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业明

作品数:57 被引量:578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土壤
  • 18篇人工林
  • 11篇亚热带
  • 11篇微生物
  • 11篇混交
  • 10篇树种
  • 10篇桉树
  • 9篇岩溶
  • 9篇土壤酶
  • 9篇土壤微生物
  • 9篇酶活性
  • 9篇南亚热带
  • 8篇植物
  • 8篇土壤酶活
  • 8篇土壤酶活性
  • 7篇桉树人工林
  • 7篇物量
  • 7篇林下植物
  • 6篇青冈栎
  • 6篇微生物群落

机构

  • 35篇广西大学
  • 17篇中国林业科学...
  • 1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5篇广西壮族自治...
  • 1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南宁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际竹藤中心

作者

  • 57篇尤业明
  • 24篇黄雪蔓
  • 16篇温远光
  • 16篇朱宏光
  • 11篇黄玉清
  • 9篇焦继飞
  • 9篇李先琨
  • 9篇周晓果
  • 8篇蔡道雄
  • 8篇张中峰
  • 6篇张建亮
  • 6篇莫凌
  • 6篇何成新
  • 5篇刘世荣
  • 5篇韦兰英
  • 5篇贾宏炎
  • 4篇吕仕洪
  • 4篇明安刚
  • 4篇严理
  • 3篇招礼军

传媒

  • 13篇广西植物
  • 13篇广西科学
  • 7篇生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中国岩溶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第六届现代生...

年份

  • 8篇2024
  • 6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铁榄群落主要乔木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揭示种群空间分布特征随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种群对空间资源的占据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及分形差异,采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木论自然保护区铁榄群落主要乔木种群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铁榄(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东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小栾树(Boniodendron minius)、稀有濒危种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5个种群在相应的尺度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大小顺序一致,均为:铁榄〉东女贞〉小栾树〉掌叶木〉青檀;在5个种群中,铁榄计盒维数为1.7763最大,接近2,对空间环境的占据能力最强,信息维数(1.7206)也最大,个体聚集强度强,在群落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青檀计盒维数(0.8316)和信息维数(0.8990)最小,对环境的占据利用能力弱,个体聚集程度整体较弱,在群落中处于伴生地位;在0.5~50m的尺度上,关联维数大小顺序为:铁榄(1.7314)〉东女贞(1.6688)〉小栾树(1.6050)〉青檀(0.7868),而掌叶木只有在大的尺度上才出现关联,且关联较强。3个分形维数大小的不同组合,能够全面揭示不同种群格局特征和种群在群落中所处地位的差异。
张建亮李先琨吕仕洪叶铎钟军弟焦继飞尤业明
关键词:关联维数喀斯特森林
不同间伐强度对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被引量:33
2020年
间伐作为我国森林经营的主要措施之一,对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生物多样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不同间伐强度对森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以广西凭祥热林中心经过4种不同强度抚育间伐8年后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轻度间伐ST,34%;中度间伐MT,50%;重度间伐HT,74%;不进行间伐的对照,CK),对林下植被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禾草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MT显著增加杂草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P<0.05),HT显著提高蕨类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P<0.05),ST显著增加木本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P<0.05),与CK相比,ST、MT和HT均能显著增加藤本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P<0.05);不同间伐强度对禾草和木本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HT显著降低了杂草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P<0.05),ST显著降低了蕨类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P<0.05),ST显著增加藤本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ST和HT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异。方差分解分析(Variation partitioning analyses)结果显示,林分和土壤因子对林下植物功能群变异的解释率相似,二者在决定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变异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李萌陈永康徐浩成尤业明温远光温远光蔡道雄朱宏光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间伐强度植物功能群物种丰富度环境解释
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4
2016年
间伐改变了林分环境,影响林木生长及碳储量,准确评估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对碳汇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992年造林并于2005年实施3种不同间伐强度(74%:H、50%:M和34%:L)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实测样木生物量,并结合杉木群落各组分含碳率的实测值,对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H(74%)显著增加了林木的胸径(P<0.01),分别比M(50%)、L(34%)和CK(0%)增加了13.65%、20.74%和18.37%。3种间伐强度之间树高差异均不显著,而CK的树高均大于3种间伐强度的树高,分别比H、M和L增加了6.64%、15.73%和16.70%。与对照相比,H显著增加了林木的单株生物量(P<0.01)。对照林地乔木层的碳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间伐强度的乔木层碳储量(P<0.05),而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3种间伐强度和对照处理杉木人工林之间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为主要碳库,两者所占总的碳储量超过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的97.62%。
黄雪蔓尤业明蓝嘉川刘世荣贾宏炎朱宏光温远光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间伐强度生物量碳储量
广西凭祥不同年龄红椎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59
2016年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控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揭示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关键控制因素的目标出发,以不同年龄红椎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控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红椎林的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RDA结果表明,胸高断面积是影响灌木层物种组成的最主要因子,胸高断面积、坡度和海拔能显著影响影响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分别解释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变异的63%和47%,微环境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变异的最主要因素,而土壤与微环境、土壤与植物两者之间,以及微环境、植物和土壤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的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微环境的独立效应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植物或土壤因素。
尤业明徐佳玉蔡道雄刘世荣朱宏光温远光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方差分解南亚热带
新西兰次生草地生态系统及其调控技术的引进与示范研究
黄玉清何成新莫凌张中峰王新桂刘铭蒋桥生曾丹娟李先琨韦兰英吕仕洪向悟生陆树华丁涛尤业明朱访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是广西科技厅2006年立项,为当年“重大科技成果引进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合同编号:桂科合:0630004-7A-22,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独自承担。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关键词: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牧草生理生态学
杉木林改造成乡土阔叶林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22年
把杉木林改造成乡土阔叶林,不仅能提供高价值木材,而且能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我国目前改造退化针叶林最常见的经营模式之一,但这些改变对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及机制我们尚知之甚少。以南亚热带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重新种植的杉木林、红锥林和米老排林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其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和杉木林相比,改造后的红锥林和米老排林灌木层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极显著降低(P<0.01),但其草本层植物只有物种丰富度极显著降低(P<0.01),多样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改造后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物种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冗余分析(RDA)确定导致林分灌木层植物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杉木林改造成红锥林和米老排林后的冠层透光率、土壤碳氮比、土壤含水量和凋落物碳氮比的显著变化,而冠层透光率和土壤碳氮比的显著变化是导致其林下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发生明显变异的主要因子;(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微地形、乔木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独立效应对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它们的交互效应。该研究为科学经营管理人工林和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提供科学依据。
谭许脉张文肖纳莫雪青高冠女尤业明明安刚明安刚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南亚热带
南亚热带典型针叶林改造成乡土阔叶林后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变化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7
2018年
把针叶林改造成珍贵乡土阔叶林,是近年来亚热带人工林常见的营林措施之一。为了探究这种营林措施对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通过调查该地区典型针叶林和珍贵乡土阔叶林的林下植被,对比了针叶林和阔叶林之间的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组成的差异,并和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分析。结果表明:(1)阔叶林林下木本、禾草、蕨类和藤本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相对针叶林有所减少,其中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林的木本和禾草功能群物种丰富度的下降达到显著水平(P <0.05);(2)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针叶林阔叶化后其林下植物功能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冗余分析(RDA)结果揭示了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土壤碳氮比、土壤全磷、凋落物碳氮比和透射系数是驱动林下植物功能群变化的主要因子,分别解释了林下植被功能群变异的33%、13%、6%、5%、2%和2%。(4)针叶阔叶化引起的冠层结构变化是导致林下植物功能群变异的主因,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尤业明吴溪玭明安刚明安刚陈永康朱宏光温远光朱宏光黄雪蔓
关键词:针叶林功能群环境解释南亚热带
暖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结构和活性对植物地下碳源的响应被引量:1
2016年
该研究以典型的亚热带—温带过渡区森林为对象,采用野外过程监测和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和土壤胞外酶活性分别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活性,并结合微环境因子,重点探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活性对植物地下碳输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周期内,处理均能显著降低三组年龄段林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其变化幅度在-8.72%^-5.72%之间,其中在80年的林分中降幅最大,而在160年的林分中降幅最小;微生物量氮的变化规律与相应的微生物量碳的变化规律相似,但与对照相比其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另外,经壕沟处理2~4个月后,所有林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与对照相比出现增加的现象。处理均能对三组年龄段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40年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处理的响应程度要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林分;与对照相比,壕沟处理样方的腐生真菌的相对丰富度均下降明显,其中在40年和80年林分中的下降幅度达到显著水平,而细菌、放线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均无明显变化;壕沟处理样方的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显著下降,而氧化酶(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相对较小,除80年的林分外,其余林分均不显著。此外,处理均不能显著影响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该研究结果为初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特征以及更加精确预测未来森林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尤业明王娟黄雪蔓孙筱璐唐佐芯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年龄序列
世界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22年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韦菊娴王聪何斌尤业明黄雪蔓
关键词:桉树土壤微生物林分类型林分年龄
桉树高代次连栽对林下植物、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9年
深入研究桉树高代次连栽对林下植物、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对科学了解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压力,防范外来植物入侵风险和土壤质量退化,保持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桉树低代次(第1~2代)、中代次(第3~4代)和高代次(第5~6代)连栽林分为对象,比较研究桉树高代次连栽对林下植物、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林下植物种类和功能群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低代次林分林下以乡土木本植物红背山麻杆、木姜子和白背桐为优势种,乡土木本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占67.46%;在中代次林分中,以乡土草本植物小花露籽草和蔓生莠竹占绝对优势,乡土草本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占78.69%;进入高连栽代数,则以入侵植物鬼针草、飞机草和阔叶丰花草占优势,入侵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占86.25%。研究发现,中、高代次连栽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8种肥力指标及土壤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脲酶、β1,4葡糖苷酶、N乙酰β氨基葡糖苷酶等6种酶活性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8个土壤肥力指标和5种酶活性(土壤酸性磷酸酶除外)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除土壤酸性磷酸酶外,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β1,4葡糖苷酶和N乙酰β氨基葡糖苷酶均与土壤肥力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桉树高代次连栽导致林下乡土植物种类和功能群组成的显著改变,引起土壤肥力和酶活性降低,导致严重的外来植物入侵。
李朝婷周晓果温远光朱宏光朱宏光李晓琼覃志伟李晓琼
关键词:植物功能群土壤肥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