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安家

作品数:84 被引量:41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0篇肿瘤
  • 26篇病理
  • 16篇细胞
  • 13篇临床病理
  • 13篇鼻咽
  • 12篇蛋白
  • 12篇鼻咽癌
  • 11篇基因
  • 10篇EB病毒
  • 9篇软组织
  • 9篇免疫
  • 8篇病理学
  • 7篇组织化学
  • 7篇免疫组织
  • 7篇免疫组织化学
  • 7篇分子
  • 6篇医师
  • 6篇乳腺
  • 6篇软组织肿瘤
  • 6篇组织肿瘤

机构

  • 5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4篇中山大学
  • 13篇中山医科大学
  • 7篇惠州市中心人...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江门市妇幼保...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惠州市中心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作者

  • 84篇韩安家
  • 15篇熊敏
  • 14篇梁英杰
  • 13篇石慧娟
  • 9篇杨清绪
  • 8篇宗永生
  • 8篇张芬芬
  • 6篇董愉
  • 5篇林素暇
  • 5篇刘大伟
  • 4篇王连唐
  • 4篇李淑华
  • 4篇刘泳冬
  • 3篇柯尊富
  • 3篇连家燕
  • 3篇吴秋良
  • 3篇武彤彤
  • 3篇裴小娟
  • 3篇吴惠茜
  • 3篇脱颖

传媒

  • 24篇中华病理学杂...
  • 13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癌症
  • 4篇中国毕业后医...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如何让病理住院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成为将来临床病理骨干人才的方法和路径。方法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一对一"病理教学的经验,结合科室师资力量雄厚、亚专科全和临床病理住院医师实际情况,采用"一对一"病理教学培训模式加强常规组织病理培训和细胞病理培训,配合系统性理论授课、教学病例示教、参加疑难病理讨论和临床多学科团队(MDT)、住院医师介绍临床病理新进展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结果住院医师经过系统培训,具备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立病理诊断能力和细胞病理诊断水平,能够选择合适的辅助诊断检测手段。结论临床病理的"一对一"教学是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实现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师的必要手段。
石慧娟刘旭斌康继辉韩安家
关键词: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住院医师
p21^(WAF1)基因及p53蛋白在肺结核合并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肺结核合并肺癌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1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组织 p21WAF1基因及 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01例肺结核合并肺癌中 p21^(WAF1)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是42.9%和64.1%,两者与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结论同时检测p21^(WAF1)基因及 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预后。
付晓梅韩安家朱淑玲杨清绪
关键词:P53蛋白
miR-338-3p regulates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by targeting MACC1
邹腾梁江韬韩安家
膜突蛋白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膜突蛋白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癌(BIC-NST)、乳腺导管原位癌(BDCIS)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膜突蛋白和E-cadherin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乳腺癌病例标本,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4例BIC-NST、84例BDCIS及53例癌旁组织中膜突蛋白和E-cadherin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16例新鲜BIC-NST组织的膜突蛋白表达。结果膜突蛋白在BIC-NST及BDCIS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E-cadherin在BIC-NST及BDCIS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膜突蛋白在BIC-NSTⅢ级分化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分化组(P〈0.05),而且组织分级越高,膜突蛋白表达越高,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但E-cadherin在BIC-NST Ⅲ级分化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Ⅰ级分化组(P〈0.05),而且组织分级越高,E-cadherin表达越低,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在BDCIS组织中膜突蛋白及E-cadherin表达与分级不相关。膜突蛋白表达在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表达(P〈0.01),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但与年龄、肿物大小及脉管浸润不相关;E-cadherin表达在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Ⅰ+Ⅱ期的表达(P〈0.01),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相关(P〈0.01),但与年龄、肿物大小不相关;膜突蛋白及E-cadherin在BIC-NST(P=0.021)及BDCIS(P=0.032)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膜突蛋白信号的高表达及E-cadherin信号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裴小娟薛秀芬朱影玲刘少杰韩安家杨清绪
关键词:乳腺肿瘤钙黏着糖蛋白类
消化道疾病病理诊断挑战和陷阱
韩安家
病理学实习课因人施教法的尝试被引量:7
1998年
在本科生的一个班进行了实习课因人施教的尝试 :采用学习类型分类法对学生进行分类 ,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类型在实习课中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施教。实验表明 ,实验班的学生实习课、理论课成绩和总成绩都比对照班高。实践提示 ,这种教学方法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施教 。
文剑明谢丹韩安家林汉良钟思陶
关键词:实习课教学因人施教
Aggressive angiomyxoma of sphenoidal sinus
Aggressive angiomyxoma is a rare mesenchymal tumour original ly thought only to occur in the female pelvis and...
肖萍刘大伟韩安家
文献传递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新进展被引量:4
2001年
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该技术将成千上万个DNA或寡核苷酸片段固定在玻璃、尼龙膜或硅片等载体上,与标记的样品探针杂交,分析样品中基因表达、基因序列、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变化等情况,这是一个高效率和大规模的基因组分析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技术。可用于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分化、分型、诊断、发病机制、疗效观察和发现新的肿瘤相关基因等研究领域。
韩安家熊敏
关键词: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肿瘤发病机制疗效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ATM、Chk2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是重要的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参与激活、调控多种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和DNA损伤的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k2)是细胞周期检测点中关键的效应蛋白酶,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及准确传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裴小娟杨清绪刘少杰苏敏黄卓雅韩安家
关键词:细胞周期调节因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HK2ATM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P53
VEGF蛋白检测对预测鼻咽癌远处转移风险的价值被引量:32
2004年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血管生长促进因子,并与多种肿瘤的恶性度及转移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通过同时检测鼻咽癌组织及血浆中的VEGF蛋白,评价其对预测鼻咽癌远处转移风险的价值。方法:同时收集59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鼻咽癌组织及血清标本,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VEGF蛋白,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VEGF蛋白;并随访了解患者的远处转移情况,分析VEGF蛋白水平与患者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及血清中的VEGF蛋白水平与远处转移均成正相关(均P<0.05)。鼻咽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组患者的3年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95.24%、65.19%、58.93%,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93)。血清VEGF蛋白水平<466.78ng/L和≥466.78ng/L组的3年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2.57%,59.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11)。多因素分析发现鼻咽癌组织及血清VEGF蛋白水平对鼻咽癌远处转移都是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鼻咽癌组织及血清中VEGF蛋白检测均可用于判断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风险,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能力。
郭翔曹素梅洪明晃张昌卿韩安家向燕群侯景辉闵华庆
关键词:VEGF蛋白远处转移鼻咽癌组织生存率显著性差异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