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桂雄

作品数:39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火炬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药代
  • 19篇药代动力学
  • 15篇生物利用度
  • 14篇等效性
  • 14篇生物等效
  • 14篇生物等效性
  • 8篇人体药代动力...
  • 8篇生物等效性研...
  • 7篇液相色谱
  • 7篇色谱
  • 7篇相色谱
  • 7篇高效液相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药动学
  • 6篇沙星
  • 6篇头孢
  • 6篇相对生物利用...
  • 5篇液相色谱法
  • 5篇色谱法
  • 5篇生物法

机构

  • 20篇中山医科大学
  • 19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柳州市工人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39篇曾桂雄
  • 19篇黄民
  • 17篇钟国平
  • 16篇黄丽慧
  • 14篇王雪丁
  • 10篇黄民
  • 10篇黄丽慧
  • 9篇赵香兰
  • 8篇龙启才
  • 8篇汤琤
  • 6篇廖晓星
  • 4篇张选红
  • 3篇马中富
  • 3篇赵立子
  • 3篇毕惠嫦
  • 2篇刘伟东
  • 2篇钟诗龙
  • 2篇陈孝
  • 2篇赵香兰
  • 2篇王建华

传媒

  • 12篇中国临床药理...
  • 6篇广东药学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白云医药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国药理学报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琥乙红霉素颗粒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琥乙红霉素颗粒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琥乙红霉素颗粒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各500 mg,以微生物法测定人体血浆药物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如下:T_(max)分别为(0.86±0.22)h和(0.80±0.13)h,C_(max)分别为(2.13±0.64)和(2.16±0.61)mg/L,t_(1/2)分别为(2.04±0.2)和(1.97±0.4)h,AUC_(?)分别为(4%±1.73)和(4.63±1.52)mg·h/L。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9.1±22.8)%。结论经生物等效性检验,受试颗粒剂与参比颗粒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曾桂雄钟国平王雪丁黄丽慧黄民
关键词:藤黄微球菌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
国产盐酸丁咯地尔片人体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被引量:1
2000年
以气相色谱法检测丁咯地尔血药浓度 ,比较了国产与进口盐酸丁咯地尔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并进行了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 ,国产和进口盐酸丁咯地尔片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无滞留时间的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 ,它们的吸收、分布和消除也基本相似 ,t1/ 2ka分别为 0 9± 0 4、0 .7± 0 .3h ,t1/ 2ka分别为 3 0± 0 .8、30± 0 .9h ,AUC0~ 2 4 分别为 17± 6、17± 7mg/L·h ,AUC0 -∞分别为 18± 6、18± 7mg/L·h ,Cmax分别为 2 .6± 0 .6、2 .7± 0 .7mg/L。国产盐酸丁咯地尔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7± 19% 。
王建华谭丙炎曾桂雄黄丽慧赵香兰
关键词:盐酸丁咯地尔药代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
HPLC法同时测定健康人血浆中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贝那普利拉的浓度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较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健康人血浆中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贝那普利拉的浓度。方法流动相用0.02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7∶3)(pH2.6),用取梯度洗脱法,血浆样本用C8固相小柱萃取,紫外检测波长为237nm。结果贝那普利:在0.06~2μg·mL-1,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03μg·mL-1;日内RSD≤6.3%,日间RSD≤4.0%;提取回收率在73%~78.5%(n=5),相对回收率在93.2%~101.3%。贝那普利拉:在0.06~2μg·mL-1,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03μg·mL-1;日内RSD≤8.5%,日间RSD≤6.0%;提取回收率在67.7%~74.1%(n=5),相对回收率在95.6%~103.2%。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贝那普利人体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王雪丁黄丽慧曾桂雄汤琤钟国平黄民
关键词:贝那普利贝那普利拉血药浓度
国产与进口头孢呋辛酯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呋辛酯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自身对照口服单剂量国产头孢呋辛酯片及进口头孢呋辛酯片各500 mg后,进行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及生物等效性研究。服药间隔为1周。血药浓度测定采用微生物法。结果:受试头孢呋辛酯片及参比头孢呋辛酯片的实测平均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23±0.33 h和2.13±0.54 h;平均峰浓度Cmax分别为3.97±0.55和4.16±0.67 mg·L-1;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14±0.13及1.15±0.15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0.57±1.91及10.60±1.97 mg·h·L-1;受试药与参比药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0.6±13.1%。Tmax 、Cmax 与AUC0-t经生物等效性检验(双向单侧t检验)P<0.05。结论:国产头孢呋辛酯片与进口参比头孢呋辛酯片相比,其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6±13.1%,且两制剂具生物等效性。
黄民曾桂雄黄丽慧潘伟雄
关键词:头孢呋辛生物等效性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
影响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因素的探讨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观察凝血酶体外凝血作用及体内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肠道粘膜出血的止血疗效,探讨口服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凝血时间测定法及51Cr标记红细胞法。结果耐酸型凝血酶的体外凝血作用及体内止血疗效均优于凝血酶。结论①胃液pH是影响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重要因素;②凝血酶与出血部位接触的机会及剂量的大小也影响凝血酶局部止血疗效的发挥。
周晏赵香兰曾桂雄刘长征卢汉平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药物疗法凝血酶疗法
肌注国产头孢三嗪注射液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2000年
目的 :观察比较健康志愿者肌注国产与进口头孢三嗪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并对其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1 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肌注国产或进口头孢三嗪注射液各 1 g ,用微生物法测定肌注各药后 0~ 36h内系列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 :受试药与参比药比较 ,相对生物利用度 (F)为 93.4± 6 .3%。结论 :肌注国产头孢三嗪与进口头孢三嗪相比 ,其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3.4± 6 .3% 。
黄民曾桂雄黄丽慧廖晓星
关键词:头孢三嗪生物利用度微生物法
国产与进口头孢泊肟酯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国产与进口头孢泊肟酯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受试者按拉丁方分成3组,用自身交叉对照单次空腹口服进口和国产头孢泊肟酯片和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200mg,用微生物法测定人体血药浓度。结果进口头孢泊肟酯片(参比)和国产头孢泊肟酯片剂、干混悬剂(受试)的Cmax分别为(3.52±0.76),(3.62±0.90)和(3.67±0.58)mg·L-1;tmax分别为(2.8±0.4),(2.8±0.5)和(2.5±0.5)h;t1/2分别为(2.3±0.3),(2.4±0.3)和(2.4±0.3)h;AUC0-t分别为(19.12±5.08),(19.42±4.59)和(20.15±3.56)mg·h·L-1。3种制剂的Cmax、AUC0-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国产头孢泊肟酯片、干混悬剂相对于进口头孢泊肟酯片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4.2±21.4)%和(108.3±16.8)%。结论国产头孢泊肟酯片剂、干混悬剂与进口头孢泊肟酯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曾桂雄钟国平黄丽慧王雪丁凌泳涛黄民
关键词:微生物法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
口服琥乙红霉素颗粒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琥乙红霉素颗粒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服用琥乙红霉素颗粒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500 mg。服用两制剂的相隔时间为一周。用微生物法...
曾桂雄钟国平黄丽慧黄民
文献传递
口服伊维菌素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观察口服伊维菌素片后的人体药动学特征及口服伊维菌素片12mg的生物利用度。方法:用HPLC法检测3组(每组8人)健康志愿者分别口服伊维菌素片 6,12,18 mg(12 mg组随机交叉自身对照分别在2周间隔时间口服两种伊维菌素片)后血药和尿药浓度。结果:口服伊维菌素片6mg和12mg,AUCo-值分别为 418 ± 288,813 ± 156 μg·h·L-1增加基本与剂量比成比例,口服 18 mg,AUC0-值为 980 ± 4749·h·L-1不再增加。3组的 t1/2ke分别为 11·1± 4.6、 21·1±7.0、16.7±6.6h。经拟合3组的药-时曲线符合一房室线性消除动力学模型。分别单次口服12mg国产品进口伊维菌素片, AUC0-72h分别为791.4 ± 243.1和734.6±202.9μg·hL-1,Cmax分别为31.7±5.6和31.1±4.7μg·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19%。上述两参数P>0.05生物等效性检验)。tmax分别为3.9±1.6h和4.1±1.2h, P>0.05(生物等效性检验)。结论:口服伊维菌素片6-18mg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但剂量达 18mg时有吸收饱和现象。
龙启才任斌黎曙霞曾桂雄
关键词:伊维菌素药代动力学HPLC
盐酸雷尼替丁片在健康志愿者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雷尼替丁片和葛兰素威康生产的雷尼替丁片(商品名:善卫得)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并评价这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对照单次po盐酸雷尼替丁片300 mg后,用反相HPLC法测定血浆中雷尼替丁的浓度,依据血药浓度一时间数据进行有关参数计算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对照制剂与试验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1278.3±449.5 μg·L^(-1)及1200.5±433.1 μg·L^(-1);t_(max)分别为2.73±0.80 h及2.95±0.83 h;t_(1/2)分别为2.97±0.43 h及2.98±0.49 h;AUC_(0→t)分别为5582.2±1428.7 μg·h·L^(-1)及5199.0±1275.0μg·h·L^(-1); AUC_(0→∞)分别为5928.2±1389.3μg·h·L^(-1)及5413.3±1318.0 μg·h·L^(-1);试验制剂相对于对照制剂的生物利用度F为(94.6±16.1)%。结论:试验制剂与对照制剂生物等效。
钟国平黄民吴敏黄丽慧曾桂雄王雪丁
关键词:健康志愿者人体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生物利用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