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莉菊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原虫
  • 3篇疟原虫
  • 2篇红内期
  • 2篇恶性疟
  • 2篇恶性疟原虫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2篇超微结构定位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电镜
  • 1篇电镜研究
  • 1篇药理
  • 1篇约氏疟原虫
  • 1篇疟疾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观察
  • 1篇裂殖子
  • 1篇免疫
  • 1篇脑型疟

机构

  • 5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吴莉菊
  • 3篇刘尔翔
  • 2篇邵葆若
  • 2篇缪为民
  • 1篇潘玉蓉

传媒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年份

  • 3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约氏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定位的免疫电镜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应用LR White低温包埋法并结合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保护性单克隆抗体M26-32识别的约氏疟原虫红内期抗原进行了超微结构定位。结果表明与单克隆抗体M26-32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主要定位于早期滋养体、晚期滋养体、裂殖体和裂殖子的细胞质,为无性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共同抗原;在滋养体发育过程中该抗原有所增加,一部分可通过原虫的胞吐作用运出并定位于邻近虫体的感染红细胞细胞质。
吴莉菊刘尔翔李文渌朱滋杨潘玉蓉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抗原定位单克隆抗体
小鼠、大鼠和犬口服抗疟化合物5-三氟乙酰伯氨喹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1993年
小鼠一次 ig5-三氟乙酰伯氨喹(M 8506)LD_(50)剂量引起肝、脾病变。大鼠 ig60 mg/(kg·d)×28d 肝、心、肾发现病变。犬连续 ig≥5mg/(kg·d)×5d 时肝、脾、心、肾及胃肠发现病变,个别犬出现肠套迭及坏死。上述脏器的病变可于停药后恢复。M 8506剂量为伯氨喹两倍时,两药引起的脏器病变及程度基本相同。
吴莉菊朱滋杨邵葆若
关键词:抗疟药病理伯氨喹啉药理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185 kDa和82/41 kDa保护性抗原的超微结构定位
1993年
用LR White树脂低温包埋感染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红细胞,用保护性单克隆抗体F6-D3和F6-C2并结合蛋白A-胶体金探针免疫标记恶性疟原虫红内期185kDa和82/41kDa蛋白。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F6-D3识别的185kDa蛋白定位于游离的和细胞内的裂殖子表面以及未成熟裂殖体的细胞质、质膜及带虫泡膜。而单克隆抗体F6-C2识别的82/41 kDa蛋白则定位于未成熟裂殖体及成熟裂殖子的棒状体中。从超微结构上表明185 kDa和82/41 kDa保护性抗原分别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裂殖子表面抗原和裂殖子棒状体抗原。
吴莉菊刘尔翔朱滋杨缪为民
关键词:疟原虫裂殖子超微结构抗原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145/102 kDa抗原的超微结构定位
1993年
用LR White低温包埋法及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保护性单克隆抗体M26-32识别的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内期145/102 kDa抗原进行超微结构定位研究。发现金颗粒主要定位在该株原虫红内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及裂殖子的细胞质中;一些金颗粒则定位于原虫表面的复合膜或散布在感染红细胞的细胞质中。表明145/102kDa抗原是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内期各无性发育阶段的共同细胞质抗原,其一部分可途经原虫表面的复合膜而被转运到感染红细胞的细胞质。
吴莉菊刘尔翔缪为民李文渌朱滋杨
关键词:疟原虫胶体金标记超微结构
脑型疟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991年
脑型疟是恶性疟中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以T淋巴细胞参与为主的细胞免疫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鼠脑型疟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感染恶性疟原虫的宿主红细胞表面结节与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导致的脑微血管床阻塞则是人脑型疟的主要病理特征。已阐明了与结节有关的三种蛋白质,鉴定出三种与细胞粘附直接有关的宿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研制针对这些细胞粘附相关的蛋白质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可望开拓出特效的脑型疟防治新方法。
吴莉菊邵葆若
关键词:疟疾发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