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荧

作品数:22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脊髓
  • 5篇脊髓损伤
  • 4篇动脉
  • 4篇细胞
  • 4篇颅内
  • 3篇蛋白
  • 3篇再狭窄
  • 3篇椎动脉
  • 3篇晚期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颈髓
  • 3篇脊髓损伤修复
  • 3篇横断性
  • 2篇顶面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对接
  • 2篇嗅鞘细胞
  • 2篇嗅鞘细胞移植
  • 2篇血管

机构

  • 2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武警辽宁省总...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李荧
  • 7篇刘赫
  • 7篇孙永全
  • 6篇赵奇煌
  • 5篇顾征
  • 5篇钟红亮
  • 5篇贾建文
  • 4篇宋英伦
  • 4篇张峰
  • 4篇黄红云
  • 4篇张健
  • 2篇刘会洲
  • 2篇王洪美
  • 2篇郭晨
  • 2篇佟学东
  • 2篇陈澍
  • 2篇李彤
  • 2篇翟仁友
  • 2篇郝伟
  • 2篇李炳辰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病案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新型工业化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致后循环脑缺血的效果分析
2015年
目的总结因椎动脉狭窄致后循环脑缺血的患者行支架成形手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47例因椎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于我科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共留置支架52枚,其中椎动脉V1段为46枚,V4段6枚。所有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随访,平均随访6.3月。分析动脉狭窄改善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支架成形术。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率为85.1%(40/47);术前狭窄率(75.2±6.7)%,术后狭窄率为(7.6±6.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RS)9处(17%),8处为椎动脉起始部,1处为V4段。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缺血性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尽量避免IRS等术后并发症。
刘赫贾建文钟红亮李荧孙永全
关键词:支架成形术脑缺血椎动脉狭窄支架内再狭窄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初步报告被引量:29
2004年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0×105个。结果:术前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犤(18.6±7.9)分犦分别与术后2~4周犤(21.8±7.6)分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76,P=0.049),与术后3~6个月犤(21.5±7.6)分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25,P=0.083),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均稳定或改善。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和3~6个月均能阻止或逆转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情恶化。
黄红云王洪美顾征陈琳李荧宋英伦郝伟李炳辰张健张峰苟成青
关键词:嗅鞘细胞移植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
球囊辅助栓塞治疗老年人破裂型囊状颅内动脉瘤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破裂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在急性期球囊辅助栓塞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选择76例老年破裂型囊状动脉瘤患者,共发现动脉瘤81枚;75枚动脉瘤的瘤体/瘤颈(body/neck,B/N)≥1,其中B/N≥2的有29枚,使用球囊辅助技术1次栓塞即达到满意效果。1≤B/N〈2的有36枚,30枚动脉瘤使用球囊辅助技术1次栓塞即达到满意效果;另外6枚动脉瘤急诊I期行球囊辅助部分栓塞,动脉瘤残余部分Ⅱ期行支架辅助栓塞术。另外有4枚B/N〈1,急诊使用支架结合技术进行栓塞。2枚未能成功栓塞的动脉瘤皆为非出血责任病灶。栓塞术中球囊扩张次数平均为(2.1±1.3)次,单次扩张充盈时间平均为(33.4士14.1)s。结果球囊辅助栓塞术中发生动脉血栓患者2例(2.7%),4枚动脉瘤(5.3%)术中发生破裂。术中无支架相关性血栓形成。出院时Glasgow评分良好68例,较差8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无迟发血管内血栓及颅内梗死灶。结论在急性期老年破裂型动脉瘤的栓塞术使用封堵球囊安全有效,特别在预防动脉瘤破裂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张世龙孙永全刘赫李荧翟仁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携带神经节苷脂1对急性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温度敏感性磁性纳米颗粒即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具有温度响应药物控制释放能力,并能穿透血脑屏障。目的:实验检测其携带神经节苷脂(GM-1)能力及在活体组织中药物释放能力,以及对脊髓损伤修复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2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完成。材料:神经节苷脂由阿根廷Trb Pharma药厂生产。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的制备及其负载神经节苷脂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制备。方法:将20只SD大鼠制作急性完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①治疗组:于脊髓断端间注射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GM-1100μL+纤维蛋白胶100μL。②对照组1:于脊髓断端间注射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100μL+纤维蛋白胶100μL。③对照组2:于脊髓断端间注射纤维蛋白胶100μL。④空白组:单纯横断不予以任何治疗。主要观察指标: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脊髓横断处远端、近端进行神经纤维计数及胶质细胞网格框架结构定量分析,以了解神经再生情况。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横断区神经纤维数量:治疗组近端、远端均高于其他3组(P<0.05),2个对照组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2高于对照组1(P<0.05)。②脊髓横断区胶质纤维面积比:治疗组近端、远端均高于其他3组(P<0.05),2个对照组近端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2远端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具有药物携带及释放作用,其携带神经节苷脂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李荧陈澍赵奇煌郭晨刘会洲
关键词:脊髓损伤磁性纳米颗粒神经再生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红细胞数、颅内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栓塞术后3、7、10及14 d红细胞数、颅内压水平、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栓塞术后CVS、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8%、10%)显著低于对照组(28%、30%,P<0. 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后的老年患者早期应用腰大池引流优于腰椎穿刺,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CVS及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
贾建文钟红亮彭汤明杨洪超刘赫李彤李荧孙永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腰大池引流脑血管痉挛
创伤晚期颈髓囊变的MRI表现与神经功能关系
2006年
目的:评价创伤晚期颈髓囊变的大小与创伤后神经功能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患者伤后距MRI检查时间为7个月~13年。回顾性分析27例创伤晚期颈髓的MRI及临床表现。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 sociation,ASIA)1992年修订的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将患者分为完全损伤组((Frankel A组,19例)和不完全组(Frankel B-D组,8例)。结果:完全损伤组的囊变长度、横截面大于不完全损伤组,而体积、ASIA评分小于不完全损伤组(P<0.05)。不完全损伤组的囊变横截面与ASIA评分间呈负相关(r=-0.72)。结论:创伤晚期颈髓囊变多发生在C_5~C_6水平,不完全损伤组囊变横截面的大小与神经功能改变有关。
闵小红李荧顾华翟仁友
关键词:颈髓创伤囊变神经功能
纤维蛋白胶促进急性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FG)对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和再生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SD大鼠10只,体重250~300g,制备急性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脊髓断端注入FG(100μL/只),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术后4周,采用BBB运动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术后4周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中丝(neurofi lament,NF)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对脊髓横断处远、近端进行神经纤维计数及GFAP面积比分析。结果BBB运动评分:对照组(2.40±0.51)分,实验组(3.00±0.45)分,两组间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示,对照组近、远端可见少量NF阳性细胞和GFAP阳性结构;实验组近、远端可见大量NF阳性细胞及GFAP阳性结构生长,并向损伤中心区汇聚,但未到达中心区。图像分析显示,神经纤维数量:实验组近端(113.10±20.75)根、远端(73.60±33.61)根,对照组近端(45.50±17.18)根、远端(23.50±8.20)根;GFAP面积比:实验组近端33.75%±11.06%、远端27.75%±7.15%,对照组近端23.78%±5.76%、远端19.78%±5.17%;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及促进其再生的作用。
李荧赵奇煌
关键词:脊髓损伤纤维蛋白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Solitarie支架在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求Solitaire自膨支架对颅内动脉狭窄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总结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球囊扩张Solitaire支架成形术,共留置支架6枚。病变部位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3例,基底动脉段1例,颈内动脉前床突段1例;病变长度为(8±2.9)mm,狭窄率为(73±8.5)%。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4±4.2)%。DSA随访平均时间10.5个月,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患侧TIA发作两次。结论使用Solitaire自膨支架可以对颅内重度狭窄病变行支架成形术具有一定可行性,但需更进一步研究。
刘赫钟红亮贾建文李荧孙永全
关键词:颅内动脉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诸多因素。方法: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进行评估,检测D-二聚体,TM及RT,APTT,Fg,HCT,PLT,WBC相关血栓形成因素。结果: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分别进行X^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对出血量进行X^2检验,≤30ml组P>O.05,无显著性差异,>30ml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血栓组和非血栓组D-二聚体(第1天,第6天),TM(第1天,第6天)行t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血栓组D-二聚体(第1天,第6天)行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血液均呈现高凝状态,出血量及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影响。
李荧赵奇煌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血压脑出血血栓形成D-二聚体凝血酶调节蛋白
硬脊膜外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误诊一例被引量:2
2009年
患者,男性,39岁,因双下肢无力伴胸部以下感觉减退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双下肢无力以长时间行走后为著,患者无大小便障碍,无外伤及感染病史。
杨云娜顾征李荧李彤徐爱民
关键词: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硬脊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