非语言交际”和语用学研究各自为政。本文认为①我们之所谓“非语言交际”应称之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为宜,②非言辞性语言的语用研究意义重大。nonverbalcommunication宜译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非语言(nonlinguistic)”需重新定位。
曾艳山
关键词:非语言语用研究
The Compatibility of Pragmatic Twist and Rhetoric
2017年
It is universally believed that Rhetoric is an expressive way of language, while pragmatic twist(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 isthe understanding phenomenon, which is not a rhetorical device but a cognitive activity in nature. The two can't be placed on a par witheach other. However, we find that the two aren't incompatible at all. The second speaker(S2) captures the rhetorical device in the firstspeaker(S1)'s utterance, and distorts the original meaning to achieve S2's communicative goal.
曾艳山
关键词:PRAGMATICRHETORIC
《也谈刻意曲解》一文中的问题与不足——兼论刻意曲解的形成机制被引量:8
2008年
指出了《也谈刻意曲解》一文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该文判断有无刻意曲解的标准不完善;二是该文认为刻意曲解是误解的一种。认为判断有无刻意曲解还需考察交际双方的认知能力;刻意曲解从误解研究的桎梏中脱离出来后不应再当作误解来研究,它应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揭示了刻意曲解的形成机制。包括说话人的话语因素、交际双方的认知基础、听话人的主观需求、刻意曲解的心理历程。这四个因素缺一不可,它们结合必然导致刻意曲解。
叶朝成曾艳山
关键词:刻意曲解
英语语言“假象”及其翻译
2011年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发现英语语言存在很多"假象",如形式上是主语却在句中扮演着状语从句的功能;形式上是定语从句却起着状语从句的作用等等。只有深刻研究英汉语言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才能洞察其"假象",从而"去伪存真",译出既忠实于原文又地道的汉语。
曾艳山
关键词:主语定语从句状语从句
WTO与高职外语专业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2007年
WTO给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挑战。高职外语专业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走出一条适合高职外语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曾艳山付华军
关键词:WTO高职外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语用曲解”命名理据被引量:1
2012年
"语用曲解"术语的命名经历了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它表明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同时包容研究的跨学科性;与"误解"廓清了关系;强调了交际过程中"人"的认知、互动作用;把被"刻意曲解"排除在外的曲解现象重新纳入研究的范围;理性的看待曲解的功能,重视曲解策略使用的限制条件,挖掘使用不当的补救手段;挖掘触发该策略使用的心理根源和心理机制。
曾艳山
关键词:理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