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泳冬 作品数:24 被引量:105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清热化湿方对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的关系俄语及中药清热化湿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53例(湿重于热19例,热重于湿14例,湿热并重20例),脾虚证15例;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证患者予中药清热化湿方,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入选者胃黏膜 AQP3、AQP4表达情况。结果:AQP3、AQP4在脾胃湿热证组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虚证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亚型之间呈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脾胃湿热证组 AQP3、AQP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脾虚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QP3、AQP4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中药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影响 AQP3、AQP4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陈更新 劳绍贤 胡玲 黄志新 匡中生 刘泳冬 周正 黄列平 罗琦关键词:脾胃湿热证 清热化湿方 AQP4 胃黏膜 蛋白表达 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7例及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999年-2010年十年间淋巴瘤共37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7例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7例软组织淋巴瘤患者中5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跨度23~76岁,平均年龄52.3岁。发生部位以肢体最常见,其中下肢3例、髂腰肌2例、背部和胸锁乳突肌各1例。肿瘤最大直径1.3~15cm,平均5.7cm。临床分期均为ⅠE期。组织学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71.4%,5/7);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各1例。【结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好发于肢体。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杨静 杨静 张芬芬 房惠琼 刘泳冬关键词:淋巴瘤 裸鼠皮下-肝原位移植人肝细胞肝癌模型的建立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索应用人类肝细胞肝癌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肝脏原位肝癌模型,及抑癌基因PTEN在该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应用Bel-7402肝癌细胞株建立裸小鼠皮下-肝脏原位肝癌模型48只,12只正常裸小鼠作对照;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的表达。[结果]4周后解剖结果证实成模率100%;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动物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肝脏和脾脏明显增大(P<0.05或<0.01)。瘤体积与模型生存时间负相关,与脾指数正相关(P<0.01)。模型表现出明显的肝脏炎症反应和瘀胆。肝内肿瘤转移率80.0%,肺内肿瘤转移率10.4%。PTEN基因表达强度: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癌组织(P<0.01)。[结论]该模型用于研究人类原发性肝癌,造模时间短、成瘤率高,生物学行为与人类肝癌接近,肿瘤体积过大是瘤鼠致死的重要因素。 孙保国 张诗军 刘泳冬 尹丽荣 陈泽雄关键词:抑癌基因 复方中药对裸鼠肝癌模型的抗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间接原位移植肝癌裸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人肝细胞癌细胞株Bel-7402间接原位移植,造雄性肝癌裸鼠模型48只,造模后24 h随机分4组,即复方中药低(A)、中(B)、高(C)3个浓度组和FT207化疗组(D),4周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瘤体积、瘤指数、肝内转移情况等,并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肝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四周时,中药组(A+B+C)总存活率为50.0%,高于化疗组0%(P<0.01);A组存活率虽高于D组,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和C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D组(P<0.05或P<0.01)。中药组的瘤体积和瘤指数与化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中药治疗的癌鼠肝内转移少于化疗组癌鼠(P<0.05)。瘤体积与模型生存时间负相关,与脾指数正相关(P<0.01)。PTEN蛋白表达强度以癌旁组织最高,癌组织最低,正常肝组织次之(P<0.01)。中药治疗相对于FT207化疗而言可明显增加PTEN蛋白的表达强度,中药组组间比较提示中浓度组效果最好(P<0.05或P<0.01),低浓度和高浓度差别不大(P>0.05)。结论:本方能延长实验癌鼠的生存时间,减少癌灶的肝内转移,肿瘤体积过大是瘤鼠的主要死因,其治疗肝癌的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PTEN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孙保国 陈泽雄 张诗军 刘泳冬 黄红中 尹丽荣关键词:复方中药 肝内转移 PTEN 软组织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 被引量:3 2013年 例1,男性,65岁,因腹膜后巨大肿瘤4个月余入院。查体:各项体检无明显阳性特征,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精神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5kg。CT示:腹膜后可一大小15cm×15cm×10cm肿物,肿物密度不均匀, 郑炎 石慧娟 刘泳冬 韩安家关键词:软组织肿瘤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病例报道 IgA肾病的病理特点及类型 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 IgA 肾病的病理特点及类型。【方法】肾穿活检病例分别作免疫萤光、常规光镜和电镜观察。统计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 IgA 肾病共634例,占同期肾穿病例的17.6%。平均年龄29.1岁。88.4%的病例发生在10~49岁。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诉的仅占40.3%。IgA 肾病病理分类为:①正常肾小球55例,占8.7%;②系膜增生型333例,占52.5%;③进行性硬化型92例,占14.5%;④局灶性病变146例,占23.1%;⑤其他类型8例,占1.3%。【结论】①IgA 肾病诊断标准:临床上以无诱因血尿,血液免疫学 IgA 升高为主,部分病例亦可或/和合并蛋白尿。病理学上以系膜区大量 IgA 沉积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合并基底膜上沉积。②IgA 肾病的病理学类型是多样性的。 陶瑜 赖英荣 吴惠群 董愉 车丽洪 罗灿硚 刘泳冬关键词:肾小球病 IGA肾病 病理学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yclinD1和Ki-67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yclinD1和Ki-67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D1和Ki-67蛋白在30例卵巢腺癌、2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80例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结合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yclinD1蛋白在卵巢良性腺瘤、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5%、26%。Ki-67蛋白在交界性卵巢肿瘤的过度表达率为15%,在卵巢癌中为39%,而且与肿瘤Silverberg氏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47%的G2/G3级的卵巢癌出现Ki-67蛋白过度表达,其过表达率明高于G1级的肿瘤(17%)。结论cyclinD1和Ki-67蛋白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有参考价值的分子标记;卵巢癌中Ki-67蛋白过度表达可成为评估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蒋林芳 谢丹 陈玉清 刘泳冬 吴惠茜 肖柳珍关键词:卵巢上皮性肿瘤 CYCLIN KI-67蛋白 肿瘤标记 结直肠癌中P21-激活激酶1基因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P21-激活激酶1(PAK1)基因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PAK1基因在80例CRC和30例结直肠良性腺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扩增及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的结直肠良性腺瘤和62%的CRC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CRC中PAK1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90%低分化(G3级)CRC中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显著高于中一高分化CRC(G1/2级)的51%;78%的临床晚期(Dukes C、D期)CRC组织呈PAK1蛋白过度表达,也显著高于临床早期(Dukes A、B期)的53%。PAK1蛋白在CRC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呈显著负相关(P〈0.0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发现,只有3%的CRC出现PAKI基因扩增。结论PAK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CRC的组织学和临床浸润表型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CRC恶性程度与进展的新分子标记物之一。 黎志勋 曾穗德 刘泳冬 廖奕佶 花文峰 林锋 谢丹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基因 PAK1 临床病理学 EDTA缓冲液在原位杂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03年 吴惠茜 刘泳冬 车丽洪 董愉关键词:原位杂交技术 缓冲液 组织切片 蛋白酶 细胞核 原发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survivin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原发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TUNEL方法,检测56例GBM(30例原发和26例继发)中survivin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survivin在原发与继发性GBM中的表达差异;分析survivin表达与GBM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6例GBM中,原发GBM中83%(25/30例)呈survivin阳性,继发性GBM中仅46%(12/26例)呈阳性,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15例配对的继发性GBM与其初发的低级别胶质瘤中,survivin的表达基本一致,7例survivin阳性表达的继发性GBM,其对应的7例低级别胶质瘤中,有6例同时出现survivin阳性;而且多数(4/5例)由间变性胶质瘤(III级)发展而成的继发性GBM出现了survivin的阳性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由Ⅱ级胶质瘤演变而成的继发性GBM(3/10例)。另外,大多数(80%)瘤体直径>5cm的GBM呈survivin阳性,并多表现为低的细胞凋亡指数。结论Survivin的阳性表达可能通过其抗凋亡效应,在绝大多数原发性GBM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可能只涉及部分继发性GBM的恶性演变;在继发性GBM发生、发展中,survivin阳性表达可能与其初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有关。 耿军 谢丹 黎志勋 黄纲 陈晓雷 吴新建 刘泳冬 耿瑞明 文剑明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SURVIVIN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