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筱荣

作品数:485 被引量:1,622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9篇期刊文章
  • 120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5篇网膜
  • 182篇视网膜
  • 102篇病变
  • 101篇玻璃体
  • 97篇糖尿
  • 97篇糖尿病
  • 97篇细胞
  • 89篇视网膜病
  • 88篇视网膜病变
  • 70篇糖尿病视网膜
  • 68篇糖尿病视网膜...
  • 68篇糖尿病视网膜...
  • 66篇内障
  • 65篇白内障
  • 59篇血管
  • 57篇手术
  • 56篇上皮
  • 54篇晶状体
  • 40篇上皮细胞
  • 37篇干细胞

机构

  • 393篇天津医科大学
  • 59篇天津医科大学...
  • 3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0篇天津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潍坊医学院附...
  • 4篇天津医学院
  • 4篇山西省眼科医...
  • 4篇天津市宝坻区...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胜利油田中心...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眼科医...
  • 2篇佳木斯大学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唐山市眼科医...

作者

  • 483篇李筱荣
  • 51篇张晓敏
  • 50篇袁佳琴
  • 42篇胡博杰
  • 42篇刘巨平
  • 29篇东莉洁
  • 29篇邵彦
  • 28篇孙慧敏
  • 18篇赵少贞
  • 17篇华宁
  • 16篇魏瑞华
  • 14篇孙靖
  • 13篇张红
  • 13篇田芳
  • 12篇孙国玲
  • 11篇汪建涛
  • 10篇任新军
  • 10篇张琰
  • 10篇程朝晖
  • 10篇刘文洁

传媒

  • 71篇中华眼底病杂...
  • 55篇中华实验眼科...
  • 45篇中华眼科杂志
  • 29篇眼科新进展
  • 24篇眼科研究
  • 2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7篇中国眼底病论...
  • 16篇眼外伤职业眼...
  • 13篇国际眼科纵览
  • 10篇国际眼科杂志
  • 9篇国外医学(眼...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中国眼底病论...
  • 6篇中华眼外伤职...
  • 6篇第三届中国眼...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眼科
  • 5篇中华眼视光学...
  • 4篇天津医药
  • 3篇眼视光学杂志

年份

  • 4篇2023
  • 11篇2022
  • 7篇2021
  • 17篇2020
  • 6篇2019
  • 13篇2018
  • 15篇2017
  • 15篇2016
  • 25篇2015
  • 26篇2014
  • 26篇2013
  • 31篇2012
  • 41篇2011
  • 42篇2010
  • 46篇2009
  • 24篇2008
  • 45篇2007
  • 42篇2006
  • 14篇2005
  • 4篇2004
4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污染和电磁辐射对视觉健康的影响
光污染亦称噪声污染。常见的室内外装修的白粉墙,瓷砖及儿童读物以及书写用的光滑纸张,形成刺眼的反射亮光,会引起视力疲劳。此外如电焊弧光引发的电光性眼炎,旅游中的海滨、沙滩、滑冰(雪)、冲浪等直接接受到紫外线的强照射时,以及...
吴淑英李筱荣
关键词:光污染电磁辐射视觉健康
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热点难点,探索优化未来临床研究方向被引量:11
2014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研究涉及的领域庞大,选题方向广泛。DR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期筛检发现手段、减少延缓DR发生发展的措施以及改进提高治疗效果的干预手段等一些围绕改善DR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是目前DR临床研究的热点。但由于DR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众多,导致DR防控周期长,涉及层面复杂以及DR临床研究中不易剔除的混杂因素较多均是DR临床研究的难点。从长远角度看,延缓DR发生和进展、建立高效实用的防控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是未来应着重关注的研究方向。
李筱荣刘巨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治疗后黄斑微结构变化的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视网膜黄斑区结构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74例(74只眼),其中男性31例,女性43例,年龄(68.1±6.9)岁.术前进行眼科术前常规检查及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查,行玻璃体切除术剥除黄斑前膜,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椭圆体带形态的变化,并按术前椭圆体带是否连续将患者分为连续组52例、断裂组22例.对术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年龄及病程与手术前后BCVA的关系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BCVA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LogMAR视力分别为0.59±0.26、0.63±0.34、0.46±0.22、0.45±0.23、0.41±0.23(F=25.122,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68.12±73.07)、(371.57±57.09)、(320.57±65.88)、(294.85±69.36)、(283.5±66.56)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02,P<0.05).连续组患者术后视力为(0.34±0.27),较断裂组(0.62±0.24)改善明显(t=-4.209,P<0.05).术前黄斑水肿的程度与术后视功能无明显相关(r=-0.015,P>0.05).术后1年7例患者存在黄斑水肿.结论 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与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无明显相关性,椭圆体带连续性好的患者术后视力预后较好.
焦明菲刘巨平陈曦腾李筱荣
关键词:黄斑玻璃体切除术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视敏度
兔角膜缘干细胞两种培养方法的比较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对采用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培养兔角膜缘干细胞进行对比,以期确定合理的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3T3成纤维细胞滋养层培养体系,分别用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培养的细胞中ΔNp63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分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悬液中间质细胞的含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去除上皮的角膜缘基质表面。结果采用消化法培养,培养的细胞中ΔNp63表达较多,细胞最终可以分化为复层上皮结构。在分离的细胞悬液中,间质细胞含量小于5%,扫描电镜显示角膜缘上皮细胞能被完全消化。结论在角膜缘干细胞的培养中,在干细胞的含量方面,消化法培养要明显优于组织块法培养。
张晓敏孙慧敏赵少贞李筱荣孙靖袁佳琴
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ΔNP63
兔眼内窥镜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CP)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的睫状体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了解ECP的降眼压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青紫蓝兔30只,选择1只眼行ECP,对侧眼行TSCP,另取2只兔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后的第1、3、5、7、14、28、42、56天行裂隙灯及眼压测量。术后第7、14、28、42、56天分别随机抽取6只实验兔处死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光镜下观察2组光凝术后睫状体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邻近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与TSCP组相比,ECP组术后眼部炎症反应轻微但晶状体混浊。ECP组术后各时间点降低眼压的幅度大于TSCP组(P<0.01)。ECP组术后早期睫状突水肿、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破坏明显,42 d后光镜下可见睫状体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及睫状突萎缩;TSCP组睫状突水肿、出血、结构破坏,而睫状体上皮细胞层破坏不充分,42 d后可见睫状体萎缩、色素上皮和无色素上皮细胞不规则增生、巩膜变薄及睫状体基质瘢痕化。结论与TSCP相比,ECP对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的破坏更彻底,对邻近部位组织损伤轻微,但可引起晶状体混浊。
杨瑾孙慧敏李筱荣林锦镛
关键词: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眼压
新型壳聚糖季铵盐载体介导VEGF siRNA转染RPE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 将目的基因安全、有效地导入并使其适度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病毒载体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免疫原性及致突变性等缺点,而非病毒载体以其安全、价廉、灵活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O-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胆固醇(OQLCS/chol)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研究OQLCS/chol脂质体的性能及其作为非病毒载体的最适转染条件. 方法 常规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株;根据GeneBank人(NM-0017162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已知序列制备和抽提质粒DNA,采用电泳阻滞法研究OQLCS/chol脂质体与质粒DNA在不同质量比、不同作用时间及是否存在血清等条件下的包载效能,筛选最优转染条件;采用高速离心法进行体外释放动力学实验,绘制体外释放曲线;将培养的细胞分为OQLCS/chol脂质体组和Lipo2000组,采用共培养法分别用OQLCS/chol脂质体和Lipo2000转染R PE细胞,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染色法比较和评价其转染效率;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OQLCS/chol脂质体转染后RPE细胞的存活率,确定OQLCS/chol脂质体的最佳转染安全质量浓度. 结果 OQLCS/chol脂质体纳米粒平均有效粒径为134 nm,Zeta电位为±39.64 mV.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质粒DNA的OQLCS/chol脂质体的体外快速释放相在最初5d,质粒释放量约为70.0%,至14 cl缓释量呈稳态相.OQLCS/chol的最高安全质量浓度为20 μg/ml,OQLCS/chol与质粒DNA质量比≥2∶1、混合时间为30~40 min、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转染条件为最优.载质粒DNA的OQLCS/chol脂质体转染组RPE细胞转染率为71.05%,lLipo2000转染组为7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4,P=0.465). 结论 自行制备的跨膜肽修饰的OQLCS/chol脂质体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Zeta电位高、细胞毒性小、能在较短时间释放达到治疗质量浓度的基因且后续可缓慢平稳释放等特性.OQLC
高妍刘新玲李筱荣李春晖杨纪忠王效武彭瑶李冰
关键词:基因传递非病毒载体细胞转染
手术综合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胡博杰焦明菲刘勃实程朝晖刘巨平李筱荣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眼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眼新生血管的形成严重破坏眼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因此研究新生血管的生成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急需攻克的研究课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强大和专一的刺激内皮细胞增生的因子,在新生血管生成中起着中心作用。通过眼内注射VEGF受体嵌合蛋白、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VEGF小干扰RNA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生成。本文就靶向VEGF治疗眼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孙靖李筱荣
关键词: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干扰RNA
高表达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高表达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体外培养的人Müller细胞分为正常细胞组(N组)、空白对照组(N+AGEs组)、空载体对照组(Vec+AGEs组)及PSF高表达组(PSF+AGEs组)。N组为常规培养的Müller细胞;N+AGEs组仅做转染处理并联合AGEs诱导;Vec+AGEs组、PSF+AGEs组利用转染试剂脂质体2000分别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空载体、pEGFP-PSF真核表达质粒导入Müller细胞并联合AGEs诱导。细胞转染24h后应用AGEs(150μg/ml)诱导72h,采用HE、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分别采用MTT比色法、ELISA细胞凋亡试剂盒及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检测N+AGEs组、Vec+AGEs组、PSF+AGEs组细胞生存力、细胞凋亡值及细胞内ROS水平。结果N组细胞形态饱满,胞浆染色均一;N+AGEs组、Vec+AGEs组细胞体积缩小,胞质致密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PSF+AGEs组细胞形态尚饱满,胞浆染色较均匀,胞核染色均一。N+AGEs组、Vec+AGEs组、PSF+AGEs组细胞生存力分别为0.42±0.11、0.35±0.12、0.68±0.12;细胞凋亡值分别为1.08±0.16、0.96±0.20、0.44±0.08;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为28833.67±3550.06、28356.67±4854.81、18616.00±3382.54。与N+AGEs组、Vec+AGEs组比较,PSF+AGEs组细胞生存力明显提高(F=20.65,P=0.000),细胞凋亡值(F=43.43,P=0.000)及细胞内ROS水平(F=18.86,P=0.00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表达PSF通过抑制ROS产生来缓解AGEs诱导下人Müller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
田芳胡博杰李文博黄亮瑜高美子苏睿虹张晓敏李筱荣东莉洁
关键词:细胞凋亡MÜLLER细胞
新型高分子脂质体优化VEGFsiRNA转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新型高分子脂质体转染VEGFsiRNA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评价其转染效果。方法实验研究。采用改良的Smith法将94只C57BL/6J小鼠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生后11d根据分组行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于不同时间点,各组中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小鼠行免疫印迹检法检测VEGF,HE染色后统计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异硫氰酸荧光素一右旋糖酐心脏灌注后行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变化;另各组抽取两只小鼠做视网膜冰冻切片,DAPIL核染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以反映高分子脂质体携带质粒DNA的穿膜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了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行VEGF的免疫印迹检测,17d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207,P=0.000),组间比较发现,高分子脂质体组(0.70±0.03)与脂质体组(0.66±0.04)在早期抑制效果相当(P=0.092);22d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95,P=0.000),组间比较显示高分子脂质体组(0.50±0.03)仍有抑制效果,与脂质体组(0.53±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后行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表明生后17d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659,P=0.000),高分子脂质体组(28.0±3.44)及脂质体组(24.50+3.06)均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生后22d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225,P=0.000),高分子脂质体组(11.70±3.09)效果仍能显现,与脂质体组(22.90±2.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TC心脏灌注后显示视网膜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范围在高分子脂质体组及脂质体组明显改善,效果相当。冰冻切片显示,注射后第1天,高分子脂质体组有部分于视网膜表面表达;注射后第6天,两组GFP表达位于RPE层附近;注射后第11天,
高妍刘新玲李春晖彭瑶杨纪忠王效武李筱荣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小分子干扰质体转染近交C57BL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