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时君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显微解剖
  • 5篇磁共振
  • 3篇断层解剖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解剖学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蛋白
  • 1篇蝶鞍
  • 1篇蝶鞍区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上矢状
  • 1篇上矢状窦
  • 1篇矢状
  • 1篇矢状窦
  • 1篇平扫
  • 1篇螺旋CT
  • 1篇红蛋白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陈时君
  • 4篇韩卉
  • 3篇邓雪飞
  • 3篇刘斌
  • 1篇柏亚
  • 1篇朱友余
  • 1篇徐金勇
  • 1篇宋文

传媒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海绵间窦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学、影像学对比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海绵间窦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断层解剖、显微解剖学特点,了解各海绵间窦在蝶鞍区的位置关系及形态特点,为海绵间窦在影像学上的识别提供解剖学依据;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在磁共振图像上的成像特点,选择合适的显示方法观察各海绵...
陈时君
关键词:显微解剖断层解剖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为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18例成人头颅湿性标本、24例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CE-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①以垂体为标志,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位置和形态,且与显微解剖比较大致相同;②以显微解剖作为参照标准,CE-MRV可以观察到37%的前海绵间窦、48%的下海绵间窦、30%的后海绵间窦、30%的鞍背窦和100%的基底窦。③根据前、下海绵间窦的出现与否,显微解剖和CE-MRV均可将海绵间窦分为仅前海绵间窦出现型、仅下海绵间窦出现型、前下海绵间窦同时出现型以及前下海绵间窦均未出现型。结论术前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形态、判定其分型,有助于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陈时君邓雪飞柏亚宋文刘斌韩卉
关键词:蝶鞍区显微解剖
海绵间窦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学、影像学对照观察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海绵间窦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断层解剖、显微解剖学特点,了解各海绵间窦在蝶鞍区的位置关系及形态特点,为海绵间窦在影像学上的识别提供解剖学依据;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在磁共振图像上的成像特点,选择合适的显示方法观察各海绵间窦的特点并测量其大小,为经蝶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提供影像学资料;通过观察海绵间窦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测量蝶窦、垂体及海绵间窦的大小,分析蝶窦、垂体与海绵间窦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①断层解剖:选取6例头颅标本依次行浸胶、成型、冷冻,再用立式带锯制成头颅横、冠、矢不同层面的连续断层标本,依次观察各海绵间窦的出现情况、位置关系及形态特点。②显微解剖:选取18例成人头颅湿性标本沿头颅正中矢面线锯开,观察各海绵间窦的出现情况、形态特点及其周围的毗邻关系,统计各海绵间窦的出现率、测量其大小(包括上下径和前后径)。③磁共振血管成像:选取24例患者,每个患者无蝶鞍区占位及脑静脉血管病变,行常规MRI扫描和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CE-MRV),所得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经最大密度投影(MIP)的方法重建脑静脉系三维图像,重点观察各海绵间窦的显示形态和大小,所得结果与显微解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断层解剖观察:头颅水平面可以观察到前海绵间窦的具体位置和整体形态;头颅冠状面可以观察到前、下海绵间窦的具体位置和整体形态;头颅矢状面可以在同一层面观察到不同海绵间窦在垂体周围的位置和形态特点。②显微解剖观察:前海绵间窦位于垂体前上方的垂体窝边缘,多呈三角形、少数呈卵圆形;下海绵间窦位于垂体下方(多位于垂体前叶和后叶交界处的前下方),大部分呈新月形或卵圆形、极少数为裂隙状;后海绵间窦位于垂体的后上方,多为椭圆形;鞍背窦位于鞍�
陈时君韩卉
关键词:显微解剖断层解剖磁共振成像
上矢状窦64层螺旋CT平扫的定量测量及其意义
2012年
通过对上矢状窦64层螺旋CT平扫状态下的定量研究,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平扫图像和血常规数据。将上矢状窦分为上、中、下3段,比较分析徒手(根据上矢状窦横断面形状选择兴趣区)和圆形(中间、前方、左侧、右侧)兴趣区法测量的各段窦腔内CT值,分析其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上矢状窦各段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徒手和圆形(中间)兴趣区法测得的窦腔内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种圆形兴趣区法测得的上矢状窦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徒手和圆形(中间)兴趣区法测得的上矢状窦CT值与血红蛋白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徒手兴趣区法是定量观测上矢状窦的良好手段,通过血红蛋白含量可以推算出窦腔内CT值正常范围,出现异常时,提示腔内有血栓形成。
朱友余邓雪飞刘斌徐金勇陈时君韩卉
关键词:上矢状窦血红蛋白螺旋CT
海绵间窦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学、影像学对照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海绵间窦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断层解剖、显微解剖学特点,了解各海绵间窦在蝶鞍区的位置关系及形态特点,为海绵间窦在影像学上的识别提供解剖学依据;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在磁共振图像上的成像特点,选择合适的显示方法观察各海...
陈时君
关键词:显微解剖断层解剖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
随着在手术显微镜下经蝶手术的广泛开展,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而海绵间窦是术中最易损伤和术后出血的常见部位。为此,通过对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18例)、磁共振观察(24例)及其对照研究,以期...
陈时君邓雪飞刘斌韩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