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玲霞

作品数:316 被引量:1,975H指数:2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7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6篇肝炎
  • 182篇病毒
  • 114篇乙型
  • 103篇肝炎病毒
  • 102篇乙型肝炎
  • 63篇慢性
  • 57篇乙型肝炎病毒
  • 57篇丙型
  • 54篇丙型肝炎
  • 49篇病毒性
  • 45篇丙型肝炎病毒
  • 44篇基因
  • 43篇毒性肝炎
  • 43篇细胞
  • 43篇病毒性肝炎
  • 37篇慢性乙型
  • 33篇蛋白
  • 27篇慢性乙型肝炎
  • 21篇免疫
  • 19篇纤维化

机构

  • 252篇解放军第30...
  • 23篇解放军第三○...
  • 1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2篇《传染病信息...
  • 11篇北京地坛医院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解放军第三O...
  • 5篇解放军302...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解放军第三〇...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传染病...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上海第一医科...

作者

  • 313篇张玲霞
  • 106篇成军
  • 74篇刘妍
  • 67篇王琳
  • 48篇李莉
  • 46篇赵景民
  • 46篇李克
  • 44篇陆荫英
  • 44篇陈菊梅
  • 34篇王松山
  • 33篇钟彦伟
  • 28篇徐东平
  • 27篇王慧芬
  • 25篇王刚
  • 24篇孙艳玲
  • 22篇王福生
  • 20篇王永怡
  • 20篇周光德
  • 19篇洪源
  • 18篇辛绍杰

传媒

  • 38篇解放军医学杂...
  • 37篇传染病信息
  • 31篇世界华人消化...
  • 24篇中华实验和临...
  • 19篇中华肝脏病杂...
  • 13篇肝脏
  • 1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0篇中西医结合肝...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中华传染病杂...
  • 7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国外医学(流...
  • 4篇人民军医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病毒学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2篇2008
  • 10篇2007
  • 27篇2006
  • 36篇2005
  • 43篇2004
  • 37篇2003
  • 36篇2002
  • 21篇2001
  • 13篇2000
  • 11篇1999
  • 14篇1998
  • 11篇1997
  • 7篇1996
  • 5篇1995
  • 8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1
3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研究
成军钟彦伟王刚刘妍施双双董菁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该课题组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研究。研究HCV抗原靶位的基因工程抗体并进行人源化,为HCV诊断、治疗和预防开辟新途径。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特异性的HCV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技术进行上...
关键词: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人源基因工程抗体免疫组化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点和意义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的检测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了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1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和42 例正...
徐东平福军亮金磊张辉周春保邹正升赵景民施明丁熙来汤紫荣付阳新张玲霞王福生
文献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CPP32、Fas和Fas配体凋亡分子的表达及与病毒抗原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中Fas-FasL-CPP32介导的细胞凋亡的意义及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法,在连续组织切片上对65例不同病变程度的CHC穿刺活检肝...
赵景民王松山辛绍杰尹铁勇刘平张玲霞
文献传递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策略
一、概况全世界约有20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现症或既往感染者,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5%-25%将死于慢性肝病(肝癌或肝硬化),据2000年资料:乙肝死亡数为75万,占传染病死亡数的第7位.据2002...
张玲霞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综合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
美国及西欧肝炎的治疗近况——维也纳第11届世界胃肠病会议简讯
1998年
第11届世界胃肠病会议于1998年9月6~11日在维也纳召开。本文概要介绍有关欧美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内容。 (一)各型肝炎流行情况在美国每年约有10万急性肝炎病人,其中48%为甲肝,34%为乙肝,15%是丙肝。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丁、戊肝罕见,约有3%为非甲-戊或称隐原性肝炎。急性肝炎无需特殊治疗,除丙肝外,多数为自限过程,严重病例<1%。在慢性肝炎病例中,美国、西欧的乙肝约占10%~30%,丙肝60%~80%,丁肝1%~5%。慢乙肝中约有20%经10~20年后发展为肝硬变,是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原因之一。乙肝疫苗在欧美国家中已作常规儿童计划免疫。在发达国家的丙肝病毒(HCV)感染人数相等或略低于酒精性肝炎,成为肝硬变、晚期肝病和HCC的病因。
张玲霞
关键词:胃肠病急性肝炎儿童计划免疫肝细胞性肝癌慢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金属硫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防治HBV感染的有效方法,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中与HBV抗原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 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HBV抗原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中表达,与含肝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双杂交,在营养缺陷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及X-α-gal蓝白斑双重筛选与肝细胞蛋白结合的蛋白编码基因,进一步用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体外翻译、蛋白间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其相互作用的可靠性。 结果 成功地筛选出HBV前-S2抗原、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X抗原(HBxAg)的肝细胞结合蛋白,发现均有含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菌落。体外免疫共沉淀技术再次证实金属硫蛋白与HBeAg、HBcAg及HBxAg间有确切的结合作用。 结论 金属硫蛋白能与HBV的多种抗原成分结合,在致肝细胞损伤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陆荫英梁耀东成军陈天艳王琳刘妍李克张玲霞杨永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金属硫蛋白免疫共沉淀酵母双杂交系统相互作用蛋白编码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研究进展
2004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细胞之后,肝炎病毒蛋白的表达对与肝细胞中正常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显著的影响。肝炎病毒蛋白对于肝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势必影响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生长以及细胞的恶性转化等环节.因为这些细胞的基本的生命活动现象,都与细胞正常的信号转导有关.肝炎病蛋白对于肝细胞的信号调节的影响,一方面通过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而实现.因此,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肝炎病毒蛋白结合的蛋白基因研究,利用基因差异表达技术对肝炎病毒蛋白反式调节的靶基因进行筛选,阐明肝炎病毒蛋白表达时,能够上调和下调的靶基因类型,对于深入研究肝细胞获得肝炎病毒基因表达之后信号转导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陆荫英刘妍成军梁耀东陈天艳邵清王琳张玲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和意义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乙肝(AHB)和慢性乙型(CHB)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特点及与肝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17例AHB、27例CHB和20名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用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二色或者三色荧光抗体检测,同时检测3组人群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和血常规.结果:AHB的外周血中CD8+CD28+T细胞和CD8+CD38+T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数比正常人和CHB都有明显的升高(P<0.05),而CHB与正常人相比,CD8+CD28+T细胞明显的下降(P<0.05),CD8+CD38+T细胞改变不明显.而且,AHB和正常人相比,CD4/CD8的比值有明显的降低(1.19±0.34vs1.50±0.54,P<0.05).这3组其他细胞亚群没有统计学差异.各T细胞亚群和患者的HBeAg和HBVDNA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某些T细胞亚群,如CD8+CD28+T或CD8+CD38+T细胞的激活可能导致乙肝患者清除病毒.
范振平张玲霞杨斌施明张晖王福生
关键词: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7
2003年
为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 (抗 IdscFv)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将抗 HCV核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获得可与HCV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的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噬菌体集落。随机挑选 6 0个克隆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 ,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和鉴定。获得与HCV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较强的抗 IdscFv阳性克隆 ,并对HCV核心蛋白特异性抗 IdscFv的编码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 ,在随机挑选的 6 0个克隆中 ,有 2 0株克隆ELISA的吸光度(A4 5 0nm)值较高 ,这些噬菌体上清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进行交叉反应后 ,确定了其中有 6株交叉反应较弱 ,结合 2次ELISA重复实验的A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 ,最后确定 1株阳性克隆 ,提取质粒 ,进行DNA序列测定 ,DNA大小为 76 8bp。本实验结果提示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抗 HCV核心蛋白的抗 IdscFv ,为开展用抗
钟彦伟成军王刚洪源王琳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克隆丙型肝炎病毒NS3结合蛋白基因被引量:16
2003年
为克隆与丙型肝炎病毒 (HCV)NS3蛋白结合的肝细胞中的蛋白基因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Ⅲ技术进行筛选。构建HCVNS3蛋白诱饵酵母质粒 ,转化酵母AH10 9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 ,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选择既能在 4重营养缺陷培养基(SD/ Trp Leu Ade His)上生长 ,又能在涂有X α 半乳糖(X α gal)的四缺培养平皿上生长的蓝色菌落 ,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后进行测序 ,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 ,筛选出 19个阳性克隆 ,包括已知功能基因 17个 ,还有 1个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 1个未知功能序列有 4 4 %的同源性 ,初步证明了此基因与HCVNS3有结合活性。说明成功克隆了HCVNS3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为以后研究此基因在HCV致病机制以及在肝细胞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线索。
李克王琳成军陆荫英洪源刘妍张玲霞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克隆丙型肝炎病毒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