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波

作品数:173 被引量:435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 9篇学位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6篇医药卫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7篇超声
  • 49篇心肌
  • 42篇左心
  • 41篇二维斑点追踪
  • 36篇心室
  • 34篇动脉
  • 33篇梗死
  • 31篇心动描记术
  • 31篇描记
  • 31篇描记术
  • 31篇超声心动描记
  • 31篇超声心动描记...
  • 30篇心肌梗死
  • 30篇冠状
  • 28篇冠状动脉
  • 26篇左心室
  • 24篇斑点追踪显像
  • 21篇左室
  • 2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9篇血管

机构

  • 158篇武汉大学
  • 2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黄冈市中心医...
  • 1篇黄冈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三峡大学人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8篇胡波
  • 109篇郭瑞强
  • 100篇周青
  • 78篇陈金玲
  • 66篇曹省
  • 61篇宋宏宁
  • 48篇邓倾
  • 28篇黄佳
  • 28篇谭团团
  • 13篇姜楠
  • 11篇张兰
  • 11篇崔晶晶
  • 10篇贾妍
  • 9篇夏豪
  • 9篇谭安安
  • 9篇吴田
  • 9篇周青
  • 9篇王益佳
  • 9篇姚雪
  • 7篇周桃

传媒

  • 42篇中华超声影像...
  • 8篇临床超声医学...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国超声医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中国超声医学...
  • 2篇THE 23...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6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26篇2017
  • 19篇2016
  • 19篇2015
  • 7篇2014
  • 14篇2013
  • 2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0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右心室功能中的价值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7d右心室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 4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共进行74次超声检查,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的二维图像,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及右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二维应变、应变率.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右室间隔各段心肌应变均降低(P<0.05),PCI术后7d除心尖两个节段外余节段的应变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应变率仅在梗死后右室间隔中间段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多个节段的应变值均下降时,提示右心室收缩功能下降,且急诊PCI术能改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宋陈芳陈金玲周青胡波黄佳郭瑞强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同步性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双多普勒技术)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同步性对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45例成功行RFCA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为房颤组,房颤组术后随访6个月,其中16例复发患者为房颤复发组,29例未复发患者为房颤未复发组。阵发性房颤患者于术前7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双多普勒技术将两个取样容积分别置于二尖瓣环室间隔及侧壁位点、三尖瓣环室间隔及右室游离壁位点、二尖瓣环侧壁及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位点,同步获取两个位点心肌组织运动频谱a’波起点的时间差分别为T1、T2、T3,分别用以评估左房、右房、双房同步性,其值越大,表明同步性越差。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房颤未复发组及房颤复发组左房前后径、右房左右径、双房容积及容积指数均增大(P〈0.05);与房颤未复发组比较,房颤复发组左房前后径增大(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房颤未复发组及房颤复发组标化心率前后T1、T2、T3均增大(P〈0.05);与房颤未复发组比较,房颤复发组标化心率前后T1、T3均增大(P〈0.05)。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标化T1是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0,95%CI1.002~1.121,P=0.044),当截断值为39.38rfls时,预测阵发性房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5%、75.9%。结论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患者术前左房不同步较未复发患者明显增加。双多普勒技术作为评估心房同步性的一种新技术,有望为RFCA术后房颤复发提供预测价值。
周燕翔曹省陈金玲胡波周青郭瑞强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功能
一种贴膜式医用超声耦合剂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膜式医用超声耦合剂袋,包括设置有开口(3)和盖体(6)的袋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体(1)与患者皮肤接触的一面为粘性面(2),所述的粘性面(2)上有多层粘性贴膜,所述的袋体(1)与探头接触面上开...
曹省周青陈金玲郭瑞强邓倾胡波宋宏宁
文献传递
应变延迟指数定量评价无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应变延迟指数(SDI)评价无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左一12,室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135例冠心病可疑的胸痛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分别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显像检查,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心尖长轴观、心尖两腔观和四腔观以及左室短轴观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图像,测量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室在心尖长轴观上的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sl)及胸骨旁短轴观上的收缩期径向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sr,Tssc)。计算左室各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及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slDif,Tssr—Dif,Tssc—DiD,同时测量18个一12,肌节段纵向、径向及环向应变峰值与收缩末应变的差值之和作为纵向、径向及环向延迟指数(LSDI、RSDI及CSDI)。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重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对照组。冠脉重度狭窄组SDI、Tssl—SD、Tssl—Dif及Tssr—SD、Tssr—Dif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或P〈0.05);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问Tssl—SD、Tssl—Dif及LSDI、RSDI、C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除Tssr—SD外所有不同步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0.05)。R()c曲线分析显示5种不同步指标检测重度冠脉狭窄的准确性依次为I。SDI〉RSDI〉CSDI〉Tssl—sD〉TsslDif(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0.797、0.666、0.580、0.556)。以LSDI≥-12.67%为截断值检测重度冠脉狭窄,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86.7%)。结论SDI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同步性,LSDI能更敏感地检测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重度冠脉狭窄患者左室不同步。
黄佳周青邓倾胡波陈喆陈金玲郭瑞强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疾病心室功能斑点追踪显像
心肌应变评估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临床短期疗效
雷佳瑞胡波周青陈金玲谭团团谭娅郭瑞强
低强度聚焦超声介导载过氧化氢相变纳米粒靶向助溶冠状动脉血栓栓塞的体外实验
姜楠胡波周青曹省雷佳瑞郭瑞强
二维纵向应变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介入治疗时间与左室功能改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至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时间与左室(LV)功能改善的关系,旨在应用STI评价AMI患者经PCI治疗前后左室功能变化,探讨STI...
胡波周青黄佳贾妍吴田邓倾郭瑞强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文献传递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和同步性的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房应变特征,并对其同步性作初步研究。方法应用2D-STI对30例健康受试者和35例PAF患者(其中PAF发作间歇期19例为PAF1组,发作期16例为PAP2组)左房的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和房间隔5个房壁进行应变时间曲线分析,获取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各房壁平均峰值应变速度(Vs、Ve和Va)、峰值应变(Ss、Se和Sa)和峰值应变率(SRs、SRe和SRa),通过达峰值应变时间计算左房各时期的同步性参数(Ts-SD、Te-SD和Ta-SD)。并分析同步性参数与应变率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对照组、PAF1组和PAF2组在年龄、心率、E/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AF1组和PAF2组左房前后径(LAD)较对照组增大,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缩短(P〈0.05)。②PAF1组和PAF2组应变速度减慢,应变减少,应变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Ra在PAFl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s-SD和Te-SD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AF2组更不同步;Ta-SD在PAF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a-SD与SRa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61,P〈0.01)。结论PAF发作间歇期左房储血功能和管道功能降低,辅泵功能部分恢复,但存在运动不同步,PAF发作期辅泵功能消失,同步程度更差。2D-STI可以较好地评价左房功能和同步性。
曹省陈金玲周青胡波黄佳郭瑞强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功能斑点追踪显像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大鼠主动脉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大鼠主动脉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内的分布、与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不稳定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C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16只,A组)。3个月后,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MIP-1α蛋白的表达情况,鼠单克隆抗体CD34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模型组中,MIP-1α阳性表达率85.71%,正常组MIP-1α无表达(0)(P<0.01);模型组中MVD (15.54±4.22)明显高于正常组(0)(P<0.01);不稳定斑块组MIP-1α(28.99±3.43)、MVD (24.12±4.34)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分别为19.76±5.02,17.45±3.71,P<0.05),MIP-1α蛋白表达与CD34呈正相关(r=0.671,P<0.05)。结论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的MIP-1α含量高,提示斑块内MIP-1α含量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MIP-1α可以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生成,从而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
夏豪谭安安王志维涂欣夏军胡波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症蛋白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生成
人类基因STR系列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基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李霞周新姜新强刘芳周光娣崔天盆胡波
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属多基因病,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课题组采用分子生物学的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DNA测序、PCR-PAGE高压电...
关键词:
关键词:人类基因心脑血管病基因分析基因诊断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