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尔翔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原虫
  • 8篇疟原虫
  • 4篇抗原
  • 4篇恶性疟
  • 4篇恶性疟原虫
  • 3篇免疫
  • 3篇红内期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约氏疟原虫
  • 2篇疟疾
  • 2篇细胞
  • 2篇抗体
  • 2篇抗原B
  • 2篇克隆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2篇超微结构定位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含量

机构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篇刘尔翔
  • 3篇强伯勤
  • 3篇吴莉菊
  • 2篇毛映红
  • 2篇缪为民
  • 2篇袁建刚
  • 2篇樊汝恭
  • 1篇吴宁华
  • 1篇李凤舞
  • 1篇何惠珍
  • 1篇林澄涛
  • 1篇程小款
  • 1篇朱莹
  • 1篇钟伟民
  • 1篇陈佩惠
  • 1篇沈珝琲
  • 1篇潘玉蓉
  • 1篇陈菊凤
  • 1篇强伯勤

传媒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1997
  • 2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7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细胞亚群在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中的保护性免疫作用被引量:3
1992年
对约氏疟原虫有保护性免疫的BALB/c小鼠,体内注射单抗去除CD^(4+)或CD^(8+)T细胞后,对保护性免疫无明显影响。但将它们脾细胞中CD^(8+)T细胞注入裸鼠,可以转移部分免疫力,而注入CD^(4+)T细胞则不能。在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模型中,由于在感染早期原虫侵入网织红细胞,CD^(8+)T细胞可被激活而有杀伤作用。在晚期,抗体在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毛映红樊汝恭刘尔翔苏卫赵子姗
关键词:T细胞亚群约氏疟原虫保护性免疫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cDNA库的组建及克隆的筛选被引量:4
1989年
从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中分离纯化总mRNA,将其逆转录为cDNA,组入表达型载体λgt11,建立了恶性疟原虫中国海南岛分离株FCC1/HN红内期cDNA库。经大肠杆菌表达后用抑制性单克隆抗体M26-32、F6-C2、F6-D3筛选。杭有27个克隆与M26-32作用、34个克隆与M26-32和F6-C2都反应。对筛选结果进行了分析。这些阳性克隆的表达产物有可能作为疟疾疫苗的组成部分。
程勤沈珝琲强伯勤余曙华吴宁华陈菊凤樊汝恭程小款李文渌毛映红刘尔翔
关键词:疟原虫单克隆抗体
约氏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定位的免疫电镜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应用LR White低温包埋法并结合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保护性单克隆抗体M26-32识别的约氏疟原虫红内期抗原进行了超微结构定位。结果表明与单克隆抗体M26-32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主要定位于早期滋养体、晚期滋养体、裂殖体和裂殖子的细胞质,为无性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共同抗原;在滋养体发育过程中该抗原有所增加,一部分可通过原虫的胞吐作用运出并定位于邻近虫体的感染红细胞细胞质。
吴莉菊刘尔翔李文渌朱滋杨潘玉蓉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抗原定位单克隆抗体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185 kDa和82/41 kDa保护性抗原的超微结构定位
1993年
用LR White树脂低温包埋感染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红细胞,用保护性单克隆抗体F6-D3和F6-C2并结合蛋白A-胶体金探针免疫标记恶性疟原虫红内期185kDa和82/41kDa蛋白。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F6-D3识别的185kDa蛋白定位于游离的和细胞内的裂殖子表面以及未成熟裂殖体的细胞质、质膜及带虫泡膜。而单克隆抗体F6-C2识别的82/41 kDa蛋白则定位于未成熟裂殖体及成熟裂殖子的棒状体中。从超微结构上表明185 kDa和82/41 kDa保护性抗原分别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裂殖子表面抗原和裂殖子棒状体抗原。
吴莉菊刘尔翔朱滋杨缪为民
关键词:疟原虫裂殖子超微结构抗原
疟原虫抗原B表位NKNDD和NANP串联重复片段与脊灰病毒全长cDNA嵌合体的构建
1997年
人工合成含有恶性疟原虫抗原B表位NKND的单拷贝抗原基因片段NKNDD和恶性疟原虫环子抱子蛋白CSP的重复性抗原B表位NANP的2拷贝基因片段,将NKNDD和(NANP)。分别进行自串联后克隆到中介载体PSKMM,得到一系列不同拷贝数的串联多拷贝克隆。从(NKNDD)n/PSKMM和(NANP)n/pSKMM的各拷贝克隆中挑选3、4、5、8拷贝的(NKNDD)n/PSKMM和4、6拷贝的(NANP)n/pSKMM,将(NKNDD)n和(NANP)n从中介载体转移到表达型载体pSV202H+,得到3、4、5、8拷贝的(NKNDD)n和4、6拷贝的(NANP)n插入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Mahoney株全长cDNA的N-AgⅠ区域所构成的嵌合体。实验中由于引入了半定量杂交技术,使得单位DNA片段的系列串联和克隆过程明显简化。
林澄涛袁建刚屠郑陈菊凤刘尔翔强伯勤
关键词:疟疾疫苗病毒嵌合体
肝炎患者细胞免疫的研究
1979年
应用改进的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测试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以植物血凝素(PHA)为刺激因子,133名迁肝患者中有53.4%,18例慢活肝患者中有72.2%,12例急性肝炎患者中有50%呈现白细胞移动抑制,而27名健康人均出现抑制现象。以粗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抗原,在79例肝炎患者中,有77.2%出现异常反应,而在25名健康人中只有4%为阳性。以肝细胞膜脂蛋白(LPI)为抗原,133例迁肝中有18.1%,18例慢活肝中有44.4%,12例急性肝炎中有25.0%呈异常反应,而在32名健康人中只有3.1%异常。
刘尔翔刘云嵘何惠珍樊汝恭季秀珍
关键词:肝炎患者细胞免疫HBSAG
中国海南岛人恶性疟原虫基因文库的构建及环子孢子蛋白基因的筛选
1992年
本文介绍了以噬菌体λEMBL3为载体的中国海南岛人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基因文库的构建。所得重组体的数目为3.3×10~4pfu,其相当于构建完整基因库理论计算值的6倍。作者以人工合成的巴西株恶性疟环子孢子蛋白基因重复序列区的24-mer寡核苷酸(AATGCAAACCCAAATGCAAACCCA)作探针,进行噬斑原位杂交,筛得三株阳性克隆。对其一重组体进行酶谱分析和Southern印迹实验,环子孢子蛋白基因被定位于HindⅢ和BamHI联合降解后所得的的4kb大小的片段上。
钟伟民强伯勤陈菊凤樊汝恭刘尔翔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基因文库CSP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145/102 kDa抗原的超微结构定位
1993年
用LR White低温包埋法及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保护性单克隆抗体M26-32识别的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内期145/102 kDa抗原进行超微结构定位研究。发现金颗粒主要定位在该株原虫红内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及裂殖子的细胞质中;一些金颗粒则定位于原虫表面的复合膜或散布在感染红细胞的细胞质中。表明145/102kDa抗原是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内期各无性发育阶段的共同细胞质抗原,其一部分可途经原虫表面的复合膜而被转运到感染红细胞的细胞质。
吴莉菊刘尔翔缪为民李文渌朱滋杨
关键词:疟原虫胶体金标记超微结构
疟原虫抗原B表位NKND在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中的表达
1997年
疟原虫抗原B表位NKND是由本课题组首先报道的一个新的疟疾抗原表位.它是存在于多种不同疟原虫分离株中的保守序列.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制备口服活疫苗,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其鞭毛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有利于激发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人工合成8肽的实验中[2]发现NKNDD可增强NKND对相应抗体的亲和力.将人工合成的NKNDD寡核苷酸片段插入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表达体系中,经Western杂交鉴定,表达出具有多拷贝NKNDD表位的重组鞭毛蛋白.
袁建刚屠郑徐菁刘宇梁刘尔翔强伯勤
关键词:疟疾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
顺式氯氰菊酯对嗜人按蚊和斯氏按蚊幼虫蛋白含量、蛋白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 :探讨杀虫剂顺式氯氰菊酯 (奋斗呐 )灭蚊作用机理。方法 :分别用 0 .697nmol/ L、1.393nmol/ L奋斗呐处理嗜人按蚊和斯氏按蚊 3龄幼虫 ,待生长至 4龄 ,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及蛋白酶和羧酸酯酶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用药组幼虫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 ,蛋白酶与羧酸酯酶活力显著降低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奋斗呐对蚊幼虫蛋白质含量及蛋白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有显著的影响。
李凤舞朱莹陈佩惠刘尔翔
关键词:灭蚊嗜人按蚊斯氏按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