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会荣

作品数:28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手术
  • 11篇动脉
  • 11篇外科
  • 10篇动脉瘤
  • 8篇血管
  • 8篇外科手术
  • 7篇手术治疗
  • 7篇颅内
  • 6篇蛛网膜
  • 6篇蛛网膜下
  • 6篇蛛网膜下腔
  • 6篇网膜
  • 6篇膜下
  • 6篇出血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下腔出血
  • 4篇血管痉挛
  • 4篇入路
  • 4篇痉挛
  • 4篇大鼠蛛网膜下...

机构

  • 2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大庆市人民医...
  • 1篇集贤县人民医...

作者

  • 28篇陈会荣
  • 18篇刘相轸
  • 10篇高成
  • 9篇李敬文
  • 7篇赵振环
  • 5篇林成海
  • 4篇杨遇春
  • 4篇叶远柱
  • 3篇刘巍
  • 3篇赵世光
  • 3篇李国忠
  • 3篇钟震宇
  • 2篇初明
  • 2篇赵洪波
  • 2篇刘恩重
  • 2篇史怀璋
  • 2篇战华
  • 2篇戴钦舜
  • 2篇杨富明
  • 1篇李一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国局解手术...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2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8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脑干腹外侧复发血管母细胞瘤1例被引量:1
2006年
初明蔺友志李国忠陈会荣钟震宇赵世光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脑干神经外科手术
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3例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和评价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逆向抽空减压法对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随访。 结果对3例巨大动脉瘤均采用标准的翼点入路联合颈部颈动脉抽吸顺利夹闭。其中1例患者术后拒绝DSA复查,术后9个月随访患者偶有头晕,左眼视力略有好转,GOS(glasgowoutcome scale)预后分级为Ⅴ级;1例患者术后有左侧肢体不完全偏瘫,头颅CT显示右基底核缺血性改变,DSA复查示右颈部颈总动脉阻断处略狭窄,载瘤动脉通畅;术后6个月随访,GOS预后分级为Ⅳ级;另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头颅CT复查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显影良好;GOS预后分级为Ⅴ级。 结论逆向抽空减压法使部分不可直接夹闭或难以直接夹闭的颅内巨大动脉瘤变为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刘相轸李敬文陈会荣林成海
关键词: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方法手术治疗
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PIC)、枕大池2次注血法(ACM)和交叉前池注血法(APC)制作大鼠SAH模型。观察不同模型的病死率、蛛网膜下腔血液分布及含量、脑血管痉挛程度及持续时间、伴发脑水肿、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等方面的改变。结果三种方法均成功制作SAH模型。病死率:PIC为46.2%,ACM为25.0%,APC为11.1%。血管痉挛高峰时间:PIC与APC均为第2天,第3~5天恢复正常;ACM为第5天,持续7 d。蛛网膜下腔血液量:ACM为(240.50±25.38)lμ,APC为(172.15±25.45)μl;PIC模型变异大,为60~520 lμ,平均(267.12±45.86)μl。PIC模型脑水肿最重,ACM与APC模型脑水肿相对较轻。PIC模型造成严重的BBB通透性损害,另两组损害程度相近。结论三种方法制成的模型适用于研究SAH不同病理生理改变的需要。PIC脑水肿重,病死率高,适用于SAH后脑损害的机制研究;ACM脑血管痉挛的时间特征与人SAH后血管痉挛接近,适用于血管痉挛的机制研究;APC血液恒定分布于前循环,病死率低,适用于研究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
高成陈会荣刘相轸赵振环李敬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血管痉挛颅内脑损伤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回顾分析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9例,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29~57岁(平均46.6±8.4岁)。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2例。全部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手术,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随访2个月-4年(平均19个月)。结果完全夹闭6例,不全夹闭1例,包裹2例。全部病人存活,按照GOS预后分级,Ⅴ级5例,Ⅳ级3例,Ⅲ级1例。结论掌握手术技巧,熟悉脚间池的区域显微解剖,对具体病人进行个体化设计,是提高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手术效果的关键。
高成刘相轸陈会荣林成海李敬文赵振环
关键词:基底动脉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
CO_2激光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应用——49例病例分析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对CO_2激光显微手术治疗的49例病例进行了分析,这些病例包括颅内肿瘤39例,脑血管畸形2例,脊髓肿瘤8例。从这些病例中看出,CO_2激光显微手术尤其适用于位于颅底、脑干、脊髓等重要功能区部位的实质性肿瘤和大脑半球脑血管畸形。对于半球病变手术,激光强度在30~40W之间较为合适;对于脑干和脊髓病变手术,强度在15~25W之间即可。由于CO_2激光切割汽化好而凝固止血效果差,因此,对于血循丰富的,尤其是带有血窦的肿瘤,用CO_2激光手术效果欠佳。
岳武杨遇春谢向晨叶远柱陈会荣赵士光厐娟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激光手术
前交通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通过术前对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分析进行临床分型,根据不同分型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并对手术难易程度进行判定,根据以前手术病例经验分析总结制定出适合病人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在最小...
陈会荣赵洪波孙哲于洪军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外科手术
文献传递
EC胶在开颅手术骨瓣复位中的应用体会
1996年
陈会荣叶远柱肖宏伟关德斌孙敬忠
关键词:骨瓣复位开颅手术EC胶颅骨修补颅骨缺损拔管困难
影响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预后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探讨影响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对83例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Logistic-regression统计学方法,对病人的年龄、意识、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脑血管痉挛等19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对预后最有价值的变量因素.随访时间0.5~10年.结果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对预后的影响最有价值(P<0.05).结论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早期手术对提高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梁元刘相轸王宇田赵健农李敬文陈会荣
关键词:手术预后
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对4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94个动脉瘤),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了评分,其中13~15分31例,8~12分10例,8分以下4例.根据术前DSA显示多发动脉瘤部位,结合CT等判断破裂动脉瘤位置,选择左侧或右侧翼点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一期开颅手术治疗36例,夹闭68个动脉瘤,包裹6个动脉瘤.二期手术夹闭3例6个动脉瘤,6例患者仅处理破裂动脉瘤.结果共夹闭动脉瘤80个,包裹动脉瘤6个.45例手术患者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1例死于术后呼吸、心跳骤停,植物生存1例,偏瘫2例,术前动眼神经麻痹5例,其中2例恢复,3例无变化.术后GCS评分,13~15分38例,8~12分6例,8分以下1例.结论对于符合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该尽可能采取一期夹闭,一侧翼点入路可以同时夹闭大部分多发动脉瘤,包括部分位于双侧的多发动脉瘤,手术治疗对于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预后起重要作用.
刘相轸高成陈会荣林成海李敬文赵振环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川芎嗪对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度和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和作用。方法应用直径为3 mm的球囊导管制作家兔左颈动脉去内皮损伤模型,术后14 d测量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动物新生内膜及中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和管腔狭窄度,并应用Brdu和α-actin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新生内膜细胞的增殖指数,同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间管壁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治疗组新生内膜及中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管腔狭窄度和细胞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川芎嗪治疗组动脉壁TIMP-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具有明显增加动脉损伤后管壁TIMP-1mRNA形成的作用,从而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和降低管腔狭窄度。
李敬文刘相轸刘晓谦陈会荣林成海胡恩喜
关键词:川芎嗪内膜增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再狭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