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惠茜

作品数:90 被引量:31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细胞
  • 33篇肿瘤
  • 24篇免疫
  • 18篇蛋白
  • 13篇组织化学
  • 13篇免疫组化
  • 13篇免疫组织
  • 13篇免疫组织化学
  • 11篇病理
  • 10篇肉瘤
  • 10篇腺癌
  • 10篇基因
  • 8篇原位
  • 8篇原位杂交
  • 8篇腺肿瘤
  • 8篇骨肉瘤
  • 7篇预后
  • 6篇血管
  • 6篇乳头
  • 6篇乳腺

机构

  • 47篇中山医科大学
  • 26篇中山大学
  • 2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1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惠州市中心人...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上海铁道医学...
  • 1篇惠州市妇幼保...
  • 1篇惠州市中心医...
  • 1篇广东省中山市...
  • 1篇澳门镜湖医院

作者

  • 90篇吴惠茜
  • 17篇林汉良
  • 12篇张萌
  • 11篇丘钜世
  • 10篇车丽洪
  • 10篇梁惠珍
  • 10篇赵国华
  • 9篇熊敏
  • 8篇薛玲
  • 8篇文剑明
  • 7篇王深明
  • 6篇李晓曦
  • 6篇周慕珩
  • 5篇赵国强
  • 5篇梁英杰
  • 5篇彭挺生
  • 5篇杨清绪
  • 5篇谢丹
  • 5篇陈国锐
  • 4篇曾敬

传媒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9篇癌症
  • 8篇临床与实验病...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7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0
  • 3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9篇2000
  • 8篇1999
  • 9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7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原酶分离及低速离心结合筛网过滤法纯化子宫内膜细胞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索分离子宫内膜细胞以及纯化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胰酶、Ⅰ型胶原酶混合胰酶以及机械研磨等4种方法处理大鼠子宫,比较细胞数和活细胞率,从而获得分离子宫内膜组织的最佳方法。用获得的最佳方法分离人类子宫内膜组织,比较采用2次筛网过滤(筛网法)和低速离心结合筛网过滤(结合法)进一步纯化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获得的细胞数和纯化效率,从而获得较好的纯化方法。结果:Ⅰ型胶原酶、胰酶、Ⅰ型胶原酶混合胰酶和机械研磨处理大鼠子宫组织所得的细胞数分别为6.43±3.55×105/ml、4.59±2.35×105/ml、4.25±1.06×105/ml、3.57±1.15×1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细胞率分别为98.90±0.74%、96.63±1.84%、97.97±2.02%、97.20±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网法和结合法纯化分离所获得的腺上皮细胞数为0.43±0.21×105/ml、8.27±2.46×105/ml;间质细胞纯度为92.94±2.89%和99.19±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酶是分离子宫内膜细胞的最佳方法,而采用低速离心结合筛网过滤法是较理想的纯化分离后的子宫内膜细胞的方法。
张婷婷张瑞晓林明媚罗璐吴惠茜王琼周灿权
关键词: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低速离心
卵圆细胞转化过程中生物学标志物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刘君薛玲张萌车丽洪吴惠茜胡瑞德
关键词:卵圆细胞肝脏肿瘤蛋白芯片
膜型/可溶型MHCⅠ类链相关分子A及其受体NKG2D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膜型/可溶型 MHC Ⅰ类链相关分子 A(MICA)及其受体 NKG2D 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膜型 MICA(mMICA)在43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病例中的16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NKG2D 的表达;用 ELISA 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可溶型 MICA(sMICA)的水平。结果骨肉瘤细胞广泛表达 mMICA(37/43),外周血淋巴细胞 NKG2D 的表达普遍下降,两者的表达水平均与骨肉瘤的分化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检测16例骨肉瘤患者血清中 sMICA 含量,其中5例升高,且与骨肉瘤的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1)骨肉瘤细胞表达 mMICA,外周血淋巴细胞NKG2D 的表达以及血清中 sMICA 的含量与骨肉瘤的分化及临床分期相关,因此可望作为骨肉瘤病理诊断和估计预后的生物学指标。(2)MICA-NKG2D 介导的免疫监视障碍可能促进了骨肉瘤的进展。
肖萍薛玲车丽洪吴惠茜乔慧
关键词:骨肉瘤MHC
p53、p21^(ras)和connexin4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06年
廖冰薛玲车丽洪吴惠茜
关键词:P53蛋白P21^RAS蛋白CX43蛋白
甲状腺癌中p53基因248位密码子突变及其蛋白过度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7年
对54例甲状腺癌标本分别用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p53基因第248位密码子的突变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并用时序检验分析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关系。结果发现,甲状腺癌中15例(278%)有p53基因突变和30例(556%)有p53蛋白过度表达,临床分期晚、分化程度低的甲状腺癌突变率较高,p53抑癌基因突变和p53蛋白阳性的病例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表明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过度表达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李晓曦陈国锐赵国华赵国华吴惠茜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基因P53蛋白
染色体与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的染色体变异特征及其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与微卫星稳定型(MACS 型)结直肠癌(CRC)的染色体变异特征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学、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56例 CRC 患者组织的 DNA 倍性、微卫星不稳定性和 DNA 错配修复蛋白(hMSH_2和 hMLH_1)表达进行了检测,筛选并确证 MACS 型 CRC;进一步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方法,检测 MACS 型 CRC 的染色体变异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156例 CRC 患者中,有41例(26%)既是二倍体/近二倍体 DNA 含量的肿瘤,又呈现稳定的 DNA 微卫星序列,且均呈 hMSH_1和bMSH_2蛋白正常表达,确证为 MACS 型 CRC。CGH 检测结果显示,41例 MACS 型 CRC 患者染色体的总体平均变异(扩增和缺失)数目为9.6;染色体 DNA 扩增频率≥10%的位点依次出现于:20 q(68%)、13 q(56%)、7 q(49%)、13 p(39%)、20 p(37%)、8 q(30%)、1 q(22%)、11 q(15%)、16 q(12%)、2 p,4 q 和10 q(10%);染色体 DNA 缺失频率≥10%的位点依次为:18 q(63%)、8 p(51%)、17 p(37%)、1 p(30%)、3 p(26%)、4 p、13 q 和14(15%)、21 q 和 Xp(10%);在 Dukes’C/D 期的CRC 中,分别有79%和82%的肿瘤出现染色体20 q 扩增和18 q 缺失,变异率明显高于 Dukes'A/B 期的 CRC(46%,P=0.038;21%,P=0.0009)。结论 MACS 型 CRC 的染色体变异频数接近于染色体不稳定(C1)型 CRC,但高于微卫星不稳定(MSI)型 CRC;染色体8 p 的高频缺失可能是 MACS 型CRC 不同于 CI 型和 MSI 型 CRC 相对独特的分子事件;染色体20 q 扩增和18 q 缺失是 MACS 型 CRC中最为频发的染色体变异,并与该型 CRC 的恶性临床表型密切相关,可能在其恶性进展中担当十分重要的作用。
谢丹吴惠茜刘泳冬曾穗德林锋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流式细胞术基因核酸杂交
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查
1989年
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的常规涂片检查,对胸腹腔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颇为重要。但常规胸腹水细胞涂片中的细胞结构尤其是核的结构不够清晰,常常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常规细胞涂片的方法也不便于作免疫组化及一般组化检查。为了提高胸腹水脱落细胞中癌细胞的检出率并确定其来源,我们试将脱落细胞作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并作免疫组化检查,其结果与常规细胞涂片检查比较,癌细胞的检出率较高,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细胞来源。 材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胸水20例,腹水3例。 取新鲜胸、腹水50~300ml,置离心机内离心(2,000转×15分钟),弃去上清液加入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30分钟~2小时,离心后(2,000转×15分钟)弃去上清液,加入5%明胶蛋清粘附剂与细胞混合。
吴惠茜林汉良
关键词:脱落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石蜡切片胸腹腔积液细胞涂片涂片检查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和组织学分级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采用TEF +CF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和组织学分级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染色法分别检测 13例行新辅助化疗的病人和 13例对照组病人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标记指数以及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 ,并且对两组病人的HE染色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对化疗的总反应率为 92 9%。两组病例的PCNA标记指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VD和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TEF +CF新辅助化疗方案近期疗效明显 ,可以显著地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 ,降低组织学的分级。
张国淳王深明吴惠茜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组织学分级泰素帝四氢叶酸
转移抑制基因KAI1与骨肉瘤侵袭转移特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和骨肉瘤细胞系中转移抑制基因KAI1mRNA的表达与骨肉瘤侵袭转移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研究18例手术切除新鲜骨肉瘤组织和3株培养骨肉瘤细胞系中KAI1mRNA的表达,并同时研究3株培养骨肉瘤细胞系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利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KAI1mRNA的表达量在伴有肺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为0.80±0.50,显著低于在不伴有肺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的1.48±0.6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KAI1mRNA的表达与骨肉瘤的肺转移显著相关;3株骨肉瘤细胞系中U2-OS的增殖、粘附和侵袭力最低(均P<0.01),而KAI1mRNA在骨肉瘤细胞系U2-OS中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转移抑制基因KAI1可能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粘附和侵袭而参与抑制骨肉瘤的肺转移。
彭挺生丘钜世李智梁惠珍王燕吴惠茜
关键词:骨肉瘤肿瘤转移肿瘤侵润
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DNA的复制定位及其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3
1994年
对广东地区幼年型喉乳头状瘤和成人型喉乳头瘤石蜡组织进行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的原位杂文试验。所检41例标本14例HPV-DNA杂交阳性,其中幼年型喉乳头状瘤杂交阳性率为61.9%(13/21),20例成人型喉乳头状瘤仅1例阳性。对照组10例组织均阴性。认为成人型喉乳头状瘤HPV感染率低与我国成人洁净的性生活方式有关,而幼年型喉乳头状瘤感染率较高可能是通过孕期、产期母亲外阴尖锐湿疣的垂直传播所致。对HPV-DNA的复制定位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HPV-DNA杂交阳性的喉乳头状瘤本质上主要为喉部的尖锐湿疣,可根据病史、多发性及成群的核异型空泡细胞和密集乳头等组织学改变,结合HPV感染的实验证据诊断该病。
郑忠林汉良吴惠茜陈镆鎁候富林梁正奎梁惠珍熊敏
关键词:喉肿瘤乳头状瘤HPV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