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燕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体外
  • 2篇细胞
  • 2篇晶状体
  • 2篇晶状体上皮细...
  • 2篇靶向
  • 2篇靶向治疗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人晶状体
  • 1篇人晶状体上皮...
  • 1篇体外培养
  • 1篇体外抑制
  • 1篇体外抑制作用
  • 1篇尿嘧啶
  • 1篇嘧啶
  • 1篇微球
  • 1篇免疫
  • 1篇纳米

机构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李筱荣
  • 2篇常津
  • 2篇刘小燕
  • 1篇孙靖
  • 1篇袁佳琴

传媒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免疫载药毫微粒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制备免疫载药毫微粒HILE6-PLA(5-Fu)-NP,体外评价其表征、免疫学特性及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抗人LECs膜单克隆抗体HILE6与5-Fu聚乳酸毫微粒采用碳二亚胺法相连接制备免疫毫微粒。扫描电镜观察微粒形态;间接免疫荧光法评价其免疫特异性;建立LECs、角膜基质细胞培养模型,体外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免疫微粒和单纯载药微粒对细胞作用2h后的杀伤作用。结果免疫毫微粒保持对LECs的免疫特异性,对LECs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同质量浓度毫微粒,62·5μg/ml作用2h抑制率可达到92·3%,撤药后观察时间延长到7d时的抑制作用高于或不低于3d时的效果。使用药物质量浓度<12·5μg/ml对角膜细胞相对较安全。结论该免疫毫微粒可有选择性的,长时间杀伤LECs,预防后囊混浊。
刘新玲李筱荣孙靖袁佳琴刘小燕常津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后囊膜混浊
靶向5-氟尿嘧啶纳米微球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靶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免疫载药纳米微球HILE6-PLA(5-FU)-NP的免疫学特征及体外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和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将5-氟尿嘧啶(5-FU)聚乳酸纳米微球PLA(5-FU)-NP与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HILE6连接,制备免疫载药纳米微球。测定其中5-FU与HILE6物质的量之比;ELISA法检测连接后单克隆抗体HILE6的活性变化。设免疫纳米微球组、HILE6与载药纳米微球混合组、载药纳米微球组、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单克隆抗体HILE6、免疫纳米微球和载药纳米微球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附着、内化过程。结果免疫纳米微球中5-FU与HILE6物质的量之比约为1809∶1,单克隆抗体HILE6保留免疫活性可达原抗体的84%。免疫纳米微球对晶状体上皮细胞作用2h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为5.0μg/ml,抑制作用较载药纳米微球组、单克隆抗体与微球混合组有明显提高。免疫纳米微球在30min内可识别并附着于兔晶状体上皮细胞;2h进入细胞质均匀分布;4h后集中于细胞核区。结论免疫纳米微球HILE6-PLA(5-FU)-NP可携带大量药物,保持特异的免疫活性,在体外识别并进入晶状体上皮细胞有效抑制其增殖。
李筱荣刘新玲常津刘小燕
关键词:靶向治疗晶状体上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