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运淳

作品数:173 被引量:1,130H指数:2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农业科学
  • 87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7篇基因
  • 55篇染色体
  • 42篇玉米
  • 42篇原位
  • 41篇原位杂交
  • 40篇染色
  • 33篇植物
  • 28篇荧光
  • 28篇荧光原位杂交
  • 25篇细胞
  • 24篇水稻
  • 22篇杂交
  • 21篇基因组
  • 17篇凋亡
  • 17篇核型
  • 14篇物理定位
  • 13篇G-带
  • 11篇野生
  • 9篇栽培
  • 8篇野生稻

机构

  • 166篇武汉大学
  • 9篇怀化学院
  • 7篇怀化师范高等...
  • 6篇中国科学院遗...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湖北师范学院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湖北省林业科...
  • 2篇三峡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重庆文理学院
  • 2篇中南林学院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作者

  • 172篇宋运淳
  • 44篇刘立华
  • 34篇宁顺斌
  • 23篇覃瑞
  • 23篇佘朝文
  • 22篇王玲
  • 19篇胡中立
  • 18篇李立家
  • 12篇李宗芸
  • 12篇周明全
  • 10篇韩永华
  • 9篇丁毅
  • 9篇魏文辉
  • 9篇刘静宇
  • 8篇毕学知
  • 8篇杨征
  • 7篇王曼玲
  • 7篇谷明光
  • 7篇何光存
  • 6篇熊志勇

传媒

  • 20篇Journa...
  • 17篇武汉植物学研...
  • 13篇Acta B...
  • 9篇科学通报
  • 7篇遗传
  • 6篇湖北林业科技
  • 6篇云南大学学报...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5篇Develo...
  • 5篇湖北省遗传学...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怀化师专学报
  • 3篇植物学通报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实验生物学报
  • 3篇细胞生物学杂...
  • 3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南林学院学...
  • 2篇生命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 21篇2004
  • 8篇2003
  • 9篇2002
  • 16篇2001
  • 18篇2000
  • 28篇1999
  • 11篇1998
  • 6篇1997
  • 7篇1996
  • 4篇1995
  • 4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蓝与芸薹属5个近缘物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被引量:32
2003年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了甘蓝基因组与芸薹属其它5个近缘物种基因组间的相互关系。以标记的甘蓝(CC,2n=18)的基因组总 DNA为探针,分别同二倍体甘蓝、白菜型油菜(AA,2n=20)、黑芥(BB,2n=16)和异源四倍体芥菜型油莱(AABB,2n=36)、埃塞俄比亚芥(BBCC,2n=34)、甘蓝型油莱(AACC,2n=38)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甘蓝、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所有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不能区分A、C基因组。黑芥染色体上只有零星的弱小信号,埃塞俄比亚芥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18个明显的信号,可以区分出C、B基因组;芥菜型油菜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20个明显的信号,其余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可以区分出A、B基因组。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甘蓝与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较近,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小,而甘蓝与黑芥的亲缘关系较远,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前者高;甘蓝与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间的亲缘关系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李宗芸伍晓明王秀琴宋运淳
关键词:甘蓝芸薹属近缘物种基因组原位杂交
玉米染色体G-带带型的研究被引量:10
1990年
本文对3个玉米自交系,及其中两个自交系的杂交F_1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的G-带带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所有的供试材料G-显带的染色体上都具有两种类型的带纹,我们称A型带和B型带。A型带为沿染色体长轴分布,较细的,密切邻近的多重带纹。不同自交系的A型带带型基本相同,杂交F_1的A型带无明显的异型性。非同源染色体间带型各不相同,某些染色体具有易于识别,特征性较强的A型带标记。B型带一般为深染色的大带,位于染色体的近端区。同一自交系每两个同源染色体的B型带可以配对,不同自交系B型带带型互有不同。杂交F_1某些染色体上的B型带带型异型性明显。具异型性的染色体对中一成员的带型与一个亲本相似,另一成员与另一亲本相似。比较对同一细胞先后作G-和C-显带处理的结果表明,B型带和C-带是相同的。
宋运淳刘立华
关键词:玉米染色体
中国半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的4C核DNA含量测定被引量:9
1993年
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特别是半野生二棱裸粒大麦、半野生二棱退化型大麦、半野生六棱裸粒大麦等是我国特有的资源。研究表明我国西南地区、青藏高原有可能是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然而对我国的半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的核DNA含量的测定,目前尚未见正式报道。DNA含量与物种的起源、进化和变异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研究大麦的起源、进化和分类很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本文报道了我们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半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的4C核DNA含量的测定结果。
丁毅宋运淳余先觉孙天恩
关键词:栽培大麦DNA
水稻间期核、粗线期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FISH分辨率的比较被引量:2
2002年
利用水稻第 4染色体上的两个BAC(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克隆作为探针 ,对水稻间期核、减数分裂染色体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FISH) 结果表明 ,它们的杂交信号在水稻第 4染色体短臂上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两信号完全重叠 ,而在早粗线期染色体上可以分开 已知它们间的遗传距离为 2cM ,在粗线期染色体上两信号点彼此邻近但未重叠 ,两信号点中心的物理距离为 0 .36μm ,在间期核上两个信号点完全分开 ,相距 (2 .0 6± 1.15 ) μm 说明在水稻第 4染色体上 ,减数分裂粗线期FISH可以分辨相距约 2cM的两个标记
李宗芸熊志勇金危危宋运淳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辨率水稻
利用高灵敏的TSA-FISH在玉米中定位bz1、bz2基因(英文)被引量:1
2002年
植物中 ,程序性细胞死亡 (PCD)发生在植物生殖和发育的许多方面 ,已有的研究表明 ,在玉米种子的发育过程中 ,胚乳组织经历了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bz1 (bronze)和bz2是与种子的糊粉层发育相关的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 ,在玉米基因组中 ,bz1基因所在区域是重组热点 ,bz2与类黄酮的酰化、糖基化、转运、沉积等有关 ,基因的物理定位有利于基因的分离和克隆。TSA FISH (Tyramidesignalamplification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是一种新颖的高灵敏度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它的主要反应原理是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和标记的酪胺分子 (tyramide)的苯环部分反应 ,使荧光标记的酪胺分子在直接带有或间接带有HRP报告分子的探针周围沉积 ,信号因此得以极大的放大 ,从而大大提高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灵敏度 ,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动物和人类组织化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中 ,2 0 0 1年才应用于植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利用这一技术 ,我们将bz1基因定位于玉米的第 9染色体的短臂和第 1染色体的长臂上 ,其信号点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 40 .2 ,75 .4;bz2基因定位于玉米的第 1染色体的长臂和第 5染色体的短臂上 ,其信号点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2 1 .6,1 5 .3。本文讨论了TSA FISH技术在植物中小的。
李宗芸宁顺斌韩永华刘立华宋运淳
关键词:程序性细胞死亡荧光原位杂交玉米
莲藕组织总RNA的快速提取方法被引量:24
2005年
莲藕组织富含多糖、脂质、酚类等物质,用一般的方法较难提取高质量的RNA。在改进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高效、简单的CTAB-L iC l提取法,能快速提取高质量的莲藕组织总RNA,并且产率高、完整性好、纯度高,能进一步满足RT-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此外,该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富含多糖、脂质、酚类等物质的植物组织总RNA的提取。
王曼玲朱虹琳周明全胡中立宋运淳
关键词:酚类物质快速提取方法莲藕RT-PCR生物学实验
大麦45S和5SrDNA定位及5SrDNA伸展纤维的FISH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和5SrDNA在大麦(HordeumvulgareL.)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确定分析,较强的45SrDNA信号共有2对,分别分布在大麦的第1染色体的短臂和第2染色体的长臂。而5SrDNA则只有1对杂交信号,位于第3染色体的长臂,但信号较弱。用伸展DNA纤维的荧光原位杂交(Fiber-FISH)技术测定了5SrDNA在大麦的基因组中的拷贝数,计算出5SrDNA的拷贝数约为408~416。对大麦品种中rDNA位点数目的可变性进行了讨论。
赵丽娟李立家覃瑞熊怀阳宋运淳
关键词:大麦RDNA
细胞毒素类药物诱导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凋亡细胞电泳行为的研究
1999年
宁顺斌宋运淳王玲刘立华
关键词:细胞毒素类程序性死亡凋亡细胞植物细胞药物诱导中期染色体放线菌酮
与Pi-2(t)基因连锁的栽培稻BAC克隆在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中的比较物理定位被引量:2
2001年
用栽培稻遗传图第 6连锁群中与 Pi- 2 ( t)紧密连锁的 RFL P标记 RG64及其筛选出来的 BAC克隆3 8D17作为探针 ,对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 FISH) ,供试探针 RG64及 BAC克隆 3 8D17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第 6染色体 .药用野生稻杂交信号的百分距离分别为 4 4 .87± 5 .3 3和 4 6.5 0± 4 .5 7,而栽培稻则为 3 5 .85± 3 .0 6和 3 6.0 5± 2 .4 4 ,信号检出率相应地为 7.14 %、4 2 .5 3 %、8.0 9%和 4 0 .78% .BAC克隆和RFL P探针杂交位置几乎一致 ,由此推知 ,与抗性基因 Pi- 2 ( t)连锁的 BAC克隆在药用野生稻中的同源顺序就在第6染色体杂交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 .在未封阻的情况下 ,药用野生稻多个染色体上具有信号 ,这表明它和栽培稻的Cot- DNA重复序列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同源性 .文中讨论了栽培稻 BAC克隆对药用野生稻原位杂交物理作图的可行性和 Cot- DNA的制备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 .
李霞李宗芸覃瑞何光存宋运淳
关键词:药用野生稻栽培稻BAC克隆
野生一粒小麦的G—显带核型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用改良的ASG法在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boeoticum)有丝分裂染色体上显示了清晰的G—带.比较分析了早中期、中期染色体的G—带核型.结果表明,早中期和中期染色体都显示了密切邻近的、细而分布相对均匀的多重的G—带带纹.同源染色体的带纹数目、分布位置和染色深浅基本一致,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配对,中期各染色体的带纹数目均少于早中期相应染色体,减少程度基本一致.讨论了野生一粒小麦的G—显带技术及G—带的应用等问题.
佘朝文宋运淳刘立华
关键词:野生G-带核型研究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