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赫

作品数:21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动脉
  • 9篇颅内
  • 7篇血管
  • 6篇动脉瘤
  • 6篇栓塞
  • 6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4篇再狭窄
  • 4篇球囊
  • 4篇椎动脉
  • 4篇成形术
  • 3篇预后
  • 3篇支架内再狭窄
  • 3篇术后
  • 3篇缺血
  • 3篇颈动脉
  • 2篇弹簧圈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痉挛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呼和浩特市第...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武警辽宁省总...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刘赫
  • 15篇钟红亮
  • 15篇贾建文
  • 12篇孙永全
  • 7篇李荧
  • 7篇李彤
  • 2篇宋英伦
  • 2篇张卫国
  • 1篇郭树彬
  • 1篇李谈
  • 1篇谭可
  • 1篇赵奇煌
  • 1篇郭鹏
  • 1篇李雄
  • 1篇张世龙
  • 1篇李涛
  • 1篇翟仁友
  • 1篇王宇
  • 1篇李丽华
  • 1篇谢湘桂

传媒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中国病案
  • 3篇中华介入放射...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5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致后循环脑缺血的效果分析
2015年
目的总结因椎动脉狭窄致后循环脑缺血的患者行支架成形手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47例因椎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于我科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共留置支架52枚,其中椎动脉V1段为46枚,V4段6枚。所有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随访,平均随访6.3月。分析动脉狭窄改善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支架成形术。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率为85.1%(40/47);术前狭窄率(75.2±6.7)%,术后狭窄率为(7.6±6.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RS)9处(17%),8处为椎动脉起始部,1处为V4段。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缺血性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尽量避免IRS等术后并发症。
刘赫贾建文钟红亮李荧孙永全
关键词:支架成形术脑缺血椎动脉狭窄支架内再狭窄
反复腰穿与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比较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比较分析反复腰椎穿刺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某三级医院治疗2014年1月-2016年12月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85例,根据行反复腰椎穿刺引流或腰大池持续引流,分为反复腰穿引流组(A组)90例和腰大池持续引流组(B组)95例。术后监测体温、脑脊液,行经颅多普勒、头颅CT检查。随访时应用m RS评分和Barthel Index评分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A组外引流总量较B组有所减少(A组50ml,B组250ml),发热的发生率较低(A组7.8%,B组20%),抗菌药物使用率(A组7.8%,B组20%)以及专项费用(A组500元,B组4000元)均较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16.7%,20%)、继发脑梗死发生率(10%,10.5%)以及脑积水发生率(7.8%,8.4%)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无明显差异。B组发生顽固性神经根痛7例,引流管梗阻11例,二次置管8例,接口脱落6例。结论反复腰穿引流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相当,反复腰穿引流的并发症更少,而且更加简便、经济。
杨丰兵呼格吉乐巴图田志华刘赫
关键词:腰椎穿刺腰大池引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脑积水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红细胞数、颅内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栓塞术后3、7、10及14 d红细胞数、颅内压水平、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栓塞术后CVS、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8%、10%)显著低于对照组(28%、30%,P<0. 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后的老年患者早期应用腰大池引流优于腰椎穿刺,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CVS及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
贾建文钟红亮彭汤明杨洪超刘赫李彤李荧孙永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腰大池引流脑血管痉挛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而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成形术前与术后狭窄率,ISR发生情况,ISR症状与椎动脉直径、供血侧别的关系,不同ISR症状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47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共20例患者发生ISR,其中,症状加重的ISR患者9例,症状未加重或无症状的ISR患者11例;椎动脉直径≥3.5mm患者7例,椎动脉直径﹤3.5 mm患者13例;优势及均势供血侧患者4例,非优势供血侧患者16例。未发生ISR患者和发生ISR患者的术前动脉狭窄率分别为(73.7±7.6)%、(76.4±8.3)%,术后动脉狭窄率分别为7.4%(6.1%,9.6%)和8.9%(7.4%,10.3%)。症状加重的ISR患者的术前动脉狭窄率为(79.4±7.1)%,术后动脉狭窄率为9.4%(8.2%,11.4%);症状未加重或无症状的ISR患者的术前动脉狭窄率为(75.2±8.1)%,术后动脉狭窄率为7.5%(6.8%,8.6%)。不同病变动脉直径、供血侧别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ISR发生情况及症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生ISR的患者均未见新发症状及症状未再次加重。结论ISR更易发生于椎动脉直径﹤3.5 mm或非优势供血侧,但发生ISR后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可通过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获得较好的预后。椎动脉直径≥3.5 mm或优势及均势供血侧发生ISR的风险较低,一旦发生ISR,患者的症状可能明显加重,可以通过再次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获得较好的预后。
李谈朴柄达钟红亮杨洪超贾建文汪阳刘赫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预后
颈动脉分叉部支架成形术中支架直径与术后血流动力抑制的相关性分析
2017年
目的探究在颈动脉分叉部支架成形术中,留置支架的直径与发生血流动力抑制的(Hemodynamic Depression,HD)相关性。方法总结我科1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接受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6例,依据传统方法选择支架直径;B组68例选择较小直径支架。比较分析直径、球囊直径与对术后的狭窄率、HD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症状都得到改善。A组留置支架直径(9.1±0.3)mm,B组留置的支架直径为(8.3±0.2)mm,两组存在显著差异;A组21名(45.7%)发生HD;B组10名(14.7%)发生HD,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留置支架直径较小组HD发生率低。两组球囊直径分别为(4.9±0.2)mm及(4.8±0.1)mm,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狭窄率分别为(76±9)%及(74±8)%,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率分别为(15±6)%及(17±10)%,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1例出现术后脑血症状,B组患者未出现相关脑缺血症状。Logistis回归分析显示A组(大直径)发生HD的风险是B组(小直径)的4.405倍。结论选用较大支架会更易发生术后HD。与之相比,选用较小直径的支架会减少HD发生率,并且可以使狭窄病变获得相同程度的改善。
刘赫辛百龙李彤钟红亮贾建文杨洪超王彬诚孙永全
关键词:直径球囊
PlGF基因转染的人间充质干细胞(PlGF-hMSCs)对于缺血心肌的血管增生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在亚急性行期移植PlGF基因转染的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对于大鼠梗塞心肌的血管新生作用。方法使用腺病毒将PlGF基因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测定体外hMSCs及PlGF-hMSCs的PlGF蛋白表达水平。大鼠心肌梗塞一周后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DMEM)、hSMCs移植组、PlGF-hMSCs移植组。在移植后一个月观察心肌梗塞交界区的PlGF蛋白表达水平、血管新生以及心肌梗塞体积,并进行评价。结果体外实验中,PlGF-hMSCs的Pl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MSCs及对照组。移植后一个月,hMSCs及PlGF-hMSCs两组在缺血心肌的梗塞交界处PlGF的蛋白水平、血管新生数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梗塞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上述观察指标在PlGF-hMSCs移植组显著好于hMSCs移植组。结论 PlGF因子对于心肌梗塞缺血有促进血管新生,缩小心肌梗塞体积的作用,提示着PlGF-hMSCs在临床治疗心肌梗塞方面可能有着更好的治疗作用。
刘赫许涛孙永全
关键词:胎盘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
脑膜中动脉栓塞联合硬通道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初探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旨在初步探究脑膜中动脉(MMA)栓塞联合硬通道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CSDH患者。其中35例接受单纯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5例接受MMA栓塞治疗,必要时联合硬通道穿刺。通过微导管超选进入脑膜中动脉,利用Onyx胶选择性栓塞脑膜中动脉的责任分支,对血肿较厚及中线移位的患者立即进行硬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血肿吸收、复发情况及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结果全部40例CSDH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血肿清除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5例接受单纯硬通道穿刺引流,平均随访时间(8.1±3.7)周,2例(5.7%)复发。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进行了7次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其中原发患者4例,复发患者1例;栓塞联合引流4例,单纯栓塞1例;单侧栓塞3例,双侧栓塞2例,中位随访时间(19.0±7.0)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结论初步证实脑膜中动脉栓塞联合硬通道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值得期待。
张浩宇宋英伦杨洪超贾建文钟红亮李雄李彤汪阳刘赫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栓塞脑膜中动脉介入治疗
球囊辅助栓塞治疗老年人破裂型囊状颅内动脉瘤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破裂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在急性期球囊辅助栓塞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选择76例老年破裂型囊状动脉瘤患者,共发现动脉瘤81枚;75枚动脉瘤的瘤体/瘤颈(body/neck,B/N)≥1,其中B/N≥2的有29枚,使用球囊辅助技术1次栓塞即达到满意效果。1≤B/N〈2的有36枚,30枚动脉瘤使用球囊辅助技术1次栓塞即达到满意效果;另外6枚动脉瘤急诊I期行球囊辅助部分栓塞,动脉瘤残余部分Ⅱ期行支架辅助栓塞术。另外有4枚B/N〈1,急诊使用支架结合技术进行栓塞。2枚未能成功栓塞的动脉瘤皆为非出血责任病灶。栓塞术中球囊扩张次数平均为(2.1±1.3)次,单次扩张充盈时间平均为(33.4士14.1)s。结果球囊辅助栓塞术中发生动脉血栓患者2例(2.7%),4枚动脉瘤(5.3%)术中发生破裂。术中无支架相关性血栓形成。出院时Glasgow评分良好68例,较差8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无迟发血管内血栓及颅内梗死灶。结论在急性期老年破裂型动脉瘤的栓塞术使用封堵球囊安全有效,特别在预防动脉瘤破裂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张世龙孙永全刘赫李荧翟仁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急性期球囊及支架辅助栓塞破裂型颅内动脉瘤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期球囊辅助与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急性期采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技术栓塞的91枚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球囊辅助栓塞37例,支架辅助栓塞5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设计方法,用卡方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动脉瘤的位置分布、形态、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球囊辅助栓塞组的动脉瘤颈宽度明显小于支架辅助栓塞组[(3.31±1.63)mm vs(4.35±2.10)mm,P=0.01)],球囊辅助栓塞瘤体/瘤颈的值低于支架辅助栓塞组[(1.64±0.46)vs.(1.35±0.66),P=0.025)];球囊辅助栓塞组复发率高于支架辅助栓塞组(18.9%vs.0.9%,P=0.005)。球囊辅助栓塞组与支架辅助栓塞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辅助组术后有两例患者手术相关性颅内出血而死亡;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的改良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分(0~2分),球囊辅助栓塞组高于支架辅助栓塞组(94.6% vs.88.9%,P=0.028)。结论球囊辅助栓塞组与支架辅助栓塞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囊辅助栓塞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但更易复发;而支架辅助栓塞适用于瘤颈更宽的动脉瘤。对于相对宽颈的急性期破裂动脉瘤,首先采用球囊辅助栓塞,再择期支架辅助栓塞,也是治疗选择之一。
刘赫辛百龙李彤钟红亮贾建文孙永全郭树彬
关键词:急性期
破裂小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成功切除巨大或位于脑组织深部的血管畸形,难度更大。小脑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占脑血管畸形患者总数的7.9%-15%,大多数患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小脑动
李锦平赵奇煌宋英伦杨新乾刘赫谭可王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