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文

作品数:27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5篇情绪
  • 5篇情绪记忆
  • 5篇记忆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影像
  • 4篇栓塞
  • 4篇恶性
  • 3篇胶质
  • 3篇肝癌
  • 3篇病理
  • 2篇胆道
  • 2篇动脉
  • 2篇杏仁核
  • 2篇血管
  • 2篇影像表现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脑内恶...
  • 2篇造影

机构

  • 2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作者

  • 27篇宋文
  • 15篇余永强
  • 13篇王海宝
  • 8篇余长亮
  • 7篇刘斌
  • 7篇赵本胜
  • 6篇汪名权
  • 6篇张德志
  • 5篇熊壮
  • 5篇柏亚
  • 5篇胡孝朋
  • 5篇钱银锋
  • 4篇张国兵
  • 3篇王万勤
  • 3篇徐丽艳
  • 3篇朱赤
  • 3篇施万印
  • 2篇吴津民
  • 2篇李小虎
  • 2篇潘志立

传媒

  • 6篇安徽医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放...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伽玛刀治疗前后MRI特征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γ刀治疗前后磁共振(MR)特点,探讨MR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和治疗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9例原发性脑淋巴瘤γ刀治疗前后行MR平扫、增强、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对其磁共振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经γ刀治疗前后MRS各峰下化学物质含量的均值是否有差异。结果该组共9例原发性脑淋巴瘤。6例单发,3例多发,T1WI显示4例呈等信号,5例呈低信号,T2WI显示4例呈等信号,5例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4例可见握拳征,经γ刀治疗后病灶均明显缩小或消失;9例MRS显示:胆碱(Cho)升高,N-乙酰天冬氨酸(NAA)降低,4例见脂质(Lip)峰;与治疗前波谱比较显示:Cho降低,NAA升高;比较治疗前后NAA、Cho各含量及NAA/Cr、Cho/Cr的均值,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分析MRI及MRS特点对于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临床诊断和γ刀治疗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宋文余长亮王海宝
关键词:淋巴瘤磁共振波谱分析Γ刀
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为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18例成人头颅湿性标本、24例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CE-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①以垂体为标志,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位置和形态,且与显微解剖比较大致相同;②以显微解剖作为参照标准,CE-MRV可以观察到37%的前海绵间窦、48%的下海绵间窦、30%的后海绵间窦、30%的鞍背窦和100%的基底窦。③根据前、下海绵间窦的出现与否,显微解剖和CE-MRV均可将海绵间窦分为仅前海绵间窦出现型、仅下海绵间窦出现型、前下海绵间窦同时出现型以及前下海绵间窦均未出现型。结论术前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形态、判定其分型,有助于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陈时君邓雪飞柏亚宋文刘斌韩卉
关键词:蝶鞍区显微解剖
探讨PBL教学法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PBL教学模式是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而引进的一种新型的医学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在在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教学中试行PBL教学法,对传统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阐述PBL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和实施体会。
柏亚胡孝朋王海宝宋文
关键词:PBL医学影像学教学
老年人情绪记忆相关脑结构改变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研究
2011年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和行为学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老年人全脑容积及情绪记忆成绩,以探讨老年人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相关脑区形态学特点。方法 47名健康老年人参加实验。实验过程包括情绪记忆行为学检测和MRI两个阶段,其中行为学检测包括记忆编码和再认,并记录行为学成绩。利用3.0T MRI采集全脑容积数据。采用VBM5对3D MRI数据进行分割处理,获得全脑灰质、脑白质和脑脊液容积数据。运用SPM5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对情绪图片再认正确率较中性图片正确率高(t=2.08,P=0.04),两种图片的反应正确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中性r:=0.58,P=0.00;情绪r:=0.30,P=0.04),但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1),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相关脑区包括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及右侧枕叶。结论老年人行为学成绩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但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仍然存在,并从脑形态结构水平证实了前额叶背外侧和枕叶脑区保持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的重要脑区,从而进一步扩展了功能成像的相关研究结果。
宋文王海宝徐丽艳潘豪刘福军余永强
关键词:情绪记忆脑容积磁共振成像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8例肋骨骨折患者行胸部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每例患者分别获得3幅图像(一幅标准图像,一幅软组织像,一幅骨组织像),比较标准图像和骨组织图像对肋骨不同节段骨折的显示率。结果58例患者共发现153处肋骨骨折,标准胸片对肋骨后段、腑段和前段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97·6%、86·7%和93·1%,总的显示率为90·8%;而骨组织像对各段肋骨骨折的显示率均为100%。经统计学检验χ2=102.124,P=0.000。结论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骨组织像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
徐光明宋文汪军
关键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肋骨骨折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并发心包填塞、下腔静脉破裂规避策略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出现心包填塞及下腔静脉破裂的原因及规避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接受介入治疗的BCS患者共42例。结果本组42例BCS,1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1例术中出现下腔静脉破裂,经及时抢救均未出现生命危险。结论下腔静脉破裂及心包填塞是BCS介入术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但采取有效措施和及时抢救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率。
宋文汪名权张德志熊壮朱赤赵本胜张国兵
关键词:介入
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对成人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相关脑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和行为学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全脑容积及情绪记忆成绩,以探讨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相关脑Ⅸ形态学特点。方法32名健康年轻人参加实验。试验过程包括情绪记忆行为学检测和磁共振扫描两个阶段,其中行为学检测包括记忆编码和再认,并记录行为学成绩。利用3.0T磁共振采集全脑容积数据。采用VBM5对全脑容积进行分割,获得脑灰质、脑白质和脑脊液容积。运用SPM5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情绪图片再认正确率较中性图片正确率高(z=5.08,p〈0.01),增强效应明显(△Pr=0.12±0.01);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相关脑区包括双删杏仁核、额叶背外侧、额中回、前额叶背内侧、梭状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眶回、中扣带回,并与双侧杏仁核容积率显著相关(左:r=0.564,P〈0.01,右:r=0.541,P〈0.01)。结论从脑形态结构水平证实了杏仁核等相关脑区是参与情绪记忆的重要脑结构,进一步扩展了功能成像的相关研究结果。
宋文王海宝徐丽艳潘豪吴津民余永强
关键词:情绪记忆脑容积磁共振成像
碘化油联合明胶海绵经导管动脉栓塞急诊治疗肝癌破裂出血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利用碘化油联合明胶海绵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急诊行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术后随访1年。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活动性出血停止,止血有效率达100%,1例患者术后第10天死于肝肾功能衰竭,住院病死率为7.1%,术后1、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86%、78.57%、71.43%、42.86%。结论利用碘化油联合明胶海绵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赵本胜熊壮汪名权张国兵朱赤张德志宋文
关键词:肝癌出血
杏仁核参与情绪记忆持续效应和瞬时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fMRI)检测杏仁核激活情况,探讨杏仁核参与情绪记忆编码中持续效应与瞬时效应机制,为进一步探讨情绪记忆障碍相关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22名年轻成人参加试验,年龄20~24岁,试验材料为60幅负性情绪和60幅中性情景图片.试验过程分为编码和提取两个阶段.编码任务采用混合组块/事件相关设计模式,被试执行任务同时行fMRI扫描.提取时仅记录行为学成绩.利用SPm^2和SPSS13.0分别对fMRI数据行相关性分析及行为学数据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情绪[(3.15±0.14)分]和中性[(2.25±0.08)分]图片记忆成绩(d')差异有显著性(t=2.791,P=0.01).增强效应与fMRI数据间行全脑相关分析显示:瞬时效应主要相关脑区包括,左侧杏仁核、左侧海马和左侧额叶眶外侧.持续效应主要相关脑区包括,右侧杏仁核、右侧海马、右侧额下回、右侧额叶眶内侧及眶外侧.兴趣区分析显示:情绪记忆增强的持续效应主要与右侧杏仁核相关(r=0.50,P=0.019),与瞬时效应相关性差异显著(Z=1.655,P=0.049).瞬时效应与左侧杏仁核相关(r=0.65,P=0.001),与持续效应相关性差异显著(Z=2.512,P=0.006).结论 情绪记忆编码中持续效应和瞬时效应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分别与右侧和左侧杏仁核相关,并进一步验证和拓展了"左侧瞬时-右侧持续效应"模型.
王海宝余永强潘志立胡孝朋宋文
关键词:情绪记忆杏仁核
^(125)I粒子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通畅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后支架通畅时间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胆道^(125)I粒子支架植入的1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选择性别、年龄、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术后是否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125)I粒子支架通畅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术后是否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是影响支架通畅时间的主要因素(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道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是否针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是影响支架通畅时间的独立因素(P<0.001)。结论多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是否针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是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通畅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该方法治疗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彭赵宏张德志施万印赵本胜熊壮汪名权宋文陶龙香刘斌张帅程翔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