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省

作品数:157 被引量:285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59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7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9篇超声
  • 45篇心肌
  • 30篇二维斑点追踪
  • 29篇左心
  • 29篇描记
  • 29篇描记术
  • 28篇转染
  • 28篇梗死
  • 26篇心动描记术
  • 26篇超声心动描记
  • 26篇超声心动描记...
  • 25篇心肌梗死
  • 25篇心室
  • 25篇基因
  • 24篇心动图
  • 24篇基因转染
  • 22篇心房
  • 22篇微泡
  • 17篇左心室
  • 15篇血管

机构

  • 155篇武汉大学
  • 3篇枣庄市立医院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55篇曹省
  • 98篇郭瑞强
  • 96篇陈金玲
  • 94篇周青
  • 72篇胡波
  • 62篇宋宏宁
  • 51篇邓倾
  • 19篇姜楠
  • 18篇崔晶晶
  • 13篇黄佳
  • 13篇王益佳
  • 13篇陈鹏
  • 12篇曹治寰
  • 11篇周青
  • 10篇谭团团
  • 9篇尹家保
  • 6篇何娟
  • 6篇王浩
  • 6篇谭团团
  • 6篇郭娟

传媒

  • 43篇中华超声影像...
  • 1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0篇武汉大学学报...
  • 7篇中国超声医学...
  • 5篇中国超声医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华医学超声...
  • 3篇中国超声医学...
  • 3篇第一届全国暨...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3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24篇2017
  • 22篇2016
  • 10篇2015
  • 20篇2014
  • 16篇2013
  • 18篇2012
  • 1篇2011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医用超声探头线缆的隔离保护套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用超声探头线缆的隔离保护套,其包括:保护层,其上设有粘性层,所述保护层可绕设于超声探头线缆周侧并通过所述粘性层与其粘接;连接结构,其包括分别设于保护层两侧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以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层的两...
曹省周燕翔谭团团陈金玲周青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血流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观察并量化左室内血流变化情况,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状态对心腔内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7例、正常对照者30例为观察对象,利用VFM技术采集左室内血流向量图像,应用VFM分析软件DSA—RS1测量左室长轴切面不同节段时间-流量(T—F)的变化及在收缩与舒张期峰值处相应的血流参数:取样线垂直方向的向量速度测值(NVP)、取样线平行方向的向量速度测值(PVP)、取样线上综合向量测值(VP)、取样线所通过的流量测值(FP)。结果T—F曲线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底段、中间段在收缩期峰值S、舒张期峰值E及心房收缩期A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底段、中间段在收缩期峰值s及舒张期峰值E处相应的血流参数NVP、VP、FP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VFM技术可直观、无创地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
刘一陈金玲程银涛曹省郭瑞强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血流向量成像
2DSTI评价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解旋运动的影响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评价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解旋运动的影响,为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75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根据SCA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CHD组45例(其中单支...
宋宏宁陈金玲黄佳曹省郭瑞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术(CVS)的213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7天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其参数。将所有患者分为非急性肾损伤(非AKI)组和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VS患者合并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CVS患者合并AKI的预测价值。结果:213例CVS患者中66例(30.99%)术后发生AK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体外循环时间延长、糖尿病、左室后壁厚度(LVPW)升高、肺动脉收缩压(PASP)升高是CVS患者合并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小球滤过率(eGFR)升高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是CVS患者合并AKI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LVPW、PASP和LVEF对CVS患者术后AKI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AUC分别为:0.689(95%CI:0.579,0.789),0.692(95%CI:0.595,0.800)和0.712(95%CI:0.615,0.822),三者联合预测AKI的AUC为0.758(95%CI:0.689,0.828)。结论:年龄增大、体外循环时间延长、糖尿病、LVPW和PASP升高是CVS患者合并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eGFR和LVEF升高则是独立保护因素。TTE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手段,可用于CVS患者术后合并AKI的诊断和评估。
陈婷吕蕾王琦胡玉刚郭娟曹省周青陈金玲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脏瓣膜手术急性肾损伤
分子影像纳米探针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进展
2022年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可以长期隐匿存在,直到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猝死。如何有效利用影像方法监测As发生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分子影像技术和纳米医学在As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已成为一大热点。本文对纳米医学和分子影像技术在As疾病中的诊断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周佳曹省郭瑞强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分子影像纳米探针
低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载过氧化氢相变纳米粒靶向助溶模拟冠状动脉循环的人工血管血栓栓塞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制备可释氧的载过氧化氢(H2O2)相变纳米粒,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靶向溶解人工血管内血栓,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溶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薄膜水化和双乳化法制备包载H2O2和液态氟碳(PFP)的脂质相变型纳米粒。取家兔颈总动脉血50ml制备成质量约400~800mg的血栓块。本实验分为4组:PBS对照组(A组)、SonoVue微泡组(B组)、PFP相变纳米粒组(C组)和载H2O2相变纳米粒组(D组)。每组血栓样本均置入体外溶栓模拟循环装置的人工血管中联合LIFU辐照。称量各组溶栓前后血栓重量并观察比较各组溶栓后HE染色切片;溶氧仪检测溶栓后循环液中纳米粒释氧量。结果载H2O2相变纳米粒粒径大小为(456.7±31.2)nm;荧光显微镜示纳米粒液体相时结构稳定,大小均一。溶栓后四组血栓重量损失及损失率分别为A组(52.2±11.5)mg、(9.7±3.5)%,B组(110.0±21.9)mg、(19.4±2.4)%,C组(239.6±46.3)mg、(39.7±6.3)%,D组(309.8±44.8)mg、(54.2±6.6)%,C组和D组溶栓前后的重量损失及损失率明显大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氧仪检测纳米粒释氧量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结论载H2O2相变纳米粒可高效溶解人工血管血栓栓塞,并通过释氧改善组织缺氧,为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栓栓塞提供潜在的治疗新方式。
姜楠胡波曹省邓倾周桢朱敏周青郭瑞强
关键词:微气泡过氧化氢血栓溶解疗法
左心房超声定量分析对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应用超声定量分析技术测量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后左房结构及功能,评价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行RFCA的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患者102例,健康对照组22例。测量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应变(Se)、左房总应变(Sg),舒张晚期左房应变(Sa)、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缩期应变率(SRs);计算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PSe-SD,TPSg—SD)和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PSRe—SD,TPSRa—SD,TPSRs—SD);测量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计算左房总排空容积(LASV)、左房射血分数(LAEF)。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选取SPSS工作表中产生的个体预测概率变量绘制多变量ROC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及最佳截断点。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复发患者Sg及Se、Em减低,TPSRe-SD、TPSR〉SD增大(均P〈0.05),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1+e^-(3.994+0.22×Se+0.115×Sg+0.04×TPSRe-SD-0.354×Em+0.02×TPSRsSD)],以P≥0.202为截值预测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88.9%和89.4%;持续性房颤组:复发患者SRs,LAEF及LASV减低,E/Em增大(均P〈0.05);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1+e^-(1.139-0.102LASV+0.348×E/Em-3.266×LAEF-0.417×SRs)],以P≥0.502为截值预测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77.3%和79.2%。结论左房超声定量分析技术对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有很好的预测价值。阵发性房颤患者可通过应变及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预测复发,持续性房颤患者可通过LASV、LAEF、SRs预测复发,多指标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丁峰宋宏宁陈金玲周青谭团团胡波曹省郭瑞强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测量E/e'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双多普勒法)测量E/e′参数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53例成功行RFCA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为房颤组,术后随访(25.94±2.78)个月,其中21例复发患者为房颤复发组,32例未复发患者为房颤未复发组。房颤患者于术前7 d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双多普勒法同步获取同一心动周期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瓣环室间隔(S)及侧壁(L)位点峰值速度e′(S)、e′(L)及其比值E/e′(S)双多普勒法、E/e′(L)双多普勒法。采用传统法分别测得E、e′(S)、e′(L)并计算其比值为E/e′(S)传统法、E/e′(L)传统法。记录两种方法测量E/e′的消耗时间。结果①双多普勒法及传统法测量房颤组E/e′(S)、E/e′(L)较对照组均增大(P<0.05)。与对照组及房颤未复发组比较,双多普勒法及传统法测得复发组E/e′(S)、E/e′(L)均增大(P<0.05)。双多普勒法测得各组E/e′(S)、E/e′(L)与传统法测得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ROC曲线分析显示E/e′(S)双多普勒法预测房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但与E/e′(S)传统法的曲线下面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819对0.728,P>0.05)。E/e′(S)双多普勒法的诊断截值为10.90(敏感性71.4%,特异性87.5%),E/e′(S)传统法的诊断截值为10.70(敏感性81.0%,特异性62.5%)。③双多普勒法获取E/e′耗时较传统法更少。对于同一观察者及不同观察者,双多普勒法测量E/e′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高于传统法,其测值95%可信区间范围小于传统法。结论E/e′(S)是预测持续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有效指标。双多普勒法可以测量房颤患者同一心动周期的E/e′,与传统法相比,其测量过程耗时更少,测值重复性更好。
周燕翔陈金玲曹省周青郭瑞强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房颤动
携抗ICAM-1阳离子微泡对受损内皮靶向识别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携抗ICAM-1阳离子微泡对心肌梗死后受损内皮的靶向识别能力。方法分别制备携抗ICAM-l的阳离子靶向微泡及携抗ICAM-1的SonoVue靶向微泡,以不带ICAM-1的单纯阳离子微泡和SonoVue微泡作为对照...
陈鹏周青邓倾宋宏宁曹省曹治寰尹家保
关键词:微泡
文献传递
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评价正常成年人不同年龄组心房内及心房间同步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采用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双多普勒技术)分析正常成年人心房内及心房间同步性的增龄变化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双多普勒技术评价心房同步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到我院健康体检的成年志愿者57例,按年龄分布分为A组(20~39岁,20例)、B组(40~59岁,21例)、C组(60~79岁,16例)。采用双多普勒技术将两个取样容积分别置于二尖瓣环室间隔(s)及侧壁(L)位点、三尖瓣环s及右室游离壁(RVFW)位点、二尖瓣环L及三尖瓣环RVFw位点,同步获取两个位点心肌组织运动频谱a’波起始点的时间差分别为T1、T2、T3。采用传统多普勒技术分别获得从心电图P波起始点到二尖瓣环I.、s及三尖瓣环RVFw二三个位点心肌组织运动频谱a’波起始点的时间差分别为PI.、P—S、P—RVFW。P—L与P—S、PS与PRVFW、P—L与P—RVFw之间的时间差分别为t1、t2、t3、T1、t1用以评估左房同步性,T2、t2用以评估右房同步性,T3、t3用以评估双房同步性,其值越大,表明心房同步性越差。结果①A组、B组、c组收缩压、舒张压依次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及c组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与瓣环室间隔位点速度(e‘)比值(E/e‘)、舒张晚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增大;与A组及B组比较,c组左房容积(LAV)增大,E减低(均P〈0.05),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A组比较,B组及C组T1、T2、T3及t1、t2、t3均增大(P〈0.05)。③T1、T2、T3与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左房前后径、E/e’均呈正相关(P〈0.05),T1与LAV呈正相关(P〈0.05),T3与LAV、右房上下径呈正相关(均P〈0.05),与其余指标无显著相关性。④双多普勒技术与传统多普勒技术测量心房同步性参数的一致性较好,两种方法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78(P〈0.01)。对于同�
周燕翔陈金玲曹省马媛媛周青郭瑞强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房功能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