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日东
-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东海地区蛇纹岩化橄榄岩与超高压榴辉岩的关系及其折返动力学意义
- 苏鲁-大别造山带是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变质带中,橄榄岩与超高压榴辉岩紧密共生,研究它们在大陆俯冲-折返过程中的空间关系和成因联系是了解大陆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的动力...
- 余日东
- 关键词:榴辉岩铂族元素锆石U-PB定年
- 超高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对岩石磁化率的影响
- <正>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2000m井段榴辉岩的累计厚度达1200m,包括有石英榴辉岩、金红石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普通榴辉岩等多种岩石类型。这些岩石曾经历不同程度的退变质作用改造,具有从新鲜榴...
- 徐海军金振民欧新功金淑燕余日东
- 文献传递
- 江苏东海县幔源橄榄岩包体及其深部构造意义被引量:17
- 2003年
- 东海县境内仅有两个碱性玄武岩火山口(平明山和安峰山)形成于晚新生代,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平明山为4.02~6.38Ma,安峰山为7.3~12.3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包体寄主岩为碧玄岩,岩浆没有经历明显分异和同化混杂作用。平明山碧玄岩含有丰富幔源包体,包括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和二辉岩。采用Bertrand等(1985)和Kohler等(1990)的温度-压力计估算了包体平衡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30~900℃和1.5~1.7GPa。根据温压资料构建的古地温曲线,对应于大陆热流值75mW/m^2和岩石圈厚度55km。氧化缀饰法揭示本区橄榄岩包体经历了高温低应变速率塑性流动变形,形成各种类型的位错构造。高温高压实验测定,二辉橄榄岩Vp速度为8.0~8.2km/s,Vs速度为4.50~4.77km/s。中国大陆科学钻(CCSD)附近幔源橄榄岩包体的发现对东海地区岩石圈厚度、物质组成、热结构和底侵作用动力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
- 金振民余日东杨文采欧新功
- 关键词:碧玄岩橄榄岩包体热结构岩石圈底侵作用深部构造
- 蛇纹石脱水与大洋俯冲带中源地震(70-300km)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6年
- 蛇纹石脱水致裂作用是诱发大洋俯冲带中源地震(70~300km)的一种重要成因机制,它与中等深度双地震带的形成有很密切的关系。双地震带在冷俯冲带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它由上下相距20~40km的两个平行地震层组成。上地震层位于俯冲洋壳中,可能是洋壳蓝片岩脱水形成榴辉岩的系列脱水反应诱发了地震;下地震层位于大洋俯冲地幔中,可能是部分交代的地幔橄榄岩脱水控制着中源地震的分布。蛇纹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形实验证实蛇纹石在脱水过程中引起岩石弱化和脆性破裂,这已经得到了对蛇纹石脱水过程中岩石物理性质和变形后样品的显微构造等理论研究上的支持。在蛇纹石脱水过程中,产生的流体与固体残留物分离,形成了大量的Ⅰ型(张性)微裂隙,最终导致岩石破裂和形成断层。根据叶蛇纹石脱水反应相图,理论上在大洋俯冲带中蛇纹石脱水位置会出现双层结构,但只有平行于俯冲板块顶层等温线的一支才可能脱水诱发地震,并对应于双地震带的下地震层。下地震层所处的位置具有低的vp/vs值,暗示岩石圈大洋地幔顶层发生了部分交代。但它的交代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海水通过洋底转换断层和/或沿着在外海沟隆起中形成的断层渗入大洋地幔顶层,并发生了洋壳和大洋地幔交代。双地震带在120-200km深度合一以后,冷俯冲带中所发生的中源地震可能与蛇纹石脱水有关,在热俯冲带中更可能与“湿”榴辉岩脱水有关。
- 余日东金振民
- 关键词:蛇纹石脱水反应榴辉岩中源地震俯冲带
- 超高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对岩石磁化率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4年
- 系统测量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CCSD)主孔 10 0~ 2 0 0 0m超高压榴辉岩的磁化率及其各向异性 ,并进行了相应的岩石学和矿物学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退变质程度榴辉岩的磁化率特征具有明显差别 :新鲜 -弱退变质榴辉岩对应超高压榴辉岩相 ,平均体积磁化率κ =1.4× 10 -3 SI ,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1.0 9,磁性载体主要是顺磁性矿物石榴子石和绿辉石 ;中等 -强退变质榴辉岩对应角闪岩相 ,κ =5 .1× 10 -3 SI ,Pj=1.2 0 ,磁性载体主要是退变质所产生的磁铁矿和钛铁矿 -钛磁铁矿 ;完全退变质榴辉岩对应绿帘角闪岩相 -绿片岩相 ,κ =1.3× 10 -3 SI,Pj=1.0 8,磁性载体主要来自顺磁性矿物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等 .该研究为超高压变质岩石地区磁异常的解释提供了基础数据和重要的科学约束 。
- 徐海军金振民欧新功金淑燕余日东
- 关键词:磁化率超高压榴辉岩退变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