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汉伟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胃肠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疗效
  • 2篇复习
  • 2篇氨酸
  • 2篇肠炎
  • 1篇胆碱能药物
  • 1篇蛋白酶
  • 1篇低蛋白
  • 1篇低蛋白血症
  • 1篇电图
  • 1篇凋亡
  • 1篇血性
  • 1篇药动学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理作用

机构

  • 14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作者

  • 14篇马汉伟
  • 8篇张妮
  • 6篇徐晓楠
  • 5篇李艳
  • 3篇张有成
  • 3篇白银亮
  • 1篇徐伟
  • 1篇李建雄
  • 1篇杨成明
  • 1篇连佛彦
  • 1篇陈永前
  • 1篇李文杰
  • 1篇吕海燕
  • 1篇张明
  • 1篇石红
  • 1篇高晓红
  • 1篇张卫军
  • 1篇朱炜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度牛奶蛋白过敏一例诊治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机体对牛奶蛋白产生的免疫反应,有研究发现人乳喂养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婴儿血清中可检测到牛奶蛋白[1]。现报道母乳喂养致重度CMPA 1例。1病例介绍患儿,女,5月龄,因“皮疹4月,呕吐、腹泻1月”于2019-03入院。患儿于入院前4月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皮疹,头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外用地奈德乳膏治疗后,病情减轻,但易反复。
马汉伟慕丽慧张妮徐晓楠李元枭
关键词:牛奶蛋白过敏特应性皮炎低蛋白血症贫血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漏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于2020年4月6日收治1例患儿,以“腹痛、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异常,经内镜联合病检确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给予饮食控制及激素、孟鲁司特等治疗,病情缓解无复发。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本文通过回顾该例患儿的诊疗过程,结合文献复习,强调多部位活检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饮食及激素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马汉伟李元枭李艳张妮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儿童过敏糖皮质激素孟鲁司特
维生素D与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维生素D除了调节钙磷代谢外,还发挥着其他重要的生物学效应。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免疫、保护肠黏膜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方式,在轮状病毒肠炎的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马汉伟张妮李元枭
关键词:维生素D轮状病毒免疫作用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
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KCC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及对海马K+-Cl-协同转运蛋白2(KCC2)表达的影响. 方法 72只7d龄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和神经节苷脂GM1组,各组又依据检测指标的不同分为3d亚组和21d亚组,每亚组12只.后2组参考Rice-Vannucci法建立HIBD模型,神经节苷脂GM1组于造模后即刻予神经节苷脂GM1 2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给药3d.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法检测各3d亚组脑梗死体积比率,自主活动记录仪观察记录各21d亚组的自主活动情况,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21d亚组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3d、21d亚组海马组织KCC2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HIBD模型组[(28.6±5.2)%]相比,神经节苷脂GM1组脑梗死体积比[(11.3±2.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IBD模型组[(289.6±61.3)次]比较,神经节苷脂GM1组2h内自主活动数[(412.1±66.8)次]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IBD模型组比较,神经节苷脂GM1组逃逸潜伏期明显降低,穿越原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节苷脂GM1组3d、21d亚组海马组织KCC2蛋白的表达较相应时间点的HIBD模型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显著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海马KCC2的表达有关.
李建雄李艳马汉伟石红连佛彦王君校白银亮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GM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甘草西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2023年
甘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用植物之一,甘草属的不同提取物以及分离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甘草西定最初是从光果甘草根部提取并鉴定得到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_(26)H_(32)O_(5),化学结构为3′,6-双异戊烯基-2′,4′,7-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烷。甘草西定作为甘草的活性成分之一,其特殊的化学结构所赋予的广泛药理学作用正在被相继报道。研究发现,甘草西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菌以及多种口腔致病菌具有抗菌活性,在肿瘤的防治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甘草西定还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本文将从提取方法、药动学特征及药理学作用等多角度,综述甘草西定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探讨其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该化合物成为新药研发的候选分子提供理论依据。
马汉伟张明白银亮张有成
关键词:药动学药理作用
谷氨酰胺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寻找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有效药物。方法将86例急慢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1/4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35/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结论谷氨酰胺对婴幼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廊用。
陈永前吕海燕马汉伟
关键词:谷氨酰胺腹泻蒙脱石散
去氨加压素、警铃及联合方案治疗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症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去氨加压素、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4种干预措施治疗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时间截止到2017年8月1日。纳入对比去氨加压素、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中任意2个或以上干预措施治疗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最终纳入的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利用统计软件R 3.3.2和STATA 14.0完成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5个RCT,共计1 505例患儿。网状meta分析提示,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的完全反应率和成功率高于去氨加压素(完全反应率OR=2.8,95%CI:1.5~5.4;成功率OR=3.5,95%CI:1.7~7.5)和警铃(完全反应率OR=2.7,95%CI:1.1~6.6;成功率OR=3.8,95%CI:1.6~9.0);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成功率高于警铃(OR=1.9,95%CI:1.1~3.4);治疗结束后警铃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去氨加压素(OR=0.15,95%CI:0.03~0.53)。排序结果显示,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后的完全反应率和成功率治疗效果最佳,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能最大程度降低每周尿床次数,警铃的复发率在4种方案中最低。结论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警铃或去氨加压素;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方案比单用警铃或去氨加压素治疗效果略有优势或相近;去氨加压素和警铃治疗效果相近;警铃治疗的复发率最低。
徐晓楠惠疆锦陈菁华杜丽雅张妮马汉伟
关键词:去氨加压素抗胆碱能药物儿童
特洛细胞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2023年
特洛细胞(telocytes,TCs)是一种新发现的间充质来源的间质细胞,形态结构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目前认为TCs可能对维持组织稳态和损伤修复有潜在的作用,参与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1]。TCs于2005年被L.M.Popescu教授等[2]在电镜下发现,认为其与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结构类似,遂将其命名为Cajal样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ajallike cells,ICLCs)。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及对TCs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此类细胞与ICCs在分子标记上存在明显不同,2010年研究人员根据其形态,使用希腊语词缀“telos”将其重新命名为特洛细胞(telocytes)[3]。近年的研究发现TCs存在于各类组织,如脑膜、食管、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前列腺、胎盘、肺、乳腺、骨骼肌、骨髓等,但对TCs的分子标记及其功能了解甚少,本文就TCs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阶段性总结。
王田玮王佳魏航之吴发洪马汉伟张有成
关键词:分子标记间质细胞
苦参碱抑制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KN-SH细胞,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苦参碱(0.5,1.0,2.0 g·L-1)作用24,48,72 h后SK-N-SH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对SK-N-SH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0.5,1.0,2.0 g·L-1苦参碱作用24,48,72 h后SKN-SH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9.06±3.17)%,(30.18±3.02)%,(38.55±6.12)%;(45.12±4.02)%,(60.45±5.51)%,(71.38±7.91)%;(58.91±4.36)%,(73.44±8.17)%,(88.37±4.57)%。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及各浓度组凋亡率分别为(2.45±0.49)%,(12.56±2.21)%,(19.44±4.32)%,(30.12±3.35)%,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组的凋亡率均显著性增高(P<0.001);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SK-N-SH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苦参碱可显著上调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1,P<0.01)。结论:苦参碱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和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进而诱导产生细胞凋亡有关。
高晓红徐伟李文杰马汉伟白银亮
关键词:苦参碱人神经母细胞瘤凋亡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瓜氨酸在儿科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危重患儿急性胃肠损伤发生情况,评估血清瓜氨酸浓度变化与急性胃肠损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血清瓜氨酸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肌酐、尿素氮、胆红素、乳酸、清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评估血清瓜氨酸在危重患儿病情、预后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96例,排除原发性胃肠疾病、慢性肾病,记录临床特征,并检测CRP、PCT、血肌酐、尿素氮、胆红素、乳酸、清蛋白等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水平。其中胃肠损伤患儿65例测定血清瓜氨酸浓度,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结果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急性胃肠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7.06%(16/34例)、75.00%(36/48例)、92.86%(13/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8,P=0.003);胃肠损伤组及非胃肠损伤组血清瓜氨酸水平分别为(14.655±8.231) μmol/L、(23.522±11.079)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8,P〈0.05);血清瓜氨酸ROC曲线下面积为0.079 8;极危重组胃肠损伤患儿治疗3 d后血清瓜氨酸水平较入院时显著升高[(26.40±16.10) μmol/L比(14.40±6.8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4,P=0.029);血清瓜氨酸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血清瓜氨酸水平与CRP、PCT、住院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319、-0.299、-0.364,P=0.003、0.006、0.001),与血肌酐、尿素氮、乳酸、清蛋白、胆红素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危重症患儿病情越危重,急性胃肠损伤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血清瓜氨酸水平可以很好地反映急性胃肠损伤的程度、转归,有望成为评估危重患儿胃肠道功能的可靠指标之一。
张妮徐晓楠马汉伟张卫军朱炜
关键词:瓜氨酸危重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