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克

作品数:145 被引量:574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0篇肝炎
  • 83篇病毒
  • 72篇肝炎病毒
  • 44篇乙型
  • 44篇丙型
  • 43篇丙型肝炎
  • 41篇乙型肝炎
  • 41篇基因
  • 40篇丙型肝炎病毒
  • 33篇乙型肝炎病毒
  • 28篇酵母
  • 23篇蛋白
  • 23篇核心蛋白
  • 22篇克隆
  • 21篇衰竭
  • 20篇酵母双杂交
  • 18篇杂交技术
  • 18篇肝衰
  • 18篇肝衰竭
  • 16篇反式激活

机构

  • 122篇解放军第30...
  • 12篇解放军第三○...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解放军第三〇...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襄樊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5篇李克
  • 97篇成军
  • 79篇王琳
  • 75篇刘妍
  • 57篇陆荫英
  • 46篇张玲霞
  • 28篇王刚
  • 25篇李莉
  • 21篇王慧芬
  • 20篇钟彦伟
  • 19篇张健
  • 18篇洪源
  • 17篇董菁
  • 15篇段惠娟
  • 15篇牟劲松
  • 14篇闫涛
  • 12篇夏小兵
  • 11篇李雷
  • 11篇林芳
  • 11篇梁耀东

传媒

  • 43篇世界华人消化...
  • 16篇解放军医学杂...
  • 9篇肝脏
  • 6篇中华实验和临...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传染病信息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病毒学
  • 2篇中国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6篇2004
  • 39篇2003
  • 27篇2002
  • 16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4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和鉴定st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筛选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NS3(HCVNS3)特异性噬菌体模拟表位 ,为抗 HCV的疫苗研究探索新途径。方法 以抗 HCVNS3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 ,对人工合成的噬菌体随机七肽库进行 3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筛选过程 ,随机挑取 6 0个克隆 ,经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鉴定并进行交叉反应实验以及竞争抑制性结合实验 ,最后对所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 ,以确定HCVNS3抗原的模拟表位。结果 经噬菌体富集后 ,从随机筛选的 6 0个克隆中得到 13个阳性克隆 ,确定氨基酸序列SRNTxKL为HCVNS3的模拟表位。结论 用噬菌体七肽库成功筛选得到HCVNS3的模拟表位。
钟彦伟成军王刚田小军陈新华李克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模拟表位疫苗研究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6号结合蛋白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确定及转录活性鉴定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6号结合蛋白基因(Hcbp6)序列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根据软件对启动子的预测,选取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3256bp及下游180bp的DNA序列, 分成5段活性区域,分别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该启动子DNA片段,将其克隆至pCAT3中,构建pCAT3-Hcbp6-p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将该质粒分别转染HepG2、NIH3T3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报告基因编码产物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结果发现质粒pCAT3-Hcbp6-1066p和pCAT3-Hcbp6-240p能够指导CAT的表达,其平均吸光度值(A)是pCAT3-basic对照质粒的3.1倍和6.4倍。结论本研究克隆的启动子DNA序列具有转录活性, 这一结果为研究Hcbp6的调节机制,进一步阐明HCV核心蛋白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王琳成军李克洪源
关键词:肝炎病毒丙型启动子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刘妍董菁成军夏小兵李克王琳施双双段惠娟杨继珍
关键词:反式激活细胞启动子SV40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被引量:48
2002年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的功能,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X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的方法以HBV ayw亚型全序质粒pCP10为模板扩增X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扩增并测序鉴定,EcoRI和PstI双酶切后回收连接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并转化酵母AH109,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上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以明确HaxAg是否在其中表达。 结果:成功地扩增出HBx基因,测序鉴定符合Gene Bank报告序列;酶切回收的HBx基因成功地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并转化入酵母细胞AH109中,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X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相对M_r为35000左右。 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BxAg在酵母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
陆荫英李克成军王琳刘妍段惠娟张玲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酵母表达载体
白细胞介素-18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研究鼠白细胞介素 18(IL 18)基因的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作用。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从受植物凝血素(PHA)和脂多糖 (LPS)刺激BALB/c小鼠脾脏细胞中扩增出IL 18的cDNA ,并构建表达IL 18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IL 18,转染PA317细胞 ,以逆转录巢式RT PCR方法 ,验证细胞培养液上清分泌的假病毒颗粒中IL 18的表达 ,将假病毒颗粒感染 2 .2 .15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HBVDNA。成功克隆出 5 80bp的小鼠IL 18全基因并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 ,在转染PA317细胞的上清中检测出含IL 18假病毒颗粒 ,上清感染 2 .2 .15细胞后第 3、5、7、14天 ,HBsAg、HBeAg逐渐下降 ,到14天时HBsAg已变为阴性 ,对HBVDNA有明显抑制作用。IL 18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 ,并有抑制HBsAg。
王琳陆荫英成军于敏李克刘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白细胞介素18逆转录病毒载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被引量:62
2001年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克隆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HCV核心表达质粒 pcDNA3 1( ) core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对照 ;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 ,从中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 ,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 2组 ,分别与 2种不同的接头衔接 ,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 2次消减杂交及 2次抑制性PCR ,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 ,构建cDNA消减文库 ,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 ,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 ,成功构建人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 2 33个白色克隆 ,进行菌落PCR分析 ,其中 2 13个均得到 10 0~ 10 0 0bp插入片段。挑取 6 3个插入片段测序分析 ,其中 6个cDNA片段为未知序列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序列 ,已被GenBank收录。提示 6个新的cDNA全长序列 ,可能是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
刘妍成军王刚李克段惠娟李莉
关键词:反式激活消减杂交丙型肝炎病毒
L-鸟氨酸-L-天冬氨酸治疗肝衰竭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L-鸟氨酸-L-天冬氨酸(L-Ornithine-L-Aspartate,OA)治疗肝衰竭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科收治的51例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持续静脉输入。OA给药方法:5g/h,持续外周静脉或深静脉输入,应用至患者意识清楚,肝性脑病消失。观察治疗前后血氨、ALT、TBIL、PA的变化以及患者意识恢复、肝性脑病消失所需时间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51例肝性脑病患者给予OA治疗后,血氨显著降低,I期肝性脑病需要用药时间短,而II、III期肝性脑病用药时间长,治疗前后肝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OA治疗肝性脑病安全、耐受性好,可显著降低血氨水平。
张玉荣高传义苏海滨李克王慧芬李雷牟劲松闫涛林芳
关键词:肝衰竭肝性脑病
血栓弹力图在肝衰竭连续性血液净化抗凝中的指导作用研究
林芳孙李建李克
HCV核心蛋白与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协同反式激活功能被引量:30
2002年
目的 探讨HCV核心蛋白与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协同反式激活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HCV核心蛋白的重组质粒 pcDNA3.1(-)-core和表达截短型 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Mt;转染HepG2细胞,从转录和翻译水平鉴定病毒基因的瞬时表达;与报告质粒pSV—lacZ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β-半乳糖苷酶(β-gal)表达活性,酶的活性反映了表达的肝炎病毒蛋白对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增强子)功能的影响。结果 构建成HCV核心蛋白及截短型HBV 表面抗原中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core、pcDNA3.1(-)-Mt;在HepG2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病毒蛋白;单独的共转染实验中pcDNA3.1(-)-core、pcDNA3.1(-)-Mt组的β-gal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的4.6和3.2倍,两种质粒共同转染时酶的表达是对照组的8.4倍;表达质粒对β-gal表达的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epG2细胞中表达的HCV核心蛋白和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均具有反式激活SV40早期启动子(增强子)的功能,并且两种蛋白的反式激活功能具有协同特性。本实验有助于解释HCV、HBV感染,尤其是共同感染的致病(癌)机制。
刘妍成军王刚李克段惠娟王琳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关键词:HBV表面抗原核心蛋白反式激活
牛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6同源基因的克隆化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利用不同种属动物之间重要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理论 ,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方法 ,克隆牛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 6 (HCBP6 )的同源基因。方法 首先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以表达HCV核心蛋白的表达载体为诱饵 ,对于百万级的肝细胞cDNA文库酵母进行配合、筛选 ,首先获得人HCBP6的全长编码基因 ,然后应用美国国立生物信息学中心 (NCBI)建立的核苷酸序列数据库 (GenBank)的同源基因的检索 ,搜索与之同源的来源于牛的表达序列标签 (EST)。然后根据基因同源性的原则 ,确定牛HCBP6的同源基因。结果 获得了与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的 36个基因片段 ,其中之一命名为HCBP6。根据基因同源性搜索 ,获得了来源于牛的EST基因序列片段 ,最终确立了牛HCBP6的同源基因。结论 利用不同物种之间基因同源性的原理 ,NCBI数据库GenBank同源基因的搜索 ,获得了牛HCBP6同源基因。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后基因组时代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成军李克王琳陆荫英刘妍王刚张玲霞
关键词:核心蛋白同源基因基因克隆基因序列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