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新功
- 作品数:20 被引量:16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超高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对岩石磁化率的影响
- <正>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2000m井段榴辉岩的累计厚度达1200m,包括有石英榴辉岩、金红石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普通榴辉岩等多种岩石类型。这些岩石曾经历不同程度的退变质作用改造,具有从新鲜榴...
- 徐海军金振民欧新功金淑燕余日东
- 文献传递
- 超高压变质岩物理性质的相关性对建立结晶岩区地球物理解释标尺的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大陆科学钻探为认识深部地壳的结构、组成、力学性质和物理状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岩石物理性质的测量对于原位测井资料的校正和地表地球物理测量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岩石物理性质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还能为岩石的变质作用以及变质过程中化学成分的迁移提供必要的约束。本文主要对CCSD100-3100m的综合岩石物理资料进行了相关性调查和聚类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岩石物理性质中的地震波速度、密度、热导率之间具有强相关性,他们都受岩石中主要矿物的组成和含量所控制;(2)岩石的电阻率和磁化率受金属氧化物含量的控制,与岩性有相关性;孔隙度、渗透率与岩性没有相关性;(3)利用岩石的物理性质可以反演不同的岩性,其中地震波速度、密度和热导率对榴辉岩和片麻岩大类具有很好的分类效果,而结合磁化率和电阻率则能更好的区分出超基性岩、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上述结论对综合地球物理解释中物理参数的选取和结晶岩区地球物理解释标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欧新功金振民夏斌徐海军金淑燕
- 关键词:超高压岩石岩石物理性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 江苏东海县幔源橄榄岩包体及其深部构造意义被引量:17
- 2003年
- 东海县境内仅有两个碱性玄武岩火山口(平明山和安峰山)形成于晚新生代,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平明山为4.02~6.38Ma,安峰山为7.3~12.3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包体寄主岩为碧玄岩,岩浆没有经历明显分异和同化混杂作用。平明山碧玄岩含有丰富幔源包体,包括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和二辉岩。采用Bertrand等(1985)和Kohler等(1990)的温度-压力计估算了包体平衡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30~900℃和1.5~1.7GPa。根据温压资料构建的古地温曲线,对应于大陆热流值75mW/m^2和岩石圈厚度55km。氧化缀饰法揭示本区橄榄岩包体经历了高温低应变速率塑性流动变形,形成各种类型的位错构造。高温高压实验测定,二辉橄榄岩Vp速度为8.0~8.2km/s,Vs速度为4.50~4.77km/s。中国大陆科学钻(CCSD)附近幔源橄榄岩包体的发现对东海地区岩石圈厚度、物质组成、热结构和底侵作用动力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
- 金振民余日东杨文采欧新功
- 关键词:碧玄岩橄榄岩包体热结构岩石圈底侵作用深部构造
- 磁化率和密度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岩石类型的判别被引量:6
- 2006年
- 为查明磁化率和密度对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100-2000m岩性的响应和判别特征,利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判别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石的密度和体积磁化率主要受岩性的控制.采用迫人法建立全模型,对CCSD主孔100-2000m井段岩心的岩性判别率达84.8%.其中,蛇纹石化橄榄岩、正片麻岩、副片麻岩、榴辉岩、角闪岩和退变质榴辉岩的判别率分别为100%、87.1%、89.7%、89.6%、96.7%和63.7%.该研究表明,密度和磁化率可以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岩性鉴别和区分提供定量约束,有利于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和测井资料的准确解析.同时,本文也是SPSS统计分析软件在超高压变质岩石类型判别方面的一个应用实例,对于其他岩石类型的判别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 徐海军金振民欧新功
- 关键词:磁化率超高压岩石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 岩石物理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科学钻中的应用简介被引量:1
- 2001年
- 欧新功
- 关键词:岩石物理学岩石物性岩石物理性质岩石性质地貌
- 辉长岩韵律层厚度的分形结构与模拟计算——以攀枝花层状侵入体为例被引量:2
- 2001年
- 运用分形理论对四川攀枝花层状侵入体的韵律层厚度进行分维计算 ,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手段 ,对韵律层理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形计算表明 ,攀枝花层状侵入体的韵律层在厚度上具有分形结构 ,其分维数介于 1.4~ 1.8之间 ,不同级别韵律层的厚度分维数不同 ,韵律演化的级别越高 ,厚度分维数越大 .通过模拟计算的韵律色度分维数与实测韵律层的厚度分维数比较接近 ,变化规律也比较相似 ,这不仅说明在韵律的演化过程中 ,厚度和色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也说明了重力在韵律形成机制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地球的重力作用与地球的其他物理化学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耦合 ,形成了这种具有时空分形结构的韵律现象 .
- 欧新功金淑燕金振民
- 关键词:层状侵入体计算机模拟
- 层状侵入体及其韵律层成因被引量:3
- 2000年
- 层状侵入体以其独特的韵律结构记录了岩浆的演化分异过程。围绕韵律层理的成因 ,不同学者提出了很多成层机制 ,归纳起来大体有两类 :一类与岩浆流动和动力成层有关 ,包括流动分异、对流成层、化学成因等 ;另一类为非动力成层机制 ,主要有火成堆积、重力分异、压实作用和固化收缩等观点。影响韵律形成的因素很多 ,通常包括岩浆成分、对流作用、扩散作用、热梯度、氧逸度、温度和压力等。在评述这些成层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结合攀枝花层状侵入体的特点 ,认为该岩体的韵律结构是在岩浆的固化收缩和压实作用下 ,晶体定向生长和自组织排列的结果 ,是二元 (辉石 ,斜长石 )、固 (岩石 )—液 (岩浆 )相转变系统中动量、能量和物种质量的复杂耦合所形成的分形自组织现象。对层状侵入体的进一步研究应集中在加强实验 (尤其是高温高压实验 )、引入非线性分析以及与成矿研究相结合等方面。
- 欧新功金淑燕
- 关键词:层状侵入体韵律层成矿
- 湖南道县辉长岩包体的组构与波速各向异性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辉长岩包体的主要造岩矿物斜长石、单斜辉石的组构测定结果表明 :条带状辉长岩的斜长石组构为结晶b轴的优选定向 ,推测其成因是在重力作用占主导并伴有低应力的情况下形成的。宏观呈块状的辉长岩 ,在微观组构上仍有定向线理存在。经由组构、岩石密度、矿物组成计算得到的理论波速各向异性与实测波速得到的一致 ,从而表明地震波的各向异性对矿物组构的强烈依赖性。推测道县辉长岩包体的波速各向异性反映了下地壳地震波的一般特征。其组构特征反映了该区中、新生代下地壳的变形特征。
- 孔华金振民马芳欧新功
- 关键词:组构
- 岩石密度和超高压岩石折返速率被引量:9
- 2005年
-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中国大陆科学钻CCSD主孔100-3000米岩心样品进行了密度测量,建立了密度连续剖面,并界定了不同超高压岩石的密度值。通过对比高温高压物性实验资料,岩石密度随着退变程度增强而降低,榴辉岩密度变化序列为3.52g/cm3→3.49g/cm3→3.07g/cm3→2.93g/cm3。超高压长英质岩石密度变化序列为3.00g/cm→2.80g/cm3→2.65g/cm3。上述实验资料是讨论不同折返阶段岩石所受浮力的基础,为研究折返速率大小提供了基本参数。本文通过折返板块运动平衡时,上浮力与粘滞力平衡这一关系式,定量研究了大陆俯冲板块的折返速率,认为密度差产生上浮力从而引起折返,温度对板块折返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密度差大小、折返角度、折返板块大小对折返速率也有直接的影响。定量模拟分析表明,在温度高于850℃时,板块的折返速率可以超过100mm/a;当温度降至700℃时,折返速率则低于1.5mm/a。作者认为在折返早期,温度较高,板块快速折返至60-70km榴辉岩相深度;随着传导散热,温度降低,板块以较慢的速率折返至中下地壳。折返速率的估算表明,浮力是板块折返第一阶段(从>100km深部折返至<40km的中下地壳)的主要驱动力。
- 杨建平金振民欧新功徐海军
- 关键词:超高压岩石折返机制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热结构被引量:22
- 2005年
- 岩石圈热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热量在壳幔的配分比例、温度以及热导率和生热率等热学参数在岩石圈中的分布特征。岩石圈的热结构直接影响着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流变学性质,同时还控制了化学反应的类型和速度,从而制约着岩石圈的发展和演化。本文在前人CCSD主孔岩石主、微量元素研究基础上,利用Rybach生热率公式计算了钻孔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并结合岩石热导率的测定研究了CCSD主孔100-2000m岩石的热结构和主孔榴辉岩在不同退变质程度下生热率、热导率的变化:钻孔中岩石的平均生热率为0.95μWm-3,平均热导率为2.96mWm-1K-1。,其中片麻岩生热率高迭1.01-1.7μWm-3,热导率为2.76-2.96mWm-1K-1;基性超基性岩石生热率最低(<0.21μWm-3),热导率则高达3.20mWm-1K-1以上;新鲜榴辉岩生热率、热导率居中,分剐为0.16-0.44μWm-3和3.31-3.85mWm-1K-1。钻孔中榴辉岩生热率、热导率变化主要受岩性控制:从新鲜榴辉岩到完全退变榴辉岩,热导率总体上降低,但从强退变榴辉岩到完全退变榴辉岩,岩石热导率升高;而在此过程中岩石生热率总体上升高,仅当从中等退变质榴辉岩退变为强退变质榴辉岩时,岩石生热率出现降低趋势。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预测CCSD主孔5000m深度处温度为139℃,温度范围为131-151℃。根据区域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对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研究:上地壳底部温度为256℃,中地壳底部温度为492℃,Moho面温度为683℃,岩石圈底部温度为1185℃,来自地幔的热流为44.1mWm-2,对地表热流的贡献率为58%。研究结果表明,由岩石物理方法获得的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地温曲线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推断的中国东部地温曲线十分吻合。
- 吴耀金振民欧新功徐海军王璐
- 关键词:超高压岩石生热率岩石圈热结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