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小玲

作品数:54 被引量:404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血压
  • 38篇高血压
  • 8篇患病
  • 8篇患病率
  • 7篇高血压社区
  • 7篇干预
  • 6篇高血压患者
  • 5篇医生
  • 5篇社区高血压
  • 5篇控制技术
  • 5篇老年
  • 5篇高血压防治
  • 5篇高血压患病
  • 4篇正常高值
  • 4篇正常高值血压
  • 4篇社区卫生
  • 4篇社区卫生服务
  • 4篇中医
  • 4篇卫生服务
  • 4篇疾病

机构

  • 52篇浙江医院
  • 10篇杭州市疾病预...
  • 10篇绍兴市疾病预...
  • 9篇嘉兴市疾病预...
  • 4篇浙江省人民医...
  • 3篇丽水市中心医...
  • 3篇杭州医学院
  • 3篇诸暨市疾病预...
  • 2篇浙江大学
  • 2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浙江省嘉兴市...
  • 1篇浙江省绍兴市...

作者

  • 53篇徐小玲
  • 30篇俞蔚
  • 27篇唐新华
  • 19篇严静
  • 18篇杨丽
  • 16篇金宏义
  • 14篇丁芳
  • 9篇罗建勇
  • 9篇刘庆敏
  • 9篇胡世云
  • 4篇唐黎群
  • 4篇方顺源
  • 3篇俞志红
  • 3篇徐丽萍
  • 2篇陈明
  • 2篇周宁
  • 1篇孙东升
  • 1篇韩丽雅
  • 1篇陈恩慈
  • 1篇周爱芬

传媒

  • 10篇中国心血管杂...
  • 5篇心脑血管病防...
  • 5篇中华全科医师...
  • 4篇中华高血压杂...
  • 3篇浙江预防医学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2015浙江...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省社区医生获取慢性病防治知识途径及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方式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社区医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获取途径、需求以及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主要方式,分析影响社区医生将知识转化为临床诊治能力的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参加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对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基地建设的影响研究》基层医生培训的891名社区医生,进行有关慢性病知识的获取途径以及处理临床疑难问题的方式、目前常规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自身能力提高的因素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55份。855名社区医生中,35.2%(301/855)选择“常规培训I课程”是获取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次是阅读专业期刊书籍(17.8%,152/855)和上级医生指导(17.2%,147/855);不同级别医院、不同职称的社区医生获取知识途径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社区医生在慢性病防治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36.5%(23/63)的高级职称医生常用的解决问题方式为“查看教科书籍或期刊”,其次是“查看有关疾病的诊疗指南”者占31.7%(20/63);27.1%(68/251)的中级职称医生和29.4%(159/541)的初级职称医生采用的主要方式为“请教上级医生”。社区医生认为影响诊疗水平提高的原因为“工作忙无暇学习”的占30.1%(257/855),“难以得到专家的实际指导”的占28.3%(242/855),此外认为“相关指南新知识难以掌握理解”者占13.5%(115/855),“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机会少”者占13.1%(112/855)。社区医生认为目前常规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够”、“授课时间或地点安排不合理”。结论常规培训课程是社区医生获取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但现有的培训模式和内容等都需要改进
徐小玲唐新华严静俞蔚章一丰罗建勇刘庆敏杨丽
关键词:慢性病社区医生问卷调查
社区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社区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为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和绍兴市社区的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患者44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个体化干预措施,维持目前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给予为期1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技能培训和习惯培养,干预内容包括膳食管理、运动管理和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教育。结果经过12个月的个体化膳食管理和运动管理干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摄油重和饮酒不良生活方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4.31%︰12.78%,P<0.01;26.79%︰35.84%,P<0.05),收缩压较对照组仍然升高[(122.31±9.28)mm Hg︰(118.72±14.94)mm Hg,P<0.05]。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和健康状况自评较对照组显著上升[(551.09±9.46)m︰(489.63±4.48)m,(91.24±6.88)分︰(88.56±7.82)分,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12个月与基线相关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提示干预组患者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较干预前轻度下降,对照组升高,两组变化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0.47±2.94)kg/m2︰(3.25±4.19)kg/m2,(-0.41±7.82)cm︰(1.31±3.87)cm,P<0.01]。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均下降,但干预组患者血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6.61±7.74)mm Hg︰(-3.62±7.54)mm Hg,(-4.74±9.93)mm Hg︰(-3.99±9.60)mm Hg,P<0.01]。干预组患者血压知晓率、知晓正常高值血压范围、知晓高血压前期相关疾病、知晓有效治疗高血压前期的有效方法的人数构成比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者防治知识水平,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控制体重,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俞蔚杨丽章一丰徐小玲符雁翔陈洁文朱利月丁芳严静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高血压干预
社区控制技术对浙江省社区高血压人群干预效果的评价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评价以"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为核心的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对高血压人群的管理效果。方法 2010年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建立以"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为核心的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选择浙江省有代表性的城市、城镇、农村社区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大规模社区干预试验。按照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制订实施方案,规范化培训干预组医生,按照方案要求对干预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结果截至2013年12月共管理了高血压患者20 807例。其中干预组从基线的8996例增加到12295例,规范管理率达到86.8%;干预组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分别下降了11.21 mmHg和8.55 mmHg(均为P<0.05),治疗率和控制率由基线时的55.4%和38.6%提高到86.7%和77.8%(均为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显著改善(均为P<0.05),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呈下降趋势。结论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能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率,有效改善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效果。
徐小玲唐新华严静俞蔚章一丰罗建勇刘庆敏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卫生服务干预性研究
超重或肥胖患者常规袖带测量血压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超重或肥胖患者测量血压中使用常规袖带导致的血压值偏差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门诊入选297例超重或肥胖患者,先后使用常规袖带和加大袖带测量上臂血压,并记录其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等信息,分析影响血压值偏差的...
丁芳俞蔚徐丽萍杨丽徐小玲胡世云
文献传递
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 调查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杭州市下城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便利取样方法,对2013年5月1~ 31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700份,有效率98.6%.家庭血压计持有率为89.3%,其中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的持有率为4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医生建议自测血压、老年人、合并临床疾患者血压计持有率高.高血压患者每周自测血压率为52.2%,其中管理级别三级、年龄≥60岁、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以及给医生看所有家庭血压测量值的患者自测血压率高.结论 高血压三级管理的患者自测血压率高;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的使用亟待普及;应积极宣传家庭自测血压知识,尤其是对中青年人,以及不合并临床疾患的高血压患者.
徐小玲唐新华黄歆然蒋天武丁宏建
关键词:高血压影响因素
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小玲唐新华蒋天武丁宏健
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对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对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根据《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对心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基地建设的影响研究》实施方案选择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为干预组、王店镇为对照组,对干预组3 2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对照组5 68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管理。比较二组高血压控制率及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0.37%和59.85%,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011—2013年十预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205例(721/10万),心脑血管事件死亡50例(176/10万),对照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607例(1 282/10万),心脑血管事件死亡139例(293/10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其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高跃中符雁翔梅月芳于琛徐小玲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卫生服务
高血压患病及相关因素的现况研究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绍兴和嘉兴市的高血压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浙江省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1年3市≥35岁常住人口3200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并运用SAS 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26.12%,标化患病率为22.87%。男性30.79%高于女性21.13%,农村30.28%高于城镇16.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文化程度低、高血压家族史、BMI以及高血糖为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9、1.54、1.13、1.43和1.44。结论杭州、绍兴和嘉兴市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需开展以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杨丽俞蔚徐小玲章一丰方顺源罗建勇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Blood vessel tense element transformationenzyme ACE)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两种与血压增高相关的中医体质分型人群ACE基因分布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随机方法入选120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设正常血压值组及高血压组为对照组。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3组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结果: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主要ACE基因型为DI、II、DD,占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比例分别为57%、34%、9%,与正常血压值组及高血压组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3组人群按收缩压相差10 mmHg、舒张压相差5 mmHg分别进行组段比较发现ACE基因(DI、II、DD)频率分布比较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正常高值血压组进一步行体质分型(中医体质量表),运用Logistic分析发现气虚型、阴虚型基因与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相关,进一步对所有入选人群属气虚、阴虚型人群进行ACE 3种基因型与血压相关性进行比较,发现II基因与SBP增高相关,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选人群ACE基因频率分布与血压无明显相关,但与不同个体中医体质相关。
唐黎群徐小玲陈明周宁
关键词:正常高值血压ACE基因多态性中医体质
单日和3日血压测量对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社区人群中比较单日血压和3日血压测量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9月在北京、浙江和河南3省市对常住居民47 955人进行高血压筛查,年龄35~75(54.2±15.3)岁。每次血压测量3遍,间隔1min,取平均值为最终血压值。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当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高于高血压诊断切点者定为可疑高血压。对可疑高血压患者,在随后1个月内,再进行非同日2次血压测定。3日的收缩压均≥140和(或)舒张压≥90mm Hg时确诊为高血压。比较单日血压和3日血压测量对人群高血压诊断的影响。结果在筛查的47 955人中,明确高血压患者7344例,可疑高血压人群3221例,依据单日血压判断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2.0%。在3221例可疑高血压人群中,仅425例(13.2%)符合临床高血压诊断标准,3日血压临床高血压确诊率为16.2%,较单日血压诊断低5.8个百分点。通过3日血压测量确诊的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比较,年龄、大量饮酒率和首日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可疑高血压患者中,调整其他因素后,老年和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者更可能被确诊为高血压患者,OR(95%CI)分别为4.470(1.451~13.722)(年龄65~74岁),5.358(1.577~18.203)(年龄≥75岁),3.766(2.018~7.027)。高盐膳食者诊断相对风险较低[OR(95%CI)=0.331(0.161~0.679)]。结论依据单日血压测量评估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方法的结果。
胡世云俞蔚丁芳关方霞吴兴利杨新春俞柳燕宣诚范敏华刘庆敏徐小玲杨丽严静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流行病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