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华

作品数:45 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染色体
  • 20篇染色
  • 18篇玉米
  • 14篇原位
  • 13篇原位杂交
  • 12篇基因
  • 11篇细胞
  • 11篇核型
  • 10篇凋亡
  • 9篇G-带
  • 6篇荧光
  • 6篇荧光原位杂交
  • 6篇杂交
  • 6篇同源
  • 5篇植物
  • 5篇杉木
  • 5篇同源序列
  • 5篇种源
  • 5篇物理定位
  • 5篇细胞凋亡

机构

  • 43篇武汉大学
  • 5篇怀化师范高等...
  • 2篇湖北师范学院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南林学院
  • 1篇河南职业技术...
  • 1篇三峡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45篇刘立华
  • 44篇宋运淳
  • 11篇宁顺斌
  • 10篇王玲
  • 8篇佘朝文
  • 5篇毕学知
  • 5篇韩永华
  • 5篇杨征
  • 4篇李占林
  • 4篇任南
  • 3篇亓翠英
  • 3篇李立家
  • 3篇鄢慧民
  • 2篇覃瑞
  • 2篇杭超
  • 2篇李宗芸
  • 2篇魏文辉
  • 2篇黄阜峰
  • 1篇李霞
  • 1篇王小兰

传媒

  • 7篇Journa...
  • 6篇Acta B...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湖北林业科技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南林学院学...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2篇怀化师专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遗传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河南职业技术...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Develo...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12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0
  • 1篇198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植物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方法被引量:7
1999年
介绍一种由动物细胞凋亡ISEL技术衍生的 ,并与原生质体染色体制片技术相结合的植物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方法 ,此方法简单、直观、灵敏度高 ,避免了假阳性和非特异性信号的出现 ;可同时从染色体、核以及DNA不同层次对植物细胞凋亡的特征进行原位检测 ,并可观察它们在凋亡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征及动态变化 .用此方法检测了盐胁迫诱导的玉米根尖细胞凋亡 。
宁顺斌宋运淳王玲刘立华
关键词:染色体制片细胞凋亡盐胁迫植物细胞
玉米cyclin Ⅲ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物理定位被引量:7
1997年
本文首次报道了玉米低拷贝基因cyclinⅢ(B-类)生物素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定位结果。供试探针为该基因的cDNA克隆,其长度仅为16kb。结果表明,探针的信号分布在第6染色体短臂和第9染色体长臂,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7005±331和8686±164,检出率分别为829%和683%。文中对基因的物理位置与功能间的关系等作了讨论。
任南宋运淳毕学知刘立华
关键词:玉米染色体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杉木二种源核型和带型的比较研究
1994年
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源的核型、C-带、C-带带型均具有明显的杂合性。通过分析各种源的杂合稳定性,发现两者存在差异及两种源杂合稳定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对染色体杂合稳定性与遗传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杨彦玲刘立德宋运淳刘立华
关键词:杉木染色体核型带型杂合型
黑麦染色体ASG法G-带核型的研究
1998年
本文用改良ASG法对黑麦(Secalecereale)的G-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用此方法在黑麦的有丝分裂晚前期、早中期、中期染色体的全长均里承出了清晰的密切邻近的多重G-带带纹.黑麦染色体G-带的带纹数目多、细窄而大小校相近、密集而分布较均匀;同源染色体带纹的数目、分布位置、染色深浅基本一致,可较为准确地配对.随着分裂时期的推进,G-带带纹数目减少,减少幅度与杂色体缩短幅度基本一致.对黑麦G-带的特征,变动任和应用及G-显带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佘朝文宋运淳刘立华
关键词:黑麦G-带中期染色体核型
植物基因染色体定位和编程性细胞死亡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宋运淳李立家刘立华宁顺斌刘静宇金危危韩永华魏文辉佘朝文胡中立覃瑞任南毕学知李宗芸杨征鄢慧民亓翠英王玲李霞毛宁辉
以植物为主要材料从不同层次上分析了染色体结构,首创了适于多种植物ASGG-显带程序后,近年结合DAPI染色和去模糊软件分析开拓了重复性高,简便易行的多重荧光显带的技术。用水稻和拟南芥以及玉米的相关基因做探针,进行有丝分裂...
关键词:
关键词:原位杂交染色体定位细胞凋亡
水稻染色体G-带的研究被引量:23
1990年
用改良的ASG法首次在籼稻(O.sativa subsp.indica)品种珍汕97和粳稻(O.subsp.iaponica)品种秀岭的有丝分裂染色体上显示了G-带,并作了相应的G-带核型分析。就同一材料来说,随着有丝分裂时期的推进,染色体上带纹数目逐渐减少。籼、粳亚种间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G-带带纹特征彼此相似。讨论了水稻G-带带型与染色体不同区域分化的关系;G-带带型与籼、粳稻分歧的关系;以及G-显带的方法。
姚青宋运淳刘立华
关键词:水稻染色体G带
药物诱导的玉米根尖细胞凋亡被引量:40
2000年
同时应用DNALaddering、DNAGelBlot以及基于染色体涂片的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从染色体、细胞核和DNA不同水平对细胞毒素类药物放线菌D、放线菌酮和秋水仙碱诱导的玉米 (ZeamaysL .)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死亡作了检测。结果表明 :同动物中一样 ,这些药物诱导的玉米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死亡也具有DNALadder、染色质和细胞核浓缩等典型的凋亡特征 ,说明这些细胞毒素类药物能够诱导植物体内的细胞凋亡。
宁顺斌宋运淳王玲刘立华
关键词:细胞凋亡植物
玉米中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相关基因rb同源序列的检出及其荧光原位杂交
1999年
杨征蔡陈棱刘立华宋运淳
关键词:凋亡相关基因哺乳动物细胞同源序列发育生物学玉米基因表达与调控
节节麦细胞不同分裂时期和阶段的G-带核型及其变动性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采用改良的ASG法获得了中期和 3个染色体凝缩程度不同的早中期阶段 (分别称为早中期Ⅰ、Ⅱ、Ⅲ )染色体的G_带 ,并进行了G_带核型和变动性分析。所分析的分裂时期和阶段 ,每条染色体的全长显示出了密切邻近的多重的带纹 ,带纹细窄、大小较相近 ,带间区小 ,带纹分布较密集而均匀。随着有丝分裂进程推进 ,染色体的带纹数目减少 ,早中期Ⅰ、Ⅱ、Ⅲ至中期单倍染色体组的G_带带纹总数分别减少 41 %、3 6 %、2 8%,而染色体组的绝对长度分别缩短 43 %、3 7%、2 7%,带数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的幅度几乎相等。早中期Ⅰ至早中期Ⅱ、Ⅲ和早中期Ⅱ至早中期Ⅲ的带纹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幅度也基本一致。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之间带纹减少和染色体缩短的比例不尽相同 ,有一定的变幅。早中期Ⅰ、Ⅱ、Ⅲ和中期染色体组中每单位绝对长度的带数 (带 /μm)分别为 2 .1 9、2 .2 2、2 .3 2和 2 .2 9,差异不大。对节节麦G_带的特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佘朝文宋运淳刘立华
关键词:节节麦染色体G-带核型
节节麦的G-带核型及其变动性分析
采用改良的ASC法获得了中期和三个染色体凝缩程度不同的早中期阶段(分别称为早中期Ⅰ、Ⅱ、Ⅲ)染色体的G-带,并进行了G-带核型和变动性分析。所分析的分裂时期和阶段,每条染色体的全长显示出了密切邻近的多重的带纹,带纹细窄、...
佘朝文宋运淳刘立华
关键词:节节麦染色体G-带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