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相轸

作品数:48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动脉瘤
  • 20篇血管
  • 18篇动脉
  • 16篇手术
  • 13篇颅内
  • 12篇外科
  • 10篇外科手术
  • 10篇脑血
  • 10篇脑血管
  • 9篇血管痉挛
  • 9篇蛛网膜
  • 9篇蛛网膜下
  • 9篇蛛网膜下腔
  • 9篇蛛网膜下腔出...
  • 9篇网膜
  • 9篇下腔出血
  • 9篇膜下
  • 9篇痉挛
  • 8篇脑血管痉挛
  • 7篇手术治疗

机构

  • 47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双鸭山矿业集...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鞍山集团总医...

作者

  • 48篇刘相轸
  • 18篇陈会荣
  • 15篇林成海
  • 11篇李敬文
  • 10篇高成
  • 10篇戴钦舜
  • 8篇刘恩重
  • 7篇赵振环
  • 6篇杨遇春
  • 5篇江涛
  • 5篇耿全海
  • 4篇李国忠
  • 4篇梁元
  • 3篇刘巍
  • 3篇邵正凯
  • 3篇叶远柱
  • 3篇邵斌
  • 3篇刘晓谦
  • 3篇林志国
  • 3篇王立君

传媒

  • 11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国微侵袭神...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冶金工业...
  • 2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缺血性损伤的有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可能导致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缺血损伤的有关因素。方法 1996-2 0 0 2年在3 2 4例动脉瘤手术中,118例患者的12 0个动脉瘤应用了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将性别、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级、手术时机、阻断时间、阻断次数、阻断方式、术中破裂、高血压、阻断部位、动脉瘤的大小、高血糖、载瘤动脉硬化斑块等14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术后发生脑缺血关系。结果 在118例患者12 0个动脉瘤中,共临时阻断15 6次,平均每个动脉瘤阻断1 3 0次,阻断时间为1~45min ,平均每个动脉瘤阻断时间的为(9 75±7 75 )min ,有17例术后出现与载瘤动脉阻断有关新的脑缺血灶(14 4% )。结论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阻断时间和动脉硬化斑块对术后发生脑缺血具有较高危险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P =0 0 10 3 ,OR =4 3 3 5 )、阻断时间大于2 0min (P =0 0 3 2 9,OR =4 177)两种因素与术后脑缺血损害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阻断时间较短时(<2 0min) ,临时载瘤动脉阻断是安全的,不会导致术后脑缺血。
耿全海林成海邵斌刘相轸宋学明
关键词:动脉瘤载瘤动脉临时阻断脑缺血
采用自制线段混悬液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1994年
本文报告采用自制真丝线段混悬液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37例的临床观察。采用栓塞材料以乙醇或雌激素处理的线段混悬液为主。部分病例采用单纯线段混悬液或联合应用线段与IBCA(丁氰酯)PVA(聚乙烯醇)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AVM病灶完全栓塞率为43.2%(16例),栓塞面积大于75%的29.7%(11例),栓塞面积在50~70%的占13.5%(5例),小于50%者占13.5%(5例)。结果表明我们自制的乙醇或雌激素处理的线段混悬液是血管内治疗脑AVM的较理想的栓塞材料之一,其栓塞作用确切可靠,而单纯线段栓塞作用是一种机械性效应,易引起AVM复发。本文对栓塞材料的选择、治疗效果观察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黄正松戴钦舜刘相轸陈会荣江涛李俊石杨遇春李国忠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材料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 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大小、数目、动脉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78例患者320个动脉瘤中,81例患者8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发生率为25.3%。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宽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及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是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OR=1.549,P=0.029)、动脉瘤大小(OR=1.158,P=0.007)、手术时机(OR=0.699,P=0.038)、宽颈动脉瘤(OR=0.524,P=0.028)是术中存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时阻断夹的应用是独立的保护因素(OR=2.244,P=0.008)。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主要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动脉瘤颈宽窄和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有关。
王立君林成海邵正凯刘相轸徐善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进展被引量:8
2004年
李敬文刘相轸
关键词: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治疗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星形细胞瘤染色体变异
1999年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瘤间期细胞遗传学变异, 探讨这些异常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和发展关系。方法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69 例星形细胞瘤间期核7 、9 、10 、17 、 X 和 Y 染色体数量上的变异。结果 12/25 的星形细胞瘤, 15/21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16/20 的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存在染色体数量上的变异。主要异常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是17 号染色体的丢失; 高级别肿瘤是7 号染色体三体、10 号染色体单体和 Y 染色体丢失。结论 星形细胞瘤7 , 9 , 10 , 17 , Y 和 X 染色体的变异是频繁发生的。染色体17p 上抑癌基因的丢失在一部分病例中可能操纵肿瘤的起始阶段。7 号染色体三体与10 号染色体的单体形成有关。并且参与恶性星形细胞瘤的演进。
刘晓谦戴钦舜刘恩重杨富明刘相轸李国忠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异常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被引量:7
2004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了综述。
赵立卫林成海刘相轸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常见并发症脑动脉瘤破裂
翼点入路治疗基底动脉上段破裂大动脉瘤一例被引量:2
2006年
战华刘相轸韩占强史怀璋陈会荣孙志丹
关键词:大动脉瘤基底动脉翼点入路短暂性意识障碍上段
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3例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和评价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逆向抽空减压法对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随访。 结果对3例巨大动脉瘤均采用标准的翼点入路联合颈部颈动脉抽吸顺利夹闭。其中1例患者术后拒绝DSA复查,术后9个月随访患者偶有头晕,左眼视力略有好转,GOS(glasgowoutcome scale)预后分级为Ⅴ级;1例患者术后有左侧肢体不完全偏瘫,头颅CT显示右基底核缺血性改变,DSA复查示右颈部颈总动脉阻断处略狭窄,载瘤动脉通畅;术后6个月随访,GOS预后分级为Ⅳ级;另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头颅CT复查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显影良好;GOS预后分级为Ⅴ级。 结论逆向抽空减压法使部分不可直接夹闭或难以直接夹闭的颅内巨大动脉瘤变为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刘相轸李敬文陈会荣林成海
关键词: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方法手术治疗
逆向抽吸减压法治疗颅内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被引量:1
2009年
赵军刘相轸张军康铁江
关键词:动脉瘤显微技术
临时阻断技术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耿全海林成海刘相轸
关键词:临时阻断脑缺血脑动脉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